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的中,英文文献各5篇,急急急
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包括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药物及药物的纳米化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生物医药材料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994年10月在第二届国际纳米材料学术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在邀请报告中乐观地估计,纳米材料在21世界很可能成为生物医药材料的核心材料,这是因为生物体的骨骼、牙齿等都发现有纳米结构如纳米磷灰石的存在;贝壳、甲虫壳、珊瑚等天然材料具有特别优异的力学性能,它们是上被某种有机黏合剂连接的有序排列的纳米碳酸钙颗粒构成的。颗粒在1~100mm范围内的材料被称为纳米材料,纳米颗粒的粒径比毛细血管通路还小1~2个数量级,因而可用磁性纳米材料定向载体,通过磁性导航系统将药物输到病变部位释放,增强疗效,被称为“生物导弹”;特殊的纳米粒子还可进入细胞内部结构从而达到基因治疗的目的。作为药物的载体,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尽可一展身手,纳为微粒在控制药物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将给米微粒与其他材料相复合制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材料更可以产生许多新奇的优良特性。药物的纳米化有利于药物被肌体的吸收或靶向控制释放,大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简而言之,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就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与生物医用材料和药物的交叉。开展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无疑将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Nano-materials, bio-medicine, including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 nano-drug and drug-nanometer 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 biomedical materials o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October 1994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no-materia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invitation of a report optimistic that the 21 nano-materials in the world is likely to become a biomedical materials at the core material, which is e to biological Body of bone, teeth, have found that nano-structure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nano-apatite; shells, beetle shells, coral, and other natural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with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are being connected to some kind of organic adhesive and orderly arranged Nano-particles consisting of calcium carbonate. 1 ~ 100mm particles in the range of material known as nano-materials, nano-size particles smaller than the capillary channel 1 to 2 orders of magnitude, which can be used magnetic nano-materials targeted vector through 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 will be lost to the drug lesion Release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referred to as "biological missile"; special nanoparticles can enter the cell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ene therapy. As a drug carrier, nano-material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of a possible test their abilities, satisfied for the control of 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meters and will have with other particles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composite materials can be more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e. Nano-based drugs will help the body's absorption of the drug was targeted or controlled releas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drug bioavailability. In short, biomedical nano-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 is nano-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medicines cross. Nano-materials to carry out biomedical research in human society would no doubt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㈡ 看似遥不可及的生物科技,对我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哪些美好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触手可及的科技成果,都曾经是历史上被看做遥不可及的。
举例而言,肥皂的配方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上就出现了,但直到20世纪,人们
依然受困于肥皂清洁力受温度影响的特性:当污垢过多时,必须加上热水才能彻底清洁干净,热水
可能破坏某些高级纺织品,但这一点办法没有。
生活在这4000年间的人们无法想象,基于生物科
技,现代精细化工会生产出添加生物酶的生物型洗衣液,利用酶的催化分解作用实现低温清洁,并
减少清洁剂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如果我们能穿越回去问问古人,他们一定会说生物酶遥不可
及科技带来的美好影响还不仅于此,我们现在轻易获取的许多护肤品,都通过一些非常前沿的生物科
技,让我们能更轻松实现美好生活。
四、酿酒一般包括两步,第一步将大米、小麦的淀粉分解成糖类,这个叫作糖化;第二步将葡萄糖通过
糖酵解和脱羧产生乙醇,叫作酒化。
两步用不同的微生物,第一步用到黑曲霉、米曲霉这些真菌;第二步用了酿酒酵母,两步合到一起
做成酒曲,把粮食变成酒。
多种微生物组合、粮食原料本身品质的差异,给酒带来独特风味,但也带来了问题:酒的品质无法
保证。
比如82年的拉菲卖3万,而83年的就只要6千。品控问题放在酒上还好,喝不死人,放在青霉素、胰
岛素上就够呛了。
所以产生单一化合物,势必要控制发酵原料的质量,并且从多种微生物组合变成单一微生物,尽可
能减少变量。
㈢ 影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素有哪些
原料来源瓶颈问题: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获得,海洋药物原料种类来源单一,获得的物质种类范围有限,因而导致生物活性筛选范围受限。海洋药物原料来源受限,严重制约了海洋药物的研发进度,导致相关药物研发战线长、耗资高、进展缓慢。
产业结构:区别于其他药物以企业为主的研发主体,我国乃至世界的海洋药物研发的主体为高校与科研院所,造成海洋药物的开发与企业产业化脱节严重,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海洋药物的筛选和研发与市场下游环节脱节严重,导致国内外已有的海洋药物适应症与非海洋药物重叠严重。
资本投入有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资本活跃度较低,近年来仅有海济生物等寥寥数起融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经费和企业的科技活动借贷款,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技术要求高,投入大:海洋来源的药物资源种类丰富,但是分散度高,难以富集,物质结构复杂,原料收集与纯化成本高昂;药物研发在产业化之前步骤,需要具有一定批量的原料进行成药性研究,因此成本高昂的海洋药物原料及高技术要求,严重地制约了海洋药物的发展
政策: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部署,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则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各地相继出台十四五期间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细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
㈣ 对标广深港澳 中山生物医药产业走向纵深
“最明显的一个体会是,今年来参会的资本方明显多了。”参加完在穗开幕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的康晟生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吴帆感慨,“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越来越活跃了。”
这是中山的机会,也是中山的挑战。
历经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崭露头角。6月,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基地传出不少捷报:先是广东中昊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1.1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创药物——本维莫德乳膏(商品名:欣比克),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后上市,这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领先国际的标志性成果。6月21日,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康方生物”)在香港举办的“2019中国融资大奖”上,凭借其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性双功能抗体产品开发平台和管线,荣获“卓越生物医药企业大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中山推进生物医疗科技创新”。作为中山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已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对标港澳广深等城市,缺少“大院大所”的中山如何扬长避短、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产业布局
从“一个基地”到三足鼎立
回顾去年以来中山市与香港、澳门的互动情况来看,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
2018年3月和6月,继2018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领导率中山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的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创基地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先后回访中山。
值得注意的是,林郑月娥和崔世安都选择了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作为重要的考察地点之一,与健康基地的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紧接着,2018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山峰会在中山市举办,“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落户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
种种迹象表明,在与香港、澳门的抱团合作上,中山健康医药产业跑在了前面。
中山生物医药的规模化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1994年,国家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了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选址火炬开发区,是我国首个按国际认可的GLP、GCP、GMP和GSP标准建设的国家级综合健康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集聚了300多家企业,形成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健康、保健食品化妆品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依托高起点的平台,该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一个比较能体现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全国医药卫生领域最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学奖”已在中山连续举办了10届。
高端峰会在中山举办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今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在中山翠亨新区举办,这也释放出另外一个信号:布局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沿阵地——翠亨新区的重要建设内容。这也可以从论坛的规格窥见一二: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等着名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等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为中山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展战略研究,谋划未来发展布局。
随着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华南分院)落户翠亨新区,随着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的推进,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完成了东部组团镇区的全覆盖:火炬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和南朗镇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其中,火炬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和孵化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支持其向民众等镇区拓展,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翠亨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园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等领域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研究机构;南朗镇华南现代中医药城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健康制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发展趋势
与广深港澳抱团合作
从火炬开发区到翠亨新区,健康医药的“向东发展”,也是向珠江东岸城市协同创新的一个强烈信号。
中山与港澳健康产业界的合作由来已久。目前,包括联邦制药、雅柏制药、新意康生物科技、欧亚包装、启泰饮片等一批港资企业的落户,为中山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此外,中山的本土医药连锁药店中智药业集团参芪口服液和石岐外感颗粒,也在香港完成了中成药标准注册,目前有10余个破壁饮片产品在香港完成食品出口注册。
2017年,健康基地产业园区企业金城医药与意大利多发公司以及香港利伟国际三方签约,将在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域建设头孢类药物参比制剂研究及高品质头孢制剂产业化基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背景下,中山与香港合作创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的设想也引起了双方的重视。于中山而言,香港的医药监管体制机制、自由港功能、连接国际的作用,对于其争取在全球创新药同步应用、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医疗技术率先研究应用等政策上具有优势。利用中山的产业基础和香港的资源优势,可以将创新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际一流的高端医疗科技服务集聚区、深化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及健康领域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根据计划,中山健康基地还将积极对接香港大学“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园等高端创新资源,依托中山孵化加速载体和产业园实现技术转化。
与此同时,与广州、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合作,也明显加快。
在与广州高校合作方面,与广东药科大学的互动最为典型。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协议》,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批准了广东药科大学《省市共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将重点支持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与中山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技术转移中心)、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
在跟深圳对接方面,具有区位优势的翠亨新区先行一步——将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整体引进过来。
这个项目由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与中山国家健康基地联合开展,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投资总额14.6亿元人民币。这个占地面积283亩的产业园,已被列入广东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重点项目,目前已经引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南分所,按计划将在翠亨新区建设药物临床研究、药品安全评价、药品研发和大分子药物等产学研平台。
种种迹象表明,中山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样本
从国家健康基地走出国门的“创新药”
今年3月,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称“康方生物”)宣布,其旗下子公司康方药业有限公司的抗PD-1/CTLA-4双特异抗体新药AK104在中国启动Ib/II期临床试验。
“这是继已完成在澳大利亚Ia期临床试验后,AK104项目取得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康方生物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士夏瑜表示,“未来,康方生物还将启动多个针对多种恶性肿瘤的AK104单药以及AK104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让全球的癌症患者获得中国制造的好药。”据悉,这是康方生物利用康方独特的Tetrabody双抗平台、自主研发的首款双抗产品,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PD-1/CTLA-4双特异抗体。
作为中山一家落户国家健康基地的生物制药公司,康方生物最广为业内所知的“战绩”是该公司研发的肿瘤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药物AK—107,该成果曾被国际巨头默沙东相中买下全球独家开发和销售权。2015年11月,康方生物与总部位于纽约湾区新泽西的默沙东就一项肿瘤免疫疗法的单克隆抗体药物AK107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达成合作。这个由康方生物在中国发现、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默沙东将获得其全球独家开发和推广权,康方生物则获得一笔前期付款,以及总价为2亿美元、涵盖开发和推广的阶段式付款。这项突破,也为国内的制药企业和初创企业走出“外包围墙”提供了一条参考路径。
中国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将完全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新药授权给全球排名前5强的制药巨头,康方生物这一举动被业界视为“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新突破”。康方生物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鹏说,康方生物的成长和发展,与国际化的技术对接及合作视野密不可分:“继续通过与国内外制药企业多形式的战略合作,共同将自主研发的抗体新药从药物发现阶段快速推向市场。”
“立足国际化的创新道路,是康方生物一直坚持的方向。”自获得3亿元B轮融资后,康方生物主要在两大领域进行推进:新药临床和选址生产。在接下来的生产线设计、设备领域,旧金山湾区及纽约湾区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经验,将成为康方生物的借鉴对象。
■观察
从产业集聚到创新引领:
突破有数量缺力量的产业发展短板
健康医药产业是中山的一大优势产业。自1994年中山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以来,依托高起点的平台,该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一个比较能体现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全国医药卫生领域最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学奖”已在中山连续举办了10届。
但另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包括健康医药产业在内,中山市现有创新平台级别不高,多为企业主导建立,以技术应用开发为导向,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尽管从载体建设、企业集聚效果来看,中山已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国家、省级产业园,还建立起涵盖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过程的产业创新与服务体系,聚集了诺华山德士、联邦制药、康方生物、明峰医疗等骨干企业,形成了涵盖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但缺乏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对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企业有强吸引力的重大创新平台。
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值约800亿元,距离“千亿”产业集群仍有一定距离。根据2018年8月中山市出台的《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到2022年全市健康医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产值比2017年增加50%。
要实现这样的跨越,以技术应用开发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显然显得相对薄弱。尤其是自中山实施组团发展战略以来,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南朗镇在内的东部组团,其重点发展产业都瞄准了健康医药。那么,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产业版图,最核心的科创能力显然要跟上。
从世界湾区产业发展轨迹来看,无论是在纽约大都市圈还是旧金山湾区,健康医药产业都是政府最为重视的产业之一。比如,新泽西州有全美实力较强的健康医药产业,是纽约湾区东部地区的代表,以发展较为成熟的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为主,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米德尔萨克斯郡设立工厂或各类型分支机构,其中新布伦斯维克被称为“健康城市”。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该市健康医药产业发达,催生出大批产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健康、医疗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发达,同时拥有雄厚的科研创新实力——罗格斯大学正好位于美国1号公路“高科技走廊”的北端,这条走廊的南端则是普林斯顿大学,其串起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多个领域都具备领先水平。而地处旧金山湾区东北部奥克兰市,其健康医药产业也形成一定规模,这些生物科技公司不少源于硅谷,创新核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而这些湾区城市发展能给中山带来的启示是,除了引进企业和搭建技术转化平台,做实健康医药等产业基础外,还有一个维度值得关注:引进相关专业领域在国内外排名靠前的高校、研究院所,在中山合作建设实验室、技术创新平台,集聚学界、业界前沿人才开展协同创新,推动行业最新最先进的研究论文转化成改进产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从目前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依托国家健康基地呈现不断向东拓展的趋势:向内,在翠亨新区布局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南朗镇发展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产业平台,抱团发展;向外,则积极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产业进行对接,寻求协同创新发展、承接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东移”布局,通过加快创新要素集聚,目标是形成科学研究、创新研发中试转化、总装测试、临床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生物医药全要素创新链。这将为深度融入珠江口的中山东部组团构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展望
集聚“小而活”企业
可为中山错位发展带来机遇
尽管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且从目前中山市所布局的重点产业和出台的政策扶持来看,这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个新增长点:《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中山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
有望成为中山下一个千亿级的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在大湾区生物医药领域处于什么位置?对标港澳广深,中山又有哪些机会?在这场机遇中,最关键的发展要素是什么?
毋庸置疑,中山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的机遇。但无论是从规模、体量还是从创新能力方面看,跟珠江东岸的香港、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中山仍然显得薄弱。
从产业特色上看,深圳和广州在临床诊断、创新药、细胞治疗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山目前在蛋白和抗体药研发、高端医疗设备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但基础远不如广州、深圳。
“一方面跟产业积累有关,一方面也跟高校等创新资源的支撑作用有关。”广东中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四进说,中山可以在承接成果转化、引入“小而活”的高成长性公司方面入手,把生物医药的产业集聚效果激发出来。
康方生物副总裁、首席运营官张鹏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机会,在于集聚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政策、区位、配套等优势实现创新资源集聚,最为关键。
该观点也得到了康晟生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吴帆的认可。他认为,从体量、规模和创新能力方面,中山无法与香港、广州、深圳等珠江东岸城市相比,但中山可以从引入高成长性企业入手集聚起健康医药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如此才能起“势”。
张鹏认为,江苏和上海生物医药发展模式可以给中山提供经验,就是依托一线城市的创新资源,引入大量的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型企业非常多,规模不大,但科技含量高、成长迅速、潜力强。“如果这类企业在中山涌现,创新型的氛围就基本培养起来了,会有越来越多的要素往这里集聚。”
康方生物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型企业,几个有共同想法的人共同创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技术背景去进行国际化的运作,经过A轮B轮融资,获得快速成长。该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跻身国内排名前列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张鹏认为还有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因素,首先是“要有人”:几个创业骨干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对国际前沿技术、研发趋势、行业动态都很了解,研发、管理人才有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很容易做起来。第二个是“有项目”,大家以前在欧美都有参与一些国际大型药企的研发和管理,对行情有个精准的把握,选择的起点也比较高,就是坚持做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从港澳广深生物医药的发展经验来看,高校资源是一个非常大的依托,说到底还是人才,人才不仅能带来技术更新,最终还能带来产业更新。对于政府来说,政策红利不是只有资金扶持这种方式,给空间、给优惠、做好规划、完善配套、选好项目等等,也很重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明确的定位,在产业规划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引进优质项目,扶持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如此,创新的氛围浓厚起来以后,创新的土壤也会沉淀下来,为产业集聚提供养分。
㈤ 医药行业趋势是什么还有前景吗还有未来吗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规模平稳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9.2亿元,同比上升10.3%。前瞻保守估计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727.1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㈥ 2019年医药行业形势如何
9月医药制造业稳健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2018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03.7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2305.9亿元,同比增长11.5%,同期医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分别为21.79%、20.14%。
分季度来看,医药制造业2018年7-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6.4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720.2亿元,同比增长5.7%。同期医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分别为21.23%、9.46%,高于医药制造业整体。
2018年1-9月中国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医药行业来看,国内老龄化、消费升级等带动医药行业的需求市场不断旺盛,且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医药行业已经进入新的景气周期,这个新的景气周期将以创新品种、优质品种、优质企业为主导。
目前政策导向清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等医药政策调控下,产业结构趋向优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强者恒强。
未来医药行业将在存量市场的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带来的行业的增量发展中稳步前行,龙头企业在医药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带来的红利,保持高于医药制造业整体的业绩增速。
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从全球看,发达经济体医药市场增速回升,新兴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生物技术药物和化学仿制药在用药结构中比重提高,为我国医药出口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都将继续推动医药市场较快增长。
2)、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精准医疗、转化医学为新药开发和疾病诊疗提供了全新方向,基于新靶点、新机制和突破性技术的创新药不断出现,肿瘤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转化步伐加快。医疗器械向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方向发展,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3)、产业政策更加有利
《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国家继续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继续实施,将为医药工业创新能力、质量品牌、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业监管持续强化
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将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环保标准提高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医药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5)、医改政策不断完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及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以“双信封”制、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定点生产为主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标准逐步建立,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综合控费措施推行,对医药工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上,“十三五”时期医药工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变革与技术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已在仿制药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前期支撑我国医药工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各种约束条件不断强化,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亟需加快增长动能的新旧转换,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