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6.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包括哪两种方法并分别介绍概念、分类以及其作用原理。
医学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
最重要的就是按照这几个条目来学,最重要的是细菌病毒四体和真菌
然后记住每一条目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然后记住相应分类下的微生物,就可以记住相应的微生物了。
一些特殊的微生物的特点单独记忆学习,比如溶血链球菌导致蜂窝织炎,葡萄球菌导致化脓性炎。
就是微观的世界。我们医生,大多是检验科医生以后都会用到,用显微镜观察常人看不到的细菌。
学习微生物,一定要根据书本来,学好书本知识,然后自己归纳总结。比如说,某个标本里面常见的致病菌有哪些,比如大肠杆菌,你就要记住,菌落形态、革兰阳性还是阴性,革兰染色镜下会是什么样,还有有哪些生化反应。什么条件下它会治病:如大肠杆菌大便中最常见,如果在尿液或者痰液中培养出来那就属于致病菌。这些都是需要熟记的
㈡ 如何确定微生物二级,三级采样方案的n,c,m,M
一、n、c、m和M的说明
n:指一批产品采样个数。
c:指该批产品的检样菌数中,超过限量的检样数,即结果超过合格菌数限量的最大允许数
m:指合格菌数限量,将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数量区别开。
M:指附加条件,判定为合格的菌数限量,表示边缘的可接受数与边缘的不可接受数之间的界限。
二、以下图给出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图表为例说明:
样品数为5个。
1、若所有的样品的菌落总数均小于10000个,大肠菌群均小于10,合格。
2、若样品的菌落总数有一个大于100000个,大肠菌群有一个大于100个,不合格。
3、若样品的菌落总数有2个在10000-100000间,其它样品的菌落总数小于10000个,大肠菌群有2个在10-100间,其它样品的大肠菌群小于10个,合格。
4、若样品的菌落总数有2个以上在10000-100000间,大肠菌群有2个以上在10-100间,不合格。
二级法只设有n、с及m值,三级法则有n、c、m及M值。M即附加条件后判定合格的菌数限量值。自然界中材料的分布曲线一般是正态分布,以其一点作为食品微生物的限量值,只设合格判定标准m值,超过m值的,则为不合格品,这是二级抽样方案。设有微生物标准m及M值两个限量如同二级法,超过m值的检样,即算为不合格品。其中以m值到M值的范围内的检样数,作为c值,如果在此范围内,即为附加条件合格,超过M值者,则为不合格。
参考:食品伙伴网论坛
㈢ 药物分析之西药分析——生物检定统计法(一)
生物检定统计法
一、总则
生物检定法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或其离体器官组织等所起的药理作用来检定药物效价的方法,用于无适当理化方法进行检定的药物。
生物检定统计法主要叙述应用生物检定时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实验设计及统计方法。有关品种用生物检定的具体实验条件和要求,必须按照该品种生物检定法项下的规定。
生物检定标准品 凡中国药典规定用生物检定的品种都有它的生物检定标准品(s)。(s)都有标示效价,以效价单位(u)表示,其含义和相应的国际标准品的效价单位一致。
供试品
供试品(t)或(u)是供检定其效价的样品,它的活性组分应与标准品基本相同。
a<[t]>或a<[u]>是(t)或(u)的标示量或估计效价。
等反应剂量对比
生物检定是将(t)和其(局碧s)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对生物体或其离体器官组织等的作用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计算出它们的等反应剂量比值(r),以测得(t)的效价p<[t]>。
r是(s)和(t)等反应剂量(ds、dt)的比值,即r=ds/dt。
m是(s)和(t)的对数等反应剂量(xs、xt)之差,即
m=logds-logdt=xs-xt。r=antilogm。
p<[t]>是通过检定测得(t)的效价含量,称(t)的测得效价;是将效价比值(r)用(t)的标示量或估计效价a<[t] >校正之后而得。即p<[t]>=a<[t]>·r或p<[t]>=a<[t]> ·antilogm。
检定时,(s)按标示效价计算剂量,(t)按标示量或估计效价(a<[t]>)计算剂量,注意调节(t)的剂量或调整其标示量或估计效价,使(s)和(t)的相应剂量组所致的反应程度相近。
生物变异的控制
生物检定具有一定的实验误差,其主要来源是生物变异性。因此生物检定必须注意控制生物变异,或减少生物变异本身,或用适宜的实验设计来减小生物变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减小实验误差。控制生物变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生物来源、饲养或培养条件必须均一。
(2) 对影响实验误差的条件和因子,在实验设计时应尽可能作为因级限制,将选凳辩取的因级随机分配至各组。例如体重、性别、窝别、双碟和给药次序等都是因子,不同体重是体重因子的级,雌性雄性是性别因子的级,不同窝的动物是窝别因子的级,不同双碟是碟间因子的级,给药先后是次序因子的级等。按程度划分的级(如动物体重),在选级时,应选动物较多的邻近几级,不要间隔跳越选级。
(3) 按实验设计类型的要求将限制的因级分组时,也必须严格遵守随机的原则。
误差项
指从实验结果的总变异中分去不同剂量及不同因级对变异的影响后,剩余的变异成分,用方差(s<2>)表示。对于因实验设计类型的限制无法分离的变异成分,或估计某种因级对变异的影响小,可不予分离者,都并入s<2>。但剂间变异必须分离。
误差项的大小影响标准误s<[m]>和可信限(fl)。
不同的检定方法和实验设计类型,分别按有关的公式计算s<[2]>。
可靠性测验
平行线检定要求在实验所用的剂量范围内,对数剂量的反应(或反应的函数)呈直线关系,供试品和标准品的直线应平行。可靠性测验即验证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对数剂量反应关系是否显着偏离平行偏离直线,对不是显着偏离平行偏离直线(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的实验结果,认为可靠性成立,方可按有关公式计算供试品的效价和可信限。
可信限可信限(fl)标志检定结果的精密度。m的可信限是m的标准误s<[m]>和t值的乘积(t·s<[m]>),用95%的概率水平。m+t·s<[m]>是可信限的高限;m-t·s<[m]>是可信限的低限。用其反对数计算得r和p<[t]> 的可信限低限及高限,是在95%的概率水平下从样品的检定结果估计其真实结果的所在范围。
r或p<[t]>的可信限率(fl%)是用r或p<[t]>的可信限计算而得。
计算可信限的t值是根据s<2>的自由度(f)查t值表而得。
t值与f的关系见表一。
表一 t值表(p=0.95)──枣腊缺──┬───┬───┬───┬───┬───┬───┬──── f│ t│ f│ t│ f│ t│ f│t────┼───┼───┼───┼───┼───┼───┼──── 3│ 3.18 │ 8│ 2.31 │14│ 2.15 │30│2.04 4│ 2.78 │ 9│ 2.26 │16│ 2.12 │40│2.02 5│ 2.57 │10│ 2.23 │18│ 2.10 │60│2.00 6│ 2.45 │11│ 2.20 │20│ 2.09 │ 120│1.98 7│ 2.37 │12│ 2.18 │25│ 2.06 │∞│1.96────┴───┴───┴───┴───┴───┴───┴────
各品种的检定方法项下都有其可信限率的规定,如果检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可缩小动物体重范围或年龄范围,或调整对供试品的估计效价或调节剂量,重复实验以减小可信限率。
对同批供试品重复试验所得n次实验结果(包括fl%超过规定的结果),可按实验结果的合并计算法算得p<[t]>的均值及其fl%作为检定结果。
二、直接测定法
直接测得药物对各个动物最小效量或最小致死量的检定方法。如洋地黄及其制剂的效价测定。
xs和xt为s和t组各只动物的对数最小致死量, 它们的均值ys和yt为s和t的等反应剂量,n<[s]>和nt为s和t组的动物数。
(注):由于计算机内无均值符号,故用ys和yt代替。
1.效价计算
按(1)~(3)式计算m、r和p<[t]>。
m=ys -yt
(1)
r=antilog(ys-yt)=antilog m
(2)
p<[t]>=a<[t]>·r
(3)
2.误差项及可信限计算
按(4)~(8)式计算s<2>、s<[m]>及r或p<[t]>的fl和fl%。
∑(xs)<2>(∑xt)<2>∑(xs)<2>- ───── +∑(xt)<2>- ─────nsnts<2> =──────────────────────────(4)ns+nt-2
f=ns+nt-2
用此自由度查表一得t值
┌─────────────│ ns+nts<[m]>=│s<2> ·──────√ns·nt
r的fl=antilog(m±t·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