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设计生物实验表格

如何设计生物实验表格

发布时间:2023-02-23 04:29:27

A. 人在一天中的体温的变化曲线(生物实验) 怎样设计记录过程请问表格大概要怎样画

1.每隔一小时测量自己身体同一地方的温度并记录(尽量测一天,不行话测5/6点至22/23点也行,不过不够准确)
2.总结并画图
表格:两栏:上面是时间,下面是温度

B. 急~~~关于生物实验题(表格设计)

高贵云:浅谈表格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贵云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 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7-10-25

通过比较(对比)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掌握知识,已是许多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记的对象数量有一定的限度。要求学生在一节课中把所讲过的材料都记住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应在讲述的基础上提供精简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表格进行比较、归纳不失为学生提供精简而概括的记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对学生概念的建立,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着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使比较间的事物在表格中占据相应的位置,使比较的因素(目的要求)明确,易于对比,显得清晰而有条理性,有时还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2006年生物实验突破
基础一学生基础实验(必修本)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高考对实验的考查所占分值逐渐增加,因此要特别重视生物实验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实验主要集中在高二必修本中,除研究性课题外,必修本实验有12个,还有2个实习内容。这些实验和实习,按实验性质分,7个是生化类的,6个是生理类的,5个是观察类的,1个(实习)是调查类的;按实验特点分,10个是验证类的,4个是探索类的。详见下表:

分类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性质
特点
学习侧重点
目标要求

观察类
生理类
生化类
调查类
验证类
探索类

实验类
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控制条件、分析结果
B

2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高倍镜的使用
A

3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装片制作
A

4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




选择材料、控制条件分析结果
B

5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同上
B

6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同上
A

7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同上
B

8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同上
B

9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同上
A

10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结构特点
A

11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基因分离
B

12
观察 SO2对植物的影响





同实验 4
A

实习类
1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取样调查法
B

2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实验 4
B

对近几年上海、广东和江苏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发现,生物实验的考查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1.实验问题解答类
这类试题以实验为背景,用文字、示意图、数据表格、直方图、二维坐标等形式表达,题目要求解释实验现象或结果,或者要求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具体又可分为:
1.1基本操作和实验材料的选用型
这类实验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对实验材料的选用。基本操作包括使用各种玻璃器皿和其他工具、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使用、水浴加热、研磨和过滤、层析法、引流法、试剂配制、制作玻片标本等,以及进行操作、观察、记录、绘图等。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些实验能否成功,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个实验,根尖的选取要选分生区而不是伸长区。对实验2、3、6、7、9的考查涉及这种题型。
侧重考查: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观察和记录方法,实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
1.2实验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实验结果的推断处理型
这类实验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既考查了与实验原理相关的知识,又考查了观察、分析和推断能力。如2004年北京理综第27题、江苏生物第35和42题、上海生物第39和42题、2002年广东第34和37题等。
侧重考查: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实验操作程序,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推断预测。
2.实验设计类
这是对实验考查高层次的要求。通过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来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种题型在近年高考卷中逐渐多了起来,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逐渐由知识型过渡到能力型。从实验目的和实验手段上看,实验设计包括验证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设计;从考查题型上看,可分为实验方案评价型、补充实验过程型和完整实验方案设计型。对实验5、8和两个实习的考查多是这种题型。
侧重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
3.研究性课题类
见重点四--课题研究。

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本实验的选材要求。用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材料的要求是:①含糖量高,且必须是还原性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便于观察。蔗糖没有还原性,淀粉一般不溶于水且无还原性,它们都不符合要求。马铃薯块茎中含有的糖是淀粉,不合适。用于脂肪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脂肪的种子,花生种子富含脂肪,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用于蛋白质鉴定的材料是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常用的是大豆和鸡蛋清(蛋白)。 【答案】A

【说明】选材时,首先要考虑生物组织中待鉴定物质的含量,其次考虑是否对材料大小有特殊要求。选材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即根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以及实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来选取,要符合和满足实验要求:现象明显、容易操作、便于观察、来源广泛、容易获得。

回答下列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有关问题:

(1)下面是几位同学在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

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

乙:观察切片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

丙:用卫生纸擦拭目镜

丁:使用低倍镜已看到细胞,觉得有些模糊,于是试着调试细准焦螺旋

戊: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镜期望能看到细胞

己:为了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左上方的一个细胞,在换用高倍镜前应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2)下列关于实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

A.低倍镜下看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B.纸层析法分离出的色素,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物质

D.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E.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作为参照物;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且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无关

F.在紫色洋葱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液泡由小变大,紫色变浅

【解析】(1)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对光时不能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否则可能会刺伤眼睛。当镜头不干净时,要用擦镜纸擦拭镜头,不能用卫生纸。高倍镜的视野更小,如果低倍镜下看不到,高倍镜下更看不到。显微镜成像原理是光学成像原理,像与物是倒反关系,装片移动方向与看到的实际操作的方向相反,因此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2)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分裂;高倍镜的特点是:物像大、数目少、视野暗。B正确,由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C正确,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故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D错误,蔗糖是非还原糖。E错误,液泡颜色和运动都不明显,不宜作为参照物;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且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有关。F正确,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细胞渗透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紫色变浅。 【答案】(1)乙、丁(2)D、E

【说明】要想具有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先要熟悉显微镜的构造,理解成像原理,掌握亮度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和清晰度调节(粗细准焦螺旋),弄清高倍镜与低倍镜的特点。多操作,细心观察和体验。

将1 g淀粉放在烧杯中加水煮沸,冷却后,取2 mL淀粉悬浮液和2 mL唾液装入一个玻璃纸袋(半透膜)内,扎紧袋口。然后将它放入盛稀碘液(浅褐色)的烧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条件下保持20 min左右。上述过程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纸袋内最初无色→逐渐变蓝色→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而玻璃纸袋外的液体始终是浅褐色。请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最初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逐渐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又变成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纸袋外液体始终是浅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唾液的pH为6.8,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为2.0。若将唾液和胃液混合,并使混合液的pH为3,混合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质为__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学科内跨章节综合题,重点考查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碘遇淀粉变蓝色;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最佳温度为37℃左右,最适pH为6.8;半透膜的特性是只能让某些小分子物质通过,如碘,而像淀粉这样的大分子物质是不能通过的。玻璃纸袋内由无色变为蓝色,是因为碘液进入玻璃纸袋内遇到淀粉发生了颜色反应,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是因为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完全水解了。唾液和胃液混合,混合液的pH为3,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胃蛋白酶的活性虽然已降低,但还有一定的活性。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唾液淀粉酶被水解成多肽,因此增加的物质是多肽。

【答案】(1)碘液没有进入玻璃纸袋内(2)碘液逐渐进入到玻璃纸袋内,遇淀粉液显蓝色

(3)玻璃纸袋内的淀粉逐渐被水解成麦芽糖,蓝色渐渐褪去

(4)淀粉分子比较大,不能穿过玻璃纸袋

(5)多肽当唾液和胃液混合后,pH为3的时候,唾液淀粉酶失活,不能消化淀粉,胃蛋白酶仍有活性,但胃蛋白酶不能消化淀粉,此时的唾液淀粉酶被胃蛋白酶消化成多肽。

试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建立一个微型密闭生态系统(不必做对照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供选材料:A.黑玻璃瓶B.透明玻璃瓶C.橡胶塞及密封胶D.河水及河泥E.蒸馏水F.无机盐G.新鲜水藻H.死水藻I.活小鱼

(1)本实验不可缺少的材料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建立起来后应放在____________适宜,并且有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才能较长时间不需喂食和通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开始的,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解析】本题属于原理应用型实验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的应用。要建立一个微型密闭生态系统,肯定需要橡胶塞及密封胶;生态系统只是物质上自给自足,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所以玻璃瓶必须是透明的,植物见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态系统必须有三大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新鲜水藻可以作生产者,活小鱼作消费者,分解者来自河泥;水不能用蒸馏水,因为蒸馏水溶氧不足;瓶中装水不能太多,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O2和CO2的循环。只有保证合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瓶中的生物才能存活较长时间。

【答案】(1)B、C、D、G、I (2)温度光照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O2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排泄物被河泥中的分解者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被水藻利用(3)水藻的光合作用水藻固定的太阳能

【说明】制作小生态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密闭的。

(2)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

链 (5)生态瓶宜小不宜大,如果模拟的是微型池塘生态系统,则瓶中的水量应为容器的4/5。

(6)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7)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察方法:

(1)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2)每天观察一次,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被破坏,观察结束。这时应把从开始观察到停止观察所经历的天数记录下来。

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具(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品:长势相同的2株盆栽黄瓜幼苗,小烧杯1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罩略大)、稀硫酸、凡士林、水。

已完成的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并对幼苗、玻璃罩和玻璃板进行标号。在小烧杯中加入稀硫酸2 mL,在1号和2号玻璃板边缘涂上凡士林。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既属于补充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实验设计题,又属于结论开放型实验设计题。补充实验步骤时,注意与前面已有的步骤相衔接,要理解前面步骤的意图,按照这个设计思路,遵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完成后续步骤(见答案)。

结论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是试题改变了传统试题的"答案惟一"的做法,变"答案惟一"为"答案不惟一"。此类试题的任何一个答案都能完成试题的指令,符合并满足试题的全部条件和要求,因此,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应全部预测到,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不能用习惯性思维,认为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

【答案】 待完成的实验步骤:

①将1号和2号幼苗分别放在1号和2号玻璃板中央,将小烧杯放在1号幼苗旁

②将称好的亚硫酸钠迅速投入到小烧杯中,立即扣上玻璃罩,同时将2号幼苗用2号玻璃罩扣上 ③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向阳处,定期观察其叶片的变化

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1号和2号幼苗的叶片均正常或异常(或答差异不显着),说明该种植物叶片不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或二氧化硫的量不够)(注:将"异常"答成"变黑、发黄"或"出现病症"、"受到伤害"均给分,下同)

②1号幼苗的叶片异常,2号幼苗的叶片正常(或答差异显着),说明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叶片有伤害作用

③1号幼苗的叶片正常,2号幼苗的叶片异常(或答差异显着),说明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硫对叶片生长有益

【说明】答题要领:认真分析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透过背景材料找出该实验涉及的知识点,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辨别实验类型,把握解题的方向和关键。在实验设计时,先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整体设想,遵循和体现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对照性原则、等量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四性"(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文字叙述力求简练、准确、科学。

现有长势相当的燕麦幼苗若干,请用适当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植物的向光性与顶端有关。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原理:植物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能改变生长素的分布。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植物的向光性就是植物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的特性。燕麦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本实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尖端是否是感光部位及其与向光弯曲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仿照教材上的有关实验进行设计:让尖端感光或不感光(对照),让尖端下部感光或不感光,观察生长情况。

【答案】(1)取3株燕麦幼苗分别标号1、2、3(2)对1号幼苗不作处理,2号幼苗的顶端用黑纸帽套住,3号幼苗用黑纸帽套在尖端下面一段(3)将3株幼苗放在单侧光条件下,观察结果

结果预测及分析: 1号和3号幼苗向光弯曲生长,2号幼苗直立生长,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实验结论:植物的向光性与顶端有关

【说明】像向光性这类经典实验,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没有难度,只要按照实验设计方法,运用设计原则进行仿造(设计)即可。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

要求:(1)自选器材、试剂;(2)写出实验步骤;(3)预测实验结果;(4)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开放型实验设计题。可以从课题要求入手,进行逆向思维。按照"能源物质→发光→萤火虫→发光原理→选择器材→设计步骤"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1)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主要是因为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2)将发光器捣碎,增大发光细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蒸馏水不是能源物质,葡萄糖虽然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但不是直接能源物质,因此,可用葡萄糖、蒸馏水作对照实验,它们都不会使熄灭的离体发光器重新发光。

本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ATP供能)发光→(ATP耗尽)萤光熄灭→(能否提供ATP)决定发光器是否重新发光。

【答案】(1)器材和试剂: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取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TP制剂,0.1%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2)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标号A、B、C。

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捣碎的发光器和生理盐水,观察现象。当发光器熄灭时,立即进行下一步。

③分别往试管A、B、C中加入ATP制剂、0.1%的葡萄糖溶液、蒸馏水各5 mL,观察现象。

(3)结果预测:试管A:恢复发光,试管B:不再发光,试管C:不再发光。

(4)对照实验:B、C是对照实验组。

【说明】这类题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其实只要注意知识的联系和灵活运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就不会束手无策。

1.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如何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表格

2 植物的向光性运动 一 摘要: 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的方向随刺激的方向而 定,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 , 本文主要通过设计全光照和单侧光照对向日葵 的定期处理,体现出光照对植物的影响,以及阐明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机理。 关键词 : 植物;向光性;单侧光;全光照;生长素 ; 课题组成员 : 李红艳 兰丽君 陈双翠 马淑媛 刘惠林 黄彩萍 二、选题背景及论证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在生物教学中离不开生物实验。 人教社出版的高 中《生物》 教材中除编写了验证类实验外还有探究性实验,注意了科学发现过程的教学,试 图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验设计能力。 其中的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 察” 就是其中一例。 因为这部分的内容资料比较少, 也缺乏现成的经验, 在教学中把握困难, 所以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中设此题目。 为教学积累经验、 素材, 在实践中使学生对 教材知识更加理解, 通过模仿、 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方法,学会观察植物的向 性运动。所选用的葵花在市场中很容易买到, 并在实验室中栽培管理方便。 见效快,效果明 显。在对原实验的改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植物的向光性反应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揭示和证实。 植物生长发生定向弯曲的现 象称为向光性 (phototropism) 。 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茎尖、 根尖、 胚芽鞘尖端、 叶片或生长中的茎。 本文主要介绍绿色植物向日葵在单侧光下和全光照下的不同 生长状况,从而得出光照及植物的向光性运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课题组所制定的研究计划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的设计方案 ( 2 )观察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现象并记录分析。 ( 3 )通过共同设计和研究观察,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 ( 4 )培养动手能力、科研意识、创新精神。 2 、研究步骤 ( 1 )使学生明确研究学习本课题的目的。 . ( 2 )组织同学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 ( 3 )上网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 4 )咨询老师,讨论研究。 ( 5 )设计出方案定稿。 3 、任务分工 ( 1 )研究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日常观察:全组同学 ( 2 )资料查询:陈双翠 兰丽君 李红艳 ( 3 )实验报告撰写:刘惠琳 黄彩萍 ( 4 )摄影、打印:马淑媛

D. 如何设计生物实验报告

例子:
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 种子的向重力性: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养: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浅。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心得,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E. PH对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 重要的是表格,齐全点更好!

提出问题:溶液的pH值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是否有影响?
提出假设:(1)胃蛋白酶需要在pH值适合的溶液中才能有最强的活性.
(2)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溶液的pH值无关.
设计实验:
1.准备6支洁净的试管,往其中加入pH值分别为0、2、4、6、7、8的溶液(酸性环境用HCl模拟,碱性环境用NaHCO3模拟,中性使用蒸馏水).
2.往5支试管中加入体积为1cm3的蛋白块.
3.取一些胃蛋白酶的溶液,将胃蛋白酶的溶液平均分成5份,加入5支试管中,把试管放入37摄氏度的水槽中惊醒水裕加热,并开始计时,直到蛋白块完全消失,则停止计时.
4.把5支试管中蛋白快消失的时间列成一张表.
收集实验数据:(略)
得出结论:胃蛋白酶在酸性溶液中活性最高,适宜的溶液pH值为2左右.在pH值较大的溶液中,胃蛋白酶将失去活性.

F. 高中生物大题,设立实验,制作表格。这种东西的设立思路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从题目中筛选信息,看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其实有很多,如果你想学习生物的话,我可以教你,我是刚刚高考完,生物还不错!

G. 设计生物实验方案!!(简单!!关于菊花)

环境条件
天数 1号 2号 3号
第1天 温度适当 高温 低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
1号为对照实验
环境条件
天数 1号 2号 3号
第1天 正常光照 延长光照 缩短光照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
1号为对照实验
选择6株生长状况相仿的菊花,按上述表格的要求,分别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记录。

H. 如何设计生物表格记录实验内容有什么好的方法

实验设计的主要过程:一、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的纲要,只有明确实验目的,我们才能设计合理的变量。根据目的又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如:“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样的实验将来预期的结果是确定的,胰高血糖素一定升高血糖;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探究光的有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预期的结果实不确定,有多种情况,可能光促进种子萌发、可能抑制萌发或者无影响。 二、做出问题假设 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和符合逻辑的论据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解释。 三、制定方案 1.明确实验原理 有些实验设计是考查已有知识,题干中往往不会告诉我们实验原理,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材料和用具来判断。如上述例题中如果提供的是第一组实验用具,其实验原理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如果提供的是第二组实验用具,其原理就复杂得多,包括: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淀粉的颜色反应。根据这些原理,先用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混合一段时间后,然后再加淀粉,10min后滴加碘液,如果试管呈现蓝色,说明蛋白酶把唾液淀粉酶水解了,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但有些实验是我们没有学习过的知识,题干中往往会告诉实验原理,我们主要按照其提供的原理应用即可。 2. 选择材料用具: 一般题干中提供的材料和用具都要利用 3. 确定方法步骤(实验程序) 通常实验步骤如下: (预处理)→分组→处理→观察记录现象,收集数据→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步骤时需注意的问题: ①实验分组最好要有标号(也可采用表格方式) ②大样本量(可重复多次) ③控制单一变量(可变因素):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他的无关变量保持一致,如材料的一致性等 ④通常要设置对照实验:根据具体实验,设置对照类型 A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因素处理。如过氧化氢的自然分解 B 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如对同一人的不同条件下的营养状况的研究 C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互为对照。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标准对照:以常规的品种、常规的浓度为对照。如实验组注射2m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胰高血糖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⑤实验步骤最好分步表述 4.设计实验记录方案 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下列实验记录的设计,以保证实验记录科学、准确、客观全面。不丢掉有用的信息为结果分析提供丰富的资料。 ⑴ 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时间 ⑵ 根据实验内容设计观察和记录内容,如观察菌落的形态、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小蝌蚪完成变态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在相同的时间内(10min)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等 5. 预期可能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类型和所学的知识) 有时需要标明注意事项:如试剂的配制、实验的安全等 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 实验结果分析:对记录下来的现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 ⑴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数据资料要用数学计算及统计、图解(坐标曲线图、柱形图表格等)等方法加以判断、推理和分析。 ⑵ 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叙述实验结果及假设是否成立(预期结果得到实现,假设成立;预期结果没有出现,假设不成立),并对结果加以说明、解释或评价;对预期以外的结果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说明 2. 获得结论。(要紧扣实验目的)。 注意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联系和区别 给与光照一组种子萌发率高于黑暗组——实验结果 光照可以促进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结论实验设计题目的回答方法:1、运用科学原理指导实验 解生物实验设计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在审题中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实现本实验目的的科学原理。 例如2000年理综实验高考题中“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这就是本实验的根本原理。 遵循这一原理,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离子和添加进去的钙离子,设计实验的方向就不会错。此题中“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这只是一条除去血液中钙离子的原理,是解决实验中某一问题所需运用的原理,是本实验的辅助原理。 2、遵循实验原则设计实验 要使实验设计得科学,力求无懈可击,在设计实验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设置对照原则 (2)单因子变量原则 (3)

I. 如何设计生物实验

例如,检验"反硝化细菌对总氮的降解效率"的实验。您需要准备一些器材与药剂:

1. 20L实验桶(透明最好),若是其他体积的实验桶可同比例增加投加菌种和药剂量。

2. 搅拌器一个

3. 少许磷酸二氢钾

4. 少许食用级葡萄糖

5. 少许反硝化菌种

紧接着,实验步骤:

1. 取缺氧池泥水混合物20L于实验桶中静置一段时间,倒出上清液,再取好氧池出水(清液)倒入实验桶中;

2. 放入搅拌器,并设置转速为50转每分钟;

3. 加入反硝化细菌2g~20g(100ppm~1000ppm),加入2g磷酸二氢钾,加入一定量葡萄糖Ng(葡萄糖你Ng=根据所需脱除总氮的浓度(C*20L/1000)*7);

4. 隔天检测总氮数据,若总氮降低至要求范围,则进行换水(静置一段时间,倒出清液,并补充好氧池出水清液);

5. 根据缺氧池停留时间进行总氮检测;

然后,对实验进行记录,可以制定一个表格的形式:

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1、水温要保持在15°~35°之间,最好保持在30°左右。

2、PH控制在6~9之间。

J. 怎样撰写生物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的步骤中应表述的要点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首先给实验材料编号分组分组,确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⑴操纵实验变量的方法 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反映出某些特征、暴露出某种现象和属性。 ⑵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1、排除因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生长状况一致、随机分组 2、设法创造稳定的、维持不变的相同条件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干扰。 -------设置对照组 3、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重复实验,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⑶观察和测量反应变量的方法 1、反应变量类型: ①观察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 ②观察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 ③测量生长发育速度 ④测量生化反应速度 2、方法: 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条件确定观察和测量的指标及方法。 注意:每组多个材料时要有平均值;有时在施加实验变量前要有前测。 常规实验步骤的几个方面 ①分组与编号 ②施加实验变量 ③控制无关变量 结果处理(观测与记录) 注意: 要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 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俗语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褪色”说成“无色”,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等等。 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1)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2)找出单一变量,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无关变量如何控制 (3)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 (4)设计实验步骤: 5.1材料的预先处理(如材料是要用液体,但题目中给的是固体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设置) 5.2实验的前测(如生理实验中需要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 5.3给相同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材料)编号或分组A、B、C或1、2、3; 5.4根据实验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条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条件的语句)实验材料,说明A为对照组,B、C为实验组 5.5确定单一变量的设置,同时确保其他培养实验条件一致(如实验试剂的成分体积等量,实验器具大小型号相同,处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实验时间多少,观测哪些具体指标 5.6实验结果的处理(如观测的现象是什么,是否需要统计即对数据的整理,是否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图象,设计表格等) 结果的分析(对应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 验证性实验 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 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预测的实验结果不惟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 实验方案评价和修订的方法 实验评价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评价,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对实验方案评价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 (2)药品和试剂的使用是否正确; (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 (4)有无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5)实验步骤是否科学 (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步骤是否颠倒;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6)是否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呈现和记录 (7)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是否合理 (8)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生物答题中,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高中生物遗传学实验设计考点归类例析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设计生物实验表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