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八年级下册生物什么是计划免疫

八年级下册生物什么是计划免疫

发布时间:2023-04-15 18:40:23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提纲

学习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 *** 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禅袜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谨袭清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 *** 或卵细胞传递. *** 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 *** 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祥前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络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面板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 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资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菸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菸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菸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2. 什么是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什么意思

1、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其措扰罩施是根据人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小儿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宏前免疫程序。利用缓绝闹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2、免疫程序是对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3. 八年级上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要全面 但不要太长 要抄下来 谢谢了。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 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唯春衫,此外,还有⑴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⑵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⑶甲壳动物,如虾、蟹、等其他水生动物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⑴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⑵用鳃在水中呼吸
4. 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特点: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6.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7. 哺乳动物特征: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温恒定,心脏四腔、动静脉分开,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大脑发达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8. 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9. 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灵活
10.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11. 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
12.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2被覆羽毛(正羽-飞行;绒羽-保温),前肢特化为翼,有利于飞行3骨薄而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4胸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有利于飞行时牵动两翼5食量大,消化快,可提指腔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6心脏四腔,双循环,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强7具有双重呼吸,气囊辅助呼吸,气囊内充气体,可减轻身体体重8.口内无牙齿、无膀胱、直肠短,方便粪便和尿液的及时排出,有利于飞行
13. 鸟类的主要特征:1.体表被覆羽毛2.前肢变为翼3.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4.体内有气囊5.体温高而恒定
14.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分布最广泛.特点: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一般有3对足,2对翅3.体表有外骨骼,有支持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饿作用
15.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其特点是:1.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2.体表有外骨骼3.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分为:昆虫纲<动物界最大的一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16. 两栖动物特征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少数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3.皮肤裸露,能辅助呼吸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5.体温不恒定
17.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骨连接(主要是关节)、骨骼肌】
18.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9.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20.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森数成运动。哺乳动物发达运动能力,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1.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贮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2.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因为社会行为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还形成等级
23. 社会行为的意义:1.使动物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2.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24.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25.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当稳定状态的现象
26.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1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7.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8.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
29. 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30.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31.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了解常见仿生例子)
32.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33.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1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2高温灭菌3接种4恒温培养
34.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空间。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35.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的存在。
36. 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37. 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用孢子繁殖后代
38. 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或圆球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39. 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40.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2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常用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真菌>与转基因药品<细菌>。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39.

40.

41.

4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4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
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
44.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45.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它们与环境所组成的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由此可知,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基因组成不尽相同,所有这些个体或不同品系所拥有的基因总和起来就构成了该物种的基因库;而不同物种的基因更是有较大差别,从而由基因所控制的特征也出现较大差异,形成不同物种,故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叫做有性生殖。
种子植物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受精卵→胚→新一代植株
3.无性生殖:植物体在生殖过程中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营养繁殖(方式:嫁接、扦插。区别砧木与接穗)
组织培养(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花药或花粉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玻璃皿中人工配制的营养物质上,使它们经过细胞分化,形成试管苗,在移栽到土壤中,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生物技术。特点: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易变异。)
种类: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
4.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
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异很大,卵、蛹是一个不能自由活动
的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
5.蝗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6.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春季,雌雄蛙抱对后,各把卵、精子排到水中,在水中相遇而受精。
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头部两侧有外鳃,用外鳃呼吸。进一步发育,外鳃消失,长出内鳃,此时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都很像鱼。当它发育成幼蛙后才具有蛙的特征,长出四肢,尾和鳃消失,形成肺。因此,青蛙的发育也是变态发育。
7.鸟的生殖和发育:在生殖时期,雄鸟将精子送入雌鸟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待卵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鸟的体温,胚胎就停止发育。后来亲鸟孵卵时,在其体温的影响下,胚胎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雏鸟。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鸟和完成鸟之分。
鸡卵的结构(17页图)及各部分功能。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胚盘;鸡卵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一个卵细胞。
鸟的生殖和发育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
8.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成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似性,这就是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就是生物之间的变异。从整个生物界来看,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性状包括生物体所有的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同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从转基因超级鼠诞生的过程可以看出,超级鼠体量比普通鼠大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推测基因控制性状。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内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染色体的DNA分子上。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核(1个)→染色体(每条)→遗传物质(DNA)→基因→性状;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位于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
性状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基因经过生殖细胞传递:成对的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减半,成对的基因也减半,分别进入两个精子或卵细胞中,在精子或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染色体又恢复成一对,基因也变成一对。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 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来。如果用A表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则成对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aa,如果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则组成为AA和Aa的基因表现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则组成为aa的基因表现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4.近亲结婚及其危害 近亲是指直系血亲 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就越大。近亲结婚是违法行为。
5.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有两种: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正常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X(X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X(Y)。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可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X,另一种是Y;女性能产生一种卵细
胞X。受精后可产生两种受精卵:XX型发育成女性, XY型发育成男性,且机会相等。性别比例为1:1。
6.生物的变异 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对某种生物来说,有利于它生存的变异叫做有利变异,不利于它生存的变异叫不利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叫可遗传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叫做不遗传变异。
三、 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地球火山爆发→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原始单细胞生物。熟悉米勒的实验。(48页)
2.生物进化历程 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比较。
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植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以后,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进化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3.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是生存竞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1.传染病及其特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动物之间或植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一旦发生,可大面积传播。
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而传播。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会流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非特异性免役和特异性免役: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因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它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役。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6.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处方,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适应消费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小伤,简称OTC。
7.因溺水、触电等而停止呼吸的,必须及时地进行救治,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人工呼吸,但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吹气的频率为没分钟15~20次;吹气时要捏紧病人的鼻子,停止时松开;要有耐心。当病人同时出现停止心跳时,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8.出血的类型有;内出血、外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9.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0.科学研究证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等于选择了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包含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

??

??

??

http://cooco.net.cn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http://cooco.net.cn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课件教案下载 无需注册和点数

4. 北师大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 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最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 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于飞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的害处、计划免疫:8下P78
处方药(RX):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药物。
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说说明服用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脏挤压:8下P84
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8下P85
吸烟吸毒的害处:8下P95

5. 八年级下期中生物 考试那些内容是重点大题会考什么比较重要的,考得可能性较大的有哪些

A八年级下册复习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与精子结合
卵细胞 受精卵 胚
胚珠 发育为 种子
珠被 种皮
子房 果实
发育为
子房壁 果皮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 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天竺葵、甘薯、葡萄、菊、月季等进行扦插繁殖)
※典型例题:
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说明了柳树可以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地下茎繁殖 D.组织培养
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P4 嫁接的步骤示意图)
接穗:接上去的芽或枝 芽接
砧木:被接的植物体 枝接
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注意:经嫁接产生的新植物体保持原接穗植物的性状。例如,将甜桃嫁接到毛桃树上,接穗长成的新枝上会结出甜桃。
(苹果、梨、桃等果树常进行嫁接繁殖)
※典型例题:
1.鸭梨味甜、香脆,野生梨味酸,但适应性强。将鸭梨的枝条嫁接到野生梨的砧木上,成活后所结果实的味道是( )
A.与鸭梨一样香甜 B.与野生梨一样酸 C.酸甜各一半 D.不酸也不甜
3)组织培养: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
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 分化出根和芽 移栽
植物组织 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物体
(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与成体的 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时期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型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2.其他昆虫的发育
蝗虫的三个时期:卵、若虫(幼虫)、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蟋蟀、蝼蛄、螳螂
※典型例题:
1.下列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是( )
A.蝇 B.家蚕 C.螳螂 D.菜粉蝶
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家蚕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着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例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是两栖动物,但是乌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 1.下列动物属于两栖类的一组是( )
A.乌龟、青蛙、鳄鱼 B.大鲵、小鲵、乌龟 C.蝾螈、大鲵、蟾 D.蟾蜍、鳄鱼、甲鱼
1.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4. 雄蛙鸣叫的意义:求偶 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提高卵的受精率
5. 雄蛙鸣叫的器官:鸣囊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发出鸣叫的娃的性别及鸣叫声的意义是( )
A.雄蛙、求偶 B.雌蛙、求偶C..雄蛙、报警 D.雌蛙、报警

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6.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鸟类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典型例题:
1.下列属于鸟类生殖特点的是( )
A.卵生、体外受精 B.胎生、体外受精
C.卵生、体内受精 D.胎生、体内受精
1.鸟卵的结构:
卵 壳
保护内部结构
卵壳膜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
卵黄膜
卵细胞 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
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固定卵细胞
气室:提供空气
1.小鸡是由鸡蛋中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
A.卵白 B.卵壳 C.胚盘 D.卵壳膜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
面包裹着卵黄膜。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
(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记住是育雏不是哺乳)
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写了鸟的繁殖行为中的筑巢行为。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 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B.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
C.人的直发和黑发 D.兔子的长毛和狗的短毛
3. 分析资料《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得出结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 生物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1.小明和父亲都是双眼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父亲传给小明的是控制双眼皮的基因 B.父亲传给小明的是双眼皮这种性状
C.小明和父亲的这种相似性是由环境决定的 D.小明和父亲的这种相似性不受基因控制
5.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6.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7.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 )
A.遗传现象 B.适应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2.“一猫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一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 )
A.遗传现象 B.适应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二、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 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4. 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
1.狗的体细胞内含有39对染色体,它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分别是( )
A.39条、39对、39对 B.39条、39条、39对
C.39对、39对、39条 D.39条、39条、39条
5. 基因经精子或者卵细胞的传递 (P31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22条+x或者y),形成受精卵以后恢复。
6.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P29 观察与思考)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8.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9. 请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等方式,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
3、孟德尔对杂交豌豆实验现象的解释:
①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 隐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DD或 Dd
③基因组成是Dd的,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1.鹦鹉羽毛的黄色与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现有两只黄色鹦鹉交配,子代中羽毛有黄色和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是显性性状 B.黄色是隐性性状
C.子代中黄色的基因组成是Hh D.亲代的基因组成是Hh、Hh
4、禁止近亲结婚原因:产生的后代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
: 1.下列亲属中,与你属于直系血亲的是( )
A.伯伯 B.姑姑 C.父亲 D.表妹
5、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己同一血缘的亲属。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所谓三代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从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缘的亲属,再向下数三代。凡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女等均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均禁止结婚。
四、人的性别遗传 )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男:44+XY 女:44+XX)
※典型例题:
1.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
A.44+XY和22+X B.44+XY和22+X、22+Y
C.44+XY和X、Y D.22+XY和X、Y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22+xy 女性为:22+xx
3、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1:1)
※典型例题:
1.政策允许可以生第二胎的夫妇,若第一胎是男孩,则第二胎生男孩的几率是( )
A.100% B.75% C.50% D.25%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典型例题:
1.“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产生万紫千红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遗传 B.生物的变异 C.环境温度的不同 D.光照的不同
根据遗传性分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类型 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
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典型例题:
1.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播下,长成太空椒
B.笼中长大的麻雀不如野外的麻雀飞得高
C.充足光照下的小麦比树荫下的小麦穗粒大
D.小林暑假到海边游泳,皮肤晒黑了
2.玉米白化苗是变异个体,在阳光下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
A.有利的可遗传变异 B.不利的可遗传变异
C.有利的不可遗传变异 D.不利的不可遗传变异
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 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
4.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2、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4、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5、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6、米勒试验说明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够形成有机物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1.有人认可“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星球”的推测。他们的依据是( )
A.在陨石中发现了并非来自地球的有机物
B.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米勒试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D.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原始生命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P53 资料分析)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1.哺乳动物的前肢与鸟的翅膀的结构基本相似,这可以说明( )
A.鸟类起源于哺乳类 B.鸟类与哺乳类由共同的祖先
C.哺乳类起源于一种古代鸟类 D.鸟类与哺乳类都适于飞翔
2、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P55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杂
C.从体积小到体积大 D.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正确的解释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
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人工选择: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
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1.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够产生大量后代
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P69 常见的几种病原体)
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1.以下能引起人类某些传染病的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 )
A.蚊子 B.苍蝇 C.老鼠 D.蛔虫
2、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3、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1.下列现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B.麻疹患者康复后不会再患麻疹
C.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 D.泪液中的溶菌酶
▲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1.麻疹是一种传染病,患过麻疹的人一般终身不会再患麻疹,其获得的这种免疫( )
A.是生来就有的 B.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C.是非特异性免疫 D.是特异性免疫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1.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吞噬病原体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抗原包括病原体。)
1.移植到人体的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抗原 B.抗体C.病原体 D.疫苗
4、免疫: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1.免疫是人体的一项基本功能,下列现象属于免疫的是( )
A.扁桃体发炎 B.肠胃蠕动
C.跑步喘气 D.天热时皮肤出汗
5、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在器官移植时需要克服移植免疫对异体器官的排斥,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6、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寄生在人体的细菌都是病原体 B.抗原和病原体是一个意思
C.花粉有可能是抗原 D.花粉有可能是病原体
7、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8、计划免疫: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药物可分为处方药(R)非处方药(OTC)。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OTC。
◎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而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2、人工呼吸——当有人因车祸、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常用的是口对口吹气法(方法详见课本P84图VIII-13口对口吹气法示意图),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等于人的正常呼吸频率)。
3、胸外心脏挤压——进行人工呼吸时,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方法详见课本P85第2自然段)。
4、出血一般有外出血和内出血。
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外出血包括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5、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远心端止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2、调节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6. 计划免疫是指什么

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为普及儿童免疫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并于198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降低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即对七周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及及时加强免疫接种,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免疫。

1992年卫生部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科技进步,计划免疫将不断扩大其内容。

(6)八年级下册生物什么是计划免疫扩展阅读:

一、方案

1、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

2、1个月月龄,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3、2个月月龄,接种(服)第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

4、3个月月龄,接种第二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疫苗。

5、4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疫苗。

6、5个月月明搭龄,接种第三次百白破。

7、6个月月龄,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

8、8个月月龄,接种麻疹疫苗。

9、1.5~2岁,进行百白破加强接种。

10、4岁,复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11、7岁,复种卡介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白破二联疫苗。

二、注意事项‘

1、接种的途径及剂量不同的疫苗的接种途径、接种对象年龄及接种剂量有所不同。如果接种途径及剂量不当,不仅影响免疫效果,而且还会加重接种反应,甚至造成接种事故。因此在接种前应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

2、疫苗禁忌证WHO规定具有以下情况者作为常规免疫的禁忌证:

⑴免疫缺陷、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

⑵接种对象正激弯拿在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

⑶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者,不应继续接种;

⑷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3、预防接种反应

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可产生有害机体的不良反应或变态反应。主要有以下副反应:

⑴一般反应

接种24小时内在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有时可能同时伴有发热、头晕、恶心、腹泻等全身反应。这些一般属正常闹败免疫反应,不需任何处理,1~2天内可消失。

⑵异常反应

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等。这些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其后果很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⑶偶合病

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在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疫苗接种引起。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下册生物什么是计划免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