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3-24 13:16:25

⑴ 我国面临哪些生物安全和挑战

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和挑战是新突发传染病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危害不断加剧,生物遗传资源流失严重,国家利益蒙受巨大损失,生物战威胁将长期存在,生物恐怖袭击不容忽视,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产生潜在风险。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发展背景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别重视是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

此次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共组织了10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面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

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及其续会,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有关问题,其中欧盟15国最为积极,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

⑵ 目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

我国生物安全领域面临风险,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存在的8方面主要风险:

1、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2、生物技术发展。

3、实验室安全。

4、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安全。

5、外来物种入侵和生物多样化。

6、微生物耐药。

7、生物恐怖袭击。

8、生物武器威胁。

生物安全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陆地和海洋领国最多的国家。陆上领国有14个,海洋领国有6个,有些领国与我国长期存在领土、海洋权益、边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因素相互交错,导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异常复杂。

实现祖国统一,任重道远。祖国的年青一代应该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⑶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哪些挑战

(一)我国药企整体规模偏小,较为分散,研发力量薄弱,发展层次和水平不高。
(二)尽管国家制订了和出旦掘台了一系列扶持氏世生物医药产业的宏观决策和政策,但具体的法律、制度以及产业扶持政策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完善。
(三)仿制药对市场冲击很大,企业缺乏自主研发创新的动力。
(四)生物医药产业缺乏高精尖的研究技术人才。
(五)跨国医药企业一方面通过仿制药不断影响和控制我国医药工业的研发积极性和能力,一方面通过合资控歼迟肢股等方式不断抢占利润较丰厚的国内医药市场的中高端品种。

⑷ 生物生存面临的挑战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千变万化,而生长于自然中的万物与人类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人类在最初的时期妄想征服自然,使万物为之驱使,但自然界的报复令我们幡然醒悟,开始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已伤痕累累的自然万物所遭受到的损失难以统计,尤其是生物的生存遭到了威胁,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这一局面,正是我们人类亲手造成的!

生物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挑战一为环境的改变,一为人类的杀害。而环境的改变归根结底又是因为人类不合理活动所造成的。总而言之,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生物生存具有极大的威胁。云南的西双版纳雨林,孕育着大量生物,甚至有些还不为人知,可现当代为了经济的发展,乱砍滥伐已成常态,雨林面积急速下降,存活于雨林的各样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亡。云南省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对诸多物种受威胁状况缺乏全面了解,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正因为此,云南濒危生物高达847种,并且这个数字还将增大,有些存在数据的物种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活!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是千金万银也无法弥补的。

当今世界也一直呼吁人类要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可在绝大多数人心里,需要保护的可能是熊猫、北极熊、东北虎之类的珍稀动物。其实不然,这些动物在几十年前或许数量真的少得接近濒危,可在这么多年的保护下,它们的数量也稳定恢复了,而有些生物不引人注目,甚至难寻踪迹,它们才是应该重点保护的对象,例如中华鲟、墨西哥钝口螈、欧氏斑足蟾等。尤其是后两个,将近几十年没见到它们的踪影了。生物保护组织历来喜欢保护那些可爱呆萌的动植物类,在生物界存活下来居然也得需要一定的“颜值”这对那些长相不那么讨喜却又濒危的生物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

濒危生物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更多的是爱护,没有一开始的杀害,哪来那么多事后保护呢?国际社会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研究了三个举措:抢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样性。而最具体的行动则是设计生物保护区,特别是针对不同习性的生物所设立的保护区大大的减少了濒危生物被人类杀害的频率。我国相关部门也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来表明我国对生物生存的保护心态!

生物生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使全人类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实也是在保护人类野局。只因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活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每一物种的绝迹都将会引发其他物种的变化,而物种的最终走向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事,我锋笑们每个人也必须身体力行的去保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也是颂基让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安全!

投稿人:刘冰

⑸ 当前我国的安全环境有哪些挑战

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从外部发展环境看,过去几十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和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货物贸易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2、全球问题凸显是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关系人类命运全局,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进行深刻变革。这不仅涉及发展的诸多问题,而且涉及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3、从国际安全环境看,尽管和平仍然是时代主题之一,但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维护地区和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的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4、维护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但是,和平环境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挑战。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主动营造和平环境的重要举措。

(5)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扩展阅读:

当前我国外部安全环境的主要特点

进入21世纪尤其是第二个十年以来,我国所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

1、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各种不确定性在不断累积。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李宏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大国博弈加剧,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各种思想、思潮交融交锋,恐怖主义肆虐,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2、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频率加快、力度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清此,抵御各种外部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各种矛盾、风险、挑战也在不断向我聚集,可预测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挑战同时增加,其中一些风险和挑战尤为突出。

美国为了维护世界霸主地位,加快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在我国周边加强军事部署,强化同盟体系,介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领土争端。台海局势有可能再现波澜。随着民进党的上台,2008年以来台海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可能遭遇挑战。

来自海上的威胁日趋上升。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部分国家调整海洋政策策略,不断挑战我国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东北亚地区局势充满变数。朝鲜半岛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增大。

同时,日本右倾化趋势明显,追求摆脱战后体制,并调动各种资源,充当制华遏华急先锋。西方大国不断加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力度,不断加大实施和平演变的强度。

3、我国还面临着一系列新型安全风险。中亚地区“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给我国西北边境地区乃至内陆地区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网络安全角势更为复杂。

随着各国竞相加强网络空间攻防部署,加上网络犯罪和网络攻击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我国已成为遭受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最多的国家之一。

生态安全面临双重挑战。生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一方面中国遭遇到诸如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雾霾等侵害,另一方面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声音也很大。海外利益保护问题凸显。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与外部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的海外利益以罕见的速度和幅度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与此同时,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明显滞后于海外利益蓬勃发展态势。

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求解

化学杀虫剂、杀菌剂的大量施用产生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病虫抗药性等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关注。 1967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组织召开的 “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 专家组会议上明确了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IPC )的概念 , 随后发展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发达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首先开展了综合防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1972 年美国由政府部门投资和组织实施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 IPC 或 IPM 项目, 1992 年国际昆虫学会议在探讨 21 世纪植保科技前景中提出 “Biointensive IPM” 的新思想,即生物强化害虫综合治理,其研究内容包括作物抗性、天敌保护利用、栽培制度、生物农药的利用等 。我国 1975 年提出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的植保工作方针, 1986 年提出了类似国外 IPM 的定义,即“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随着对害虫进行管理思想的提出,人们开始强调 “ 经济受害水平 ”( Economic Injury Level, EIL )和“ 经济阈值 ”( Economic Threshold, ET )。在防治策略上,改变了彻底消灭害虫的想法,更多的是考虑害虫的生态学问题,只是在人类 “ 不可容忍 ” 的情况下,才协调的选用一些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因此,人们认为 IPM 是一种多学科的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审慎地采用多种最有效的方法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可容许的水平。 IPM 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环境及经济诸方面都可接受的涉及多学科的控制技术方法。
随着IPM 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变化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上。从经济和生态学意义上讲,就是将有害生物的控制最优化。 IPM 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它主要依赖自然致死因子如天敌等,并寻找尽可能不对这些因子产生破坏的防治方法。 IPM 也使用农药,但只是在对有害生物种群和自然控制因子进行的系统监测表明确有需要之后才使用。从理论上讲,一个 IPM 计划要考虑到所有可行的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包括不采取任何措施,综合评价各种防治技术、栽培技术、气象、其他有害生物和要保护的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要点是在将对人类健康、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最小化的前提下,长期预防与控制有害生物危害。 首选的有害生物管理技术是提高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控制力,栽种抗病虫植物品种或品系,选用对人类或非靶标生物危害轻的低毒农药,采用修剪、施肥、灌溉等田间管理措施减轻有害生物危害,改造栖息地环境使之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长。
可以说, IPM 是一个选择和使用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在一个治理过程中是使用单一的控制技术,还是统一协调地应用多种技术是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考虑了生产者、社会和环境的利益及对他们的影响。在协调决策和行动过程中,它运用最合适的,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控制有害生物方法和策略来达到管理有害生物的目标。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要素包括:( a ) 预防有害生物危害;( b ) 对有害生物及其危害实行监测;( c ) 确定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和危害阈值;( d )在考虑人类健康、生态影响、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等的前提下, 应用生物、栽培、机械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治理有害生物,使其种群数量低于预设的危害阈值水平;( e ) 评估有害生物治理的绩效。
我国对 IPM 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在我国,对 IPM 认可的时间比较早, IPM 在有害生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 1975 年起,我国就将 “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确定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可以说这既是在 IPM 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长期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 综合防治 ” 的含义与 IPM 策略是一致的,而“ 预防为主 ” 这一思想是对 IPM 思想的重要补充。从“ 六五 ” 以来的松毛松综合防治工作 ,就是一次成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
我国学者对 IPM 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对具体的含义和理解还是比较一致的 : a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有害生物作为其所在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和控制; b 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有机协调,尤其是强调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调控因素,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c 提倡与有害生物协调共存,强调对有害生物的数量进行调控,不强调彻底消灭; d 防治措施的决策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总之, IPM 作为作物保护 / 有害生物管理系统( crop protection/pest management system ) , 它喻示着从社会经济学意义上,将各种跨学科的方法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中。 IPM 是一种具有良好生态学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它一般针对农业生态系统( agroecosystem )中所有有害生物,将农作物视为一个能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可收获的产品的系统。在 IPM 方案中 , 强调在通过对有害生物进行管理而取得经济效益的生产实践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作物、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强调在有害生物发生前的预先处理和预防。 IPM 使用所有适当的管理技术,如增加自然天敌、种植抗病虫作物、采用耕种管理的方法、正确使用杀虫剂等。它的目标是限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 尽量使用对环境有益的耕作和生物措施,只有当病虫大面积爆发流行或其危害超过经济阈值时,才应用化学药剂。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系统论、生态学、经济学与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探讨 IPM 的发展方向。丁岩钦 提出了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 Ecological pest control,EPC );庞雄飞等 提出了害虫种群系统控制( Systematic pest control,SPC ); Tshenyshev 提出了有害生物的生态管理( 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 );李典谟等认为,未来的 IPM 将更加重视 “ 作物 - 害虫 - 天敌 ” 相互作用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强调发挥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发展高新技术及生物农药,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建立害虫综合治理体系。 EPM 与 IPM 的主要区别: ①EPM 的基础是维持生态平衡; ②EPM 的实施具有对信息进行搜集、处理的系统,并不断对害虫和天敌发生趋势进行预测; ③EPM 不采用化学农药 。实施 EPM 必须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及自然调控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就目前对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实施 EPM ,加强其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很有必要。因此, IPM 的发展及未来的 EPM 其核心都体现出无公害,植物病虫害的 “ 无公害 ” 治理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并将是今后有害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目前有害生物防治中的问题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业保持稳产、丰产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农药品种已有100多种。在我市每年农药使用总量一般在1000吨以上,由于使用农药不当造成的农作物药害发生、农药残留量超标、人畜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突出表现在:(1)混淆农药类型。一些农药存放的时间稍长,瓶上标签脱落,在未辨清该药为何类时,部分农户盲目地使用,必然造成一定的药害,严重时可造成作物颗粒无收,甚至影响下茬作物。部分农户,在使用农药时,贪图省事,经常擅自“复配”农药,使药剂效果降低或无效,有的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药害。(2)施药方式与农药类型不相对应。一般除草剂可用喷雾方法来施药,例如精稳杀得、骠马等。而有一些农药须作土壤处理剂,象除草醚要用撒毒土的方法来除草,若作为叶面处理剂,则易造成药害。同时施药的时间也很重要,例如除草醚的撒施需光照条件好的天气,才能发挥其效用,在黑暗条件下除草醚几乎是无效的。(3)擅增农药用量。农户在农田用药时,由于没有计量工具,常私自增加药剂用量,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这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同时还造成污染残留、病虫抗性增强等系列问题。我市前几年花生蛴螬发生严重时,由于过量施用1605,使花生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曾导致人畜食用花生以后中毒。三、实现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措施 可持续治理是综合防治发展的方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应考虑整个农业生产体系,注重长期的效益,应该为子孙后人留下一片生存的蓝天,综合治理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1)加强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建设,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性针对病虫害的严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就是要加强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准确及时发布灾害预报,并有效地传播出去。供领导决策,要逐步在植保系统中成立监测组织系统,完成对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范围、程度等进行准确地预见,二是要建立健全信息传播系统,通过电话、因特网技术进行信息的长距离传输和沟通,同时要有相应的技术保障系统,要积极引进害虫预测的专家系统和防治专家系统,积累整理数据、资料等技术。 (2)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推广使用生物药剂 化学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措施。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的农药产量为25亿公斤,其中杀虫剂占30%左右,大多为化学杀虫剂,化学药剂的选择性差,对害虫和天敌统统杀死,从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害虫失去有效的控制而再度猖獗。而生物农药具有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低毒等优点。据统计,全世界生物制剂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生物制剂的份额将占到农药产量的20%左右。另据专家预计,生物农药将成为21世纪农药的主导品种。我国利用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已成为综防工作重要的措施之一,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生物制剂的宣传力度。 (3)提高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检疫等措施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能够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轮作、换茬、适期播种、施肥、浇水等措施,对控制病虫害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可持续植保的要求,植物检疫在控制一些为害极大的检疫性病虫害由发生区向疫区的扩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⑺ 我国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短板表现为

我国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短板表现为:A.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B.生物安全预警与保障能力不足C.公众生物安全意识薄弱D.生物资源缺乏。

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科技发展迅速,尤其在新发传染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基因合成与编辑技术、疫苗研发、生物安全监测预警防控网络建设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阅读全文

与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