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哪一年生效的
法律分析:1993年
法律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因此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改为五月二十二日。到如今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该公约的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最高管理机构为缔约方会议(CoP)。CoP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其职责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修正案、附件及议定书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利益。各缔约方应该编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或按此目的修改现有的战略、计划或方案。尽可能并酌情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持续利用纳入到各部门和跨部门的计划、方案或政策之中。酌情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措施,让提供遗传资源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研究。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促进并推动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取得基于其提供资源的生物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和收益。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使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够支付因履行公约所增加的费用。发展中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约中的各项义务,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2. 《生物的多样性条约》于几几年正式开始实施
《生物的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的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诞生于1992年地球首脑会议(也叫“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第一份全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协定。全世界已有180多个国家成为《生物的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3.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
自1994年起,每两年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齐聚缔约方大会,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2016年12月,中国获得了2020年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办权。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对中国生效。公约适用于香港、澳门特区。
概述: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
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生物多样性公约
4.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是每个人的职责,以下分享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措施
世界各国正在采取一致行为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宣言》,在所发布的《地球宪章》中指出,“地球提供了生命演化所必需的条件,生命群落的恢复力和人类的福祉依赖于:保护一个拥有所有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肥沃的土壤、纯净的水和清洁的空气的健全的生物圈。资源有限的全球环境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多样性和美丽是一种圣神的职责”。《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中国是最早的缔约方之一。该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和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保护方法
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1、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
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了减缓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人们选择了建立 保护地,而这也成为了公认相对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这样定义保护地: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
那么,保护地究竟应该 建在哪里、建多少,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呢? 关于保护地建在哪里的问题,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一开始拍脑门地在地图上画圈,或抢救式地短时间内大建一批,到后来系统性地按照生态系统类型、濒危及特有物种的分布来规划保护地网络。总而言之,保护地的选择和建立正在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而保护地该建多少的'问题, 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次会议上,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目标:2020年,保护至少 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以及至少 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2014年的IUCN世界公园大会则认为,海洋的保护比例要至少提高到30%以上。
保护多少?半个地球!
着名保护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2016年提出,为了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防止更多人类未曾谋面的物种灭绝,我们需要 保护一半的地球。 爱德华·威尔逊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得出:保护一半的陆地和海洋,可以让84%的物种得以生存,并保障地球上生物的安全。
还有一个类似的计划叫做 “自然需要一半”(Nature needs half):2050年前保护地球上846个生态区50%的面积,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到来。 然而,保护地球一半的面积,就真的能够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了吗?
保护哪一半?
对于半球计划,最容易达到的途径就是把人类密度小的地方先归到保护地中,因为不管从社区还是经济费用角度来说,这都是最省事儿的。然而,这真的是有效的方法么?
酷寒的南极大陆上养育着万千生命,1月初,巴布亚企鹅的幼鸟已经有模有样,连毫无预警的“抬抬屁股喷稀”也学的很快。图片:李彬彬
对于最大化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说,通过 保护荒野来达到半球计划其实 并不是最有效的。除了保护热带地区的荒野能够为更多物种提供庇护外,大面积保护其他荒野区域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物种保护比例。 已有的保护地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无法有效地保护所有目标物种,但在保护那些分布区很小的物种时,其效果却比预期要好很多。
天行长臂猿,2017年发现的长臂猿新种,只分布在中国云南和相邻的缅甸境内。在中国不足150只,分布在三个片区,其中两个分布区在高黎贡山,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中国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助理教授李彬彬说:“如果我们希望最大化地阻止物种灭绝,应该根据要保护的目标物种选择适宜的保护区域,或者选择物种集中却缺少有效保护的地区,而不只是一味追求更大的面积,却忽略了保护地位置的重要性。”
一种名为 Coeligena orina 的蜂鸟在全球范围的分布只有25平方公里,幸运的是超过一半的分布区在保护地范围内。图片:Luis Mazariegos
保护地的未来
现在很多国家的保护地面积增长已经达到了瓶颈,再增加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地面积难度也很大。保护地 是地是海,是资源,是博弈的筹码。协调不好,反而是 “纸上谈兵”(paper park),并不能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而根据当前的研究,实现半球愿景至少需要两个步骤——
第一,确定现在保护地的位置和范围是否合理,并及时进行调整。
很多保护地在成立的时候,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很多没有保护意义的地区被囊括进来。所以进行边界和位置的调整对有效的保护至关重要。
第二,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确定如何扩大保护地的面积。
对于人口稠密区,可通过城郊公园、保护小区等方式连接破碎化的栖息地;对于受到人类长期影响的地区,需利用不同地区社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可持续资源的利用和新型保护地模式,在已有基础上扩大保护地面积。
当然, 大面积的荒野也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支持大尺度的生态过程、提供特定的生态系统服务,还有其重要的文化意义。然而,对于提高保护物种比例来说,单纯的通过保护人口稀少、相对阻力较小的荒野来达到半球计划,并不能达到效果。
对于半球计划这样宏大的愿景,需要更加有魄力和创新的方式。曾经被认为达到17%面积保护地都很难实现的中国,如今保护地的面积已经达到18%。 保护半个地球,也许也并不是那么遥远。
5.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哪年通过又是哪年正式生效
法律分析: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