⑴ 生物反馈训练经常和哪个训练适配
哑铃训练。试验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的盆底肌力状况及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生物反馈性锻练应指生物反馈疗法,它是一种心理调节疗法,可以将人体内一些生理过程的信息通过现代生理科学仪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理解的信号。
⑵ 什么是膈肌生物反馈训练
膈肌,为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助呼气。
生物反馈训练(biofeedbaek training)亦称“内脏学习”,它是利用现代化电子仪器,把自身内脏活动的信息显示出来,使运动员了解自己行动的结果,并通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实现对内脏活动的控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兰德斯用生物反馈法,训练步枪射击选手在两次心跳之间扣动扳机,就能准确地击中靶心。许多优秀射击选手在训练时看着面前屏幕上呈现的心跳脉冲,在两次心跳之间射击,使射击准确性得到明显的提高。此外生物反馈训练所显示出的生理信息变化,还可以增强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调节情绪状态,消除紧张并改善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作用。
目前来说,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可以配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长期膈肌生物反馈训练能明显增加 GERD 患者静息膈脚的张力和胃食管交界处高压带的张力,减少患者对抑酸药物的依赖性(AMS,2002,DDW,2005)。
⑶ 生物反馈和哪项心里训练联合使用
生物反馈和任何心理训练联合使用。
1、生物反馈方法允许将与几乎任何心理训练实践相结合。其原因在于,生物反馈装置可用于实时监测和评估因各种刺激和心理训练技术的影响而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2、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系根据气功和瑜珈的自我心身训练方法,研究出利用仪器显示全身各部位的紧张状态,有目的地将各有关部位放松,进而训练控制自己的内脏活动。
3、森田疗法此法是日本森田正马教授在禅宗等中国文化、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创造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心理训练方法,颇类禅修、静坐气功、瑜珈等。森田氏疗法的特点是顺应自然,其含义是:顺应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应当做的事为目的去行动。生活中的许多人,性格内向,自我意识强烈,过度地追求尽善尽美。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极易产生困惑不安、焦虑和敏感,久而久之,则出现千奇百怪的自觉症状,造成很大的烦恼和痛苦。
⑷ 电子生物反馈和低频的区别
治疗效果各不相同,中频治疗仪为深度治疗,低频治疗仪只是在表面阻止信息传递,治标不治本。们所发出的电波波形频率是不一样的。
⑸ 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肌肉没有耐力则容易疲劳,不能持续某一姿势或活动。那么,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方法有哪些呢?下面jy135我为大家整理了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训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肌力是怎样进行检查的?
检查肌力通常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该检查法把肌力分成6级:
①V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②Ⅳ级:能抗重力及中等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③Ⅲ级:不施加阻力,能抗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④Ⅱ级:解除重力的影响,可以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⑤I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
⑥O级:不能触及肌肉的收缩。
怎样进行肌力训练
肌张力差是许多的脑瘫患儿都会出现的常见症状,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活动及其功能水平。临床上,常见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表现在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张力不协调及肌强直等。因此,肌张力差的患儿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锻炼呢?
首先,凳坐位向站立位转移。让患儿低头、抬臀、站起时双腿膝关节伸直后,再坐下,每次练习30—50下,可根据孩子的体力和承受能力慢慢增加。
其次,靠墙站时,治疗师双手扶助患儿双膝关节,尽量使患儿双腿伸直,向上用力蹬一下,坚持数秒,然后再向上用力蹬,直到伸直,然后再弯曲,再用力蹬直,每次20—30次,也可根据孩子的'体力和承受能力慢慢增加。
再者,患儿拉着走时,治疗师在患儿前面,一只手拉着患儿一侧上肢,一只手扶助对侧的膝关节,语言刺激走一步蹬一下以后再迈步,迈出后,使膝关节尽力伸直后,再迈下一步。
还有,患儿扶髋行走,治疗师在患儿后面,用一手扶住患儿左侧膝关节语言及手法刺激患儿,左腿用力伸直后,迈右腿,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扶住右腿迈出左腿。
最后,如果患儿能单独行走时,治疗师应语言刺激患儿尽量伸直腿,走一步,蹬直一步,速度要慢,让患儿充分利用股四头肌肌力使膝关节伸直。
肌张力差对于患儿而言必然导致多种不便,因此,在训练师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引起家长的注意,切不可忽视。
不同肌力等级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1)0~l级肌力:
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这种方法是应用电子仪器,将人正常意识不到的生理变化(如肌电、心率、血压、皮温等)转变为可以被感觉到的视觉或听觉信号,患儿通过学会有意识地操纵这些信号,来调控自身非随意性的生理活动的治疗方法。
②传递冲动训练:传递冲动训练即主观努力收缩瘫痪肌肉,使运动冲动沿神经向肌肉传递的训练。
③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肌力训练:是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强调通过被动手法来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本体感受器诱发运动觉,并将这种感觉下意识地传导到中枢。
(2)2~3级肌力:
①辅助训练:治疗师或家长协助患儿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肌力训练。
②免荷训练:用悬挂肢体或在水中浮力协助下运动等方式,使肢体在去重力条件下主动运动。
(3)4级肌力抗阻训练:即对运动的肢体或部位予以一定阻力的训练。
抗阻训练有哪些方法
抗阻训练有3种基本的方法,即等张训练、等长训练和等速训练。
(1)等张训练(动力性训练):等张训练在肌力增强训练中应用较多。
①基本抗阻方法:a.举哑铃、沙袋等;b.通过滑轮及绳索提起重物;c.拉长弹簧、橡皮条等弹性物;d.专门的训练器械,通过摩擦或磁电效应等原理提供可调节的阻力Ie.自身体重作为负荷,进行俯卧撑、下蹲起立、仰卧起坐等练习。
②渐进抗阻练习法:先测出待训练肌群连续lO次等张收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量,简称为lORM(10 repetition maxi—mum,lORM)。取10RM为制定运动强度的参考量,每天的训练分3组进行,即第一组运动强度取最大负荷的50%,重复10次;第二组运动强度取最大负荷的75%,重复10次;第三组运动强度取最大负荷的100%,重复lO次。每组间可休息1分钟。l周后复试10RM量,如肌力有所进步,可按照新的10RM量进行下一周的训练。
(2)等长练习(静止性练习):是指肌肉静态收缩,不引起关节活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肌力增强训练方法。
①基本方法:使肌肉对抗阻力进行无关节运动仅维持其固定姿势收缩的训练,这种训练不能使肌肉缩短,但可使其内部张力增加。
②“tens’’法则:训练中每次等长收缩持续10秒,休息10秒,重复10次为一组训练,每次训练做10组训练。
③多点等长训练: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每隔20~30分钟做一组等长练习。
④短促最大练习:抗阻力等张收缩后维持最大等长收缩5~10秒,然后放松,重复5次,每次增加负荷0.5千克。
(3)等速练习:是一种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抗阻训练方法。由专用仪器如等速运动仪预先设定和控制运动速度,使肌肉自始至终在适宜的速度下进行训练。利用等速运动设备进行抗阻训练是大肌群肌力训练的最佳方式。等速训练除了可以提高肌力、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及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外,还具有改善和扩大关节活动度的治疗作用。只是等速运动设备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增强肌肉耐力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怎样的
(1)原则:使肌肉对抗30%~40%最大阻力做收缩练习,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或重复次数。
(2)方法:常以等张训练方式,也可以等长等速方式进行。
①等张耐力训练:以10RM的60%为负荷做25次运动为1组,每次练习可重复3组,每日训练1—2次。
②等长耐力训练:以20%~30%最大等长收缩力为负荷,逐步延长持续时间至肌肉疲劳,每日1次。
此外还有等速耐力训练的方法可用于增强肌肉的耐力。
肌力训练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选择适当的方法:根据目的、疾患、时期以及肌力的级别不同,选择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等不同的训练方法。
(2)正确调节外力:治疗师对患儿给予的辅助量和抵抗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及时、正确地增减抵抗量与辅助量,是提高肌力、避免损伤的关键。
(3)科学地设计运动量:根据超量负荷原则,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设计足够的运动量,一般不得少于1RM的60%,且应坚持6周以上的训练(以第2天不感到疼痛和疲劳为宜)。
(4)充分固定运动肢体的近端:依靠体位、治疗师、沙袋、固定带充分固定主动肌的近端部位的肢体。
(5)正确地设计姿势与肢位:采取有利于目的运动的姿势与肢位,使患儿能充分调动潜能,全力完成设计动作。
(6)防止出现代偿动作。
(7)对患儿或其亲属说明训练的目的和方法,得到患儿或亲属的合作,训练中要随时鼓励患儿,提高其对训练的信心。
肌力训练时的禁忌证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等。
(2)感冒、系统性感染性疾病,接近运动区域的局部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等。
(3)局部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愈合未坚,非感染性炎症症状较明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