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内镜室生物学监测有哪些要求

内镜室生物学监测有哪些要求

发布时间:2023-03-18 12:26:05

⑴ 生物医学实验室要求

生物医学实验室要求包括面积,分区,仪器设备等方面。
(一)面积要求
1000床位至少300m²,每增加1000床位至少增加100m²。
(二)物理分区
分为标本前处理区,形态悉稿简学检测区普通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区和血清学检测区;需要独立设置的包括分枝杆菌室、真菌睁裤室、病毒室(培养鉴定)、感染分子检测室、培养基制备室(必要时)、试剂储存区、标本保存区、高压灭菌室、医院感染监测室、病原学诊断或会诊报告室 。
(三)仪器设备
实验室病原菌检测技术平台所需的标本处理、镜检、培养鉴定、药敏、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相关设备。
(四)信息系统
配置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授权诊断组人员能够适时读取患者临床诊疗信息或电子病历。
( 五)生物安全
实验室建设需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标准的基本要求。高致病性病原体诊断实验室需按照国家生物敬悉安全相关条例执行 。
(六)辅助设施要求
1.菌株保藏系统:保存临床菌株用于复检或科学研究,但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建立菌株保藏及监控管理系统。
2.其他:纯水系统、供电系统和冷库等。

⑵ 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有哪些

4.1消毒内镜采样
4.1.1采样方法:
4.1.1.1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4.1.1.2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4.1.2 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振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4.1.3 计算:两平皿平均菌落数×20
4.2灭菌内镜及附件
4.2.1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脑室镜等。
4.2.2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
4.2.3采样地点:生物安全柜、手术室、无菌室等。
4.2.4采样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涂抹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4.3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血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病菌生长。
4.4增菌:SCDLP(金葡、铜绿假单胞)、 葡萄糖肉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F(亚硒酸盐增菌液)、GN(志贺氏增菌液)、乳糖胆盐发酵管。
4.5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5. 结果判定
5.1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5.2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5.3 内镜结构复杂,关节多、孔道细长 (2--6英尺,直径 几毫米),
5.4.使用时, 易沾挂血液、黏液、组织、排泄物等。
5.5.胃镜在应用后,可有105-1010cfu/mL的生物负载。
5.6.支气管镜在清洗前, 平均负载为6.4×104cfu/mL。

微生物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有何要求

一般温度为:18-26度,湿度:45%-65%。《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该标准作为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对检测环境提出了一些要求,内容如下:

1、实验室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而言,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操作有无菌检测,如果在洁净室内进行,那么洁净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污染,洁净室设计是否合理,如远离污染区、洁净室与外界环境是否有二级缓冲间隔离、试验人员进入洁净室是否更换洁净服,佩戴口罩,手套等等。

2、实验室区域应与办公区域明显分开;实验室办公室与试验区不得在同一区域,即办公室不得设置在实验室内部,这是实验室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要求。

3、实验室工作面积和总体布局应能满足从事检验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布局宜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功能区,如:准备室、洁净室、生化室(BSL-2实验室配置生物安全柜)、培养室、洗消室等,且房间的布局因用单向工作流程,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分布兼具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一个设计优秀的微生物实验室,是微生物检测准确性的有力保液亮凳障。

4、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及照度、噪音等应符合工作要求;该标准未准确提出相关的技术参数,以下是个人总结的一些技术文件对微生物实验室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的技术要求,可参考作为实验室设计、日常环境监控时的判定值。

(3)内镜室生物学监测有哪些要求扩展阅读

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时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配备抽风机。接种、分离及鉴定细菌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对结核杆菌等传染性极强的微生物学检验时必须在100%外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接触多种有害微生物,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实验室应至少划分成3个区:

一、清洁区

包括:办公室、休息室、培养基配制室与试剂储藏室。此区域禁止带人细菌检验标本。

二、操作区

(1) 整洁:微生物操作区是各种病原菌相对集中的地方,为了减少粉尘流动,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区应与外界分开。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应换鞋,送标本人员不进入操作区,操作区地面用专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每天早上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30min,或每天工作后,用紫外线照射60min,对整个操作区进行消毒;下午工作结束后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面,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清键档洁。

(2) 光线:细菌培养的细小菌落及血清试验凝集颗粒的观察,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线。操作区除设置常规照明灯外,还必须安装操作台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3) 通风:由于各种病原菌集中,空气污浊,实验室要求保持排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4) 温度和湿度:由于无菌操作的要求,实验过程中经常使用酒精灯,因此,微生物实验室不能安装吊扇。为了达到实验所需的适宜温度,尤其:满足某些仪器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实验室应安装空调。

(5) 电源:要求提供稳压、恒频的电源;根据仪器设备要求,必要时配备不间断电源。

(6) 水源:操作区内须设置水源。用于标本处理(如,细菌染色) 的水槽与工作人员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

(7) 污染物处理:操作区须备有消毒缸,以处理沾有活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检验剩余的标本及使用过的带菌平板、试管均须集中地点安全放置,经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洗涤或丢闹旅弃。

二、无菌区

(1) 无菌室应完全封闭,进出无菌室至少要经两道门,中间隔有缓冲间,无菌室与外间设置一个可开闭的窗口,用于传递器具。

(2) 无菌室必须保持整洁。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换专用鞋、专用衣。无菌室使用前须用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结束后清洁台面,再用紫外线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彻底消毒。

(3) 无菌室仅用于培养基分装等无菌操作,不能进行有菌标本的操作。操作人员操作时应严格关门并戴好专用的口罩与帽子。

(4)无菌室内应有空气过滤装置,并安装空调。

⑷ 有谁能跟我说一下内镜消毒液的生物学检测方法求大神指导!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⑸ 消毒内镜的监测频率

每次监测时尽量选择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内镜,每条内镜至少监测1次每年,治疗内镜建议每月监测一次。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5条,应每次全部监测;内镜数量>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5)内镜室生物学监测有哪些要求扩展阅读:

内镜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洗消机新安装或者维修后、更换消毒剂、引进新内镜、内镜维修后,应对内镜进行监测,合格后才可使用。

一次性使用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检测;消毒内镜达到规定数量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测定。

⑹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简介

目录

1 拼音

WS 507—2016 ruǎn shì nèi jìng qīng xǐ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2 英文参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

3 基本信息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7日发布,自2017年06月01日起实施。

4 前言

本标准的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5.3.11c)2)、5.3.11e)2)、5.3.11f)2)、

6.1.2c)、6.1.4a)1)、6.2.2g)、6.3.2、6.4.5a)1)、7.1.2、7.6.4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管理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悉举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邢玉斌、巩玉秀、田晓丽、李兆申、王力红、张流波、李六亿、方英、刘枫、

索继江、孔金艳、邓敏、张宇、张京利、杨云生、陈翠敏、任旭、张澍田、姜泊、郭学刚。

5 标准正文

软式铅陆乱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5.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28234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3068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5.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 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 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 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清洗液 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5.4 4 管理要求

5.4.1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2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4.1.3 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4.1.4 护理管理、人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

b)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室)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c) 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d) 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室)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 措施。

e) 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 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

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室)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g) 保障内镜诊疗中心(室)的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5.4.2 4.2 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单位的工作量相匹配。

4.2.3 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个工作。

4.2.4 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 311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见附录A。

4.2.5 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a)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b) 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

c) 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

d) 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e)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5.5 5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5.5.1 5.1 基本要求

5.1.1 内镜诊疗中心(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5.1.2 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5.1.3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5.5.2 5.2 内镜诊疗室

5.2.1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5.2.2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5.2.3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5.2.4 应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2.5 应配备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5.2.6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5.2.7 宜采用全浸泡式内镜。5.2.8 宜使用一次性吸引管。

5.5.3 5.3 清洗消毒室

5.3.1 应独立设置。

5.3.2 应保持通风良好。

5.3.3 如采用机械通风,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10次/h,最小新风量宜达到2次/h。

5.3.4 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应将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在清洗消毒室适当的位置张贴。

5.3.5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和使用。

5.3.6 应配有以下设施、设备:

a) 清洗槽。手工清洗消毒操作还应配备漂洗槽、消毒槽、终末漂洗槽。

b) 全管道灌流器。

c) 各种内镜专用刷。

d) 压力水枪。

e) 压力气枪。

f) 测漏仪器。

g) 计时器。

h) 内镜及附件运送容器。

i) 低纤维絮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垫巾。

j) 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3.7 宜配备动力泵(与全管道灌流器配合使用)、超声波清洗器。

5.3.8 宜配备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5.3.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要求应符合GB 30689的规定,主要包括:

a)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b) 宜具备测漏、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5.3.10 灭菌设备:用于内镜灭菌的低温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3.11 清洗消毒室的耗材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 CFU/100 mL;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μm,并定期更换。无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的水。必要时对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b) 压缩空气:应为清洁压缩空气。

c) 医用清洗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低泡医用清洗剂;

2) 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用途的医用清洗剂,如具有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

d) 医用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影响灭菌介质的穿透性和器械的机 械性能。

e) 消毒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2) 可选用邻苯二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3) 部分消毒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

4) 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符合GB 28234的规定。

f) 灭菌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2) 可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

3) 部分灭菌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

g) 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h) 干燥剂:应配备75%~95%乙醇或异丙醇。5.3.12 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专用鞋等。

5.5.4 5.4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

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与附件储存库(柜)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5.6 6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5.6.1 6.1 基本原则

6.1.1 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6.1.2 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

a) 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

b)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 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c)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6.1.3 内镜清洗消毒应遵循以下流程(见图1)。

图1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6.1.4 注意事项如下:

a) 内镜使用后应按以下要求测漏:

1) 宜每次清洗前测漏;

2) 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

b) 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清洗。

c) 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d) 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e) 内镜应储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f) 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5.6.2 6.2 手工操作流程

6.2.1 预处理流程如下:

a) 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 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b) 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 s;

c) 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d) 盖好内镜防水盖;

e) 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6.2.2 测漏流程如下:

a) 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

b) 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

c) 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d) 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

e) 如发现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

f) 测漏情况应有记录;

g) 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

6.2.3 清洗流程如下:

a) 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

b) 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c) 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 污染物。

d) 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e) 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

f) 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g) 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6.2.4 漂洗流程如下:

a) 将清洗后的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移入漂洗槽内;

b) 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充分冲洗内镜各管道至无清洗液残留;

c) 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d) 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气枪向各管道充气至少30 s,去除管道内的水分;

e) 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6.2.5 消毒(灭菌)流程如下:

a) 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

b) 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c) 更换手套,向各管道至少充气30 s,去除管道内的消毒液;

d) 使用灭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

6.2.6 终末漂洗流程如下:

a) 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终末漂洗槽;

b) 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 min,直至无消毒剂残留;

c) 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d) 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在专用终末漂洗槽内使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e) 取下全管道灌流器。

6.2.7 干燥流程如下:

a) 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应每4h更换1次。

b) 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

c) 使用压力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 s,至其完全干燥。

d) 用无菌擦拭布、压力气枪干燥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e) 安装按钮和阀门。

5.6.3 6.3 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

6.3.1 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应先遵循6.2.1、6.2.2、6.2.3、6.2.4的规定对内镜进行预处理、测漏、清洗和漂洗。

6.3.2 清洗和漂洗可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

6.3.3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6.3.4 无干燥功能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应遵循6.2.7的规定进行干燥。

5.6.4 6.4 复用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6.4.1 附件使用后应及时浸泡在清洗液里或使用保湿剂保湿,如为管腔类附件应向管腔内注入清洗液。

6.4.2 附件的内外表面及关节处应仔细刷洗,直至无可见污染物。

6.4.3 采用超声清洗的附件,应遵循附件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医用清洗剂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流动水漂洗干净,干燥。

6.4.4 附件的润滑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

6.4.5 根据6.1.2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耐湿、耐热附件的消毒:

1) 可选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 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3) 使用消毒剂消毒后,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漂洗干净,干燥备用。

b) 耐湿、耐热附件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附件应采用低温灭菌设备或化学灭菌剂浸 泡灭菌,采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后应使用无菌水漂洗干净,干燥备用。

5.6.5 6.5 储存

6.5.1 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

6.5.2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

6.5.3 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5.6.6 6.6 设施、设备及环境的清洁消毒

6.6.1 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并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或其他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6.2 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

6.6.3 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5.7 7 监测与记录

5.7.1 7.1 内镜清洗质量监测

7.1.1 应采用目测方法对每件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检查。内镜及其附件的表面应清洁、无污渍。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7.1.2 可采用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方法,定期监测内镜的清洗效果。

5.7.2 7.2 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 5.7.2.1 7.2.1 浓度监测

7.2.1.1 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浓度监测。

7.2.1.2 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的,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

7.2.1.3 酸性氧化电位水应在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测定pH和有效氯浓度。

5.7.2.2 7.2.2 染菌量监测

每季度应监测1次,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5.7.3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7.3.1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7.3.2 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 CFU/件。

7.3.3 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

5.7.4 7.4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监测

7.4.1 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4.2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其他监测,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5.7.5 7.5 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

7.5.1 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13的规定。

7.5.2 每季度应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医学网络,马上计算!

5.7.6 7.6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7.6.1 应记录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标识与内镜编号(均应具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7.6.2 应记录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及染菌量的监测结果。

7.6.3 应记录内镜的生物学监测结果。

7.6.4 宜留存内镜清洗消毒机运行参数打印资料。

7.6.5 应记录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7.6.6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他监测资料的保存期应≥3年。

6 附录

6.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见表A.1。

表A.1 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区域

防护着装

工作服

手术帽

口罩

手套

护目镜或面罩

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专用鞋

诊疗室



清洗消毒室

注:√应使用,△宜使用。

6.2 附录B(规范性附录)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

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见表B.1。

表B.1 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

消毒(灭菌)剂

高水平消毒及灭菌参数

使用方式

注意事项

邻苯二甲醛

(OPA)

浓度:0.55%(0.5%~0.6%)

时间:消毒≥5 min

1.内镜清洗消毒机。

2.手工操作:消毒液应注满各管道,浸泡消毒

1.易使衣服、皮肤、仪器等染色。

2.接触蒸气可能 *** 呼吸道和眼睛

戊二醛

(GA)

浓度:≥2%(堿性)

时间:支气管镜消毒浸泡时间≥20 min;其他内镜消毒≥10 min;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15 min;灭菌≥10 h

1.内镜清洗消毒机。

2.手工操作:消毒液应注满各管道,浸泡消毒

1.对皮肤、眼睛和呼吸具有致敏性和 *** 性,并能引发皮炎、结膜炎、鼻腔发炎及职业性哮喘,宜在内镜清洗消毒机中使用。

2.易在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上形成硬结物质

过氧乙酸

(PAA)

浓度:0.2%~0.35%(体积分数)

时间:消毒≥5 min,灭菌≥10 min

内镜清洗消毒机

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 *** 性

二氧化氯

浓度:100 mg/L~500 mg/L

时间:消毒3 min~5 min

1.内镜清洗消毒机。

2.手工操作:消毒液应注满各管道,浸泡消毒

活化率低时产生较大 *** 性气味,宜在内镜清洗消毒机中使用

酸性氧化电位水

(AEOW)

主要指标:

有效氯浓度60 mg/L±10 mg/L;

pH 2.0~3.0;

氧化还原电位≥1100 mV;

残留氯离子<1000 mg/L。

时间:消毒3 min~5 min

1.酸性氧化电位水内镜清洗消毒机。

2.手工操作:使用专用连接器将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与内镜各孔道连接,流动浸泡消毒

1.在存在有机物质的情况下,消毒效果会急剧下降,消毒前清洗应彻底。尤其对污染严重、不易清洗的内镜(如肠镜等),应增加刷洗次数,延长清洗时间,保证清洗质量。

2.应采用流动浸泡方式消毒。

3.消毒后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30 s

注1:表中所列的消毒(灭菌)剂,其具体使用条件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注2:表中未列明的同类或其他消毒(灭菌)剂,其使用方式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

7 标准全文

⑺ 在生物监测中监测生物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严格地说,实验动物选择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经费支出、工作进展,还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以及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实验研究成败 的关键之一在于根据实验要求及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动物。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 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医学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要解决人类的疾病,所以要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 一般来说,实验动物越高等,进化程度愈高,反应就愈接近人类。例如,狒狒、猩猩、猴等灵长类卜念动物是最近似人类的理想动物但是灵长类动物较难获得,价格昂 贵,对饲养条件的要求特殊,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退而求其次。当然应用最多的实验动物还是小鼠和大鼠,由于它们价格便宜、易于管理和控制。所以动物实验不仅 仅是从整体,往往也从局部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和疾病性质类似的动物。

2. 选用遗传背景明确,具有已知菌丛和模型性状显着且稳定的动物要使动物实验的结果可靠、有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应选用经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环 境卫生学的控制而培育的标准化实验动物。故一般不选用杂种动物或普通动物,但是一般要求不高的教学实验等,则可以采用,以降低费用。

3. 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动物很多实验动物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为实验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等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 键。所以要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做实验。

4. 选择对实验处理敏感的品种品系实验动物实验研究常选用那些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因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往往会出现一些特殊反应,故应根据实 验目的不同选择品系。

5. 选用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动物和传统应用的实验动物有些病因不仅对人而且对动物也造成相似的疾病,故应选择人畜共患疾病的实验动物。

6. 考虑伦理道德与“3R” 原则现腔高代动物实验必须考虑伦理道德与“3R”原则。其中,rection(减少)是指在动物实验中,在不影响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 量;replacement(替代)是指使用其他的实验材料或方法替代动物,开展实验;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尽量减 少对动物的伤害。充分考虑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能够保障实验结果的稳定和可靠。

7. 实验动物的个体选择除应注意以上五点原则以外,还应考虑到个体动物的年龄、性别型圆困、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等。

(1)年龄(Age)和体重(weight):年幼动物一般较成年动物敏感。应根据实验目的选用适龄动物。急性实验选用成年动物。慢性实验最好选用 年轻一些的动物。在合格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小型实验动物的年龄是可以按体重来估计的。

(2)性别(Sex):实验证明,不同性别对同一致病刺激的反应也不同。在实验研究中,如对性别无特殊需要时,选用雌雄各半。如已证明无性别影响 时,亦可雌雄不拘。雌雄性间有不同征象,通常根据征象区分性别。

(3)生理状态(Physiology condition):在选择个体时,应考虑动物的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授乳期等,因此时机体的反应性变化很大。

(4)健康状况(Physical condition):健康状况不好的动物不能用来实验,对实验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以下的外部表征可以判断健康动物。

1)总体情况(General condition):发育完好,食欲良好,活蹦乱跳,反应敏捷。

2)头部(Head):呼吸均匀,眼鼻部均无分泌物流出,眼睛有神,结膜不充血,瞳孔清晰,不打喷嚏。

3)皮毛(Fur):皮毛柔软有光泽,无脱毛蓬乱现象。皮肤无感染症状。

4)腹部(Abdomen):无膨大,肛门区无稀便及分泌物。

5)外生殖器(Ex-genitals):无分泌物、损伤及脓痂。

6)爪趾(Claw):完好,无溃疡、结痂。

⑻ 胃镜室护士工作总结

胃镜室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镜室护士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胃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室内工作人员应换鞋,穿戴工作衣、帽,操作者要戴手套,应一人一换。

3.进入内镜室护士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

4.内镜室护士协助医生做好内镜检查及治疗的一切准备工作,并在检查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详细填好记录及登记。

5.检查前认真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严格掌握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

6.病人做内镜前应做好相关检查,若为传染性疾病病员应安排最后检查。

7.非本室人员禁止入内,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8.凡HBV、HCV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及结核阳性者要安排最后检查,检查完毕后严格消毒所有使用过的器械和用具。

9.内镜设有专人负责保管,内镜置清洁的专用柜保存。专用柜每天清洗、擦拭、紫外线消毒,各种器械保持备用状态,保证病人安全。

10.室内一切物品按要求定点放置,标签清楚,无菌物品有无菌日期。

11.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及附件时应,穿防护衣、戴防护面罩、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

12.内镜室护士做好标本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13.内镜室系精密仪器,使用前后要先熟悉内窥操作规程后,才能使用。

14.各项操作按消毒隔离要求执行,防止交叉感染。

二、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

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20xx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三、内镜护士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职责

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协助医生作好检查、内镜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清洗消毒、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登记等工作。

二、要求

1、提前准备好医生检诊所需用品,如弯盘、口圈、干纱布、酒精纱布、注射用水、活检钳等;调配、检测消毒液浓度,确保达到消毒要求。

2、正确连接电路,规范清洗消毒内镜,安装内镜,开机备用。

3、接检查申请单时,核对病人姓名、检查或治疗目的;了解患者是否做好了术前准备;初步了解其有无禁忌症;根据诊疗目的备好所用器材,若为内镜治疗病人应准备好相应器材,如息肉摘除须准备圈套器、高频电等;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4、协助病人摆好体位,胃镜一般采用左侧卧位,两腿自然弯曲,取下假牙妥善保管。进镜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插入后若有恶心,嘱其做深呼吸。肠镜一般采用左侧紧屈大腿侧卧位进镜,必要时变换体位。

5、术中既要协助医生做好护镜、扶镜、送镜、退镜及活检等工作;又要注意患者的不良,胃镜检查时特别要注意患者呛咳与误吸;肠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心血管不良反应。

6、完成一例检查或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冷光源,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20xx”进行清洗、消毒与登记,以备下一病人检查。

7、完成全天检查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电视显示屏→冷光源→吸引器;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终末清洗、消毒;并将各种器械物品归位整理,内镜要稳妥悬挂储存于专用内镜柜内;内镜柜每周消毒一次。

8、诊疗结束后,整理申请单和报告单,按要求登记检查结果及统计相关报表(如日、月、季、年工作量等)。

四、内镜室护士每日工作流程

1、着装整齐,持牌上岗,上班要提前相当时间做好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如仪器的准备,一次性用品及清洗消毒等准备。

2、按秩序安排患者检查,接患者申请单时,先要询问患者是否做好了术前准备如胃镜的空腹或肠镜检查的`清肠是否愿用术前药物如胃镜胶等;并做好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应准备。

3、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宽衣解带,胃镜时取左侧卧位躺于诊查床上,头部与户成一水平线,头下垫一治疗巾,嘴对弯盘,下肢屈曲,张嘴咬住牙垫,做深呼吸的动作。肠镜时按相应的体位及相关配合。

4、术中协助医师插镜,取活检、息肉摘除及各种内镜治疗;随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协助医师处理病人。

5、完成一例检查或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冷光源,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20xx”进行清洗、消毒。

6、收集病理标本并及时送检。

7、完成全天检查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电视显示屏→冷光源→吸引器;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终末清洗、消毒。

8、把消毒好的内镜稳妥的悬挂放在储镜柜内,整理用物,关水闸。储镜柜应每周消毒一次。

9、关闭电脑、打印机、显示屏,切断电源、开紫外线消毒内镜室1小时、门窗安全上锁。

10、相应资料的登记归档。

五、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内镜室内要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等;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设备应分开并分室进行。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对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肠镜要高水平消毒。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如当天工作前对要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每检诊一位病人要按规范(擦拭、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干燥)程序清洗消毒。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在按规范清洗、干燥的基础上行灭菌处理。

5、规范清洗、消毒及使用内镜诊疗相关用品:治疗单、检查床单、枕套、口圈、弯盘、活检钳、内镜注水瓶及用水、注射器及注射用水、清洗纱布、吸引瓶与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内镜贮存柜。

6、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六、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规程

每次镜检结束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以上),然后取下内镜送清洗消毒室清洗与消毒。

清洗消毒的步骤、方法及要点:

一、水洗:用槽式流水冲洗、一次性纱布擦洗镜身、操作部;用清洁毛刷清刷各按钮及活检通道与导光软管的吸引管道;用吸引器及全管道灌流器反复抽吸。内镜附件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洗后擦干。

二、酶洗:将水洗后且擦干的内镜与附件放入酶洗槽中一人一浸泡(多酶洗液的配置及浸泡时间见说明书),用注射器抽吸100ml酶洗液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吸引酶洗液以酶洗活检与吸引管道。

三、清洗:将酶洗后的内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及镜身外表以去除残留的多酶洗液及污物,然后用50ml注射器冲干各管道水分,以免稀消毒剂。

四、消毒:一般病人用2%碱式戊醛浸泡10分钟以上(泡前内镜要擦干水分、各孔道用注射器注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消毒)即可;结核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内镜要浸泡45分钟以上。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附件的消毒:活检钳等要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以上);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口圈、注水瓶、连接管可用高水平无腐蚀化学消毒剂消毒,消毒后无菌水冲洗干燥备用;注水瓶用水为无菌水,每天更换。灭菌后的物品按无菌物品储存。

五、冲洗与干燥: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道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然后将内镜放于冲洗槽,反复用流水冲洗与抽吸;再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抽干各管道水分,取下清洗时用的各种专用管道及按扭,换上诊疗用的各种按扭及附件即可用于下一病人。

六、储存:每日诊疗结束后行终末消毒(2%戊二醛浸泡30分钟),最后用75%的酒精对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存贮专用洁净柜内(悬挂、稳当);镜柜每周消毒一次。

七、其它:吸引瓶及吸引管清洗后,用500ml/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充分刷洗后,用500ml/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工作前,必须对当日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2%碱式戊醛浸泡20分钟以上)。方可用于病人检查。

七、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登记制度

1、内镜室要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清洗人等事项。

2、消毒剂尝试必须每天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3、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

4、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2)菌落计数:方法略。

;

⑼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 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小于多少

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阅读全文

与内镜室生物学监测有哪些要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