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病毒到底是原始地球上的最初生命形式,还是原核界生物
病毒不属于原核界,因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目前有人为病毒单独划分出了一界,叫病毒界。四界或五界分类系统都是针对细胞生物而言的。
一般认为,病毒不是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各种酶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借助其他生物细胞的代谢机制才能实现其增殖。只有病毒时,并不能表现出其生命现象,所以病毒不是最初的生命形态。
目前多数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一类退化了的生命形式。病毒这类生物最初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但在长期的进化中,病毒生物能够在寄生中借助寄生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自身的复制增殖,其自身的细胞结构和代谢机制变得可有可无,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细胞结构,只余下了生命个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遗传物质DNA或RNA,然后再用一层蛋白质保护在遗传物质的周围,就形成了现在的病毒结构。
⑵ 病毒属于生物界中的什么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病毒不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中的任何一种。
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关于起源有三种学说:
1.生物大分子到病毒学说,认为病毒来自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分子,病毒属于生物和非生物的桥梁;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表现:无机物→有机物→化学大分子→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这个假说是根据生命起源学说和分子进化理论所提出来的,一种纯粹的假设,缺乏任何进化上的证据。
2.退化的进化学说,认为病毒由腐生菌逐渐退化而成,属于退化了的微生物;本假说认为这是病毒形成的依据,其过程为:
细菌→类似立克茨体类的生物→类似衣原体类的生物→病毒。对于这个假说最不利的情况是我们无法找到在细胞内寄生的小型细胞生物,并且在立克茨体和衣原体中未发现病毒。故这个假说成立的证据不足。
3.细胞到病毒学说,认为病毒是退化了的细胞成分,其根据在于病毒的超级寄生性、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相似性、病毒与细胞核蛋白的相似性.关于病毒的进化,则认为原始RNA产生类病毒,类病毒产生RNA病毒,RNA病毒再产生DNA病毒。
该假说又称内源性假说。其间接的实验证据为:
1.作为细胞一部分的质粒可随时脱离细胞,并在细胞间传递,病毒与质粒是相似的。
2.相当多的DNA病毒的DNA能全部或部分结合到它们所寄生
的细胞的染色体上,从而成为细胞的一部分,这正好是细胞核酸外逸的逆过程。
3.正常细胞中存在较广泛的逆转录型可动遗传因子和逆转录
型重复序列,提示正常的细胞中含有RNA所介导的DNA合成反应,
而这与逆转录病毒的核酸的复制行为相一致。
这个假说的间接证据可部分解释 DNA 病毒的起源,但要说明
RNA病毒的起源则相当困难。
由于1999年在古细菌中发现了所谓“反转子”的遗传单位,这为病毒在基因水平上的起源及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反转子”是仅含一个基因并且能自我复制的一段核酸分子,具有重要的基因捕获功能。其基因宿主细胞等位基因高度同源,且在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上也有高度的相似性,经过考证,初步估计“反转子”在4亿年前就存在了。在古细菌进化的过程中,反转子从细菌基因中捕获基因,扩大自身的遗传信息量并增加生物学功能,最原始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由产生,原始病毒采取不同的复制策略,因此产生了不同病毒的进化。由此生命的起源是从细菌开始的,细菌病毒进化摇篮。据此推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病毒可能是经RNA为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然后再发展成以DNA为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最后出现的是DNA病毒,而RNA病毒则很可能有其独立的演化途径。
总而言之,病毒起源是复杂和多元化的,不同病毒有着不同的起源,至少在DNA病毒和RNA病毒之间是如此,随着更多研究资料的积累,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新证据。有一点目前是有基本的共识的,那就是病毒是一个可动遗传单元,在相应的条件下进行细胞之间的定位传递。作为大分子物质,病毒起源实际就是生物大分子的起源,是当今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乘着本世纪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之翼,这方面应该有重大的突破。
⑶ 病毒属于生物五大界的哪一大界
非细胞的病毒独立成为一界,不属于生物五大界。
1979年,我国动物学家陈世骧等提出了另一种分类系统:由蓝藻和细菌界构成原核总界,由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构成真核总界,非细胞的病毒独立成为一界,从而把生物界分为三个总界和六个界。而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原生生物和一些藻类等,则分别划归动物界和植物界。
(3)病毒属于什么界的生物扩展阅读
病毒的基本结构 :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遗传物质多为RNA或DNA。衣壳与核酸分子统称为核衣壳。但以HIV为例,病毒表面还包裹着类似细胞膜的胞膜和刺突结构,与衣壳共同决定病毒的特异性。此外还有一些酶:如逆转录酶。
病毒不仅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从结构上还分为:单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
病毒的生命过程大致分为: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逆转录/整合入宿主细胞DNA),装配(利用宿主细胞转录RNA,翻译蛋白质再组装),释放五个步骤。
因为病毒会拉近细胞间距离,易使细胞相融形成多核细胞,进而裂解。
⑷ 生物分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最具体是什么
1、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
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藻类)的或细菌被分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时放入两界。
后来,没有细胞核的细菌被独立为一界,再后来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为独立的一界,最后自立为界的是古细菌。
按照原本公认的分类-六界法将生物分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发现这种分类法并不十分正确,因此引入了域作为生物最高的类别。现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细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菌和古细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还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个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总共九个界:
类病毒界、病毒界、古细菌界、细菌界、蓝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2、门
生物学中把具有最基本最显着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门,如原生动物门、裸子植物门等。门以下为纲。
3、纲
纲在门之下、目之上。有时还上有总纲、下有亚纲。例如哺乳纲(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单子叶植物纲(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下有鸭拓草亚纲、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纲或亚纲,下有科。也可能有总目、亚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下有猫科、熊科、犬科、熊猫科等),莎草目(属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单子叶植物纲、鸭拓草亚纲,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于目和属之间。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属
属隶于科,其用途是将该“目”内的生物再详细分类。例如:猕猴属、芸苔属、人。
7、种
又称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后一级,在属之下。较为笼统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分类
⑸ 生物分类学中,病毒属于哪个界\门\纲\目的东西
生物界分界有好几种分法
两界系统(1753林奈):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1886[德]haeckel):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1939conard提议第三界称菌物界(包括真菌和细菌);1971dodson建议称菌界(包括病毒、细菌和蓝细菌)
四界系统(1938copeland):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原始生物界(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菌界(细菌、蓝细菌)
五界系统(1969whittaker):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jahn等):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三总界物界系统(1979陈世骧等)1、非细胞总界。2、原核总界a、细菌界;b、蓝细菌。3、真核总界 a、植物界;b、动物界;c、真菌界
其实说分类本来就是一个人为的东西,为的只是方便,怎么说都是有理的,在对待细菌和病毒来说科学家也有很大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学习他们。对于边缘的东西,比如某些原生生物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都要学的。高中课本好像只讲了三界系统,是个很死板的讲法。
⑹ 细菌,真菌和病毒属于哪一界
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但有两大类。一类是古细菌,另一类是细菌。两类细菌细胞结构相同,但细微结构和生理生化性质有区别。
其中细菌分在细菌界,古细菌分在古细菌界。
真菌都分在真菌界。
病毒也分两大类。一类是类病毒,另一类是病毒。类病毒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单链RNA非细胞病原体。它们比病毒要小,是一类较小的核糖核酸(RNA)分子,并且没有通常病毒所有的蛋白质外壳。而病毒同样是一类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和类病毒都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
其中类病毒分在类病毒界,病毒分在病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