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生理学角度解释爱情是什么
爱情从进生理学角度解释就是为了生命的延续。
爱情是个体与个体(多数指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传统解释
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
在爱的情感基础上,除了爱的跨文化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爱情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B. 什么是爱情请从生物学方面来解释.
可以这么理解。就是生本能。人类一方面有延续生闷滚迅命的本能。需要通过与异性的交配来繁衍后备谈代。而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在本能需求以外,人类还需要一份精神上的交流与寄托。综合起来蚂此,把之定义为爱情,当然,其实,还有与之对应的亲情,友情等。
C. 从生理角度讲爱情是怎么产生的呢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知道爱情是什么吗?生理角度讲“爱情”是人体脑部的激素化学分子经过一连串运动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看的还顺眼那么你的脑底部就会开始分泌一种化合物-苯乙胺,当然,这种叫苯乙胺的东西分泌的越多你的爱意就越浓直到fall in love。
用科学的办法来解读爱情似乎让我们觉得爱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浪漫。其实,只要你的脑部功能正常,无论年龄大小对会分泌苯乙胺的,所以所谓什么早熟啊,老不正经的只不过是你的脑子比较活络罢了。
这么看来,如果我和XX谈恋爱,我怎么知道那个人有多喜欢我呢?当然有比算星座,算八字稍微科学点的办法的,有一个爱情方程式。
爱情={[(F+Ch+P)/2]+{3(C+I)/10} / [(5-SI)2+2]
F代表自己对对方的好感,Ch代表对方的魅力,P代表体内分泌吸引异性的化学物质,C代表自己的信心,I代表亲密程度,SI代表自我形象。
人们自以为为情深似海,但科学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有个闹慎经济学博士以为自己很会计算所谓成本液耐敬与收益,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但他计算下来发现在爱情里成本和收益几乎是对等的,后来他才他没有把感情放进去计算。感情这亩培回事永远是最会给人带来幸福与烦恼的东西。
爱情原本是矛盾的集中体,若只有化学,就不好看了,一定要有痛苦才行,才有味道。
不知道您有没有同感?
D. 爱情的生物学解析
生物学的解释:通过进化的力量主导,通过激素起作用,伴随“爱情激素”的分泌产生性欲和一系列化学反应的生物程序。
Cristen Conger:科学不会如此轻缓处理爱情,甚至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动机状态,推动人类走向奇怪的行为。
Sena Koleva:人类的爱情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反常现象,长期一夫一妻的关系在动物界中极为罕见,在哺乳动物界中不到百分之三形成单配关系。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爱情产生于脑部而非心脏,脑部图像、激素和遗传学能帮我们更好地解释爱情的奥秘。
博因顿博士她说(摘录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健康频道):我担心的是,确定了这些激素,将会有一些不理智的建议,来重新创建初期的激情。 (例如肾上腺素等激素确实可能诱导相关的心碎综合征,严重时足以致死。 )
一见钟情(在看对眼的情况下),会在1/5秒内你的脑袋就会释放相关化学物质,产生的效果就像可卡因。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爱情和性渴望在感情关系确立未于初期达到极致,而后会日益淡漠转而变为亲情。情侣间如已相恋、又彼此相依恋恋不舍、意乱情迷的遐想状态在双方相处15个月内开始淡化,10年后已经渐变为亲情,也有例外,若双方是否懂得经营婚姻,从而使之化成相濡以沫的爱情,这样爱情即不会于升华为亲情后消失。
推测谈恋爱时,皮质醇增加,可能是神经生长因子增加的副产品,这需要确认 (详细资料参见本处参考资料原文地址)
研究神经科学所涉及的化学品存在于脑和可能涉及当人们遇到爱,这些化学物质包括:神经生长因子,睾酮,雌激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 )睾酮足够的脑水平似乎重要的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性行为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在一个关系的吸引力相较多常见,当内啡呔产生后人类或可进入婚姻殿堂 。
化学物质触发是负责热恋和长期附着的爱情似乎更特别是两人参与,而不是所涉及的特定的人的性活动。
脑科学表明人们坠入爱河的时候,大脑不断释放出一组特定的化学物质,包括神经递质激素(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由苯丙胺(外语音译又叫做安非他明)释放相同的化合物,相同的化合物刺激大脑的愉悦中心和导致的副作用如心率增加,食欲减退、失眠,和强烈的激动,当内啡呔产生后人类或可进入婚姻殿堂。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一年半到三年, 苯乙胺作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释放剂。
七年之痒
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研究团队研究爱情能否“永恒久远”。研究人员向这两组实验对象展示他或她爱人的照片,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脑部。扫描图像显示,共度20年的伴侣中,大约十分之一的人看到爱人照片后,脑部迅速分泌大量化学物质多巴胺。作为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传递喜悦兴奋感,堪称“快乐激素”。
上述多巴胺爆发的化学反应在新情侣脑部出现得较为普遍。 在恋爱的时候大脑至少有两个区域将变得更加活跃,这些都是病灶传媒脑岛,其中大脑有关联的本能,和前扣带皮层的一部分,这与愉悦的感觉有关 (详细资料参见本处参考资料原文地址)
人脑中有个“爱情环”,能够控制爱情。这个“爱情环”由4小块区域形成。 这些区域分别被专家们称做:“腹侧被盖区”(缩写:腹侧盖区、外语缩写:VTA)、伏隔核、腹侧苍白球和中缝核。
研究发现爱情在脑内的化学活动和吸毒上瘾一样。分手不久的人脑部扫描显示,伏隔核区域有额外活动。爱因斯坦医学院神经学专家露西·布朗说,这一现象代表渴望,“与对毒品的渴望类似”。
科学家在相恋20年仍爱意不减的人群中进行这项实验,发现除了腹侧被盖区,腹侧苍白球和中缝核区域也变亮。菲舍尔说,腹侧苍白球主管爱慕情感和减压激素,中缝核负责释放5-羟色胺,这种物质“让人心情平静”。
案例,河南郑州一名90后患癌(患恶性脑瘤)女孩冯莹与未婚夫杨海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全都是因为爱情。杨海斌承诺婚礼定于2014年3月2日举行。2013年9月23日杨海斌便拉着冯莹去领了结婚证。 进化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激素研究者试图重新解答“爱情”这个人类从摆脱蒙昧状态起就在探索的古老问题。 他们对人类进化史和激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得越透彻,就愈发认识到,性欲、恋爱和伴侣关系并非源自神祗的安排,而取决于那些点燃激情之火的生物程序。人类对爱情的态度受基因和激素的严格控制。祖先原始的繁殖冲动至今仍深刻左右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不论择偶、吃醋还是外遇,专家们发现无意识的进化力量无处不在,而所有疯狂举动的唯一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
专家认为,性欲、恋爱和伴侣关系通过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形成爱的三角形。性器官分泌的睾丸激素控制性欲并可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睾丸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很少结婚、常与陌生异性发生关系并且很快分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液中的复合胺则是作用于恋爱的激素。多巴胺会提高人的注意力和行为的目的性。去甲肾上腺素则会使人心脏狂跳或茶饭不思。血液中少量的复合胺会导致强迫性的行为。此外,多巴胺也可增加睾丸激素的分泌。伴侣关系受催产素和后叶加压素的影响,它们可以制造亲密感和信任感,并降低多巴胺和睾丸激素的分泌。催产素会加强母子关系,后叶加压素则会激发男子的父性。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早期的浪漫感觉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血清水平之间的强度呈正相关。 (外语原文: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plasma neurotrophin levels in subjects with early-stage romantic love.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early romantic feelings and serum levels of nerve growth factor) 当我们被某人吸引,可能是因为潜意识里有我们喜欢他们的基因。并经三个阶段坠入爱河:(英国广播公司刊文)
最初的好色阶段 好色是由性激素睾酮和雌激素驱动的。睾酮是不仅仅限于男性,它也已显示在女性的性欲中要发挥了重大作用。
睾酮在女性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不太一致的画面,在女人的行为里,被转换为了雌二醇,其原因尚不明确。(外语原文:extent to which testosterone in women acts by conversion to oestradiol or by increase of free oestradiol is not yet clear) 随后的互相吸引阶段 (在本阶段中,下述的一组神经发射机被称为“一元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多巴胺;
二.去甲肾上腺素;(开始出汗并心脏狂跳)
三.五羟色胺:一种爱情中最重要的化学品,而另一个可能是实际上给我们带来暂时性的精神失常。 附属阶段 一.催产素;(爱或恨的激素、有时也被称为“爱情激素” )
二.后叶加压素:另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在长期的承诺阶段,这是肾脏的一个重要控制器。(和它的长期关系的作用被发现时,科学家研究了草原田鼠。)
三.内啡呔:(当其产生后人类或可进入婚姻殿堂,故称“婚姻激素”。)
查出三个阶段能感受到,即使是青少年更加强烈的爱情,经历初恋和第一次发生性关系。
某段时间爱上了某(皮质醇水平):Cortiso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st those subjects who had recently fallen in lov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had not.(详细资料参见本处参考资料原文地址) “天然的爱情是有时限的”:
美国人类学家海伦·费希尔这位女科学家认为,更换伴侣的一夫一妻生活,或者说有时限的固定关系才是符合人类天性共同生活模式。
如此以来,新婚夫妇终生厮守的誓言有多么脆弱?性欲、恋爱和伴侣关系当真仅仅取决于激素?热恋的人其实就像发情的猴子一样吗?
动物习性学家通过观察动物王国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研究者经过调查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在原始森林里根本没有长期的伴侣关系,乱交对公猩猩和母猩猩而言,如同履行至高无上的职责。
黑猩猩在这方面是世界冠军。母黑猩猩在经期仍然愿意和雄性交配。 她们喜欢更换性伴,受欢迎的不是粗鲁野蛮的雄性,而是那些和小黑猩猩玩耍并送给她们甘蔗的温柔雄性。
动物习性学家认为,贪淫好色是人类的本性。人类的行为与其动物亲戚有着决定性的差异:与黑猩猩不同,人类的异性间会维持长久的关系,女性需要一个可靠的伴侣帮助她抚养孩子。
得克萨斯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戴维·巴斯说:“两性间完成一次性行为需要男性投入的精力微不足道,而后果则可能是女性十月怀胎,不得不消耗巨大的体力。此外,怀孕也排除了和其他异性结合的机会。” 生育并不意味着伴侣关系结束。女性常年需要有人帮助她们抚养孩子。疼爱孩子的男性对她和他们的后代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女性只面临一个问题:男性其实渴望有很多伴侣。一夜情对男性而言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美国心理学家拉塞尔·克拉克和伊莱恩·哈特菲尔德请一位迷人的女士帮助他们进行一场实验。“你今晚愿和我一起过夜么?”,这位美女在一所大学的校园里向陌生男子问道。75%的男子表示立刻可以和她走。其余25%的人中有大部分表示遗憾,称今晚已有约会。将提问者换成美男子,结果只有6%的女性表示可以去他家里,可没有人答应立刻动身。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繁衍的主要矛盾。男女对生育采取不同的策略,男性追求数量,女性追求质量。女性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要把可靠的伴侣拴在身边,而男性更喜欢沾花惹草。
因此,现实生活中男女往往维持很长时间的关系的确令人惊讶。可哪种力量使差异极大的两性结合在一起抚养后代呢?生物学家认为,这是激素的力量。 由于欲望和吸引力的阶段都是暂时性的,三分之一的阶段是需要考虑长期关系。附件是促进关系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结合。附件通常是基于承诺如婚姻和孩子,或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互友谊。它已被链接到更高的水平在催产素的化学物质和加压素在更大程度上而不是短期的关系。 恩佐·埃马努埃莱和同事报道称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分子具有较高的水平,当人们第一次坠入爱河,然而、12-24个月以后,继续保持相同的关系,可不再以之前的精神状态。
生物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当我们坠入爱河,我们都落入通过我们自己的大脑的情感中心的运行自然发生的苯丙胺流。
E. 从生物学角度怎么解释爱情
荷尔蒙,知道不,当能分泌这的时候你才会慢慢对异性产生爱慕,这就是爱情的由来吧
爱是随性才产生的,离开性的爱情只能说是爱情的变种,升华为爱情或者亲情了,人也是动物么,只是有了智商而已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平常我们身边哪个女子若是突然漂亮起来,人们最爱说的就是--“你是不是在谈恋爱了?”你也许会说,这是因为谈恋爱时人的心情好,心情好人才会漂亮。其实,这并不是全部,当一个女人处于恋爱状态时,她体内的荷尔蒙浓度会升高,在荷尔蒙的刺激下,皮肤会收缩,使大量的水分子停留在皮肤基底胶原蛋白中,此时皮肤显得特别光滑、细腻、充满弹性。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时,他会比原先温柔体贴许多,这当然也是因为荷尔蒙的作用。日新月异发展的科技,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以及各个方面。科学不仅从理论上提出了女性荷尔蒙的重要性,更从科学家们多年来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实。
F. 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请从生物学方面解释!谢谢
爱情是双亲的互相吸引,是双亲DNA计算机微分方程曲线美的方程式设计下一代四维空间细胞四生命蓝图的数学设计图纸,是下一代新生命的开始。一个微分方程曲线方程的爱情DNA计算机设计差错,下一代要痛苦流泪一生。
G. 生物学视角下的 爱情 06/08
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 分享基因组成的亲缘关系 ,比如跟父母子女的关系。还有一类,是在 社会里后天发展的关系 ,有 纯社会学的关系 ,比如同事朋友,还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关系,像伴侣关系这种。这个伴侣间的亲密关系,还被我们叫做爱情。
不过生物学家讨论的爱情,跟社会学家和文学家讨论的爱情,完全不是一码事。在生物学家的眼里,爱情就是生物体之中李间的长期亲密关系。爱情的发生,有两个生物学过程。
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冲渣生物学家眼里,一见钟情只是有可能发生爱情,后来怎么样不知道。一夜情因为没有长期陪伴,不是爱情,柏拉图式精神恋爱没有亲密接触,也不能算我们定义的爱情。讨论一下,爱情与基因有关吗?请注意我们的两个关键词:
关于一个现象是不是与基因有关,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现象不是人类特有,其他生物也有,而且有生物学目标,就很可能跟基因有关。事实上,爱情就是这样。不只人类有爱情,其他生物也有,而且爱情的生物学目的是繁衍后代。所以,我可以预测,爱情是基因控制的。光预测不够,我们还得证明。怎么证明呢?拿人类做实验是不现实的,我们得寻找其他有爱情的生物。
一般的野生动物不是一夫一妻制,并没有爱情。这 可能是因为 , 在野外生存,食物匮乏,天敌随时会来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 组成一对一的家庭对生存并不是十分有利 ,所以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动物都是 以群居形式,一起来觅食和抵御天敌,并没有一对一卖判迟的长期亲密关系 。幸运的是,草原上有一种田鼠有爱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这种田鼠严格遵循一夫一妻制,小两口整天腻歪在一起。如果人为地把它们分开的话,简直要死要活。为了对照研究,科学家还找到了这种田鼠的近亲,一种花花公子田鼠。这种田鼠从不过家庭生活,交配完以后对下一代不闻不问,完全的花花公子做派。这两种田鼠到底哪里不同?经过了多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这两种田鼠的大脑里有一个基因的作用差别巨大。
这个基因编码着一个很小的蛋白质激素—— 催产素 。顾名思义,催产素是 哺乳期 , 妈妈体内用来促进乳汁分泌的激素 。 后来,人们发现催产素不仅仅在哺乳期的妈妈身体里有, 在所有人的大脑里都有 。催产素可以被大脑里的一小群神经细胞分泌出来,释放在大脑中, 激活脑细胞的电活动 。
研究者发现,爱情田鼠和花花公子田鼠的差别在于, 花花公子田鼠 的大脑里 不能感受催产素的存在 ,因为它们脑子里的负责感受催产素的感受器,特别少。难道田鼠感受到的催产素,就是爱情吗?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爱情田鼠脑子里注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阻断了催产素和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让它们脑子里的催产素感受器 感受不到催产素 。结果呢?你可能猜到了,这些爱情田鼠恍然大悟,觉得爱情和家庭生活没什么意思, 立马变成花花公子 了。
这个实验证明了, 田鼠的爱情是由催产素决定的 。
那人呢?催产素也决定了人的爱情吗?在人类里抑制催产素的作用显然不人道,不过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怎么给人增加催产素的刺激了。实验是这样做的。科学家让男性受试者躺在一个专门的仪器里。这个专门的仪器能检测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大脑活动,一个是人的眼睛看了什么地方。他们一边给受试者的鼻子里喷催产素,一边给受试者看一堆非常漂亮的异性照片,包括明星网红什么的,里面也有他伴侣的照片。尽管看花眼了,但是科学家检测到,这个男性的目光停留在自己爱人的照片上的时候,大脑的活动最兴奋,跟心情最开心时候的活动是一样的。
那么,爱情是怎么产生的呢?催产素为什么能维系爱情呢?
接下来的实验,让科学家发现了爱情的完整反应链。科学家找了一对有爱情的田鼠,帮它们介绍好对象,让它们每天腻歪在一起,然后突然把它们强行分开。棒打鸳鸯的后果非常严重,与爱人分离的雄田鼠闷闷不乐,整日垂头丧气。接着,科学家希望看看,能不能用加入催产素基因的方法来帮田鼠找回爱情。科学家找到了一个自然界的工具来装载基因,那就是病毒。病毒会像快递打包一样,用蛋白质把自己的DNA包裹起来,不会被细胞清除掉。当病毒接触到要入侵的细胞之后,这层包装蛋白质才会把细胞打开一个小口子,让病毒DNA进去。就这样,科学家把带着催产素基因的病毒,注射到这个突然失去爱人的田鼠的脑子里。
这个人工给的催产素居然骗过了雄田鼠。尽管它还是一只田鼠在笼子里,但它误以为爱人回来了,马上开心了起来!其实代替了爱人的,只不过是它脑中的催产素。这个实验的重中之重,是科学家发现, 催产素 注射的地方很有讲究。他们尝试了各种区域,最后发现 只有注射到大脑中 分泌多巴胺的细胞里,才能产生爱情 ,其他地方是没有用的。多巴胺不仅仅能让人冲动冒险,还能让人相信爱情。
为什么多巴胺能让我们开心呢?我来简单解释一下。它是大脑里一类被称为“神经调质”的物质,用来调节神经活性。简单理解,就是用来让神经细胞的活性更高,更兴奋。当我们做自己热爱的工作,进行刺激的极限运动,以及两性行为的时候,大脑里都会分泌多巴胺,然后就会感觉很爽。
首先,双方 通过亲密的两性行为产生感情, 因为两性行为 会促进脑细胞分泌多巴胺 ,让我们开心愉悦。如果没有继续相处,那就是一夜情。 如果 继续相处, 长期陪伴 , 大脑就会产生 催产素来维持爱情 。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要通过催产素来反复刺激多巴胺呢?不能让多巴胺在脑子里一直待着呢?我从科学的角度推测,多巴胺是一种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化学物质,如果在大脑中一直存在,有可能让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比如说,我们已经知道,单胺氧化酶就是用来清除大脑里过多的多巴胺的,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有可能让人过度冲动。
所以,为了 维系长相厮守的爱情 ,大脑的策略,并不是一直让人处在疯癫的热恋之中,而是 用催产素来 控制多巴胺,让爱情不停地再被生产出来 。
虽然科学家还不清楚里面所有的细节,但是我认为,这是目前对爱情最靠谱的科学解释。
除了爱情,其他亲密关系和催产素有关吗?还真有。有个最新的科学发现,雌性小鼠大脑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比雄性小鼠多,而且当雌性小鼠做了妈妈以后,会变得更多。不仅如此,这群细胞居然会去控制大脑中分泌催产素的神经细胞,让小鼠妈妈脑子里分泌大量的催产素。
小鼠并不是一夫一妻的动物 ,所以这个催产素 不是为了爱情 ,而是专门 为了让母亲更好地照顾下一代 ,专门为了 建立亲子联盟用的。
科学家发现, 做了妈妈的雌鼠大脑里的催产素,会继续刺激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这个亲子反应链简直跟田鼠里的爱情反应链一模一样。 多巴胺产生催产素 , 催产素又产生更多的多巴胺 ,彼此 相互作用 。这样反复循环。这种亲子反应链都不需要长相厮守,只要雌鼠一生孩子,立马就能建立。我大胆推测,不只是这种小鼠,很可能在其他哺乳动物里,哺乳期的母亲的大脑里都有这种亲子反应链。因为这些妈妈在孩子出生时有重要的哺乳任务,所以这种亲子反应链应该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有这种亲子反应链的哺乳动物,才能在大自然中更好地生存。
更神奇的是,科学家发现,不仅母亲大脑中的催产素系统被激活了,幼鼠在被妈妈抚摸和舔舐的过程中,大脑里也会分泌大量的催产素。如果把幼鼠与母鼠分开,缺乏了母亲爱抚的幼鼠会产生发育不良的症状。然后呢,科学家再给这些幼鼠一些人为的抚摸,又能帮助它们身体的发育。看来,催产素不仅仅让母亲更爱孩子,也能让孩子更感受母亲的爱。
今日总结
1.爱情是由 催产素基因控制 的。
2.爱情的完整反应链包括 亲密和长期陪伴 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产生多巴胺 , 第二部分产生催产素 ,之后 催产素会持续激活大脑,分泌多巴胺 ,产生正反馈, 建立牢固的亲密关系 。
3.除了爱情,亲子关系也需要催产素。催产素能帮助雌性动物建立起对孩子无私的爱,也帮助幼年动物感受母亲的爱,健康成长。
H. 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一下什么是“爱情”
爱情有双向性,对于爱人(或者生物)来说,爱情是人(或者生物)美化“繁衍后代”这个客观事实:自身在接收到特定刺激后分泌特定激素,让自己的机体、神经或者潜意识产生一种意识——有爱情这种很美的东西的存在,并且让我们的大脑相信这种意识是真实正确客观的。(说白了就是一种生理骗局)。对于被爱人(或者生物)来说,初期会因为爱人的表现,和既得利益的原因,接受爱人,或者不排斥爱人(生物的趋利避害性),但是分泌的特定激素水平会很低;久而久之或许被爱人也会产生一些或者更多的激素刺激,也让潜意识形成爱情的意识。
所以往往爱人会表现得非常主动,缺乏理性,处于被选择位置;被爱人则相反。
最后一句被我的圈子里某些人看到我会被骂死的,但是,随便了,谁让我是生物砖头呢!为了“足迹”牺牲下~~~
I. 爱情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怎么产生的
爱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将它简单归结为生物繁育后代本能的表达是非常草率的,事实上,在心理学角度,它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表达——个体审美、滑岩指自我认知、社会道德和性(顺便说一句,所谓“进化心理学”实在是非常扯淡的心理学)。
从生物学角度,爱事实上由脑内化学反应引起,与性冲动不同,这是一种长久维持的反应——我们注意到,人类并不是只有在做爱、生育及共同抚育后代时才爱对方,爱情枣凯始信配终都存在,所以依然很难用简单的生育本能来解释爱情。通常认为爱情的维持是人类长久以来社会化的结果。
J. “爱情”的生物学解释是什么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爱情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叫亢奋阶段,第二阶段叫麻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