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桶装水放置几天,细菌就超标
桶装水一般标明保质期为3个月,但这是在不开封的情况下。如果开封了,最多能喝15天。 据了解,开封的桶装水如果放置超过半个月,虽然口感没有什么变化,但细菌已经超标。 桶装水在生产和出厂时都是经过高级净化的,一般经过 QS认证的桶装水质量都能过关,但桶装水开封超过15天,水中的细菌快速繁殖就容易引起腹泻。 注意:防止受到二次污染 桶装水的二次污染,是指水在开封后接触到细菌,这些细菌主要来源于手、杯子、饮水机。手要触碰桶装水的封口,很容易将细菌留在桶口上;杯子不经常清洗也会使细菌残留;饮水机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因为桶装水的桶颈是倒过来放在饮水机上的,水中的各种杂质、矿物质会沉淀到饮水机的内胆里。 有专家曾测试,饮水机里的水第一天菌落指数为0,过了10天,细菌总数竟上升到每毫升8000个,而国家标准规定为每毫升50个。内胆储水时间过长,还能大量繁殖滋生细菌和病毒、沉淀残渣、重金属,甚至滋生红虫等。如果喝了这样的水,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都会出现问题。
㈡ 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如何有效解决
饮用水出现白色絮状物,90%的原因在于饮用水中霉菌、酵母菌及菌落总数超标引起的,饮用水生产中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超标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1、反渗透膜因长期使用,膜上有可能因附着有藻类、生物膜等,过滤性能大打折扣,使得制出的纯净水本身就不“纯净”。最好的改善措施是:定期将膜拆卸下来彻底清洗消毒。基本上每个季度清洗消毒一次即可。需选用对膜没有任何损伤的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2、饮用水生产管道因长期使用,管道内壁生长藻类及微生物积累形成的生物膜,使得制出的水在经过管道的时候,受到二次污染,最好的改善措施是:定期对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去除管道内壁的生物膜,净化藻类。3、用于饮用水杀菌的消毒剂杀菌力度不够,目前饮用水生产厂家多数会选用臭氧进行杀菌,而我们都知道,臭氧杀菌只是“点”杀菌,没有后期抑菌功效,且只能杀灭普通的一些细菌,对于真菌类的(如霉菌、酵母菌)杀菌力度还是不够的。在矿泉水中,臭氧的使用量还需要定量控制,以防用量过多造成溴酸盐超标的问题。目前,有一种新型饮用水杀菌剂,能有效替代臭氧杀菌,其以食品级过氧化氢和活性胶质银离子为基础,在杀菌的同时可以长效抑菌。使得饮用水的保质期延长至16个月-18个月。制出的饮用水可以轻松通过质检局检测,能够有效防止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超标的问题,防止饮用水长出白色絮状物或者漂浮物。其无味无毒无残留的且用量极低,使用成本也低,是很多水厂理想的杀菌消毒产品。4、包装瓶/包装桶及瓶盖消毒不彻底造成水质污染,不管是新桶还是回收桶,都需要清洗消毒的,尤其是回收桶,彻底消毒更加重要,目前很多水厂使用的都是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清除桶内壁的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建议水厂在消毒包装桶时,每隔1个月左右换一种消毒剂交替的对桶消毒,防止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造成细菌微生物的耐药性。诺福牌杀菌消毒剂,是一种无耐药性的杀菌消毒,建议水厂可选用此消毒剂定期对桶消毒。5、灌装间因潮湿,在炎热的夏季,车间里面很容易滋生霉菌,如果灌装机不能完全密封,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很容易飘落在水中,导致水质污染。建议水厂可用清洗完管道或包装瓶的消毒液对灌装间的地面、墙壁进行冲洗消毒,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有效防止灌装间的霉菌滋生。㈢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含量很高为什么微生物还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消毒剂含量很高但微生物还是超标,一般是由于“消毒剂作用不广谱”和“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这两个原因造成的。
如果微生物在消毒剂的杀菌范围之外,那消毒剂就对这种微生物没有杀灭作用了。另外一般型的消毒剂使用时间长了,微生物就会产生耐药性,一般需要消毒的场所要求定期更换不同成分的消毒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选择广谱作用且不产生耐药性的成分的消毒杀菌剂,可以参考一下德国OXYTECH或者瑞士三诺西等这些比较先进的,广谱且无耐药性成分的消毒剂。如果是一般消毒剂,就需要用定期更换消毒剂成分来解决耐药性问题,需要同时使用两三种不同成分消毒剂来解决杀菌不广谱的问题。
㈣ 臻点水桶装水超标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包括纯净水、饮用矿泉水、矿物质水、山泉水、天然饮用水等,其中纯净水有两项国家标准,,饮用矿泉水有一项国家标准,其他种类桶装饮用水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一般会参照类似产品的国标来制定企业标准。国家标准中对桶装水有微生物指标的规定,其中菌落总数有数值的要求(指纯净水),大肠菌群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中的若干种)则要求不得检出。
国家标准对桶装水(指纯净水)的菌落总数要求是比较高的,其数值为≤20 CFU/mL,即每毫升样品水中的菌落数要小于或等于20个,超过20个即为不合格产品。执行企业标准的各类型饮用水的菌落总数要求同样都是比较高的,一般其数值会规定在 50CFU/mL以内。对于饮用水,特别是桶装水(18.9升/桶左右),每毫升50个以下的菌落数是一个较为严格的标准。较低的菌落总数可以反映出桶装水从生产条件到成品均具有好的卫生状况,对人体健康无害,能够放心饮用。但实际上,从历年的各类型产品监督抽查的结果来看,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较为普遍,状况不容乐观。
由生产环境、生产工艺设计、人员操作等多方面分析,出现微生物指标超标的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㈤ 桶装水的安全隐患
桶装水逐步成为生活必备品,但卫生隐患也正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昨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将桶装水纳入高风险品种,实施重点监管,每年将进行三次市级监督抽检。
根据调研公司Research In China预计,未来15年中国内地瓶装水的需求仍将稳步增长,桶装水的销量则将在2025年达到1.5亿立方米。在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桶装水行业却屡次曝出假冒、安全问题。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各级市食药监局的抽检中,桶装水产品屡次因菌落总数超标出现在不合格名单中。在一次抽检中,82家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中不合格产品7批次,其中有6批次菌落总数超标。“龙涧”桶装水亚硝酸盐超标,“燕兴隆”牌350ml富硒弱碱山泉水是2014年首次检出的不合格小瓶饮用水,不合格原因也是菌落总数超标。
为了加强对桶装饮用水市场的监管,市食药部门首次将桶装饮用水列为高风险产品管理,未来每年市级监督抽检3次,重点检测微生物类、农药类、污染物类、理化类等24个指标。此外,许可证申办等都更加严格,风险监测也会匹配不同措施,除了3次市级监督检测外,各区县将有额外的抽检计划。
2013年4月,北京市质检将食用油、乳制品、白酒、婴幼儿及其他配方乳粉等25种被确定为高风险品种,实施重点监管,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乳制品安全,质监部门对全市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实施每周监测。
各地食药部门均有自己的高风险食品检测名单,多以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乳制品、米、面、油等商品为主。
2014年9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专项监督抽检结果显示,瓶(桶)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率为23.83%。
本次专项抽检共抽检样品1863批次,样品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197家生产企业,抽检项目包括菌落总数、致病菌、铅、镉、亚硝酸盐、溴酸盐等36项;共检出不合格样品444批次,抽检不合格率23.83%,涉及22项不合格项目,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指标和溴酸盐超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样品大多是大桶水。
大桶水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存在管理不严、包装容器和设备设施等清洗消毒不符合规定;部分经营企业未按照相关要求存放大桶水,存在产品露天堆放或日光下曝晒等问题;有的大桶水包装盖密封不严等 。
㈥ 桶装水亚硝酸盐超标的原因
部分桶装饮用水的亚硝酸盐、菌落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超标,主要是由于生产环境控制不严,工厂、设备、工人消毒不够;瓶盖较薄、密封性差、消毒不彻底;一些桶经过多次回收有磨损而导致密封不严,桶回收后消毒不彻底;运输、销售过程中多层叠放、挤压和粗暴装卸等原因造成的。
㈦ 饮品微生物超标十几倍,可能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近日南京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喜茶门店被抽检出了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对此,6月13日,喜茶官方发文道歉,称初步了解主要原因是门店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正在整改。
造成饮品微生物超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没有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很大关系。 其实预防微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最简单方法就是加强注意卫生, 并且应注意加热杀菌。但是由于饮品大多是不经过高温加热的,所以,我们在购买的时候, 最好到有卫生许可证的正规商场、超市、冷食店购买包装完好、标签标识完整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