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知道9000伏生物电是真是假
九千伏的电不管电流多大,是要拉弧放电的,人是不能接近的
⑵ 人体电(人体生物电)
生物电来源于细胞的功能。细胞是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很复杂,它一方面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同时膜上又存在一些孔道,允许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某些物质。实验测得在细胞内、外存在多种离子,膜内主要是钾离子(K+)及一些大的负离子基团(A-)(A-不能通过细胞膜),膜外主要是钠离子(Na+)和氯负离子(Cl-)。在不受外界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实验测得活细胞的细胞膜外部带正电、内部带负电,即膜内侧电位约为-90~70毫伏。这种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当细胞受外界刺激时,能作出主动反应,称为细胞的兴奋。生理学上将那些兴奋较强的组织,如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统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的细胞所作出的主动反应是表现在当外界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突然变化,最后使电位发生改变。细胞内的电位可从负电位突然变为正电位(约20~30毫伏),大约在不到1豪秒的时间内,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这种变化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有些细胞(如神经细胞和心机细胞)不仅在外界刺激下能产生动作电位,而且有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系统正是靠传导各种兴奋对人体各器官的生理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脑电图主要由各种节律性电活动组成。根据频率(周/s或Hz)将脑波进行分类:
α波:频率8~13Hz,波幅为10~100μV,是成年人安静闭目状态下的正常波形,在顶、枕区α活动最为明显,数量最多,而且波幅也最高。
β波:频率为14~30Hz,波幅为5~25μV,在额、颞、中央区β活动最为明显;其指数约为25%。
θ波:频率为4~7Hz,波幅为20~100μV,表示大脑处于深挚思维或灵感思维状态,是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波形,成年人瞌睡状态也会出现。
δ波:频率为0.5~3Hz,波幅为20~200μV,表示大脑处于无梦深睡状态,是婴儿大脑的基本波形,在生理性慢波睡眠状态和病理性昏迷状态也会见到。
频率的个体差异很小,波幅的个体差异较大。
影响脑波的因素很多。正常脑波与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快波越少,而慢波越多,且伴有基线不稳;年龄越大,则快波越多,而慢波越少。但是,在50岁以后,慢波又继续回升,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基本频率慢波化。脑波更受到意识活动、情绪表现以及思维能力等精神因素的影响。
α指数(α波占全部脑波百分比,安静、闭目时为75%)可以作为情绪表现的指标,情绪稳定而思维广博的人,α指数较高,情绪不稳定而狭隘偏激的人α指数则甚低。α波易受外界刺激干扰,在睁眼时,α波会减弱或消失,即便是在黑暗的环境中,睁眼也会如此。当人处于“怎么”“什么”“为什么”的惊疑状态时,由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作用的增强而导致去同步化,所以α活动也会受到抑制;若外界刺激持续存在,它又可以逐渐恢复。α波的峰与两侧的谷大体上可连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峰顶向左或右移位,破坏了等腰形态,则提示中枢处于疲劳状态。α活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某些心理品质,如α节律优势者,易与人合作。
β波不受睁、闭眼的影响。在睁眼视物、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惊疑恐惧或服用安定等药物时,β波活动急剧增多。β活动也与人的某些心理品质有关。β节律优势的人常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不稳、感情强烈、易于冲动、固执己见、不受约束、善于独立的执行任务;长于抽象思维,喜欢依靠“推理”解决问题,还表现出持久力差,易于疲劳的特点。
⑶ 人体有没有电压电压是多少
人体有电压,人体可产生静电达2万伏。
用绝缘材料在人体穿着的毛衣上摩擦五六次,放入静电电位计,第一次显示带电7700伏,随着时间过去,电压逐渐减小;用同样的方法第二次测试,显示带电1.9万伏;第三次测试时电压超过2万伏,过了四五秒,静电消耗一些后,电位计显示数字为1.8万伏。
人体产生的静电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当带静电物体接触零电位物体(接地物体)或与其有电位差的物体时会发生电荷转移,产生电流,就可能对人造成伤害。如果人体不接触其他低电位物品,尽管人身上静电电压非常大,也没有危险。
(3)如何产生9000v生物电扩展阅读
静电的危害
静电产生的电荷非常小,即使人接触了低电位的物品,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能只有几毫安。人通过工频1毫安的电流会有麻、刺、痛的感觉;20毫安以上不能及时摆脱电源就会有生命危险;100毫安以上可能导致人心跳骤停。人们也不必担心身上有静电,静电会逐渐通过空气中的颗粒慢慢消耗的。
长期处于开着的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环境下,常常可能有毛孔变大、皮肤干燥、红斑、皮肤瘙痒等症状。而天天操作电脑的办公室白领脸部红斑、色素沉着等发病概率,远高于不用电脑者,这是由于电脑屏幕所产生静电吸引了大量悬浮的灰尘,使面部受到刺激引起的。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人体产生的静电可达2万伏
⑷ 生物电是什么
生物电是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物理一化学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
2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动物体带电的事实,并利用电鳐所发生的生物电治疗精神病。18世纪末,L.伽伐尼发现蛙肌与不同金属所构成的环路相接触时发生收缩的现象,提出“动物电”的观点。但被伏特推翻证明蛙肌的收缩只是由于蛙肌中含有导电液体,将绑在青蛙肌肉两端的不同金属连接成闭合回路,这才是产生电的关键。
生物电医学运用生物电共振波对人体失衡的生物电进行矫正的技术。生物电是生命功能的本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的任何一种生命活动无不和生物电密切相关。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肌细胞等细胞在正常活动时有生物电产生,有病的时候生物电也发生异常。检测和分析生物电是否正常可以诊断疾病。如检测大脑神经细胞电的脑电图,检测心肌细胞的心电图,肌细胞电的肌电图。
⑸ 什么是生物电
生物体所呈现的电现象。生物体借助自身能量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在体内局部或机体的其他部位、甚至在环境中会产生特定的效应。肌肉的收缩产生肌电;心脏跳动,心肌收缩,产生心电;神经传导产生神经电;脑的活动产生脑电,脑实现指挥作用靠的是发出的电信号。动物机体中,一切器官和组织在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过程中,都要产生生物电;器官和组织产生的生物电,又是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根据视网膜电图、肌电图、心电图和脑电图等反映出的各个部位的生物电的异常情况,可以诊断疾病。生物电现象作为一种生理活动,是生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作为生物体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又是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物体的生物电现象而揭示其生理活动规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叫做电生理学。生物电是个细胞现象。细胞膜有如电容器,依靠代谢的能量将不同的离子分储于膜的两侧,形成一定的跨膜电势。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两侧的离子对流,电势发生变化并沿膜扩展而产生生物电,起到信息传递作用。不同于导线中自由电子的运动,生物电由局部电化学反应所产生,通过反应的连锁诱导而得以扩展。神经细胞的跨膜电势约为0.1V,人脑电图的某些成分只有20~30μV,心电图常在毫伏级,而电鳗电器官的放电却可以达到600~1 000V。
⑹ 微生物如何产生生物电真的能解决未来的能源问题吗
最后
目前研究人员的主要焦点是在污水处理厂建立生物电厂,无论产生什么生物电都可以储存在电容器中,当生物电量达到足够的水平,就可以从电容器中释放出来。
从理论上讲,MFC是一种既能解决能源问题又能解决浪费问题的方案。
想象一下,在几十年后,人们的房子或建筑物将会附在MFC上,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里,就等于给电池充电,这些电能反过来造福我们。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总是美好的!
⑺ 维持人体的生物电流是多少
电气石可平衡人体的生物电:
生物电现象,是以细胞为单位产生的。生物学家指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中(少数植物细胞除外),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存在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人体要不断地在细胞膜间输入或输出钾、钠离子,以维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的平衡状态,生物电现象也由此产生。
电气石因表面始终流动着0.06mA微弱电流,这种弱电流恰好与人体的生物电相吻合,可以补充并调节人体生物电。细胞在病理状态下,必须借助外力激活后才能发挥运转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物电活动。否则长期处于病理电位,易患病或使病情加重。
电气石释放的弱电流,可以补充人体缺失的生物电子,缓解并平衡细胞间钾、钠离子水平,从而减轻细胞间的压力,调节细胞机能,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物电活动。同时,电气石0.06mA电流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促使人体吸收电气石所含的各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