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初中生物课上如何培养兴趣

初中生物课上如何培养兴趣

发布时间:2023-01-29 19:19:08

Ⅰ 怎样培养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为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问题”,多数不具备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际生活问题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感兴趣的,而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三个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十分困难,教师就应该加以形象化的引导,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听起来会感到十分费解,当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物课上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原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光合作用的原理”,若只用语言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做出一个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一看就明白,既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活动中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能够深化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生物实验课,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四、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生物课外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由学校组织、领导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方面的教学活动。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认识生物的全过程,离不开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教学两大部分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有人认为农村孩子对自然界接触、了解较多,对生物课外活动没有多大兴趣,课外活动难于开展。其实不然,正因为他们长在农村,生活与自然界关系更为密切,他们对自然界有一种自然的亲近,而且有更好的条件(如场所、时间)开展课外活动,关键是如何组织开展。
积极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不仅能加强生物学的学科功能,而且能增强生物学的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中学知识、长能力。例如,在讲完了“结核病”的知识之后,笔者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用所学的知识向的亲人、朋友、邻居讲解有关预防结核的知识。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在宣传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又如,在讲“遗传病”一节时,笔者提前布置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内调查遗传病,并深入有病家庭做家族调查,回校展示调查结果。例如,体育课长跑时,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让学生思考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应用所学有关营养方面的知识,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食谱等,这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极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要重视生物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尊重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Ⅱ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初中生物学的兴趣

一、 第一节课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好第一节课是很重要的,因此应在第一节课中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了解生物学,并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所以给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发展简史、最新成就、远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人类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对该学科有个大体了解,对其绚丽多彩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又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利用生物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和生产实际,不但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紧迫感,从另一角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渴望了解生物学、认识生物学。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学实验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教育功能,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巩固理论知识。初中生有好奇、好动、探索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可动手、动脑,可从中获得满足感,可把实验教学作为激发培养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观察,多让学生动手,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呈现出来,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比如在讲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提前一周先布置给学生课余时间观察与饲养,课前老师带着部分学生一起在校园找蚯蚓,学生很有学习的兴趣,实验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效果良好。 三、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生物教师 , 只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课在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是必不可少的 , 学习的兴趣才是自然的,学好生物学 , 学生就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 “关注食品安全” 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袋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 , 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经常训练 , 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关注学生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是专心致志,全力投入;情绪低落,是窃窃私语,是我行我素??作为教师不仅授课,还要关注四周,切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据学生的课堂状况,适时调整情感运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思、说、议、写,使学生能愉快地投入,达到师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这样学生才有兴趣、主动的去听课。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始终想到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愿意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知识难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 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 , 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 发展其智力 , 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Ⅲ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用设疑,引导学生兴趣:疑能生趣,但质疑不是简单的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更不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那样整堂课都会死气沉沉,枯燥无味。教师的设疑问题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二是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三是善于运用质疑问题,使学生从固有知识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例如,在讲解《生物的特征》这一课时,我用一段机器人踢球的视频作为导入,学生们觉得新颖有趣,兴趣立马被调动了起来,紧接着我趁热打铁质疑提问:“这个会踢球的机器人是生物吗?”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课堂顿时热闹活泼起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激发了出来。
二、利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兴趣: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们在具体直观地教学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课本插图、挂图、生物标本、模型、实物这些传统直观教学工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变化,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例如在讲到《开花和结果》这课中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这个知识点时,因为内容很抽象,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听了以后仍然一头雾水。于是我利用网上下载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动画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整个过程,学生们看了热情高涨,直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如果教师能灵活应用这些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寻求学生兴趣:兴趣的基础是需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未必能使学生的兴趣持久,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生物,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只有使学生认识到生物课在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是必不可少的,是生活所需要的,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才能自然流露出来,才会持久。例如在讲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那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2015年9月17日福建泉州一中学食堂发生食物中毒的真实案例,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利用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找出引起学生食物中毒的元兇到底是细菌还是真菌,由此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必要的,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注重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动手的同时学会动脑。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做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我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我则一边巡视一边指导,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做的特别仔细,而且学习兴趣高昂,整堂课的气氛轻松愉快。在讲《植物细胞》的这一节时,我把显微镜搬到了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备洋葱,黄瓜等食物,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认真的制作了各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最后通过操作显微镜亲眼看到了自己制作的各种植物细胞,学生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实验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植物细胞》这一节的领悟能力。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都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不会感到疲劳,又充分掌握了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我们要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提供最高效的课堂,何乐而不为呢?
五、教学形式多样化,诱发学生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活动化生动化,这些都能给生物教学带来无限生机。生物教学不能只是拘泥于固有形式,一板一眼,死记硬背。比如在讲《动物细胞》《开花和结果》这两节内容时,我让学生用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动物细胞模型,自己用橡皮泥捏桃花的雄蕊和雌蕊,使生物课变成了一堂五彩缤纷的手工课;在讲解《血液的组成》那一节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血液的各组成部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并让他们表演血液的各组成部分在我们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顿时生物课堂变成了一堂精彩的表演课;其实生物课堂还可以是一堂调查课,谈话课,辩论课等,甚至有时可以简单到只给学生看几段视频。总之,只要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都可以毫不保留的利用起来。
只有对生物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打基础开始,全面掌握生物知识,为以后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Ⅳ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比如,在讲解完全花的结构时,我们常以桃花为例,往往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可是学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这节课搬到室外,让学生一边观察,老师一边讲解,那么,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同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季节同步.比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活动多在春季,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移到春季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再如,可以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向同学们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非典”到“禽流感”“口足手病”,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为了猎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如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师只须提到即可,不需要作深入的讲解,因为初中生还没有达到如此的水平。
三、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一些高新科技与生物知识有关,生物科学是现代的前沿科学之一,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的许多行业,特别是医学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学的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域中来,以他们的热情与创新精神正在拨开生物界的层层神秘面纱。所以,课堂上适当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两栖类动物的学习兴趣;可以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与“条件反射”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气氛,诗化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精彩活泼的教学活动方式,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来,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生物活动以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教师不能为了组织活动而强行学生加入。课外活动小组要有自己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最好还要有相关的活动教材。教材应由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和俗语来调动学生。
所谓谚语俗语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语言,它们是一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谚语俗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和俗语设计精彩而艺术的“开场白”,这样既能够给学生以新异亲切的感受,还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生物的遗传可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入;条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入。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巧妙地运用谚语和俗语。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引出食物链。还有的如“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不劳而获”——寄生、“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等等。
当然,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此时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短暂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学的趣味,应该高雅别致,而不是低级庸俗。不要让学生把“有趣”变成“好玩”。课堂不是娱乐的舞台,它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知识的传授。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Ⅳ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加强教法探索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维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Ⅵ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其实很多,尤其是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灵活而多样,大多数内容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既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增加了实用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在引入新课时,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题的学习。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停,看见绿灯行。请问在进行这一动作时,主要是人体哪个系统在起作用?然后用ppt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让学生回答这两部分的功能,然后老师设问:中枢视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交互联络形成一个复杂的通讯网络系统,对人体起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引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教学活动和教学提问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人体骨骼时,我用不同色彩的贴纸剪出各类骨的形状,在纸的背面写上相关骨的名称。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一架人体骨骼模型,让一大个男生穿上白色实验服,另找其他学生一边说出骨骼名称一边在实验服上贴出整个骨骼,最后由学生总结。学生完全沉浸在对人体骨骼的拆装这个活动中兴趣浓厚,课堂效果很好。又如,在讲到“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时,介绍了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克隆羊,我就问他们:那么你们知道克隆羊是如何诞生的吗?会不会有克隆人出现呢?如果真有克隆人的话,对世界会有什么影响呢?再如,在讲“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通过仿生学如模仿蜻蜓飞行制造出飞机,模仿人的神经网络功能制成了翻译机、图象识别机,模仿苍蝇的嗅觉器官制成了高灵敏度的小型气体分析仪,模仿响尾蛇对热敏感性制成响尾蛇导弹的导航追踪系统等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作为非中考科目,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

阅读全文

与初中生物课上如何培养兴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