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微生物
“微”是极小的意思。微生物就是小到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在空气、陆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体内也有许多种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对人类有害,但是也有许多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如制酒用的酒曲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个发酵工业都离不开微生物。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种类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几大类,还有一些藻类、线虫等也可归入土壤微生物中。
微生物与土壤肥力有密切的关系,肥沃的土壤里微生物多,贫瘠的土壤里微生物少,没有微生物的土壤就成了死土。这是因为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植物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转化都离不开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还能分泌出多种酶和生长刺激素,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把土壤微生物比作植物的胃,并不为过。土壤微生物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其生命活动形成腐殖质,从而把土壤无机颗粒粘结在一起成为团粒,既能保肥保水,又能通气和便于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土壤改良的重要目标。
B. 不能用肉眼看到的微生物有哪些
细菌、病毒、真菌等。
----其中只是有些真菌形成的生物(如蘑菇、灵芝)是可见的,但大多数不可见。
C. 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很多,最小的能到什么程度
人们常说眼睛是洞穿世界一切的心灵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世间的美丽场景,晚上的灯红酒绿,来自于别人的问候,但总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比如微生物,他们很难用肉眼观察,人类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很多,最小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这类生物很多是病毒,一般只有几十纳米左右,而且它们的组成也很简单,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微生物分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只要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是不可能摆脱他的,任何种群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消化道那些大肠杆菌,就对我们的消化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们无法吸收这些营养,所以看不见的有危险也有保护。
D. 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有哪些
具体如下:
1、细菌
这也导致在古代时,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所以医生在做手术时,不仅不会对器械消毒,甚至有些医生都不洗手。
2、粒子
粒子也都非常小,比如:夸克,玻色子等,这些粒子的大小即使是在显微镜下也无法查看。在过去,受限于人类的观测技术,我们无法直接查看到这些微小的粒子,所以对于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妨碍古希腊先贤们对此进行辩论。
3、色彩
人类能够看到的色彩也是有限的,许多色彩我们都无法感知到,比如:红外线,紫外线。然而这些色彩可以被动物看到。
比如:鸟类拥有4种视锥细胞,它们能够看到的色彩比人类要丰富得多,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鸟类,在它们眼中则是色彩缤纷。
4、暗物质暗能量
科学家们通过计算,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占比约占整个宇宙的95%,而能被我们观测到的物质只占5%左右,这意味着我们能够看到的东西仅仅是少数,还有许多物质凭借现有手段根本观测不到,然而它们又实实在在存在在宇宙中。
5、紫外线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从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不过,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内会导致皮肤癌。
E. 自然界中除了动植物外,还有一类肉眼看不到的一类生物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现的
这类生物就是微生物,列文虎克是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普通的雨,发现了很多细小会动的生物,他把这些细小会动的生物叫做,微生物,从此人类就发现了微生物。
F. 人眼能看到微生物吗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分类有细菌、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等。
G. 细菌的定义是什么
细菌是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原核生物。大多数细菌都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细菌的主要营养方式是吸收异养,它分泌水解酶到体外,将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然后将小分子营养物吸收到体内。细菌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它们繁殖得很快,数量极大,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分解者,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和其他元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见土壤矿物质转化)。有些细菌能使无机物氧化,从中取得能来制造食物;有些细菌含有细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菌光合作用的电子供体不是水而是其他化合物如硫化氢等。所以细菌的光合作用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细菌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在某些种类中存在两个细胞间交换遗传物质的一种原始的有性过程──细菌接合。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mhoek,1632-1723)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后来,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