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生物防治杂草的实例
栽培措施除草
根据杂草与作物间的竞争和化感关系,通过调控植株行距、播种量、具体空间排列和不同措数袜施的组合,建立作物与杂草竞争平衡。
1)作物的空间排列 缩小作物种植行距,可促使作物田块早遮荫,从而抑制杂草的生长
2)作物的播种量 一年生禾谷类作物、高播量可以控制杂草
3)播种期 当作物发芽恰好与杂草第一次萌发的出现期相吻合时,形成了杂草与作物的强烈互作。值得考虑实施的措施是推迟播种期。以便在杂草第1次萌发后就能除掉,这样可减少60%的杂草和降低杂草后期的生活力
4)作物轮作 轮作可以影响特殊的杂草种群,收获糖用甜菜后种豆科作物,比种大麦或玉米留在土壤中的杂草种子量少
5)作物混合 间作能抑制杂草,提高作物的竞争能力,玉米中间作绿豆可降低杂草生物量和竞争能力
6)覆盖作物 播种一定的秋季作物能大大减少下一个生长季杂草种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在春天或秋天,小麦能使杂草生物量降低76%-80%
7)地面覆盖 一定的植物残茬对杂草会产生一定的控制效果。例如高粱和苏丹草的秸秆覆盖可分别降低杂草生物量的90%和85%
生物防治杂草
生物防治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动植物等生物,通过相生相克关系,将杂草控制在其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的一种杂草治理措施
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出300多种生物防治制剂,使多种杂草得到了有效控制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杂草生物防治的开展,从非耕地上的各种杂草的生物防治,巳逐渐扩展到农田、水域及种植园的生物防治。在杂草种的选择方面,1980年以前进行生物防治的101种杂草中,仙人掌科和菊科植物占44%,分别为19种和25种
在天敌作物选择方面,June等(1987年)对1985年前世界上利用无脊椎动物和真菌防治杂草的评述表明,用外来薯猛激无脊椎动物和真菌控制目标杂草的释放计划,占所有释放计划的86%
传统的杂草生物防治法受到特有的重视和利用
近20年来,真菌除草剂的研究和开发较为活跃,主要有中国1963年选出的防治大豆茧丝子的鲁保l号菌;美国伊利诺斯州1981年用于防治柑橘园莫伦藤的棕榈疫霉等
概括起来,这些杂草生物防治的种类主要包括以虫治草、以菌治草、以草食动物等治草及以草治草
以虫治草
以虫治草,必须满足4个条件:
①寄主专一性强,只伤害靶标杂草,对非靶标作物安全;
②生态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引入地区的多种不良环境条件;
③繁殖力高,释放后种群自然增长速度快,
④对杂草防治效果高,可很快将杂草的群体水平控制在其生态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杂草生物防治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历史,最早的记载是1836-1838年印度从巴西引进胭脂虫,成功地控制了仙人掌的为害。
20世纪20-30年代,澳大利亚从墨西哥和阿根廷引进48种天敌,释放19种,11种建立了种群,具中一种螟蛾对仙人掌有90%的控制作用,20世纪20年代,澳大利亚又从国外引进金绳桃叶甲和四重叶甲,这两种叶甲对克拉马斯草的上千公顷的害草起到控制作用。其后,美国、加拿大、南非和新西兰又从澳大利亚引进该天敌释放后,使其密度控制在防治前的1%,并不再列为害草。
1945年,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从墨西哥引进的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在比较干燥地区几乎全部控制了这种害草。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从阿根廷引进空心莲子草叶甲,控制空莲子草取知肆得了成功,开辟了世界水生杂草生物防治成功的先例。
1969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Kokc等从法国引进取食麝香飞廉的象甲,至1980年,使杂草的抽芽数减少80%-97%,获得成功
以菌治草
农业生态系统中,作为植物,杂草和作物一样,也经常会因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染病死亡
以菌治草就是利用真菌、放线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除和控制杂草的杂草治理措施
目前世界范围内以菌治草取得成功的事例用的大多是在当地发现的真菌类,但随着生物防治水平的提高,细菌和病毒在杂草生物防治中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国际上以菌治草最早取得成功的实例,是1963年我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制成微生物制剂,取名“鲁保1号”,于大豆茧丝子发生初期,每公顷施用9-15kg,对大豆茧丝子的防效达90%以上。
据报道,自然界中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达10万种以上,目前只有3%得到了鉴定,这其中只有极少数被开发成微生物除草剂
微生物除草剂的优点是便于生产和施用成本低,易于在土壤中分解,对环境安全;缺点是杀草速度慢,效果易受温度、湿度和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国外已开发出了一种多糖胶-褐藻酸盐微生物制剂,为稳定和提高微生物除草剂的药效带来了曙光
以草食动物治草
在以草食动物治草的实践中,最成功的要属以鱼治草
许多食草的鱼类在一昼夜内可食下相当于其自身体重的水生杂草,利用鱼类的偏食性,可在稻田放养鱼类,选择性地防治稻田杂草。以鱼治草,可治草与产鱼兼得,且操作方便,成本低
许多牛、羊、鹅等具有偏食性,它们往往只爱取食某种或某类植物,利用动物的这一特点,来防农田杂草,也有不少成功的实例
如可利用草鹅防治草莓和棉花田中的禾本科杂草,因为草鹅只爱取食马唐、狗尾草和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不伤害草莓和棉花
在定植后的针叶林地中通过放羊来防治草本杂草,也是可行的,许多地区早已开始推广应用
以植物防治杂草
自然界中,植物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许多植物可通过其强大的竞争作用或通过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具有杀草作用的化感作用物,来遏止杂草的生长
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目前,我国湖南湘西地区的农民仍用点种芝麻的方法清除蔓延到农田中的野毛竹。云南省的部分地区则利用种芝麻阻止茶园杂草白茅的生长。小麦体内含有对烃基苯甲酸及油等克草化合物,可有效防治白茅及反枝苋等杂草的生长。在白茅发生地,耕翻结合种一茬小麦,白茅基本消失等
② 在选择引进的害虫天敌的地点和种类时,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主要是环境因素,引入的害虫天敌是否能存活,对食物链的影响,对生态循环的影响
③ 东北农业大学 杂草学 茎叶处理剂有哪些特点 在杂草生物防治中应如何引进天敌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伍肢埋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如除草醚、百草枯等。(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如草甘膦、扑草净等。腔蚂(3)内吸传导、触饥困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
④ 在杂草生物防治中应如何引进天敌
养些鸡就行了.行成食物链.
⑤ 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应注意什么
自1888年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成功地防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吹绵介壳虫以来,世界各国近100种害虫或杂草的严重为害,已经完全或大体上如铅迅为引进的天敌所消灭。但此项工作不能盲目进行,需要有专门人员首先要认真考察需防治害虫的经济价值,掌握其天敌情况,来决定是否引进,从哪里引进,要去当地考察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情况,决定应引渣此进哪种天敌。如检疫,引进后先在室内观察。注意:a.是否带有其他有害生物;b.和本地天敌激腔的相互关系(能否杂交,杂交后对性能提高还是降低),当一切都符合要求时,还要看能否定居,防治作用如何等。
⑥ 杂草抗药性的综合治理有哪几点
1.交替轮换使用
除草剂合理的交替轮换使用,是杂草抗药性综合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基本原理是在一个地区使用某一种或某一类除草剂时,由于除草剂的选择作用,滚陆该地杂草群体中抗药性杂草生物型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当交替轮换使用另一种(类)除草剂时,利用抗药性杂草生物型的适合度通常低于敏感杂草生物型的不利因素,可使群体中稍有上升的抗性杂草生物型恢复到用药以前的水平。要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除草剂,特别是当发现在推荐用量情况下,某种除草剂防效下降,并证实是因抗性杂草生物型频率上升所引起时,通常不要采用增加用量的方法来提高其效果,而应采用另一类(种)除草剂进行交替轮换使用。选择何种交替使用药剂取决于杂草种群中已经上升的抗性杂草生物型能否恢复到用药以前的水平,因此,交替轮换的除草剂间不应存在交互抗性。即使不同类别的除草剂间,如有交互抗性,也不能交替轮换使用。如在澳大利亚南部,抗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禾草灵的瑞士黑麦草对供试的22种除草剂中的15种具有交互抗性。这15种除草剂包括醚类除草剂吡氟禾草灵、氟吡甲草灵,取代脲类的绿麦隆,磺酰脲类的氯磺隆、二硝基苯胺类的氟乐灵等7类除草剂和5个不同作用位点,这是一种杂草对化学结构不相似、作用位点不同的除草剂所表现出的广泛交互抗性,这些药剂就不能交替轮换使用防治该种杂草。
2.混用
除草剂的科学合理混用,也是杂草抗药性综合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使用按一定比例混配的除草剂混剂,可明显降低抗药性杂草生物型的发生频率,以延缓或阻止抗性的发展,同时,可扩大杂草范围、增强药效、提高作物的安全性及降低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杂草抗性综合治理中科学合理混用除草剂的关键:首先要避免使用具有交互抗性的除草剂进行混用,尤其是作用位点相同的除草剂间有交互性应避免混用。其次除草剂混用具有产生多抗性风险。一些杂草种群由于使用了不同作用方式,不同残留活性的除草剂混剂,若干年后会对两种除草剂产生多抗性。例如,小白酒草(Epilobiumciliatum)和早熟禾(Poaannua)对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和百草枯都产生抗药性。在杂草抗药性中,多抗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随着广泛汪备孝使用除草剂及其混剂,杂草多抗性的问题会愈来愈突出。只有加强杂草抗性基本规律研究才有利延缓或阻止多抗性的产生。
3.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主要是对用药量采取限制,即在阈值水平上最佳使用除草剂。这不仅经济有效,而且还能降低除草剂用量,有意识地保留一些田间杂草和田边杂草,可以使敏感杂草和抗性杂草产生竞争,通过生态适应、种子繁殖、传粉等方式形成基因流动,以降低抗药性杂草种群的比例。但这方法需要严格的试验,经验证后实施。
4.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其他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主要包括作物轮作、耕翻、放牧、焚烧及休闲等。作物轮作能避免栽培系统中使用单一除草剂,从而延缓其抗性产生。合困稿理的轮作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有许多恶性杂草与特定的作物有着密切联系,这是由于种子萌发的要求和生长模式等因素决定的。作物轮作会减弱这些杂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时,选用其他除草剂可以明显地提高控制效果。如果选择竞争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作,也不利抗性生物型杂草的生长发育。轮作的年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种子库中抗药性和敏感性杂草种子的量、寿命、相互间流量及与栽培方式之间的关系。
耕翻可以增加埋入土层杂草种子数量,有利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除草剂的选择压力,有利降低杂草种群中抗性生物型的比例。
控制抗药性杂草种子的传播,如加强灌溉水源中杂草种子的清除,加强牲畜粪便的管理等,这样可以减少抗药性杂草种子的扩散。
(2)生物防治。杂草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杂草的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病毒和线虫等来防除杂草。如1926年澳大利亚利用一种螟蛾(Cactoblostiseactorum)控制危害牧场的仙人掌,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开发的鲁保1号制剂(Glocosporiumspp.)防治大豆田菟丝子效果显着。
⑦ 如何对外来入侵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我国针对外来入侵种的控制方法
1、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丛滑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防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一些有害动物则无能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防治;人工防治有害动植物后如不妥善处理动植物残(体,如卵)株,它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客观上加速了外来生物的扩散。
2、 机械或物理防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利用机械打捞船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云南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福建农业大学也曾帮助福建宁德地区设计制造“割草机”控制大米草,但均因技术等原因最终未获成功。除技术问题外,机械防除后,如不妥善处理有害植物残株,这些残株依靠无性繁殖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通过物理学的各种途径防治也可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3、 替代控制
替代控制主要针对外来植物,是一种生态控制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它的优点在于:(1)替代控制植物一旦定植便长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连年防治;(2)替代植物能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环境质量;(3)替代植物有直接经济价值,能在短期内收回栽植成本,长期获益;(4)替代植物可使荒芜土地变成经济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替代控制的不足在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很多生境并不适宜人工种植植物,如陡峭的山地、水域等,同时人工种植本地植物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生态学因素很多,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研究利用替代植物控制外来有害植物,应充分研究本地土生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它们与入侵植物的竞争力、化感作用等,掌握繁殖、栽培这些植物的技术要点,并探讨本地植物的经济特性,市场潜力等,以便同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
4、化学防除
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但在防除外来生物时,化学农药往往也杀灭了许多种本地生物,而且化学防除一般费用较高,在大面积山林及一些自身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生态环境如草原使用往往不经济、不现实;而且,对一些特殊环境如水库、湖泊,化学农药是限制使用的。另外对于许多种多年生外来杂草,大多数除草剂通常只杀灭地上部分,难以清除地下部分,所以需连续施用,防治效果难以持久。根据作用方式,化学除草剂可分为内吸传导型和触杀型两类,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2,4-D等接触杂草后能被杂草吸收并运转到其它部位,对全株均有影响,一般用于多年生杂草,但防治效果缓慢;触杀性除草剂如克芜踪、除草醚等作用部位仅限于接触杂草的部位,因此通常对地下繁殖体无效,虽不被吸收和传导,但作用效果快,常用于一年生杂草。由于很多外来入侵植物系多年生,应用内吸性除颤郑段草剂效果较为持久。化学杀虫剂杀灭害虫的作用方式也有触杀、胃毒、驱避等,也有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外来害虫抗药性发展很快,应经常交替茄誉、轮换使用多种杀虫剂,以延缓和降低害虫的抗药性。
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生物防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有害生物-天敌的生态平衡理论,在有害生物的传入地通过引入原产地的天敌因子重新建立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机制,恢复和保持这种生态平衡。因此生物防治可以取得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果。生物防治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在原产地考察、采集天敌;天敌的安全性评价;引入与检疫;天敌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的释放与效果评价。因为天敌一旦在新的生境下建立种群,就可能依靠自我繁殖、自我扩散,长期控制有害生物,所以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通常从释放天敌到获得明显的控制效果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对于那些要求在短时期内彻底清除的入侵物,生物防治难以发挥良好的效果。由于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对杂草的认识不同,生物防治杂草容易引起利益冲突。另外,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也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释放天敌前如不经过谨慎的、科学的风险分析,引进的天敌很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生物,从而带来“引狼入室”的后果。国际上杂草生物防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引进天敌控制杂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天敌安全性等新的挑战。1993年FAO颁布了《国际生防天敌引种管理公约》,对天敌的引种进行了规范。目前国际上进行有害植物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前,均进行天敌的安全性测定,主要方法有选择性测定和非选择性测定两种,进行风险分析的供试植物种类包括以下几类:(1)分类上与目标植物同属同科或近缘科的代表种;(2)本地重要的经济、观赏作物的代表种;(3)本地濒危物种;(4)形态学、物候学上与目标种相似的物种。
6、综合治理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为例,由于融合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优势,同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点:(1)速效性 在实施的前期,在一些急需除掉有害植物的地方,将有选择地使用一定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以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有害植物种群的扩散蔓延,从而加快控制速度;(2)持续性 由于除草剂只能取得短期防效,难以持久,因此,使用除草剂后,释放一定数量的专食有害植物的天敌昆虫并使其建立种群定居,长期自我繁殖,并逐渐达到和保持植物-天敌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取得持续控制的结果;(3)安全性 与单一应用化学除草剂相比,综合治理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使用浓度、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所选择的除草剂对其它生物安全,使用浓度、剂量、次数都大大低于常规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环境影响不大;(4)经济性 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生物防治为主,在释放天敌后,天敌可自我繁殖,建立种群,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基本上不再需要人工增殖,因此具有一次投资、长期见效的优势,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⑧ 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天敌昆虫有哪些应用
3.天敌昆虫的释放技术分析
第一次把机械化应用到了天敌控制这个领域里,从而极好地处理人工释放天敌存在的一些不足,提高天敌释放效率和控制效果,降低控制成本,为林业和农业害虫的大规模爆发提供了防治手段,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符合国家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和食品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