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科学能申请什么专利

生物科学能申请什么专利

发布时间:2023-02-03 07:59:07

① 生物科学专业涉及领域

生物科学涉及领域相当广阔,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等,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等,例如:人体组织结构、人类基因遗传、细菌培养、基因工程等。

(1)生物科学能申请什么专利扩展阅读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安全、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科学专业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严格。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机关等部门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严格。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生物技术一直是政府所支持的重点产业领域,包括克隆在内的尖端研究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进行的,所以相关生物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一直以来都是趋向于良好发展。

无论是在研究机关或者生物公司,投资每年都有所增长。而职位的增长速度也保持在4-5%左右。生物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十分强的学科,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交叉性越来越强,许多生物相关的新兴学科方兴未艾。此外,生物相关的应用类学科包括公共卫生,食品,营养等,人才缺口也较基础研究类大。

② 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发明是可以被专利法さ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引领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较快,创新活跃,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逐年递增。在各高技术领域中,生物技术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把生物技术列为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基于以上形势,本文从申请授权状况、所属地区、国别、申请人类型、有效专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以多角度反映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一、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体状况2002 年至2005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1以年均23.0%的增长率递增,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29.0%,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5.1%。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估算为6300 件2。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授予生物技术发明专利2072 件,其中国内专利授权1366 件,约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长72.0%;国外专利授权706 件,约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长43.8%。(见图1)图1 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状况从2000 年开始,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申请量一直超过国外申请量,国内所占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从2003 年起,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授权量超过国外授权量,2006 年国内所占比重达到66%(见图2)。图2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占比例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约37300 件,占总受理量的3.4%。其中国内申请约23300件,占62.5%;国外申请约14000 件,占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生物技术发明专利8011 件,占总授权量的2.7%。其中国内专利4606 件,占57.5%;国外专利3405 件,占42.5%。(一)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国家分布状况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美国占35.2%,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18.7%)、德国(8.2%)、英国(5.0%)、瑞士(4.8%)、丹麦(3.9%)、韩国(3.2%)、法国(3.1%)、荷兰(3.1%)、加拿大(2.1%)(见图3)。欧盟国家总申请量占国外发明专利申请的29.9%。图3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国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美国占30.8%,亦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23.5%)、德国(7.2%)、瑞士(5.6%)、英国(4.7%)、韩国(4.6%)、丹麦(3.8%)、法国(3.6%)、荷兰(3.3%)、比利时(1.6%)(见图4)。欧盟国家总授权量占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的28.5%。图4 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国分布美国、欧盟、日本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外申请总量的83.8%,授权量占国外授权总量的82.8%。欧盟国家中,生物技术发明申请和授权八成以上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二)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地区分布状况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区。其后依次是广东(6.2%)、江苏(5.9%)、浙江(4.2%)、山东(3.9%)、湖北(3.7%)、辽宁(3.0%)、天津(2.5%)、四川(2.3%)(见图5)。图5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所属地区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中,北京占22.4%,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上海(15.7%)、江苏(7.8%)、广东(7.5%)、湖北(5.9%)、浙江(4.1%)、山东(3.8%)、四川(3.6%)、天津(3.5%)、辽宁(3.2%)(见图6)。图6 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所属地区分布以上十个地区申请量合计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七成八,授权量占国内授权总量的八成一。(三)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状况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约占三成,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占近五成。但是,近几年企业申请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2001 年企业申请占国内申请总量的近四成,2005 年所占比重已不足二成;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申请比重呈上升趋势,2005 年所占比重已超过六成。特别是大专院校,近几年申请比重明显上升:2001 年大专院校申请占国内申请总量的二成,2005 年所占比重已接近四成(见图7)。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人构成比较稳定,八成来自企业。图7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表1 是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都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尤其大专院校占绝大部分;而排名前十的国外专利权人大多是企业。表1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外专利权人(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的技术领域分布每一件专利文件都会按照国际专利分类(IPC)分类,以说明发明所涉及的具体技术领域。统计专利文件的IPC 分类号分布,可以发现技术研发热点和技术创新集中的技术领域。与国别相结合,可以观察国内外申请在不同技术领域中的分布,确定特定技术领域国内外的竞争程度。表2 列出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表2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的特定领域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具有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C07K 14)*,突变或遗传工程(C12N 15),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C12Q 1),微生物及其组合物(C12N 1),酶(C12N 9),含肽的医药配制品(A61K 38),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G01N33),改良基因型的方法(A01H 1),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C12N 5),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A61K 39)。国外生物技术申请排名前十位的领域依次是:突变或遗传工程,含肽的医药配制品,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具有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酶,微生物及其组合物,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免疫球蛋白(C07K 16)。*括号内内容为技术领域的IPC 分类号,下同。(五)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和权利要求项数美国《企业技术评论》援引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杜达斯的报告宣称,随着技术的发展,专利复杂程度不断上升,导致说明书页数不断上升。国外学者Tong、Frmae 研究,权利要求项数能够较好反映技术创新能力,权利要求数量越多,反映出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3。以专利文件的说明书页数(包括附图)和权利要求项数作为对比项加以分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与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质量差距。图8 显示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变化趋势,很明显,近八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明生物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发明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不过,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图8 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变化趋势(六)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状况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十年。事实上,并非所有专利都能保护至期限届满终止。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专利才有维持有效的必要性。专利被维持的时间越长,通常可以说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有效状况,能够反映企业、地区甚至于国家的生物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生物技术领域共有有效发明专利6501件,其中国内占五成五,国外占四成五。国外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为85%,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有效率达到78%。国内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的专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国内企业的有效率最高,达到86%,大专院校为81%,科研单位等约为74%(见图9)。图9 不同类型专利权人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图10 显示了当前国内外有效发明专利按申请日所在时间段的分布,其横坐标为距今年限(指申请日距2006 年12 月31 日的时间跨度)。有效发明专利中,已维持5 年以下(含5 年)的(即申请日于2002 年1 月1 日之后)国内占72%,而国外这一比例只有15%;已维持11年以上的(即申请日于1997 年1 月1 日之前),国内只占3%,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26%;已维持6 至10 年的,国内占25%,而国外这一比例达到59%。国内有效专利平均已维持年限(指有效专利从其申请日至2006 年12 月31 日之间的时间跨度)为4.8 年,国外为8.7 年。图10 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的已维持年限分布图11 显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很明显,随着距今年限的增长,国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较小,距今年限为9 的仍可保持50%左右的有效率。但国内有效率下降则比较明显,保持50%左右有效率的年限为5 年,保持25%以上有效率的年限仅仅为6 年。图11 不同年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有效率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特点(一)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占优随着生物技术被列为我国未来15 年科技发展战略重点,近年国内生物技术申请、授权数量已经超过国外,并且国内申请、授权所占比例继续保持扩大趋势,表明我国生物技术研发整体水平日益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积累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持续快速增长近五年,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均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其中,国内申请增长比国外高近14 个百分点,国内授权增长比国外高近30 个百分点,显示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我国正迎头赶上、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三)专利制度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作用显着在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同样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期间生物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9.0%的年均增长率与前者基本吻合,显示技术创新和专利制度在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和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热点基本一致,竞争日趋激烈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突变或遗传工程等九个技术领域的申请在国内外排名均进入前十,国内外排名前十的技术领域的申请分别占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八成以上,表明国内外生物技术结构比较类似,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同时也显示为抢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争取对生物技术的市场主导和控制,国内外继续以较大力度实施专利布局,围绕生物技术专利展开控制与反控制、主导与反主导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在热点技术领域中,含肽、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制品和免疫球蛋白三个技术领域的国外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均高于国内,突变或遗传工程、酶两个技术领域的国外授权数量也高于国内。而多于20 个氨基酸的肽,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微生物及其组合物,改良基因型的方法,生物物质的化学分析,和未分化的人类、动物或植物细胞六个技术领域的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均超过国外,显示国内在生物技术研究的某些领域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正在不断冲击国际前沿水平。(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渐成国内生物技术申请的主力军与企业逐渐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环境不同,近几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所占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而大专院校所占比重明显上升,近四成的生物技术专利申请集中在大专院校,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单位手中。此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排名前十的国内专利权人有八名是大专院校,其余两名是科研单位。显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生物技术研发比较活跃,而企业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后劲不足。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研发中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努力植根于商业应用中;同时企业也应当注意充分利用我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否则,就会出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授权数量高于企业,但在专利有效率上低于企业的现象,致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或产业化成本很高甚至无经济价值,而企业则缺乏创新成果和产品。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之所以占居绝对主导地位,就是因为科学研究和商业资本在产业化的环节中找到了契合点。(六)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质量仍有差距1、生物技术发明授权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权利要求平均项数国内外差距扩大尽管国内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说明书页数、权利要求项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国内上升幅度小于国外。1999 年,国外专利说明书平均页数是国内的3.6 倍,国外专利权利要求平均项数是国内的3.2 倍。2006年则分别扩大到3.8 倍、3.7 倍,换言之,在权利要求项数和说明书页数上,近四件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才相当于一件国外专利,差距十分明显。初步显示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相对于国内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2、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国内平均已维持年限不长、有效率低在生物技术有效发明专利中,虽然国内数量过半,但国内平均已维持年限比国外少近4 年,平均有效率低于国外七个百分点,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国内有效率下降幅度显着高于国外,初步显示在市场价值、创造的经济效益方面,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低于国外。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生物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水平,国内外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国内在专利数量上占优,国内外围绕生物技术展开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总体上,国内生物技术专利态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国内生物技术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的转变主要还是数量上的,而不是质量上的。虽然国内发明专利在数量上占优,但在体现专利质量的指标上国内仍然处于劣势,不容乐观。初步反映出国内外生物技术水平整体上尚有不小差距,国内掌握的经济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的主力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专利数量增长后劲反而不足,这与目前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成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主力的大趋势相背,严重制约了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专利申请数量上的优势没有转化市场竞争的优势。《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也指出,我国大量生物科技成果未能转化为产品,全国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0.5%。因此,要实现到2020 年使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当前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应当从侧重于技术积累调整到边研究、边产业化,创造与运用并重的新阶段。

③ 我想考华东师范大学的生物专业(师范类的),不知道好不好,有没有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帮忙一下哈~~

我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的 欢迎你,很好 难度也很好 加油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
院长:张亚平院士
华东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研究方向:进化基因组和基因组多样性
张亚平,男,1965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云南省科协主席、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

前身为生物学系。1951年由当时的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大夏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等院校生物系合并而成,汇聚了薛德育、张作人、郑勉、王志稼、陈彦卓、张宗汉等一批国内享有盛誉的着名教授。1981年,在张作人、郎所、堵南山、周本湘、钱国桢、颜季琼、周绍慈等教授主持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首批动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理学、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今已发展成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招收植物学、动物学、水生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组学8个专业的博士,另加生物医学工程和课程与教学论10个专业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学院加快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先后成立了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野生动物与流行病研究所、生命医学研究所、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市细胞信号网络研究技术平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11名,含教授26人,副教授(副高)27人,讲师(工程师)2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60人。其中,有教育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多人。

2000年至今我院共获得科研经费约5175.11万元,承担科研项目总数达304项,发表论文964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已在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药用植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皮肤抗衰老天然激活剂”荣获全国第六届发明展览会银奖和第83届法国国际发明展览会特殊荣誉奖;“金嗓子喉宝”荣获东南亚医药卫生保健博览会金奖;“GSF糖尿病专用食品产品”荣获上海市第五届“四新产品”博览会金奖;“金耳食用价值研究----金耳纯”荣获上海市第五届科博会金奖;“长白山食药天然资源(越桔)的深度利用研究与开发”项目,荣获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教育系统参展组委会颁发的“参展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一等奖”;“中华绒鳌蟹的营养学及其环保型全价饲料的研制开发”项目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苔类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研究”项目获教育部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学院一贯重视本科教育,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为指导方针,以基本要求加需求选择为原则,注重本科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学院建有一流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达4300平方米,不仅满足常规教学需要,还为大学生自主科研活动提供先进的精密仪器和经费资助,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覆盖率达在校生的80%。学生科研工作气氛浓厚,科技成果连连获奖,曾获上海市“太阳岛”杯一等奖,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三等奖,每年在校级“大夏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有多人获奖,并有优秀科研论文发表于各类专业期刊。

学院在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天童森林公园建有植物学、动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与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组成的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并聘请中学名师为师范生兼职导师;院资料室藏书4万余册,在订中文期刊150余种,外文期刊120余种;院标本馆藏有极为丰富的珍稀动物标本和中国东南部植物标本。

学院目前招收师范和非师范两大类本科生。其中,师范类学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为免费培养,毕业后从事基础教育的生物科学教学和管理工作。非师范类学生按“生物科学和技术”大类招生进校学习二年基础课程后根据学生志愿,分别进入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专业继续学习。建校以来,生物学系共培养了本科生4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约600多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高校、中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制药及生物制品类企业、各级机关等单位工作。

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站长:瞿伟菁
博士点:动物学 | 水生生物学 | 植物学 | 生理学 | 生态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医学 | 基因组学
硕士点:动物学 | 水生生物学 | 植物学 | 生理学 | 生态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医学 | 基因组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课程论与教学论

动物学动物科学与资源持续利用
动物学科是在华东师范大学1951年建校时由多位老一辈科学家创建的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学基础学科之一。文革前曾招收研究生及进修生,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着名学者。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建立了全国首批动物学博士点,此后又设立了全国首批动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目前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原生动物生物学、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水生动物学、水生动物发育生物学、水生动物生殖生物学、水生动物营养学、水生动物种质遗传学、水生动物生态毒理学、鸟类生态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有:原生动物生物学、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水生动物学、水生动物发育生物学、水生动物营养学、水生动物种质遗传学。多年来,本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原生动物细胞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国淡水枝角类的研究”、“原生质流对原生动物细胞核质关系的影响”、“中华绒螯蟹生殖细胞的研究”、“太湖水产资源增殖技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上海市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教育部)、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等颁发的各级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教育部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和有关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科学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着、编着及教科书10多种。科研成果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并多次在全国会议或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更多请浏览动物学学科主页...
植物学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科是与学校同龄的学科,含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两大板块,是由老一代留学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学成归来及国内的着名学者创建。
本学科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博士点之一,也是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一个点,现有在岗教授5名(博导3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助教1名。建点以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0多人,博士生10人,发表论文在200篇以上。在植物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和资源植物化学基础研究上已具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资源植物化学,植物生理生态,资源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化学等。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60多篇文章,其中SCI文章有20多篇。还出版了多本学术专着和专业教材。历年研究生报考录取比率为2~3:1。目前在读有博士生5名,硕士生30多名。在研项目经费总额在200万以上,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学术梯队。
本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两个领域内的研究队伍还在逐步扩大,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更多请浏览植物学学科主页...
生理学生理学科始建于1951年。1981年和1985年分别批准建立硕士学科点和博士学科点,并与其他3个学科共同建立生物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本学科涵盖生理学教研室、脑功能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脑功能基因组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神经科学重点学科等。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神经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积累。研究成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及卫生部优秀成果等多项奖励。进入80年代,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到听觉神经生物学、视觉神经生物学、大脑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生物化学及分子神经生物学等。这些领域已在国内形成明显的特色优势,目前在基因、分子、细胞、系统和整体行为等多个水平上开展系统研究,并已取得丰硕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6项,国际合作多项。近五年来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95篇,其中在国外SCI期刊上发表45篇,论文多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取得良好知名度,并已与美国、德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更多请浏览生理学学科主页...
生态学[网站]生态学是华东师范大学一个传统优势学科。本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分别建于1979年和1985年,是国内首批拥有生态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华东师范大学的生态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并已顺利进入国家高等学校"十五"建设(21二期工程)。学科设有动物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湿地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资源生态学等研究方向。其中:保护生物学,选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濒危动物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繁殖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在濒危动物保护与野生种群的恢复以及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动物生态学》和《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中国的鹿类动物》、《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等着作,建立了华东地区唯一的野生动植物进出口鉴定机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自1988年以来,和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合作举办了十次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国际培训班,建立了国际保护生物学中心、上海野生动植物检定中心,常年获得国际上主要自然保护组织和基金会的资助,并开展课题合作。景观生态学,针对我国一些生态关键区出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从景观尺度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等技术和手段,通过将地理学家的空间概念和生态学家的功能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和模拟区域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特征,提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越来越多大尺度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景观生态学已走到生态学科和土地管理的最前沿,而且目前依然在快速发展。
生态学科梯队合理,拥有一支很强的师资力量。本学科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及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骨干研究队伍由多名归国博士和国内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组成,其中,3人担任国际学会的理事或委员、3人担任我国一级学会常务理事、理事或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是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5人次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曙光学者"等称号。
目前所承担的重大项目有:华东地区扬子鳄野外种群的恢复和重建;东北虎的跨国界保护研究;保护区内人与野生动物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示范模式;西藏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学和保护区的研究;沙漠综合治理和治沙植被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等等。此外,学科正积极参与上海市崇明岛全国重要湿地恢复样板示范区建设工程。
更多请浏览生态学学科主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综合性学科。由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生理学七个二级学科组成。设有博士、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修饰、分子免疫学、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抗癌药物筛选、细胞生物与电磁场生物效应、自由基生物学等10余个。
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8名,讲师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名,硕士学位1名。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30~40名左右。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委、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以及企业单位科技攻关、"九五"重点、科技开发等4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经费600多万元。其中"金嗓子喉宝"、"新型溶栓剂"等6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转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6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12篇为SC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刊10余项。
更多请浏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主页...
基因组学在教育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我校引进国际着名遗传工程及神经生物学家钱卓教授,于2001年成立了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并纳入“十五”及“211”重点学科建设。基因组学科从2003年起承担国家973、863等项目,招收基因组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基因组学科主要以遗传工程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对脑功能进行各个层次上的综合研究,同时开展脑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与新药开发,为脑疾病防治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基础。基因组学专业致力于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基地,为中国基因组学专业培养顶尖的专门人才。
更多请浏览基因组学学科主页...
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是生物学与医学领域新的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医学领域已具有多年的研究历史并建立了优良的基础。为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形势,2004年生命科学学院与上海市血液中心联合成立了生物医学学科,并在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博士点和硕士点。现有在岗教授2名(博导2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名。另外还有上海市血液中心兼职教授6名(博导1名)。
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有分子免疫学、天然产物化学和血液与输血免疫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有免疫学与免疫活性肽、细胞生物化学、心血管细胞损伤与修复、药用植物化学、肿瘤生物治疗、输血传染病病原学、血液及血细胞生物学和血液免疫学等。2005年第一次招生,现有博士生2名,硕士生12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项目、卫生部基金、上海市重点项目和其他省市、企业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经费达400多万元。
本学科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研究队伍和研究实力还在逐渐加强,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绩。
更多请浏览生物医学学科主页...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新一代的综合了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形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于2007年,并在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博士点和硕士点。现有在岗教授2名(博导2名),副教授1名。
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有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和纳米医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有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材料和纳米医药等。2007年第一次招生,现有博士生2名,硕士生15名。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等。
本学科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研究队伍和研究实力正在逐渐加强,通过“英才计划”等引进更多高水平的研究人员。
更多请浏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页...
生物课程论与教学论生物学课程论与教学论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掌握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相关教育技术手段,能把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能关注和开拓本学科教育前沿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主要专业方向包括: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生物学实验研究、生物学教育技术和生物学教师教育。生物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生物学基础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加速教育类硕士培养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时代要求。本学科依托学校和学院专业综合优势,在国内生物学科教育领域内整体实力居于领先地位。学科现有教授1名,副高职称4名。每年招收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生物教育硕士,目前本学科在读各类研究生总数已达90人。
更多请浏览教育学学科主页...

④ 专利八大领域是什么

(一)电子信息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航空航天技术 。(四)新材料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业 。(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法律分析
1、医疗费: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2、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3、护理费: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4、交通费: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5、住院伙食补助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6、营养费: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7、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三十九条 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⑤ 医学生物领域,哪些技术可以申请专利

医院申请专利大部分以器械、卫生材料、药物的配置工艺和方法等为主。在方法、中药、药物新用途以及生物材料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按照请求保护的内容,化学、生物、医药领域可申请的发明专利可以分为产品、方法和用途三类:
1、
化学产品。包括化合物,组合物,用适当的化学、物理参数和/或制备方法描述的化学产品。例如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一种从豌豆中利用酶解的方法获得的抗氧化肽,具有某种功能的基因或蛋白。
2、
化学产品的制备方法,例如制备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一种豌豆中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方法、制备某种功能的基因或蛋白的方法。
3、
化学产品用途发明。化学的医药用途如果以“用于治病”、“用于诊断病”、“作为药物的应用”等等这样的权利要求申请专利,则属于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
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但是由于药品及其制备方法均可依法授予专利权,因此物质的医药用途发明以药品权利要求或者例如“在制药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某病的药物中的应用”等等属于制药方法类型的用途权利要求申请专利,则可以授予专利权,例如化合物x作为制备治疗y病药物的应用,基因a在制备诊断b病试剂盒的应用,蛋白c在制备治疗d病药物中的应用。
由于医学领域还涉及生物材料,因此还可以申请涉及以基因、载体、重组载体、转化体、多肽或蛋白质、融合细胞、单克隆抗体为主题的发明,权利要求可包括上述主题的产品本身,制备方法以及用途。请求保护的用途,如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应写成“在制药中的应用”、“在制备治疗某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⑥ 专利八大领域是什么

专利八大领域如下:
1、 电子信息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
3、航空航天技术 ;
4、新材料技术 ;
5、高技术服务业 ;
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
7、资源与环境技术 ;
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专利申请是获得专利权的必须程序。专利权的获得,要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机关提出申请,经国家专利机关批准并颁发证书。专利申请是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其他有申请权的主体向专利局提出就某一发明或设计取得专利权的请求。依法律规定,专利申请应向专利局提交申请书、说明书、权利要求、摘要、附图、优先权请求。其中附图、优先权请求这两个文件就每个申请而言,并非均必不可少,但这有利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案中,申请书应以书面形式,主要载明如下内容:授予专利的请求、发明或设计名称,申请人姓名及身份,代理人姓名及身份、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八条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
第九条 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第十条 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手续。
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承担了973、科技攻关、863、自然科学基金和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研任务,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学重大前沿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中国科学院重要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篇均引用数位居全国生物学研究机构前列。
其中2013年,研究所主持科研项目/课题共计329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0项(新增3项),课题49项(新增8项);“863”计划4项;重大科技专项13项(新增1个课题);科技支撑计划1项;重大仪器研制1项。主持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重点项目10项(新增3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6项(新增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新增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2项;面上项目72项(新增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项(新增33项)。主持中科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5项、重要方向性项目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7项(新增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课题3项(新增5项)、仪器功能开发项目2项、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2项)。主持各类国际合作项目40项(新增24项)。
2013年,研究所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31篇,篇均影响因子6.1;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58篇,篇均影响因子6.0;影响因子5以上的SCI论文133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68篇;影响因子在PNAS以上的SCI论文61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30篇。研究所共申请专利3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专利11项,全部为国内发明专利,另外有2项发明专利已收到授权通知并办理了登记手续。 《生物物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生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唯一的生物物理学专门期刊,其发表有关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膜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光生物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快报和综述文章,还刊登有关重大科技新闻的背景介绍和书评;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中中国国外最新进展,设有微型述评、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研究快报等十几个栏目;并被SCI、CA、俄罗斯文摘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曾多次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期刊奖。
《Protein & Cell 》(英文版)是发布关于多学科领域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最新发展原创性研究文章,并强调蛋白质和细胞研究的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其主题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肿瘤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其中该期刊2014-2015SCI影响因子为3.247。

阅读全文

与生物科学能申请什么专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