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七下食物成分表怎么看

生物七下食物成分表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3-03-15 13:11:08

㈠ 中国食物成分表怎么看

中国食物成分表简介及使用:食物成分简编表所列食物品岩袭种是我国人的主要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

1、能量:“能量”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计算出来的,每1克蛋白质或1克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可产生4千卡(kcal)能量,而每1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能量。每1千卡相当于4.184千焦耳(kJ)。

2、蛋白质:表中“蛋白质”一栏是指粗蛋白,它除了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一点其它的含氮物质,故不是纯蛋白质。但各国食物成分表中均以“蛋白质”表示,而不用“粗蛋白”表示。人们在计算食物中蛋白质时可按表中所列数据值计算。

3、碳水化合物:这不是直接测定的值,而是计算出来的,成分表中均以100g可食部计算,因此100g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即:(100g-(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灰分)g=碳水化合物g。

食物能量值的测定:

我们至今一直沿用Atwater能旁枣明量通用转化系数,也就是碳水化合物4kcal/g,蛋白质4kcal/g,脂肪9kcal/g,来间接个推算食物可提供的热量值。用公式表示食物运告总热量即为:能量(kcal)=4×蛋白质+4×可利用碳水化合物+9×脂肪+3×可利用有机酸+7×酒精。

㈡ 7年级下学期生物怎么搭配合理的三餐 好的再加100分!

食物金字塔就是 你所 吃的最多的应该是蛋白质 这个作为基底 之后你吃的其他的营养物质递减的向上累计 成为金字塔型

一日食谱

早餐:早餐应以主食及蛋白质并重,但要避免烧饼、油条等油脂高的食物,餐后再吃点水果,会使你整天神清气爽。鸡蛋 粥 小菜 等都可以

午餐:中餐不宜吃得太过 可以吃的油腻丰盛 却不能吃撑到 以孝悉防塌答止脂肪含量上涨 下午犯困 饭后半小时可以进食一定的水果进行清脂 高糖的水果有利于制造愉快的心情
肉类 米饭 炒面类都可以

晚餐:所以晚餐应以低热量并且七分饱为主,适量增加蔬菜的量,还要记住睡前三小时内禁止进餐。 水果最好选择低糖的 蔬菜 【清淡】巧衫乎 适量米饭 水果 少量肉

㈢ 义务教育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本知识梳理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为四册:
1、七年级(上册)三个单元:认识生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七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3、八年级(上册)两个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续。
4、八年级(下册)三个单元:生物的演化;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
(三)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
2.知识体系
3.活动体系
4.图表体系
5.阅读体系
6.检测体系
7.课外活动体系
二、七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参考。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目标因素。
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
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
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

(二)知识体系
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19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供应、代谢废物的排出、自我调控和人体的健康生活,以及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知识要点
通过演示和探究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腺的部位及主要的分泌功能;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说明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说出合理膳食的意义;关注并尝试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通过调查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说出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根据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要,尝试设计一份营养较为合理的食谱。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知识要点
说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说出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列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正常值,并学会分析血液常规化验单;说出血量、输血和血型的一般常识,并说出无偿献血的意义 。
通过观察区分不同的血管,并说明各种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心率、心输出量和心动周期的关系,说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并说明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描述什么是血压、脉搏及其正常值;通过活动说明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知识要点
通过探究说明食物中储存有能量,说明燃烧与呼吸作用的异同,并描述什么是热量价;说明能量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概述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说明肺的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概述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和主要原理;说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与血液成分变化的关系。
第11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知识要点
说出人体产生的主要代谢废物和排出途径;说出什么是排泄及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和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列举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通过观察识别皮肤的结构;描述汗腺的结构和汗液的形成;说出人体排出汗液的意义。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知识要点
举例说明人体自我调节的意义;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说明什么是反射、反射弧,以及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举例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举例说明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的含义和人类条件反射的突出特征。
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说出什么是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通过观察描述眼球和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解释近视和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说出视、听、嗅、味觉及皮肤感觉、温度觉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质。
说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区别;说出什么是激素;举例说出人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主要的调节功能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知识要点
描述什么是健康及健康的条件;列出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内容;说明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说出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说出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的特点;举例说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列举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举例说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描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当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知识要点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
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以及人类能够保护好生物圈。
(三)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6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 92 幅图。另外,还安排了18个表格。
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
(四)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0个,其中有建议活动14个。活动类型与上册基本相同,活动数量有所减少[上册有59(16)个,下册有50(14)个];新的内容较多,36 个活动中 有13 个活动是传统内容,23 个是新的内容;14个建议活动均为新的内容。
七年级(下册)活动的总体情况
1.演示实验(9个)
P3 蛋白质、维生素C的检测(新)
P10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新)
P28 观察血液的成分
P37 观察心脏
P43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新)
P51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P55 呼吸运动的模型
P58 尿液成分的测定(新)
P70 人体神经系统整体形态和结构组成
这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课前的准备和预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观性和进行观察的指导;
(3)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或在课下由生物小组完成后,课上由学生来演示。
P3 蛋白质、维生素C的检测
目的:
1.了解科学方法的价值,明确单因子等组实验的设计;
2.为“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活动奠定基础。
原理:
1.蛋白质或多肽中都有肽键“-CO-NH-”,在强碱性溶液中与CuSO4反应生成紫红色到紫蓝色的颜色反应。此反应与Cu ++和双缩脲发生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反应相同,故名为“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所用的试剂称为“双缩脲试剂”,A液为NaOH溶液,B液为CuSO4溶液。产生的紫红色物质是“铜—钠双缩脲络合物 ”。
2.蓝色吲哚酚试剂使还原型Vic变为氧化型Vic。Vic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使吲哚酚试剂由蓝色变为无色; Vic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使吲哚酚
试剂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注意事项:
1.配制蛋清稀释液时,至少按1:1的比例稀释,否则难以与试剂充分反应;
2.演示时要强调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意义和两组的异同;
3.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和使用,可参见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p2~3(吲哚酚可到试剂商店购买);
4. Vic溶液可用溶解Vic药片或用果汁;
5.选择的实验材料最好是液体,颜色尽量浅,如有沉淀要过滤。
P10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目的:
1.了解物质分子大小与透析袋的关系,进而了解淀粉能否被吸收;
2.培养透过现象(颜色变化)分析本质(分子运动通过膜)的推理能力。
注意事项:
1.透析袋可在商店买到,也可用膀胱膜等替代;
2.最好提前半天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装置,课上由学生演示和讲解;
3.将实验装置与消化管的吸收建立联系并进行对比(参见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p11)。
P43 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目的:
1.直观了解动脉血与静脉血 颜色的区别和形成的原因;
2.印证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和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注意事项:
1.这个演示实验比较简单,有条件的学校可把此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并组织好讨论;
2.讨论中应注意把动脉血和静脉血 颜色的变化与血液循环 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联系起来;
3.此演示实验可与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学习结合起来。
2.观察实验(9个)
P14 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P29 观察血细胞
P35 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新)
P41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P60 观察肾脏
P66 观察皮肤的结构
P81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P108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
这类观察实验多数是传统的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及使用观察工具、制作临时装片、绘图等技能。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显微镜使用的规范性;
(2)观察材料的事先准备、采集、培养;
(3)传统的实验要按新的课程理念来组织;
(4)“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是新的观察实验,要认真准备。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
目的:
1.了解水蚤心脏搏动的特点;
2.通过了解水蚤心脏搏动的特点,进而了解人的心脏搏动的特点。
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如何使水蚤减慢运动速度;
2.指导学生如何为水蚤心脏搏动记数;
3.可将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与本实验结合起来,但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
3.探究实验(5个)
P4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新)
P11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新)
P45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新)
P4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新)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新)
安排探究性实验的活动,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新内容。多数实验是给出问题和方法,而由学生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有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做出预期、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组织;
(2)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和条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3)重过程胜于重结果;
(4)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或做好实验报告 ;
(5)注意探究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P4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食物中营养成分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注意事项:
1.教学中要求学生按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来进行,即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预期,然后再实施实验、记录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进行交流和表达;
2.实验材料的选择可结合当地的条件,其中蛋白质和Vic的检验要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至少要完成蛋白质的检验;
3.注意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P10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人体口腔内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
注意事项:
1.收集足量的唾液是本实验的关键,收集唾液的方法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P12;
2.注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条件、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注意将实验结论与人体口腔内淀粉消化成麦芽糖的过程联系起来。
P45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运动与脉搏关系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以及认识重复实验的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1.首先让学生明确心率与脉搏的关系,并学会切脉的方法;
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运动的形式、强度、时间的一致性,尽量减少误差;
3.此探究活动可与“P37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P48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目的:
1.通过探究获取食物(主要是有机物)中储存有能量的知识;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学会较复杂实验的操作技能。
注意事项:
1.课前准备简易热量测定仪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制作方法可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P39;
2.减少能量散失是本实验顺利完成的又一关键,要组织好“释放能量值的计算方法”的讨论(教材P45);
3.注意选材和小组的分工合作以及安全问题。
P103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目的:
1.了解酒精对心脏活动的不良影响的知识,进而认识酗酒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2.进一步学会探究实验的技能和方法、观察活动中的小动物的操作技能,以及绘制坐标曲线图的技能。
注意事项:
1.可将 “P39 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的观察实验与本实验结合起来,但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
2. 将实验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时,注意指导学生认识曲线图的直观性和抽象性;
3.注意将实验结果引伸到酗酒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上来。
4.分析讨论(4个)
P31 分析图9—1×××的化验单(新)
P40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新)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新)
P74 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新)
这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运用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P31 分析图9—1×××的化验单
目的:
1.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常规血液化验单中的数据;
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项:
1.首先让学生认识化验单中各种项目的英文符号;
2.指导学生将化验单中的数据与正常指标相比较,做出判断后,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疗建议。
P40 讨论与心脏活动有关的问题
目的:
1.通过讨论明确心率、心动周期、每分心输出量和每搏心输出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有关心率的数据;
2.通过讨论和交流认同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并确立起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念。
注意事项:
1.该项讨论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计算,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心率、心动周期、每分心输出量和每搏心输出量的关系;
2.讨论中要求学生要用数据说话,从而说明四位同学的心脏功能哪一位可能更强健;
3.此项讨论可与“P41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目的:
1.通过与尿液的正常指标相比较,讨论出某人尿液的不正常指标,为学习尿的形成设置问题;
2.学会分析、解读常规尿液化验中的数据。
注意事项:
1.讨论时要求学生结合肾脏的结构,推测某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可能发生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中教师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2.讨论的最后要把问题集中于“为什么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和葡萄糖”上,从而引出“尿的形成”的内容。
P74 讨论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活动
目的:
1.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和理解图文资料的能力;
2.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推导出适当结论的能力;
3.为学习条件反射的知识做准备。
注意事项:
1.阅读和讨论的全过程,一定要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在讨论问题时适当给予启发和指导;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录像或演示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物后,再进行阅读和讨论。
5.测试、测定(4个)
P73 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新)
P88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新)
P89 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新)
P106 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测定与分析(新)
P73 测试“握手—握手”反应要多少时间
目的:
1.体验并参与测试反射时间的实验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1.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测试的方法步骤,安排好计时者和记录者;
2.班级人数过多的话,可分成两组,在教室或校园里进行测试后,再分组进行讨论;
3.对讨论的第2题,可将记录的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能更清楚地看到10次测试数据的规律;
4.对讨论的第3题,可尝试实践一下。
P88 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
目的:
1.学会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获取、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测定实验了解人体各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触觉敏感程度与功能的适应性。
注意事项:
1.测定中,一定要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每次刺激作用时间要在1s以下;
2.测定中,可用两脚规代替针,便于确定两点间的距离。
P89 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
目的:
1.体验并了解皮肤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注意事项:
1.三个水槽中水的温度,在实验后可由学生实际进行测量,教师准备时,它们的温差至少在10℃左右,课上实验时才能顺利进行;
2.教师要组织好讨论,特别是对第2题的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间的话可实际做一次延长时间的实验,再让学生作出解释。
P106 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1.学会定性分析的实验方法;
2.通过测定和分析树立“环保”意识,为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注意事项:
1.定点、定时进行测定;
2.培养皿要做好标记,避免混淆;
3.此实验虽为定性实验,但应尽量精确计算悬浮颗粒的数量,使实验向定量方向进行,最好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4.为便于统计,可在透明胶带下衬一小张坐标纸,统计时,统一计算1C㎡或2 C㎡面积中悬浮颗粒的数量。
6.调查(2个)、评价(1个) 、设计(1个) 、收集信息(1个)
P18 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新)
P17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新)
P22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新)
P124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新)
P100 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新)
P18 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2.了解自己和同学们的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注意事项:
1.调查应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要给予提示和指导;
2.注意指导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好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后,再进行交流。
P17 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目的:
1.了解并学会评价自身的营养状况;
2.通过对自身营养状况的评价,提出改进自身营养状况的措施,养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健康的生活习惯。
注意事项:
1.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课下完成;
2.小组之间的交流不要涉及个人,对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学生,不要过分渲染,以免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P22 自我设计并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
目的:
1.学会分析一天食谱的营养状况和设计一天的食谱,以及学会运用“人主要食物的营养成分”表;
2.通过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并养成健康地生活的习惯。
注意事项:
1.估计食物的营养成分、估算食物的重量、计算食物的热价是本活动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并做出示范;
2.设计一天的食谱时,要充分运用P18中“青少年一天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得出一份食谱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3.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而设计出的食谱是否可行是次要的。
P124 调查本地区土地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目的:
1.进一步实践设计调查问卷和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调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注意事项:
1.编制好调查表 是调查活动搞好的关键,调查表的内容应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
2.可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调查土地资源,另一部分调查水资源,调查后再进行全班的交流。
P100 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目的:
1.了解一些与药品和安全用药有关的知识;
2.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注意事项:
1.对药品标签中信息的记录和分类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药品标签用后要放回原处,以免药品混淆或标签丢失;
2.本活动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一份报告,在班内进行交流。
7.建议活动(14个)
P14 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新)
P16 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新)
P33 模拟“血型鉴定” (新)
P41 听心音(新)
P76 训练小动物建立某种条件反射(新)
P83 调查同学患近视眼的情况(新)
P87 探究人对某种味道辨别能力的个体差异(新)
P105 参观禁毒展览(新)
P111 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新)
P116 判断哪些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新)
P121 讨论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新)
P122 拟定环保守则(新)
P123 调查本地酸雨情况(新)
P126 调查工厂区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状况(新)
建议活动的设置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完成建议活动,也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由于建议活动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所以,完成上述活动的三分之二即可。

希望可以采纳~~~~

㈣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亏脊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七年级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搜源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8-10章

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水:约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占体重的4%,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糖类: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夜盲症—--缺维生素A;佝偻病—--缺维生素世空态D;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坏血病—--缺维生素C;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从上到下):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它具有容纳、磨碎、搅拌、运输的功能。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促使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下层暗红色)、白细胞、血小板(两层交界处很薄的层白色物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检查项目 形态结构 正常参考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RBC) 无细胞核、圆饼状 男:5.0×1012个/L

女:4.2×1012个/L 运输氧的功能 数量过少引起贫血,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血红蛋白

(Hb) 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底的地方与氧分离。

白细胞

(WBC) 有细胞核

结构多种 (4—10)×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发炎时,数量会增加。

血小板

(PLT)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1—3)×1011个/L 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过少:流血不止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输同型血为原则。(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第二节:血液循环

一、 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类型 分布 功能 结构特点

管壁 弹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身体较深处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 厚 大 小 速度快

静脉 身体深层或浅层 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 较薄 小 大(四肢血管内有瓣膜) 速度慢

毛细血管 全身各外 血液和组织细胞在此进行物质交换 极薄(仅由一屋上皮细胞构成) 小 极小 极慢(只允许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 开放方向 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 向心室开 心房 → 心室

动脉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 向动脉开 心室 → 动脉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内 向心脏方向开 静脉 → 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75次/分)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动周期(0.8S)=60秒(一分钟)÷心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三、血压与脉搏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量供应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一、食物中储存能量

1、热价: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17.15KJ

蛋白质:23.43KJ

脂肪:38.9KJ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生物细胞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3、鼻——鼻腔(算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气空得温暖、湿润。

4、咽和喉

(1)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5、气管(支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痰)

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肺泡: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下降,气体吸入;

呼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上升,气体排出。

概念 实现方式 表示方式 结果

肺的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气与吸气

肺的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动脉血变静脉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11-12章

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1、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 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 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

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二、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三、尿的形成

1、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肾小球的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形成尿(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四、尿的排出: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道(排出体外)

五、排尿的意义:

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3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也是代谢废物的器官)

1、皮肤的附属物: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毛发:保护皮肤、保持体温

汗腺:分泌汗液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润皮肤

指(趾)甲:保护指尖

2、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分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

生发层: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3、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二、汗液的形成与分泌:(对体温调节有作用)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分泌部和导管两个部分。

3、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人体内的调节过程十分复杂,其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三、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称白质。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四、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反射的形成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参与反射的中枢 大脑皮层下的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固定、不会消退 暂时,可以消退。改建重组

实例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想梅止渴”

五、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在大脑的表面呈现许多的沟和回,这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

2、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有极大数量的神经元(数目可达140亿)。

3、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

4、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5、,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神经调节方式,但能够对文字和语言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

一、眼与视觉

1、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2、眼球的结构:

眼球:(眼球壁、内容物)

(1) 眼球壁:

外膜:角膜——无色透明,透过光线;巩膜——白色不透明、支持和保护作用。

中膜:脉络膜——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暗室,防止光的在眼球内产生折射)

虹膜——有色素,围成瞳孔。

睫状体——控制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调节焦距,当眼睛往远处看时,睫状肌松弛,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

内膜:视网膜——(视细胞)光的感受器,与视神经直接相连。

(2)内容物: 房水:稀薄的液体。

晶状体:富于弹性的凸透镜。(对进入眼球内的光产生折射)

玻璃体:较脆弱的透明胶冻状物。

(3)瞳孔:光线的通道。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3、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视网膜(成像,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近视与远视、假性近视。

晶状体 眼球前后径 成像位置 矫正

正常眼 正常 正常 视网膜上

假性近视 曲度过大 正常 视网膜前方 注意用眼卫生

真性近视 曲度过大 过长 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弹性小 过短 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耳与听觉

1、耳是听觉器官,卫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2、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

(2)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

(3)内耳: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3、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砧、镫)耳蜗(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形成。

4、咽鼓管:连接咽与鼓膜之间的小管。

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

三、嗅觉与味觉

1、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配套顶壁,叫做嗅黏膜。

2、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

3、当患感冒时、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4、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性。

5、味觉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间和侧缘。

6、四种基本的味觉:酸(舌两侧)、甜(舌尖)、苦(舌根部)、咸(舌侧前)。

7、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8、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第三节 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组成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可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如垂体,肾上腺、胰岛、性腺。

2、外分泌腺:有导管、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如:唾液腺,胃腺,肠腺等。

3、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腺体类别 导管 分泌物去向 举例

外分泌腺 有导管 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 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皮脂腺等

内分泌腺 无导管 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

三、四类激素的对比

激素种类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缺乏(过多)时引起的病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变化规律(身高、体重) 幼年期 过多:巨人症

不足:侏儒症

成年阶段 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婴、幼儿时期 过少:呆小症(智力低下)

成年人 不足:甲状腺肿

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降低血糖浓度 缺乏时,形成糖尿。

性激素 性腺 促进相应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显着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四、相关知识点:

1、甲状腺的合成需要碘:如果碘不足会患甲状腺增生肿大(大脖子病)

补充:食盐中加碘;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生植物。

2、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胰液,通过胰导管输入十二指肠。

内分泌部:胰岛素(当人体的胰岛素过少时,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

下一页分享>>>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

㈤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归纳是学习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课本知识点的重要 方法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的归纳,希望你们喜欢。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第8-10章

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水:约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占体重的4%,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糖类: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夜盲症—--缺维生素A;佝偻病—--缺维生素D;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坏血病—--缺维生素C;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帆拦、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从上到下):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它具有容纳、磨碎、搅拌、运输的功能。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这些酶促使消化管中态裤胡的食物分解)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纯键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第九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血液可分为血浆(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和血细胞。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下层暗红色)、白细胞、血小板(两层交界处很薄的层白色物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检查项目 形态结构 正常参考值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RBC) 无细胞核、圆饼状 男:5.0×1012个/L

女:4.2×1012个/L 运输氧的功能 数量过少引起贫血,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血红蛋白

(Hb) 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底的地方与氧分离。

白细胞

(WBC) 有细胞核

结构多种 (4—10)×109个/L 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 发炎时,数量会增加。

血小板

(PLT) 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1—3)×1011个/L 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过少:流血不止

AB O型 系统包括 A型 、 B型 、 AB型 、O型四种血型,输同型血为原则。(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

第二节:血液循环

一、 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类型 分布 功能 结构特点

管壁 弹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身体较深处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 厚 大 小 速度快

静脉 身体深层或浅层 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 较薄 小 大(四肢血管内有瓣膜) 速度慢

毛细血管 全身各外 血液和组织细胞在此进行物质交换 极薄(仅由一屋上皮细胞构成) 小 极小 极慢(只允许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 开放方向 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 向心室开 心房 → 心室

动脉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 向动脉开 心室 → 动脉

静脉瓣 在四肢静脉内 向心脏方向开 静脉 → 心房

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75次/分)

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心动周期(0.8S)=60秒(一分钟)÷心率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

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三、血压与脉搏

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

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 人体的能量量供应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一、食物中储存能量

1、热价: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2、糖类:17.15KJ

蛋白质:23.43KJ

脂肪:38.9KJ

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为脂肪。

二、细胞通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生物细胞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3、鼻——鼻腔(算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气空得温暖、湿润。

4、咽和喉

(1)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

5、气管(支气管):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痰)

6、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肺泡: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吸气: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下降,气体吸入;

呼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力相应上升,气体排出。

概念 实现方式 表示方式 结果

肺的通气 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 呼气与吸气

肺的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静脉血变动脉血

组织气体交换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气体扩散 氧气

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动脉血变静脉血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1-12章

第十一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1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1、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 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3、 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

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二、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输尿管:输送尿液

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三、尿的形成

1、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肾小球的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肾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形成尿(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余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约为1.5升。

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四、尿的排出: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尿道(排出体外)

五、排尿的意义:

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3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也是代谢废物的器官)

1、皮肤的附属物: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毛发:保护皮肤、保持体温

汗腺:分泌汗液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润皮肤

指(趾)甲:保护指尖

2、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分角质层和生发层。

角质层: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

生发层: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3、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二、汗液的形成与分泌:(对体温调节有作用)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分泌部和导管两个部分。

3、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形成了汗液。

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人体内的调节过程十分复杂,其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

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三、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称白质。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四、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反射的形成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参与反射的中枢 大脑皮层下的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 固定、不会消退 暂时,可以消退。改建重组

实例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想梅止渴”

五、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1、在大脑的表面呈现许多的沟和回,这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许多。

2、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灰质结构。有极大数量的神经元(数目可达140亿)。

3、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

4、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5、,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神经调节方式,但能够对文字和语言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人区别与动物的本质特征。

一、眼与视觉

1、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2、眼球的结构:

眼球:(眼球壁、内容物)

(1) 眼球壁:

外膜:角膜——无色透明,透过光线;巩膜——白色不透明、支持和保护作用。

中膜:脉络膜——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暗室,防止光的在眼球内产生折射)

虹膜——有色素,围成瞳孔。

睫状体——控制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调节焦距,当眼睛往远处看时,睫状肌松弛,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

内膜:视网膜——(视细胞)光的感受器,与视神经直接相连。

(2)内容物: 房水:稀薄的液体。

晶状体:富于弹性的凸透镜。(对进入眼球内的光产生折射)

玻璃体:较脆弱的透明胶冻状物。

(3)瞳孔:光线的通道。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3、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视网膜(成像,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近视与远视、假性近视。

晶状体 眼球前后径 成像位置 矫正

正常眼 正常 正常 视网膜上

假性近视 曲度过大 正常 视网膜前方 注意用眼卫生

真性近视 曲度过大 过长 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

远视眼 弹性小 过短 视网膜后方 凸透镜

二、耳与听觉

1、耳是听觉器官,卫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2、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

(2)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

(3)内耳: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3、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砧、镫)-耳蜗(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形成。

4、咽鼓管:连接咽与鼓膜之间的小管。

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

三、嗅觉与味觉

1、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配套顶壁,叫做嗅黏膜。

2、仔细辨别气味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短促而频繁的吸气动作。

3、当患感冒时、鼻炎时,可能造成鼻腔通气异常而使嗅觉功能产生障碍。

4、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性。

5、味觉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间和侧缘。

6、四种基本的味觉:酸(舌两侧)、甜(舌尖)、苦(舌根部)、咸(舌侧前)。

7、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8、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第三节 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组成内分泌系统)

1、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可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如垂体,肾上腺、胰岛、性腺。

2、外分泌腺:有导管、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去。如:唾液腺,胃腺,肠腺等。

3、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腺体类别 导管 分泌物去向 举例

外分泌腺 有导管 进入体内管腔或排出体外 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皮脂腺等

内分泌腺 无导管 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

三、四类激素的对比

激素种类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缺乏(过多)时引起的病症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变化规律(身高、体重) 幼年期 过多:巨人症

不足:侏儒症

成年阶段 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婴、幼儿时期 过少:呆小症(智力低下)

成年人 不足:甲状腺肿

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降低血糖浓度 缺乏时,形成糖尿。

性激素 性腺 促进相应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显着作用,同时还能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四、相关知识点:

1、甲状腺的合成需要碘:如果碘不足会患甲状腺增生肿大(大脖子病)

补充:食盐中加碘;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生植物。

2、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胰液,通过胰导管输入十二指肠。

内分泌部:胰岛素(当人体的胰岛素过少时,可采用注射胰岛素制剂)

下一页分享>>>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阅读全文

与生物七下食物成分表怎么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