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海底1000有哪些生物

海底1000有哪些生物

发布时间:2023-03-11 10:27:51

㈠ 深海里有什么动物

深海里有深海𩽾𩾌、皱鳃鲨、吞噬鳗、短脚双眼钩虾、白色盲虾。

1、深海𩽾𩾌

俗称灯笼鱼,生活在1000米深的海洋中,头部悬吊一个发光器,并不断闪烁,可以作为诱饵来诱惑猎物。

2、皱鳃鲨

生活在1500米左右深海动物,样子看起来就像传说中的“恶龙”,皱鳃鲨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猎食者。

3、吞噬鳗

生活在1000~2000米处,可以长到1米多,吞噬鳗拥有独特的大嘴,尾部有着发光器官,可以吞下比它本身还大的猎物。

4、短脚双眼钩虾

这是一种生活马里亚纳海沟10000米以下深度的生物,体长2~5厘米;在2009年,日本研究团队把四个装有食物的陷阱,沉入马里亚纳海沟,拉上来后共捕捉到185只短脚双眼钩虾。

5、白色盲虾

这是一种生活在5000米深的虾类,背部可发光,喜欢大量聚集在海底的火山口附近。

㈡ 深海下几千甚至几万米,有什么生物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处每立方米平均超过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却不到1毫克。同一种浮游动物,个体小时多生活在浅处,个体较大时生活在深处。如桡足类的海羽水蚤属和光水蚤属的一些种类,生活在2000米水深处个体最大可达17毫米,而随着水深变浅,个体大小也随之变小。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性。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对营养物质的垂直转送起着积极的作用。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有:①甲壳动物,最主要的是桡足纲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属的一些种类(最大个体可达17毫米)。其次还有糠虾、磷虾、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介形纲的动物。②腔肠动物,有钵水母和管水母等。它们生活史中没有水螅型阶段,个体一般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发光。③橄榄绿细胞,长度为10~15微米的细胞。有的学者认为属于鞭毛虫。在3000~4000米水深处,此类细胞的密度仍可达 25000~50000个/升。在有些浮游甲壳动物的肠道中也常可捡出,它们的来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图1)。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其中隶属于角??亚目的种类最多,约有80种。深海??鱼头的背侧有一柄状的突起,顶部可发光,作诱饵和照明用。嘴大。雌鱼体重可达6~8千克,雄鱼仅重几克(图2)。雄鱼头部钻入雌鱼的表皮吸取营养,并形成一个小裂,雌鱼产卵期,雄鱼产精子于袋中,以备授精。??鱼不成群,个体之间大约保持30米的距离。 在深海也有不少鳗鱼,如哈氏囊咽鱼和宽咽鱼等。鱼体细长,嘴特别大(图3)。有些鳗鱼幼体上游到较浅的水层,成体时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鱼类中,圆罩鱼属的个体数量最多,鱼的个体小,长仅5~6厘米,头大,暗褐色,其鳃可滤食浮游动物。不成群,个体之间约保持3米的距离。 在深海近底层鱼的种数比较多,个体也较大,如睡鲨体长可达7米,以掠食为生。有些深海鱼常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图4)。深海头足类种类较少,有的章鱼适应于深海生活,没有眼睛。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见表)。在水深 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处是转折点。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①微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2~40微米之间,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包括真菌、易变菌、类酵母细胞、肉足纲、吸管纲、纤毛虫纲、有孔虫等。据对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处调查,在沉积物表层的个体数量约为每平方厘米24000个,而在0.5厘米沉积样中仅为每平方厘米1150个。②小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间,生活在同一水域,个体数约比微型底栖生物少 3个数量级。小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海螅、涡虫纲、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寡毛纲、原环虫、海螨、介形类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种类。其中,线虫是主要的种类,其个体数量多,约占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③大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门类,如海绵、腔肠动物、星虫、曳鳃虫、肠鳃动物、螠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须腕动物,以及少量脊索动物(如海鞘)和底栖鱼类。 深海海绵体大(可达1米),且多具一插入底泥中的长柄。海葵能生活在水深达万米的深渊,有的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或筑管栖息。 多毛类既是浅水,也是深水的重要底栖生物。在中太平洋西部深海采得的大型底栖生物共有8种,其中多毛类4种,即吻沙蚕、海蛹,以及小头虫科和缩头虫科各一种;其余4种为美丽冠叶珊瑚、骨缘胡桃蛤、扇贝和一种钩虾亚目的动物。 棘皮动物门的各纲均有深海种类,多数是底栖取食者,有的海星是肉食者,捕食有孔虫、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有机物较丰富的地方,海参往往是优势种,且个体也大(有的可达0.5米)。生活在深海的海参,有的具叶状的“足”,或具一排侧乳头,适于在软泥上爬行。 深海的海鞘也营固着生活,有很长的柄,滤食,不形成群体。有的底栖鱼,腹鳍和尾鳍长成棒状,能在软泥上支撑着身体或缓慢地移动,如一种深海狗母鱼。 深海热泉生物群落 1977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阿尔文”潜水球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东北300公里水深 2550米处的断裂带发现了深海热泉生物群落(图5)。这一带海底水温约20℃。生物很繁盛,有环节、甲壳、软体、须腕动物和鱼类等。其中大型的管栖蠕虫状须腕动物,管长可达5米,直径4厘米,常成簇,密度可达每平方米15千克;大的蛤贝壳长达25厘米;还有腔肠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1984年又在大西洋3200米的海底发现了类似的生物群落。这些群落的生物生长快。例如,蛤类的代谢速度比一般深海的蛤约快500倍,生长为成体所需的时间要快几十倍。从海底喷出的热水含有大量的啹S(HS-浓度超过 1毫摩尔/升)。这些动物不仅本身有同化啹S的能力,它们还能依靠共生的硫磺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将啹S转化为有机物: O2+4啹S+CO2→【C啹O】+4S+3啹O没有口、消化道和肛门的须腕动物,是靠体内共生细菌来提供营养物质的。 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深海生物的食物来源是:从上层沉降的生物死体、碎屑,微生物化能合成产生的有机物和其他深海生物等。由于食物少、温度低,所以包括细菌在内的深海生物代谢速率(氧耗)低,生长也很慢。深海生物视觉大多不发达,但嗅觉却很灵敏,曾将一些死鱼投放到菲律宾海沟水深9605米处6小时40分钟后,已引来一群端足类,有的鱼已被吃的仅剩下鱼骨。许多深海鱼类口大,能吞食比自己还大的食物。还有许多深海生物(包括许多种鱼,以及海星、海参、海笔、海葵等)能发光。这不但有作为诱饵和惊吓敌人的作用,还能作为同类互相辨识的标记。 大多数深海动物没有生殖季节,性成熟迟,一般产卵少,但卵黄多,幼体孵出后即能独立生活。有的??鱼幼体上浮到较浅的水层觅食,长大后才回到深水。 深海生物有适应高压的机制,若将深海生物带到水的表层往往立即死亡。

㈢ 海底的生物有什么

海底的生物有: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鲎、虾类、蟹类、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海龟、海獭、海绵、海葵等。
截止至2021年查询,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
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㈣ 深海有什么生物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带以下的生物.通常包括水深200米以下的全部水域,终年黑暗,阳光完全不能透入,盐度高,压力大,水温低而恒定,水生植物不能生长,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贫乏,且大多属碎屑性动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动物,并随海水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主要由棘皮动物海参、海胆、海百合、海星,甲壳动物虾、蟹和深海鱼类等组成.其生态特征为:嘴特大,牙齿尖锐,眼睛或触觉器官高度发达,身体柔软而有渗透性,以便与外界压力保持平衡,常有发光器官或发光组织,水深超过2000米时,色泽较暗淡(如灰白或黑色).
生活在水深超过1000米处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
游泳生物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在水深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处是转折点.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

㈤ 海底动物有哪些呢

1、乌贼喜栖息于远海的海洋深水中生活。每年春暖季节由深海游向浅水内湾进行产卵,4~6月间产卵粘附于海藻及其他物体上,9月下旬开始,当年孵化的幼体双游返南方越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头尾灯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海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海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章鱼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乌贼

㈥ 一千米深的水下的生物有灯笼鱼🐟

有的,在深海中有许多会发光的动物。

按照海洋学上的划分,深度不超过200米的区域为滨海带,又称光合作用带。在这个深度下,太阳光可以有效穿过海水,其中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深度超过200米的区域,都被认为是深海。即使是最清澈的海水,太阳光最多只能穿透到大约1000米深的地方,从滨海带底部到这里的区域被称为中层带。

从1000米以下是深层带,由于太阳光到达不了这里,所以该区域非常暗。对于深层带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它们的眼睛基本上都已经退化。还有一些生物进化出了发光装置,例如,深海琵琶鱼,它们长发光的生物器官,用于诱捕小鱼。

深海琵琶鱼是人类已知的最迷人而且最奇特的海洋生物之一,生活在1,000米深的水下。琵琶鱼的名字源自从它们的鼻子处长出来的形状如钓鱼竿的器官。这个充满生物发光细菌的器官能够发光,用来引诱小鱼成为其猎物。它的钓竿是由背鳍的第一鳍棘演变而来的,钓竿竖立在巨口的上方,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深海琵琶鱼中的一种

㈦ 海底有哪些生物

海底动物有:鲨鱼、鲸鱼、海豚、水母、海牛等,其特点如下:
1、鲨鱼
鲨鱼身体坚硬,肌肉发达,不同程度的呈纺锤形。口鼻部分因种类而异,有尖的,也有大而圆的。垂直向上的尾(尾鳍)大致呈新月形,大部分种类的尾鳍上部远远大于下部。
2、鲸鱼
鲸鱼体型大,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3、海豚
海豚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4、水母
水母没有脊椎,但身体却非常庞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撑其巨大的身体。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
5、海牛
海牛因适应水中生活,前肢特化为锥,但端部仍有退化的蹄,与有蹄类动物更接近。后肢逐渐退化消失,尾巴为圆形的阔鲸。

㈧ 一万米深的海底到底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生物

探索海洋比探索太空要难多了,海洋的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可以说,人类对海底的探索只有不到5%,剩下的95%都是未知世界。

下面我带你们一起往下潜,来看看海底一万年米到底有什么?


目前人们对海底深处的认识远不及对太空的认知程度,如果科技水平提升了,人们能够乘坐潜水器在万米之下的海底畅游,那时的一定能发现更多令人大吃一惊的生物,这可不亚于对宇宙的探索呢!

阅读全文

与海底1000有哪些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