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采样时机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
采样方法
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
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
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
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拓展:
1.糖类的分解:细菌分泌胞外酶,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后再吸收。各种细菌将多糖分解为单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一致的。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琥珀酸等)、醛类(如乙醛)、醇类(如乙醇、乙酸甲基甲醇、异丙醇、丁醇等)、酮类(如丙酮)。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也不同,借此可以鉴别细菌。
2.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在肽键处断裂,生成多肽和二肽。多肽和二肽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二肽和氨基酸可被细菌吸收,氨基酸在体内脱氨基酶的作用下,经脱氨基作用生成氨。不同种细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氧化脱氨基、水解脱氨基、还原脱氨基)及代谢产物也不同。可借此鉴别细菌。如有些细菌能使色氨酸氧化脱氨基,生成吲哚、C02和H20.细菌还可以用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类(如组胺)和C02.
3.细菌对其他物质的分解:细菌除能分解糖和蛋白质外,对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也可分解利用。各种细菌产生的.酶不同,其代谢的基质不同,代谢的产物也不一样,故可用于鉴别细菌。
(1)对其他有机物的分解:如变形杆菌具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氨。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变形杆菌都具有脱硫氢基作用,使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分解成氨和H2S.
(2)对其他无机物的分解:产气肠杆菌分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培养基中的铵盐生成氨。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氨和氮气的作用,称为硝酸盐还原作用。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意义
(1)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称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产生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为草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外毒素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的选择性。有些细菌还能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如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毒素和侵袭袭性酶在细菌致病性中甚为重要。
(3)色素:有水溶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的色素)和脂溶性色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色素)。不同细菌产生不同的色素,在鉴别细菌上有一定意义。
(4)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和癌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5)细菌素: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该种细菌素的细菌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才能起作用,如大肠菌素、绿脓菌素、变形菌素和弧菌素等。
B. 生物制品是怎样进行保存和运输的呢
1各生产单位应有冷藏设备,供储存半成品及成品之用。2 下列各项半成品、成品须分别储存。如条件可能时应单设储存库,否则亦应隔开放置,以免混淆。2.1尚未或正在除菌、灭活、解毒之半成品,必须由制品部门隔离储存。2.2已经除菌、灭活或解毒之半成品,在尚未得出检定结果前,仍由制造部门分别储存。2.3 待分装制品及分装后在检定中或检定合格尚未包装之制品,由分、包装室分别储存。
2.4 已经检定合格包装后之制品,应交成品库。3 储存的半成品、成品的容器应有明显标志,注册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贮存日期。4 储存的半成品、成品应填写库存货位卡及分类帐,由专人负责保管、整理,进出均需及时填写并签字。5 各种半成品瓶口须严密包扎或封口。6 各种半成品、成品按各该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所规定的温度、湿度及避光要求储存,应定时检查和记录储存库的温度。7 半成品、成品储存库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8 有疑问之半成品或成品须加明显标志注明“保留”字样,待决定后再作处理。9 检定不合格而应予废弃之半成品或成品,应及时处理。10 超过规定储存时间之半成品(如菌苗原液等)或已过有效期之成品,应及时废弃。
11 生物制品在运输期间应遵守下列原则:
11.1 尽量采用最快速的运输方法,以缩短运输时间。11.2 尽量用冷藏方法运输,尽量避免夏季运送制品。11.3 冬季运输应注意防止制品发生冻结。
C. 生物标本怎样包装搬运
4.1标本的包装:
根据卫生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要求,采用B类包装法包装:共三层包装。
4.1.1第一层:使用抗凝管及促凝管作为包装保存标本的原始容器。橡胶盖口盖紧,保证密封。
4.1.2第二层:使用耐高压的塑料自封袋包裹,第一层容器,二者之间要填充足够的吸水材料,这些材料可采用纤维填料、棉花、纸巾或商业化的吸水包裹。
4.1.3第三层:将第二层包装好的标本放入10L的接收箱,管盖朝上竖直放置。第三层包装用于保护第二层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免受物理性损坏。并在接收箱放置海绵、或泡沫减缓运输途中震动的影响。防止震动引起包装破损而导致标本外溢。
4.2标本的运输
4.2.1标本运输专人专车运输。护送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危险货物运输条例》要求所有参与运输的人员都应接受适当的培训。就B 类感染性物质的运输而言,必须了解运输物质的性质,以及分类,并采用正确的包装材料,和方法。
4.2.2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引起标本流失、泄露、扩散等事故采取必要措施:
4.2.2.1运输人员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后(戴口罩、手套)对现场进行初步处理,树立警示标志,控制现场。若出现传染性标本泄露情况,需立即联系救援,向事故发生所在地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4.2.2.2随后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汇报流失、泄漏、扩散标本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具体情况,安全负责人需立即制定应急方案并执行,必要时应该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处理。若是传染性标本意外事件,还需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医务人员,指导工作。
4.2.2.2.1对污染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2.2.2.2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污染或可以污染处用有效氯含为2000mg/L次氯酸钠消毒液喷洒消毒,停留30分钟后再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4.2.2.2.3对感染性废物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用有效氯2000mg/L次氯酸钠消毒液喷洒消毒。
4.2.2.2.4处理工作结束后,中心安全负责人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又物流负责人填写《以外事故调查记录表》,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4.3运输包装标识
4.3.1 在接收箱正面粘生物危险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