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化武器的防治
全球生化武器态势主要特点
全球生化武器态势是当今国际军事形势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既有世界军事形势的一些共性,又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
1.非战争使用成为生化武器运用的主要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伊拉克对伊朗和库尔德人使用过生化武器外,其它国家未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生化威慑、恐怖和犯罪,以及伪装成自然疫情秘密袭击等非战争使用问题则日渐突出。
一是生化技术扩散使生化武器非战争使用的机率增加。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化制剂的研制设施、原料更加普及;信息网络化,使许多毒剂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毒性数据更加公开。生化技术的发展和生化制剂的扩散,为生化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生化武器进行恐怖、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是生化恐怖等非战争行动及影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恐怖分子利用生化手段破坏、谋杀、抢劫、绑架等活动越来越多。生化恐怖袭击使用隐蔽、防范困难、处置复杂、作用持久、后果严重。0.015-0.24公斤的肉毒杆菌毒素污染水源,就能在数小时内造成上万人的中毒和死亡。新型生化战剂一旦用于恐怖行动,将更难防护,影响更大。
三是某些自然疫情隐含激烈的非战争生化对抗趋向。近年世界各地爆发的新型传染性疾病等自然疫情,在客观上为掩盖生化武器秘密使用的行为提供了条件。不排除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势力将生化武器作为遏制对手的战略手段、伪装成自然疫情形式变相使用的可能性。
2.生化武器军控履约面临的形势仍很复杂
禁止生化武器的国际条约使战争中公开使用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一些国家仍库存大量生化武器,生化武器的研发势头未减,生化武器的"家族兄弟"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一是禁止生物武器法规不完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只是禁止研制生产,缺少执行组织、核查机制和销毁己有生物武器的规定,国际社会对研制生物武器的行为束手无策。二是禁止化学武器工作情况堪忧。《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签约国达157个,建立了专门的核查制度,具有较强的核查能力,国际合作方案逐渐成熟。但《公约》局限性较大,许多具有化学武器研制和生产能力的国家至今没有签署或批准公约。三是新型疾病流行刺激生化武器技术发展。新型传染性疾病在促使各国开发健康防病手段、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成为促进生化武器发展的"催化剂"。四是监督履行《公约》缺乏有效手段。对很多新型生化战剂没有技术手段界定。
3.新型攻击性生化武器技术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生化武器技术近年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新型攻击性生化战剂发展迅猛。在生物战剂方面,用DNA重组技术合成毒素,扩大毒素生产能力;研制多肽等更具活性的主动药物或抵抗药物;对炭疽、白喉、肉毒等毒素的基因进行克隆,对产毒基因的核苷酸进行人工合成;发展导致人体变异和破坏生存环境的基因武器。用5000万美元建造的基因武器库,其杀伤威力远远超过用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只需20克超级热病毒基因武器就足以使全球60亿人死于非命。在化学战剂方面,出现了通过化学合成方法产生毒素、或由活的生物体产生毒性的生物化学毒剂,能渗透传统防护器材的强穿透性毒剂,有针对性地破坏人体神经等思维载体的新作用机制毒剂。这些新战剂"作用快速、高度致死、穿透性强、作用机制新"。
4.战后生化武器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难度很大
战后遗留生化武器隐蔽性强、作用时间长,严重危害有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当前和平环境下生化武器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和比较突出的安全隐患。仅日本在中国的遗留生化武器就已经导致了数百人伤亡。围绕这一问题的谈判和销毁等善后工作十分复杂,除《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涉及到有关遗留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外,国际上再没有其它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有效的制约手段。另外,遗留的生化武器一旦为恐怖势力和犯罪分子掌握并使用,也将导致严重后果。
全球生化武器态势的影响预测
当前生化武器对军事领域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正呈现出一些新动向,需要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
1.生化武器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军事领域的竞争。生化武器的角逐是当今各国军事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生化作战能力的强弱,对于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权有着特殊影响。一方面,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尽管生化武器用于战争的可能性下降,但由于生化武器的物质基础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给军队带来的威胁也客观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高度重视生化袭击防护,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军事对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生化武器领域已成为军事争夺的新制高点。美俄英等军事强国加紧制订规划,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研制力度,使生化武器的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美、俄、英等国将发展基因武器、可控制性传染病手段作为军事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并已取得一定优势。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马里兰州设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后投资了近百亿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体染色体合成。2000年,美英联合宣布绘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英称基因武器最迟不会晚于2010年问世。俄罗斯最近开发出一种能抵御16种不同解毒药的细菌。
2.生化武器履约困难将阻碍军控领域的有效合作。当前,国际军控组织禁止生化武器的履约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国际军控组织与核查手段的发展,滞后于生化武器研制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少数国家置国际《公约》于不顾,擅自研制和秘密生产生化武器,引起"骨牌效应",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非缔约国家发展生化武器更是无法控制。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特别是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使原有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不复存在,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先进的生化武器以求自保。霸权主义国家在生化武器履约上执行双重标准,并把生化武器履约作为发动战争的幌子和推行新军事战略的手段。
3.生化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将构成直接威胁。尽管一些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生化背景还有待于研究和查证,但其灾难性的后果和生化武器扩散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化安全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向。特别是愈演愈烈的生化恐怖直接危及国家安全。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这迫使一些国家将应对生化威胁作为安全战略重点。
4.生化技术发展失衡将使安全预防更加困难。当前世界生化武器攻防技术发展严重失衡,对很多新型生化武器没有防御手段;即便研制出新型病毒的国家,在短期内也研制不出防御这种病毒攻击的疫苗。各国生化技术的差距也在增大。美英等国的生化武器特别是基因武器技术已遥遥领先。生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利用生化优势研制对付其它国家的生化武器,使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潜在安全危机。个别国家专题研究所谓《中国人的基因组》问题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贰’ 毒物(对生物体有损害之物)详细资料大全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与机体接触或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毒物"也指有毒之物和凶恶的人。
‘叁’ 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能被防御吗
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不容易被防御。现代战争是指那打那。
‘肆’ 新的毒剂有哪些
美、俄等国都在寻找或人工合成毒性更强、作用更快、渗透性更强的毒剂。例如前苏联研制的全氟异丁烯,是一种有机氟工业的副产品,其毒性比光气大10倍,比氢氰酸大3倍,能穿透北约装备的各种防毒面具,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前苏军曾于1986年在阿富汗使用过。俄罗斯透露已拥有比vx毒性大10倍的“诺维曲克”新毒剂。
除工业、农业、医用化学品外,还从天然毒素中探索新的“毒源”生物毒剂源。例如,从贻贝中提取的海藻毒素可制成毒针,被刺中后,15分钟死亡。现已测出其分子量为372,正在测定其分子结构和研究大规模合成的方法。天然毒素进入化学战剂谱,出现了生物化学战剂,使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已无绝对界限。
‘伍’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是指生物实验室的防护措施。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分级,一共分为四级。
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这类的实验室可以处理较多种类的普通病原体,例如犬传染性肝炎、 非感染性的埃西里氏大肠杆菌,以及对于非传染性的病菌与组织进行培养。 在这个水平中需要的防范问题的生物危害性的措施是微乎其微的,手套和一些面部防护。在一般情况下,被污染的材料都留在开放(但分别注明)废弃物容器。实验后洗净程序与我们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日常生活对于微生物的预防措施皆相同。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的所有细胞和/或细菌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高压釜的灭菌消毒处理。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程序中必须经由普通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训练的科学家监督且必须事先训练之。
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类实验室较能处理较多种的病菌,且该病菌仅造成轻微的疾病给人类,或者是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中的气溶胶中生存。适合它的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但仅造成轻微的疾病给人类,或者是难以于实验室环境中的气溶胶存活,如艰难梭菌、大部分的衣原体门、A;B与C型肝炎、 A型流感、莱姆病、沙门氏菌、腮腺炎病毒, 痳疹病毒、艾滋病毒,羊搔痒症,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与VRSA。实验人员与处理病原体人员需为特定培训和高级培训的科学家;实验时限制特定人士的出入;采取极端的防治污染物品预防措施; 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制设备进行可以创建;在可能造成传染性气融胶或喷雾被制造时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柜进行。
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该级别适用于临床、诊断、教学、科研、或生产药物设施,这类实验室专门处理本地或外来的病原体且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借由吸入而导致严重的或潜在的致命疾病。这些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可能导致人类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但已经有治疗法包含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利什曼原虫、鹦鹉热衣原体, 西尼罗河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东部马脑炎病毒, SARS冠状病毒、伤寒杆菌、贝纳氏立克次体、裂谷热病毒、立克次氏体与黄热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对于致病性和潜在的致命或致病性病原体的具体培训,且必须被对于此方面有经验之适任科学家之监督。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过程是在生物安全柜,专门设计的通风柜,或备有其他物理抑制装置/穿着适当的个人防护衣物和设备的人员进行。该实验室具有特殊的工程和设计特点。
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此级别需要处理危险且未知的病原体且该病原体可能造成经由气溶胶传播之病原体或造成高度个人风险,且该病原体至今仍无任何已知的疫苗或治疗法,如阿根廷出血热与刚果出血热、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萨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天花,以及其他各种出血性疾病。当处理这类生物危害病原体时必须且具强制性地使用独立供氧的正压防护衣。生物实验室的四个出入口将配置多个淋浴设备、真空室与紫外线光室,及其他旨在摧毁所有的生物危害的痕迹安全防范措施。多个气密锁将被广泛应用并被电子保护以防止在同一时间打开两个门。所有的空气和水的服务,将和来自生物安全实验室将进行类似的消毒程序,以消除意外释放的可能性。 当一个病原体被怀疑或可能有抗药性时都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处理,直到有足够的数据得到确认必须在此规格实验室持续工作,或移交至一个较低水平的实验室。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对于他们在处理极其危险的传染性有具体和深入的培训并且理解的标准和特殊的措施、抑制配备与设计特色。他们将会受到受过训练与实地处理这些病原体的合格科学家的监督且实验室的出入受到实验室主管的严格控制。实验室必须建立防止污染的协议,经常使用负加压设备并准备或采用一个特定设备操作手册,如此一来即使实验室受到损害,会严重抑制透过气溶胶传播之病原体的爆发,而工作领域内的所有活动只限于III级生物安全柜,或II级生物安全柜一且只有配有生命支持系统与正压通风的人才能使用。
‘陆’ 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生物武器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前方和后方、军队和居民、人员和牲畜都可能受到袭击,发病后又可能互相传播。因此在组织防护时,要做到军队、地方结合,军民兼顾;军队与防化、工程等有关勤务部门密切配合。
主要防护措施是:
1.做好经常性的防疫工作。如进行防疫、防护的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贯彻各种防疫制度,有计划地接种各种疫苗等。
2.组织观察、侦察和检验,及时发现敌生物武器袭击。各种观察哨均兼有观察生物武器袭击的任务,发现袭击征象,及时通知部队进行一般防护。专业防护人员进行现场侦察,采集标本进行检验,确定生物战剂种类,通报部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从政治上揭露敌人。
3.做好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发现敌人进行袭击,接到防护指令后,立即戴上或防菌口罩,扎紧裤脚、袖口,上衣塞入裤腰,颈部围上毛巾,战斗情况允许时,可进入工事,减少受染。受染后要抓紧时间,利用个人消毒包擦拭暴露的皮肤;利用战斗间隙,到进行,消灭服装、武器和车辆上的生物战剂;服用预防药物,补充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医学观察。
生物武器气溶胶主要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因此,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防护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带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的式样很多,但主要由滤毒罐和面罩两部分组成。滤毒罐包括装填层和滤烟层。装填层内装防毒炭,用于吸附毒剂蒸汽,但对气溶胶作用很小。滤烟层是用棉纤维、石棉纤维,或超细玻璃纤维等做的滤烟纸制成的。为了增加过滤效果,滤烟纸折叠成数十折,它的作用是过滤放射性尘埃、生物战剂和化学毒剂气溶胶,滤效可达99.99%以上。
使用防护口罩
例如使用那种用过氯乙烯超细纤维制成的防护口罩。这种口罩对气溶胶滤效在99.9%以上。在紧急情
况下,如果没有防毒面具或特殊型的防护口罩,也可采用容易得到的材料制造简便的呼吸道防护用具,例如脱脂棉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纱口罩以及防尘口罩等。此外,还需要保护好皮肤,以防有害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身体。通常采用的办法有穿隔绝式防毒衣或防疫衣以及戴防护眼镜等。
4.对污染区要及时标示范围,监视疫情,控制人员通行。发 动广大军民对工事、住房、仓库和交通要道,进行消毒、杀虫和灭鼠。
5.加强疫区管理,控制传染病向外传播。发现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人时,要尽快封锁疫区,组织好检疫工作,检疫时间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传染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不作远距离后送,以防传播。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在可能发生生物战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预防针。对于清除生物战剂来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1.烈火烧煮。
烈火烧煮是消灭生物战剂最彻底的办法之一。
2.药液浸喷。
药液浸喷是对付生物战剂的主要办法之一。喷洒药液可利用农用喷药机械或飞机等。用做杀灭微生物的浸喷药物主要有漂白粉、三合二、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氯胺、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对于施放的战剂微生物,由于它们可能附在一些物品上,既不能烧,又不能煮,也不能浸、不能喷,对付的办法就是用烟雾熏杀。此外,皂水擦洗和阳光照射以及泥土掩埋等也是可以采用的办法。
‘柒’ VX毒剂应用在哪里以及如何防护VX毒剂
VX主要装填在炮弹、炸弹等弹体内,以爆炸分散法使用,也可用飞机布洒,VX毒剂以其液滴使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以其蒸气和气溶胶使空气染毒。
对VX毒剂的防护与对防护与对其他神经性毒剂的防护相同,应采取全身防护器材,即防毒面具、防毒、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对中毒者急救可采用阿托平等药物,对其消毒可用次氯酸盐、二氯三聚异氰酸钠等消毒剂。
‘捌’ 生物武器防护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防护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带防毒面具,防毒面具的式样很多,但主要由滤毒罐和面罩两部分组成。滤毒罐包括装填层和滤烟层。装填层内装防毒炭,用于吸附毒剂蒸汽,但对气溶胶作用很小。滤烟层是用棉纤维、石棉纤维,或超细玻璃纤维等做的滤烟纸制成的。为了增加过滤效果,滤烟纸折叠成数十折,它的作用是过滤放射性尘埃、生物战剂和化学毒剂气溶胶,滤效可达99.99%以上。
使用防护口罩,例如使用那种用过氯乙烯超细纤维制成的防护口罩。这种口罩对气溶胶滤效在99.9%以上。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防毒面具或特殊型的防护口罩,也可采用容易得到的材料制造简便的呼吸道防护用具,例如脱脂棉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纱口罩以及防尘口罩等。此外,还需要保护好皮肤,以防有害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身体。通常采用的办法有穿隔绝式防毒衣或防疫衣以及戴防护眼镜等。
对污染区要及时标示范围,监视疫情,控制人员通行。发动广大军民对工事、住房、仓库和交通要道,进行消毒、杀虫和灭鼠。
加强疫区管理,控制传染病向外传播。发现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人时,要尽快封锁疫区,组织好检疫工作,检疫时间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传染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不作远距离后送,以防传播。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在可能发生生物战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预防针。
‘玖’ 喷漆应戴什么口罩
应戴防毒面具口罩。
因为使用油漆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这使得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结核、胸膜炎等严重疾病的比例相当高。超过10年工龄的油漆工大多数都有咳嗽、易疲劳、头疼、胸闷、四肢无力的症状。
而防毒面具主要用来阻断经呼吸道产生毒性的毒气,如氯化氰(CK)、氯化苦(PS)等;对于生物毒剂的防护,也有一定的作用。防毒面具戴在头上,可以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气、粉尘、细菌、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等有毒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此外,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也在使用防毒面具作为防护;但一般民用防毒面具的结构没有军用的复杂,各项指标也不如军用的严格。针对民用的化学防护,设计出更多的外观,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
(9)生物毒剂有哪些应如何防护扩展阅读:
防毒面具是保护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细菌武器和放射性灰尘等有毒、有害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滤毒罐作为防毒面具的核心部件,其内部装填的滤毒材料直接影响面具的防护性能。
防毒面具作为个人防护器材,用于对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提供有效防护。面具由面罩,导气管和滤毒罐组成,面罩可直接与滤毒罐或滤毒盒连接使用,称为直连式;或者用导气管与滤毒罐和滤毒盒连接使用,称为导管式。
防毒面罩可以根据防护要求分别选用各种型号的滤毒罐,应用在化工、仓库、科研、各种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
‘拾’ 生物战剂有哪些分类
生物武器的基础——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病毒、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生物战剂的种类很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可以作为生物战剂的致命微生物约有160种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传染能力的来说就为数不算很多。
生物战剂的分类
(1)根据生物战剂对人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
①致死性战剂。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狐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等。
②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鲁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2)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
①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狐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
②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③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④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⑤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⑥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3)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分为2种:
①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
②非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可能成为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人类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的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界限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致命力更强的生物战剂。
四大生物战剂
小卧底也能大屠杀
生物恐怖袭击是一种非常阴损且历史悠久的攻击手段。通常由空气传播的细菌或病毒制剂,几乎都看不见,也闻不出味道。一般人不像小说里的大侠,不是打通了小宇宙,就是拥有第六感。遭受袭击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这类制剂,要直到若干天之后病发时才能明白自己已遭毒手。到了这个时候再进行抢救和采取保护措施都为时已晚。
这种用生物制剂作为武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古罗马时代。人们最初认为疾病是通过恶臭的气味在空气中散播的,于是经常在战争中将已经腐烂的动物尸体投入到水中,通过污染对方饮水系统的方式致使敌人患病,算是一种最古老的生物武器。后来这一手段发展到使用人的尸体,而且直到19世纪美国内战时期仍然被采用。
有记载的各种恶毒的例子数不胜数。在18世纪,当时欧洲人正在北美开疆扩土,大不列颠北美总司令詹妮弗·阿莫斯特勋爵曾建议使用天花来“消除”北美的土着印第安人。随后英国人便故意将天花病人曾经使用过的毛毯和手绢散发或留弃到北美的印第安人部落里。这直接导致了天花在俄亥俄河谷的印第安人部落中暴发流行。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臭名昭着的例子莫过于日本的细菌学专家、中将石井四郎所领导的731部队及研究所。在中国东北的范平县,731部队建立了一个由150座建筑物和5 000名研究人员构成的细菌战大本营。1932年—1945年,仅通过活体实验死在731部队魔手下的中国军民就达到10 000人以上。他们还曾经在中国的11个城市进行过大规模的实地细菌战试验,其中通过飞机播撒的带菌跳蚤每次竟超过1 500万只!
盟军在二战中也曾进行过进攻性生物武器的研究。曾在2001年给美国人留下深刻记忆的炭疽杆菌,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在战时的战争储备署主导下进行过研究。只不过当时研制的炭疽弹,因为安全措施不力的原因,难以大规模投入生产。但其间后方已经为美军装配了5 000枚含有炭疽芽孢的细菌弹。
在过去的30年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人们之所以研究以人类和动物为宿生的细菌和病毒的机理,本来是为了减少或预防疾病。但现在这些研究成果很容易被另作他图,发展出更为强大的生物武器。这些生物毒剂包括鼠疫茵、炭疽菌、兔热病菌、天花菌或病毒性出血热病毒,以及其他已知的或潜在的恐怖主义制剂。作为人们手中的一种工具,分子生物学与病毒结合,会产生出新型的致病性嵌合体。科学家们也可以应用多种耐药基因来改变现有的病原体,作用于生物体。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已经出版过很多成套的人类病原体基本数据集,再加上那些公开发表的,涉及如何将新基因引入细菌的研究成果等等,都降低了恐怖分子研制生物武器的门槛。实在是危机四伏啊,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