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土壤生物的性质
1、土壤的性质可以大致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及生物性质三个方面,三类滑穗性质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共同制约着土壤的水、枯肢养、气、热等 肥力因子状况,并综合地对植物产生影响。
2、简介
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信败卜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
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② 土壤中有哪些常见的污染物质
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一般指影响土壤正常作用的外来物质。这些物质会改变土壤的主要成分,影响树体的生长与果品质量。当有害物质通过果品进入人体后,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作为生产投入物而进入土壤。一般来说,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值时,就会被植物吸收而积累到树体中,在果实中累积,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有机物类
污染土壤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等,如有机氯农药六六六、SST和艾氏剂等;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等;氨基甲酸酯农药或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如2,4-D;2,4,5-T等,在土壤中难以分解、残留时间较长的农药或除草剂,均可形成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中的“三废”,也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如酚、油脂、多氯连苯和苯并芘等,也易于进入土壤并长期积累而成为有机污染物。在生活污水中常用的洗涤剂、塑料、粪便及油脂等,也会成为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2)重金属类
造成土壤污染的重金属有汞、镉、铅、铜、锰、锌、镍,还有砷等,由于这些物质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分解,长期积累后,则很难彻底消除。重金属污染土壤主要是通过含有重金属的污水灌溉,含有重金属的粉尘降落到土壤上,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渣的肥料施用和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制剂等引起。
(3)放射性物质
污染土壤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指核爆炸后降落的污染物,如原子能所排出的液体、气体中的废弃物,通过自然降落、雨水冲刷与废弃物的堆积而污染土壤等。
(4)化学肥料
在生产上大量使用含氮、磷的化学肥料,造成土壤中积累过盛,导致土壤污染。特别是大量施用铵态氮肥,铵离子能够置换出土壤胶体上的钙离子,造成土壤颗粒分散,从而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硫酸铵、氯化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使用过多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的区系改变,促使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增多。同时磷肥亦是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磷肥中含铬量较高,过磷酸钙中含有大量的镉、砷、铅,磷矿石中还有放射性污染,如铀、镭等。过量使用钾肥会使土壤板结,并降低土壤pH,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氯化钾中氯离子对果实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有不良影响。
(5)致病微生物
在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及医院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当人体接触被这些污染的土壤后会感染上各种细菌和病毒;若食用被污染土壤所生产的果品时,则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靠近医院、蓄禽养殖场及使用城镇污水灌溉的果园,应特别注意水源是否被污染。
③ 土壤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土壤的性质可大致分为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指土壤的形态特征,其中有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干湿度,孔隙状况,新生体和侵入体等。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由固相,也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按容积计,典型土壤中矿物物质和有机质(二者为固相)分别占38%和12%,液相和气相物质占50%。简单来说就是土壤的含有不同种和量的矿物质,有机质及水分,空气。生物性质是指土壤中含有巨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能把进入土壤的动植物残体矿物化和腐殖质化。
④ 土壤有那些生物学特性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⑤ 土壤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
土壤的生物学特征:
①天然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②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土壤有机物的无机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③受污染的土壤可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炭疽杆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肠道病原菌、破伤风杆菌、寄生虫卵等。
⑥ 土壤腐殖质的性质有哪些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并非单一的有机化合物,而是在组成、结构及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嫌册别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以胡敏酸与富里酸为主。胡敏酸是一类能溶于碱溶液而被酸溶液所沉淀的腐殖质物质,其分子量比富里酸大,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是:C50~60,H2.8~6.6,O
31~40,N2.6~6.0。胡敏酸比富里酸的酸度小,呈微酸性,吸收容量较高,它的一价盐类溶于水,二价和三价盐类不溶于水,这对土壤养分的保持及土壤结构的形成都具有意义。富里酸是一类既溶于碱溶液又溶于酸溶液的腐殖质物质,其分子量比胡敏酸小,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是:C40~52,H4~6,O
40~48,N2~6。富里酸呈强酸性,移动性大,吸收性比胡敏酸低,它的一价、二价、三价盐类均溶于水,因此富里酸对促进矿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具有重要作用。腐殖质辩者键在土壤中可以呈游携巧离的腐殖酸和腐殖酸盐类状态存在,也可以呈凝胶状与矿质粘粒紧密结合,成为重要的胶体物质。腐殖质不仅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且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影响,是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⑦ 土壤有哪些基本性质
1、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
2、土壤的理化性质就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1)物理的,是指土壤的物理状况,如含砂量,松、软程度,红色或黑色,等等。
(2)化学的,是指所含化学成分,如各种元素的含量,酸碱性(PH值)等等。
3、知道土壤的理化性质,就能知道适宜栽种什么作物。
拓展资料:
一、土壤 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二、土壤的污染源有哪些
一是污水灌溉和大气污染。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氧化硫、氟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二是过量化肥和农药。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三是固体废物。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一是运用科学技术,使用生物或化学方式来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净化的能力和有机物含量。二是制定相关的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方法,加强清洁生产。三是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四是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的处理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科学的进行污水灌溉,减少有害物质进入到土壤中,影响土质变化。
⑧ 土壤污染的特性有哪些,各特性的表现形式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基本类型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无机污染
1.工业污水
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
2.酸雨
工业排放的 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烟囱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至3公里范围的点状污染。
3.尾气排放
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
4.堆积物
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5.农业污染
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有机污染
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
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
1.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废气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陵碧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友闭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4.农药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5.固体污染
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尺告举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这样的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
⑨ 土壤都分什么性质的
物理学主要研究土壤中固、液、气三相体系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内容包括: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移动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空气的组成与交换,热的传导与转化,土壤固相的组成与排列,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电、磁性质等。
化学主要研究土壤固、液相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以及固液相之间的反应。内容包括土壤固体颗粒的表面化学性质及阳离子交换,土壤溶液及土壤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1)吸附性
土壤的吸附性与土壤中存在的胶体物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包括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一无机复合胶体。由于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胶粒表面带有电荷,分散在水中时界面上产生双电层等性能,使其对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极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2)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是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氢离子存在形式,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类。活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是指土壤相处于平衡状态时,土壤溶液中游离氢离子浓度反映的酸度,通常用pH值表示。潜在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交换氢离子和铝离子经离子交换作用后所产生的酸度,氢离子和铝离子处在吸附态时不会表现出酸度,只有转移到土壤溶液中,形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才会表现出酸性。土壤的碱性主要来自土壤中钙、镁、钠、钾的重碳酸盐、碳酸盐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水解作用。(3)氧化还原性
由于土壤中存在着多种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土壤的氧化一还原性也是土壤溶液的一项重要性质,它对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和表面分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污染物质的缓冲性能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⑩ 土壤退化的类型有哪些
土壤退化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恶化导致肥力下降的总称,因此可分为土壤物理退化、土壤化学退化、土壤生物退化,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终极形式。土壤退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些完全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大部分是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以土壤侵蚀的形式致使土壤退化。
①土壤物理退化:土壤物理退化主要有土层变薄、土壤沙化或砾石化、土壤板结紧实等,前三者主要是由土壤侵蚀引起的,而土壤板结紧实主要是耕作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机械作业导致土壤压板也越来越严重。
土壤扮桐侵蚀也称水土流失,是指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等力量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可见土壤侵蚀包括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类型。
水力侵蚀是指由于地表水的径流,导致土壤随水流走的现象,是最普遍、最广泛、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所以一般将土壤侵蚀视为水土流失。气候、地形、地貌等,降雨强度、降雨量、地形的坡度、地表覆盖状况等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1/3,中国也是一个季风气候的国家,一半以上的降雨集中在夏秋季节,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这就为土壤侵蚀创造了基本条件。一般说来,降雨多、强度大、坡度陡、土质松、植被稀少时,水土流失就非常容易发生。中国是农业古国,农耕历史悠久,加上不断战乱和历代的大兴土木,使开发较早的中原邻近地区树尽林光,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泾渭分明这一成语的产生,就是华北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农产品数量的要求越来越大,掠夺性经营,滥砍滥伐,自然植被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中国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治理、面上发展、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在150万km2以上,约占总面积的1/6。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流失面积约43万km2,其中严重地区约28万km2,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长江上游的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8个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5万km2,其中30%多的面积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专家发出警告:如果不保护长江中上游环境,长江很快就会变成另一条黄河。
风力侵蚀是指风将表层土壤吹走的现象,一般当风速>4~5米/秒时,就会产生风力侵蚀的现象,当风速达8米/秒时,风力侵蚀就很严重。风力侵蚀的结果往往导致表层土壤沙化或砾石化,最终成为沙漠厅前坦。中国土壤沙漠化面积很大,每年约有400万亩农田和草场成为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是由于干旱少水的气候和草原垦殖及过牧引起的。专家预测:如果继续保持中国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沙漠化将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递增,中国土壤沙漠化的形势非常严峻。 重力侵蚀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土体发生位置移动的现象,常常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等灾难。冻融侵蚀是指由于结冰和融化,使土体松散,并发生位移的现象。
②土壤化学退化:土壤化学退化包括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不平衡、可溶性盐份含量过高、土壤酸化碱化等。长期单一的耕作种植制度,不仅过度消耗某些养分,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而且有害有毒的物
质增加,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
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加上不合理的施用化学肥料,特别是单一地施用氮磷化肥,不仅不会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品质,还容易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养分流失也会加剧,对水体等环境造成危害。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每公斤氮悔携一般增产小麦10~15公斤、水稻15~20公斤、玉米20~30公斤、皮棉3公斤,到了八十年代每公斤氮素只增产小麦10公斤、水稻9公斤、玉米13公斤、皮棉1公斤。
主要是由于土壤氮磷不平衡,因此,九十年代前后施用磷肥的效果格外显着,但不久又出现大面积缺钾,钾肥效果越来越好,特别是高产农田,钾肥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肥料,微量元素肥料也有很好的效果。
长期施用生理酸性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酸化,相反,长期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会提高土壤碱度。保护地长期大量施用肥料,还会导致土壤盐份增加,产生盐类浓度障碍。不合理灌溉也会提高地下水位,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土壤生物退化:土壤生物退化主要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害生物增加、生物过程紊乱等。不同于土壤生物污染是由于人为地引入外来物种或基因,土壤生物退化主要是由于不科学的农业耕作措施,如单一的耕作制度、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大量施用农药等,导致土壤生物数量减少,群落结构改变,有害生物数量增加,而有益生物数量减少。西瓜、大豆等连作障碍就是最好的例子。
防治办法
尽管土壤是可再生利用的自然资源,并且具有自我恢复或修复污染的能力,但过度利用或遭受污染,不仅恢复和治理的难度非常大,而且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防治必须以防为主,治为辅,综合治理。防治土壤退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科学施肥与灌溉、合理耕作栽培,尤其是推广应用粮草轮作、水旱轮作、保护性耕作,重点在防治土壤水蚀和土壤风蚀。
①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提高全民意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恢复植被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中国目前推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有效地阻止了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并使当地农民脱贫至富。具体说来,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种草护坡、覆盖地表、等高种植、免耕、少耕、间作套种等耕作技术,其目的都在于减少雨滴对地面的直接打击,提高地表的渗水能力,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量,避免土壤侵蚀。
修筑梯田是最常用而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规模不一的层层拦洪坝也起到拦洪蓄水,存留肥沃表土的目的。二者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工程措施是基础,但只有通过生物措施才能永久地治理水土流失。
②土壤沙漠化的防治:防治土壤沙漠化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的种树,宜草的放牧,宜耕的种植作物。充分利用降雨,推广抗旱保墒和节水灌溉技术。建立防护林带(网),降低风速,改善小气候。中国建设多年的三北防护林在阻止土壤沙漠化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和个人应该继续努力,持之以恒,阻止和延缓土壤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