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课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最优化。在课堂上,要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作为教学过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成为学校教改中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在此,谈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人,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①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②出示“爱滋病症”、“痢疾病症”等与微生物有关的病例图片,提出问题致病原因是什么?③课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去向专家、教授或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按计划所作的调查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又如:在讲环境污染危害的这一节,教师先用投影的方式列举了二十世纪的污染事件,如北京的沙尘暴事件,长江的水华事件等,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学生,让他们意识到环境重要性。从而也愿意去探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以致于努力去改变和保护环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
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四、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
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结合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讲八年级生物学上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在809班,我只使用了挂图展示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并强调幼虫期和成虫期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别,它是一个变态发育过程,可是同学们学习、听课热情不高,未能很好掌握教学内容。在802班,我改进方法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件,把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有机的排列起来,并以动画形式自动、醒目的显示其发育状态和过程,并配以形象的蛙叫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当看见反复闪现的幼虫期(蝌蚪)、成虫期(青蛙)的明显差异时,一下子明白了变态发育的概念,学生们看了演示后,余兴未尽,对所学习的内容也记忆犹新,久久不忘。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比如,七年级学生在11月份学习桃花的结构时,就需要在春天采集和制作桃花标本。
五、利用概念图教学使知识网络化。
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难学,教师在教学中应 利用概念图等综合归纳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动物时,构建概念图。将制好的卡片(如图)分发给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图中1、2、3、4、5、6处填上合适的概念或语句,使概念图完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小组因对相关的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完成速度可能不同,结果应基本相同,都能做出图中答案:1、就地保护,2、建立自然保护区,3、易地保护,4、生态平衡(或生态系统稳定性),5、消费者,6、动植物资源。所以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并在小组间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及时翻阅教材,必要时适当提示和启发。然后用幻灯片展示完整的概念图(略),让学生进行参考对照和补全修改。填写、补全及修改此概念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升华理性认识的过程。建构此概念图,给了学生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任务,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资源及其保护措施等知识点用概念图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教师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早日成才。
B.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
如何有效的复习初中生物初中生物会考的考试范围为教育部分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一般以《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个一级主题作为一个单元,共设有8个单元(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这2个一级主题和环境教育不独设单元,其内容将渗透在所设的8个单元之中)。我们复习将围绕这八个主题开展复习。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复习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复习学生对《生物课程标准》中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理解。(2)注重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中选取素材,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关注本省实际和环境问题、关注社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3)注重对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真正操作过,才能较好地回答问题。因此教学和学习中要从“背实验”转到正常的动手做实验上来。(4)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学生成长,贴近生活,突出时代性。例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健康生活认识以及安全意识等问题,对保护环境原理的认识。以上问题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又能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及生命与健康的关注。(5)设置新情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通过复习学生对图、表的认识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该部分的知识和原理。(6)渗透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和开放性等特点。
C. 学好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
要想学好生物并不需要你投入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但下面这五个方法你不得不掌握。
即:会听课、善阅读、抓规律、归纳运用、观察比较。
1会听课
听课的时候不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还要做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老师讲课尤其是讲新课的时候,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生物知识的学习有着本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听课时要有下面这三个观点: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3)生物进化、发展。
上课时要注意老师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
例如:
在消化系统一章的教学中、注意老师如何分析各段消化道的结构,特别是小肠的结构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善阅读
读是学习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时可以用下面这几种方法:
出示提纲导读: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事先精心准备阅读提纲,这个提纲可以根据课后习题来列,然后以此有目的的阅读相关课文,以便抓住重点,使自己读有所得。
联系实际阅读:联系实际问题,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
在学习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时,可思考一下植物的根是在什么情况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一次施肥太多时,为什么会发生“烧苗"。
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的内容,会很清楚地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联系课本插图阅读:课本内容包括知识系统、插图系统、练习系统。同学们往往忽视有意识地查看插图。如: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通过抓识图,先认识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形成和胚珠的结构图,再认识双受精作用图,对双受精的作用就容易理解了。
概念原理重点读:生物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用词严谨、科学,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加以锤炼,才能把握其本质内涵。如:
被子植物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其中“一般”是指绝大多数被子植物有这六种器官,少数不完全具有。
3孤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迭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了。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知规律、大脑活动规律。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
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于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相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把握。
其实,生物学学习大体上也要遵循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步骤,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如预习弄清知识结构,初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处,上课就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4归纳运用
一本书的内容上完了,这本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你有没有想过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呢?
最好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
例如,学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可以列出如下标题:
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陈代谢中有何作用,来进行综合复习。
又如,学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可以列出标题:
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对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进行综合复习。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
神经系统学习可按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的顺序关系学习,对生理、生长、发育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神经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
突起可以形成神经纤维,再组成白质、神经。
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
5观察比较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
要想有效地发挥观察,还必须做到“四有"必备,即: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疑存。
如观察生物群落:
目的是了解群落的成员、数量及其关系;
顺序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植物又有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地衣;
有重点即通过解剖观察、套袋实验观察等看动植物关系;
观察时多思考,如植物分层、错落有致有何意义等。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
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冬眠与夏眠、应激性与适应性等等。
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
确定比较项目时过程不能太具体,而是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的反应前后变化,抓住此重点,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
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应激性与反射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四纲心脏动脉血和静脉血维生素与激素等等
D.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当今,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也关系到教师的个人提高。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包括概念教学有效性、探究教学有效性、课堂交流有效性、多媒体运用有效性和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有机整合。只有充分地运用教学资源将以上因素巧妙地进行有机整合和,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机整合 一、 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关键在于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指导者、组织者、引领者,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观察、动手、思考,从而达到创新,并最终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水平作为评定教学质量的标准。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 首先,要优化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教学语言要科学、简练和形象化。例如,讲到血小板的功能时,学生往往会误认为血小板能将血液凝固,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是血小板释放的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 其次,运用图表曲线等元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使概念教学不再枯燥。例如,讲到血浆时,利用圆饼图将血浆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比例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最后,将概念归类整理,形成概念串,建立概念体系。教师在讲授新概念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复习旧概念,强调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例如,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就是细胞增殖,保持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而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 二、 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课程标准把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理念,其目的就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习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效。课程资源是课程和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富有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其中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 3.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语言,将学生引入新的学习环境,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探究情境中。 4. 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在制定实验计划前,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筛选,最后选择一个最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从而大大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5. 组织好表达和交流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探究结论和撰写探究实验报告。 通过对个个环节的认真设计,一定会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发展。 三、 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的《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话》中指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在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因素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那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都能有所收获呢?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中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好奇心理,极大地利用教学资源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适当地利用他们的好胜心理,结合课堂提问,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授者。使每个学生从课堂交流中都获得发展。 四、 提高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是把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教育技术手段与生物学科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1、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内,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利用动漫、图片或视频使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理解性接受。 3、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精确性。通过CAI课件重现生物实验过程,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有课堂即使评价和课后评价。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已经成为广大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主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渐渐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要标志。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概括学生的发言主旨,发现他们发言中的精华及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叙述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脉络和情感的倾向,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评价,将学生的知识反馈梳理起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 总之,课堂教学包括多方面因素,必须要对每个因素进行认真的设计,并将各个因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E.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生物教学工作
经了解目前各地有相当部分学校的生物课教学比较难,学生及家长多是盯住中考科目不放松,而生物是非严格中考科目,虽然到八年级进行了地理与生物的中考考试,但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卷,不是那么严格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提不起精神,教师难于教学。怎样落实生物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喜爱生物课,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求新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方式,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选取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即所要学习知识能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生物所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叶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章时,提出“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有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资料,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生物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从1979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使全国每年至少增产1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把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华民族增了光,为人类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介绍“王应睐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我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应睐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学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会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实验探究,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好奇、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敢于大胆质疑乃至异想天开。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有的学生说用面包,有的说用馒头,也有的说用淀粉,而对于实验条件的选择,有的同学加清水,有的选择加沸水,也有的放在37℃的恒温水中,还有的放在冰箱中,用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情况。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动手而得出结论,学生是多么高兴和自豪。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生动而又充满着鲜活的新课改气息,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上旧有的条条框框,真正形成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热爱了生物知识,同时也形成了盼望上生物课的思想情感。
四、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笑话等创设课堂情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课堂上,当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民间有名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这时列举这样的两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又如在讲“环境保护”一节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即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如果没有掌握适度,没有教师的深情厚谊,没有在班上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的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尊重、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被教师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由于师生情感交往上的体验,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情绪。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愉悦感。这种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满意、热爱、信任的情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心理,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有的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融洽而喜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使学生热爱生物学,兴趣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产、生活实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启发,养成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F. 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是生物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生物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等等。如何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产生最大的教学效果.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辅导和有效评价.下面就从以上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备课的有效性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除了教案写作的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这些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案。 要备好课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生物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要重点讲,哪些只要简单介绍。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2.备课要用好教材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3.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G. 如何真正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
从实习之初到现在,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性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对一个中考不考,学校不像主科那么重视的副科,学生更不重视的的学科。身为生物老师,要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课堂的效率。经过几个月的实习,个人浅谈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就备课。对于备课我们要学会深入解读、把握教材,并结合学校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是以教材为基本条件,使学生们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而老师们在写教案前,要将课本、教参等材料详细的阅读与理解,要学会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之后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进行研究,并科学系统的安排整理教学内容。
其次是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善于合理的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材料在多媒体的教学课件中,向学生们直观的展示或展现不同的生物课堂,这样更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还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的良好境界,是增强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之后再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时刻提醒学生该掌握的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还要给学生标记出来;二是在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做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要学会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内容,精选课堂练习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这样才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符合给学生减负的要求,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地位,我们是撼动不了的,学生们往往因为做主科的作业而忽略生物课的地位。因此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要认真的研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学会多样化、科学化等等,要学会改变作业的单调乏味。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和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就要学会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时刻学习,时刻的关注学生的状态,以学生未为主题……那么高效教学的广阔天地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尽在咫尺,成为我们伸手可及的课堂。
H.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本节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的作出反馈。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例如:七年级《输血和血型》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的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