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年级政治平等待人的原因
八年级政治平等待人的原因有两点。
1、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丛团搭关系的基础渗拿。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法律或闹上是平等的。
2、平等对待别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⑵ 如何尊重自然,善待生物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交融互涉、互相依存的系统。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海洋、陆地和空中的动植物,乃至各种无机物,均腊备为地球这一“整体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自组织系统,地球虽然有其遭受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它对外来破坏力的忍受终究是有极限的。对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的破坏一旦超出其忍受值,便会环环相扣,危及整个地球生态,并最终祸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轮渗毁。因此,在生态价值的保存中首要的是必须维持它的稳定性、整合性和平衡性。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价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这方面,人类应该放弃自以为高于或优于其他生物而“鄙视”较“低”等生物的看法。相反,人类作为自然进化中最为晚出的成员,其优越性是建立在其具有道德与文化之上的。人类特有的这种道德与文化能力,不仅意味着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迄今为止能力最强的生命形式,同时也是评价性能力发展得最好的生命形式。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善待动物从环境伦理来看,人类的伦理道德意识不只表现在爱同类,还表现在平等地对待众生万物和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命权利。史怀哲说:“伦理存在于这样的观念里:我体验到必须身体力行地去尊重有生存意志的生命,就像尊重自己的生命一样。在这里面我已经有了道德所需的基本原则。保有、珍惜生命是善;摧毁、遏阻生命是恶。”
平等对待众生万物,不意味着抹杀它们之间的差别,而是平等地考虑到所有生命体(所有生物都被考虑到了)的生态利益。由于每一种生命物种在自然进化阶梯中位置的不同,它们的要求与利益也不一样。在对待不同的生物物种时,我们可以而且应该采取区别对待原则,这时候,我们所考虑的是它们利益的不平等。比如说,饮食对于麋鹿和人都有利益,但学习识字对于麋鹿没有利益,对人却有。因此,我们给麋鹿提供食物,但不对它进行识字教育。所以说,区别性地对待不同生物不仅许可,而且在道德上是必需的。但这种区别性原则的运用,说到底是由于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生命体这一根本原则所决定的。它要求我们不要从狭隘的人类利益的角度,而要从整个自然生态的角度来处理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准确地说,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同等生物,而公正地对待不同等的生物。
在整个自然进化的系列中,只有人类最有资格和能力担负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及维持其持续进化的责任,因为人类是地球进化史上晚出的成员,处于整个自然进化的最高级,只有他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这种整体性与稳定性具有理喊和性的认识能力。罗尔斯顿谈到人类对维持地球自然生态的责任时说:“生态系统里有,而且应该有整个系统的互相依赖性、稳定性与一致性。它们在自然界里的完成与道德无关——在自然界里,群落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的。但是当人类——他们是道德主体——进入这现场成立他们的群落,并将他们在自然界里发现的东西重新加以建造时,他们可能并且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捕获这种价值,但他们也有义务以纵观整体的视野来这样做。这种义务是显而易见的;人类应该尽可能地保存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它是属于人类的义务。”
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的活动可能与自然生态的平衡相适应,也可能会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即便是人类认识到要保育与爱护自然环境,但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亦会遇到人类自身利益与生态利益相冲突、人类价值与生态价值不一致的情形。为此,所谓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要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进行协调。
⑶ 政治在生物安全方面我们怎么做
政治在生物安全方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自然的尊重,把握好发展需要和自然伦理的关系。
⑷ 人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P4_7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
③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
④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_7
(1)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爱我家
3.大人讲我小时候P8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2)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4.无悔的奉献P8—10
(1)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5.感受家庭温暖P10—11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三、难报三春晖
6.爱洒人间P12—14
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2)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3)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7.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P14—17
如何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渗凳基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3)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中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等。
(4)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
(5)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重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6)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P19_21
(1)产生烦恼的原因: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
(2)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P21—22
(1)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又是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2)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丛谨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粗碰心理的危害
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3.架起理解的桥梁P23_25
(1)要亲近父母,化解矛盾
在家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积极的做法是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交往讲艺术P26_27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学会真诚、得体地赞赏父母,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与父母交谈,要先请听、再倾诉,尤其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要婉转地说。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我们应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父母就会更疼爱我们,更为我们着想。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一、同学•朋友
1.我的人际圈P30—31
(1)克服闭锁心理,积极交往
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自己陷入孤立。我们要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欢迎的人具有的共同特征
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2.与友同行P32—35
(1)友谊的作用: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
①交友要平等互惠,给予和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②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持久的友谊。
③真正的友谊要坦诚,要坚持原则,交友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
④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1)男生女生交往的意义: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为男子汉,女生成为好姑娘。
(2)男生女生正常、健康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尊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4.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P39—41
(1)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正确把握情感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
②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达成人。
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 (1)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2)教师工作的特点:教书、育人。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社会里,教师的作用能不能被取代?
不能。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而教师教给我们的是思维方法;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作用在于做出榜样;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老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亦师亦友”),要知师、信师、爱师、敬师。
二、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3.师生交往新观念P47-49
(1)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
(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4.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P50—53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2)掌握沟通方法。
A. 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B.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C. 原谅老师的错误。
(3)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丰富多彩的文化P56_58
(1)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2.和谐的文化乐章P58—60
(1)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
(2)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不等于标准化、单一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
(3)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对待文化差异,我们要以沟通的态度,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3.开放的胸怀P61_62
(1)面对不同文化态度: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珍惜和保护。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4.搭起文化的桥梁P63_64
(1)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方法: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尽量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3)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沟通无极限P66—67
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
(1)网络交往无限性的表现: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提供了平等交往、广泛联络、自由活动的平台,随时可以找到学习资源和指导者,突破角色限制,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2)网络交往无限性的意义:扩大交往领域、对象,改变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人生经验。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P67—71
网络交往的两面性: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1)网络的正面作用: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快捷、方便、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2)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蔓延
(3)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①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②要学会“信息节食”,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要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④要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⑷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虚拟性、间接性、隐蔽性。
⑸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成因:并非所有的人上网都会成瘾,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第71页第三段)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3.学会自我保护P72—73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
(2)提高辨别觉察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4.遵守网络规则P73_75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要语言文明,不辱骂他人;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进行诈骗活动等。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显魅力
1.礼貌是尊重P78_80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①礼貌的含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②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是否文明礼貌,决不只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重轻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2.“谢谢”的魅力P80_82
语言——语言文明
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态度——态度亲和 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行为——举止端庄
⑴礼貌用语的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⑵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⑶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
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二、礼仪展风采
3.因礼仪而优雅P83_85
⑴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利益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⑵基本的礼仪要求
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
⑶讲礼仪的重要性
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⑷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是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
4.社交礼仪ABC P86_88
(1)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①握手②待客③接听电话.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2)对待传统礼仪习俗: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合作?
1.平等竞争P90_92
(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积极作用) :给以目标、给以动力、激发潜能、提高效率;使我们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奋起直追;能让我们的集体更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2)竞争的弊端(消极作用):使胜者骄傲自大,败者失去信心,甚至自卑;竞争的压力使我们心情过分紧张和焦虑;竞争的副产品是产生忌妒心理。
(3))忌妒是竞争的副产品:忌妒的心理是一种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4)竞争的规则是公平: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5)竞争的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合作共享 P93—94
合作共享有什么重要意义?
(1)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2)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合作!竞争!
3.在合作中竞争P95—97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一是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互相竞争;二是成员间互相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3)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4)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5)在合作中竞争的理念: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
4.在竞争中合作P97—99
(1)竞争中需要合作:竞争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在竞争中,合作得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2)“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3)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①处理好自己与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以诚相待。
②形成团队精神
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P101—102
(1)宽容的内涵:宽容指的是宽大有气量,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宽容
①人与人存在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彼此尊重个性。“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②宽容是解决彼此“冲突”的良方
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P102—104
(1)宽容的意义
①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②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
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办法
③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2)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
(3)悦纳自己
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105—106
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和实质
内涵: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
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4.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2)换位思考
含义: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要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3)理解他人,与人为善:我们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这样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份爱心。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5.人生而平等P109—111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⑵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⑶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出平等的可贵。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⑷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例如: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病人等等。
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6.尊重从我做起
(1)人们需要相互尊重: 受人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P115—116
(1)诚信的含义: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信守自己的诺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涵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3)不讲信用,害人害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涵义: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说明:人处事要讲究诚信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P117—118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2)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3)诚信做人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3.诚信守则P119—121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与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①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不能以一己私利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②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③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诚信所维护的不是私情,而是国家法律。
4.诚信的智慧P121—123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1)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的两种道德准则。对此,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2)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但是,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3)诚信的核心是善。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⑸ 高中政治 为维护生物安全,从国家角度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建立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从事转基因作物研制开发的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并进行了严格管理与 有效控制,美国具有健全的从事食品安全与环境检测的管理机构和严格的安全标准。政府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对有关基因食品管理体系进行严格评估,使基因食品功能符 合技术要求。 当务之急是在国际上形成一个从事生物技术政策研究并具有权威专家技术鉴定职能的机 构,协调和管理基因食品的安全。 除广泛开展国际搏御孙合作外,还要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必要的沟通,从而确立客观的评价 原则。
加强对生物安全的宣传拆运
现阶段我国对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相对落后于生物技术的发展。 一些部门看到的也多是转基因产品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没有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高 度来认识生物技术,一定程度上基链忽视了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科研人员也更多是把 注意力放在生物技术产品研究本身,在生物安全评价研究方面投入的力度则明显不够。
⑹ 生物与人类的生命平等
以辛格(P.Singer)为代表的动物解放论认为,我们应当把“平等的关心所有当事人的利益”这一伦理原则扩展应用到动物身上去,我们有义务停止我们那些给动物带来痛苦的行为; 而以雷根(T.Regan)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认为,我们之所以要保护动物,是由于动物和人一样,拥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动物也拥有值得我们予以尊重的天赋价值,这种价值赋予了它们一种道德权利,即获得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决定了我们不能把动物仅仅当作促进我们的福利的工具来对待,就像我们不能以这种方式来对待其他人那样,并认为动物权利运动“力图实现的一系列目标,包括:1、完全废除把动物应用于科学研究[的传统习俗];2、完全取消商业性的动物饲养业;3、完全禁止商业性的和娱乐性的打猎和捕兽行为。”
生物平等主义
生物平等主义主张将道德关怀的范围扩充至所有的生命,代表性的思想有泰勒(P.Taylor)的“尊重大自然”观点和施韦泽(A.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观点。
泰勒把生态系统描绘成一个“由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合作的联邦。”所谓尊重大自然,就是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拥有同等的天赋价值和相同道德地位的实体,它们都有权获得同等关心和照顾。
而敬畏生命的基本要求是: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那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满怀同情地对待生存于自己之外的所有生命意志。一个人,只有当他把所有的生命都视为神圣的,把植物和动物视为他的同胞,并尽其所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生命的时候,他才是道德的。认为在生活的过程中,一个人确实要偶尔地杀死其他生命,但是,这样做必须是为了促进另一个生命,并且要对“被牺牲的生命怀着一种责任感和怜悯心”。
⑺ 人不能干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法则,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
“赋予生态环境、生命存在以权利,必然使人类思想、行为陷入不可救药的混乱,它一方面把物拨高为“人”,使之成为道德主体,可这个道德主体却不需要、也不知道承担道德责任;另一方面把人降低为物,这个物却需要承担道德责任。” 这样的批评藐视有理,实则是缺乏远见的。首先,动物不需要,也不知道承担道德责任,并不影响人类赋予它们道德和法律上的权利;其次,人类赋予动物道德和法律上的权利并不会使人降低于物,恰恰相反,它是人高于物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另外,这是人类保护自己和其它生命物质的一种手段,主动权掌握在人类手里。总之,人类对自然的义务是单向的。 其次,自然权利的实现以人类承担义务为前提,人类对自然的义务建立在人的道德自律基础上。自然给人类恩惠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对人类有用也是如此;而人对自然承担义务则是自觉的、有目的的,适应某种自然状况,修复、建设某种自然状况,人不能要求自然也这样做,不存在所谓自然对人类的义务问题。人自关系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自然的恩惠来源于自然的肯定作用,地震、海啸则是自然的否定作用,自然并不总是降恩于人类,也降祸于人类,因此,自然无法承担人类附加的义务。人类对自然的义务既可以是基于自然本身,也可以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派生。自然权利只有针对人类时才是有意义的,非人生物之间并不存在权利关系,承认自然的权利主要为了让人类个体对自然承担直接的道德义务。广义的自然权利,包括人这种自觉生存的赋予其它生物权利的生物的权利。人的生存对其他生物具有依赖性,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存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自然界生物生存竞争的结果是人类这种生物成为最强大的生物,成为生物之王。赋予其它非人生物权利是人类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限制,并没有否定人的生物性权利。 再次,人类设定自然权利和承担自然义务都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决不能用人造的伦理和法律规则取代生态规律。人类不可违背自然生态规律,滥发善心,保护自然和开发利用自然一样必须接受自然规律的限制、约束,违背自然规律的“善”必然走到“善”的反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度保护,自作多情,难免打乱自然的秩序和循环,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最后,自然权利不应当被神化,必须走向民间、走向公众。自然权利内含了公民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情感,人与动物及花草树木之间也能建立一种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被割断。人与自然之间只有建立了情感联系,才谈得到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与义务,当人对自然产生了情感联系时就会产生一种呵护的责任和义务,就不忍心去伤害它,就可能把自然人化。无疑,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关系的基础在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在于人对自然的赞美、恐惧、感恩等情感。而认识自然、亲近自然是人与自然建立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各国应当开展公民自然权利教态虚育,让每一个公民体认自然的权利,与自然建立情感,这是实现自然权利的唯一选择。 三、生物自然权利与人的自然权利 各种非人生物之间存在生存性利益冲突,既存在食物链关系,动物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又存在利用周围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生物相互之间生存利益冲突的协调纯氏规则是自然生态规律,即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一种生物吃另一种生物是一种生存性事实,是一种天赋的权利,人类应当接受生物之间的这种生存关系,按生态规律对待,除非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改变了原有的竞争关系,如人为地引进外来物种,使本地物种面临灭绝,人类才可以界入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否则要尽量少干预生物之间的利益冲突。生物只是相对于人类才可能成为道德权利主体,相对于其它非人生物则不是道德权利主体,我们不可能,也不能在生物之间建立伦理关系,做闭散也不能用人的伦理规则取代生态规律,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规则搬到生物之间,去帮助生物实现平等。众所周知生物之间是一种金字塔或食物链关系,不平等是生物间的一种生存事实。我们通常没有必要对生存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动物提供帮助,要求生物竞争中的强者对弱者讲人道。由于人为的干预可能导致某一生物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种群数量大常常带来更多疾病与生存威胁,且为了争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自然资源,个体之间的内部竞争也渐渐增多,在生存资源有限、食物来源缺乏的情况下,很难避免大量死亡。任何一种物种的生存必须维持一定数量和种群,种群数量太少可能导致物种灭绝,而一种物种的灭绝往往会引起食物链上的其它对食物比较挑剔的其他物种的灭绝。因此,人类不能偏袒某一种或几种物种,对它们偏爱有加、过度保护,也不能因讨厌某一种或几种物种,而对它们赶尽杀绝,过度掠捕。总之,各种非人生物之间的生存利益冲突应由自然规律去调节,除非人类的干预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生态平衡有利,否则,不要去干预。 人作为一种生物也有自己的自然权利或利益,人的自然权利或利益与其它非人生物的自然权利之间也存在冲突。不仅人类需要某种自然物或自然环境,自然中所有生命体都需要某种自然物或自然环境,人类的需要和非人生命体的需要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如人类需要用水,动植物也需要水,在水有限的情况下,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就会发生冲突,人需要修公路、铁路、开矿山,必然会破坏自然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但是完全按丛林规则办事只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需要,不仅动植物本身而且它们的栖息地都会被人类占有,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出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物种竞争规律,显然在人种生物与非人种生物之间也是存在的,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提生物的自然权利及人对生物直接的自然责任和义务,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只是一种生物性存在物,而且是一种社会性生存物,是一种目前地球上最强大、最富有智慧的最高等生物。“今天的人类已经变成了自然过程的主宰性力量和权能。他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来决定哪些动植物种类可以存活下去,哪些河流可以顺其自然地流淌,而哪些河流则必须根据需要而泛滥,哪些森林可以按其自然状态继续存在下去,哪些风景可以保持其原始风貌。将来的地球会有多暖,海平面会不会往上升,冰川会不会融化,这些都掌握在人的手中。只有当人类发了慈悲怜悯之心,而暂时不对自然的可用性及其对人而言的利益感兴趣,自然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时间有限的继续生存,如今,自然似乎已经被毫无自己能力地移交给了人类的暴力。人似乎已经跻身为这个行星的管理者。” 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生物,是有能力毁灭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生物,但是人类无法改变自己永远是一种生物性存在的事实,作为一种生物性存在,它又和其它生物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必须以其它生物作为生存的依托。整个自然界到处都存在着互利共生现象,绝大多数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有赖于这种关系生存,人种生物也不例外。人种生物与其环境及其他物种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同其他生物一样,人的生命的维系也必须不断地获取食物,补充能量。自然界所有生物,包括人种生物,都不能脱离开其他生物而独立生存。因此,拥有最强大的生存竞争能力的人类必须给其它生物留下一些生存机会,不能任由生存竞争规律盲目地在人与生物之间发挥作用。人类如果不能对自己针对其他生物的行为的有所节制(道德或法律上的),不能对其它生物的生存有所关照,就会重复恐龙的命运。作为一种拥有自觉性的地球生物人类有能力征服所有的生物,同样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选择与生物友好相处。我们虽然不可能,也不能在生物之间建立伦理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在人与生物之间建立伦理关系,人可以给予生物一种伦理对待,可以对生物的生存给予关怀。总之,人种生物与非人种生物之间不可能完全摆脱生存竞争规律的支配,当人的生物性权利与其它生物的生物性权利冲突不可调和时,人类自然可以选择优先实现自己的权利,这是人的天赋权利,也是人的生存所必须。一定意义上,人类也有理由认为人的生存性权利高于其他生物的生存性权利。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之间本来就没有平等而言,不平等是普遍的存在,人种生物与非人种生物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不可能平等,也不能平等。事实上,不平等也是一种生物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试想一下所有生物都平等了,生物还可能生存吗?人和猪平等了,猪还同意让人吃吗?人种生物与非人种生物之间虽然不可能完全摆脱生存竞争的规律,但是,我们人类可以自觉地运用生存竞争规律,可以通过伦理和法律规则来调节人类个体针对生物的行为,以遏制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恶性生存竞争。 人与生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应当遵循生态法则解决,人这种生物的天赋权利首先应当得到保障。人不能把人与人的伦理关系照搬到人与生物之间,不能把所有的生物都作为人的伦理对象,人可以不吃人,但人不能不吃生物。目前的问题是人种生物对这种天赋权利的滥用相当普遍,严重地背离了生态规律。生物的自然权利与人的自然权利冲突的协调应当以按生态规律对待为基础,以伦理对待为补充,当某一种生物按生态规律对待与按伦理对待发生冲突且不可调和时,应按生态规律对待,但可以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如用最少痛苦的方法杀死动物。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大都承认对非人生物的伦理对待不得违反生态规律。如果对某一种生物按生态规律对待与按伦理对待并不矛盾,应当按伦理对待,应尊重生物的生存权。所有生物(每个生物个体,而不是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利,但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权利都应受到限制,非人生物是靠本能自我限制,人类可以自觉地限制。如人可以主动地放弃对自然的占有,放弃食用某种植物或动物。除非为人类生存所必须,否则人类不得无故伤害任何动物,动物享有不被人类伤害的权利。人类对其它生物有利用权,但是这种利用不得危胁物种的安全。物种有持续存在的权利和生态安全权利,人类不得侵犯生物物种的生存权和生态安全权。当人类对生物个体的利用严重危胁到物种的生存权和生态安全时应当禁止。物种应当享受人类的伦理对待,物种是一个个生物个体组成的,如果某一物种的生物个体已经减少到危胁该物种存在时,每一个生物个体也应享受人类的伦理对待;如果某一物种的生物个体没有危胁到该物种存在时一般可以不给予伦理对待,对一些高等动物可以给予一定的伦理待遇,如无痛苦死亡。 人类针对个体生物的善与恶既应当看人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也应当注意到对个体生物的行为方式。不能牺牲生物个体,而保护系统,牺牲了个体,系统也保护不了,保护生物个体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唯一有效的方式。只是这种保护只能是适度的保护,不违背生态规律的保护。在人与生物的关系上,人类可能出现角色混同问题。人作为一种生物可以和其他生物一样自然地生存,人作为人又要对其他生物给予一种伦理对待,这里的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在于怎样实现人与生物的动态和谐。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当其他生物危胁到自己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时有权进行自卫,但是也应当有一个限度,如采用对这种生物造成最小伤害的方法,除非别无选择,不应伤害其生命。除了物种享有生存权和生态安全权外,有学者认为自然界生态系统作为总体也可以享有道德身份。但人类无法真实感受到自然界、生态系统是和人一样的主体,由于缺乏直接经验,难免会使其走向神化。 四、人的利益与动物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 在人类文明史上动物与人的生存竞争始终存在着,迄今为止,豹、狼、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与它们栖息地附近农牧民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豹、狼等食肉动物危胁到农民饲养的家畜和农民生命安全,如2004年12月,山西省古县岳阳镇南坡村一只金钱豹闯入村里连伤三人,在此之前金钱豹还吃了村民们饲养的几十只羊,运城市历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群众饲养的牛被豹子咬死,农民种的庄稼被野猪糟蹋。传统上动物作为人类财产权的对象时才受保护。野生动物在未纳入财产权的对象时,它们是不受保护的。当今世界各国大都制定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国家依法协调人的利益与野生动物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动物的利益常视为生态利益、国家或社会利益,某种意义上获得了高于人的利益的地位),国家充当野生动物的保护者,由于国家立法的着眼点侧重于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对农牧民利益的损害往往较少考虑,使农牧民在野生动物侵犯自己的合法利益时处境十分尴尬,选择违反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危害野生动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要承担法律责任;选择任由野生动物侵犯自己的利益,等利益受到侵犯而后寻求国家的行政补偿,国家的行政补偿往往不及时且不足以弥补农牧民所造成的实际损失,最终农牧民事实上就成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受害者,被迫为野生动物保护付出了个人的经济代价。这对广大农牧民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当人类认为动物也有自己的利益、权利时,就面临一个动物的权利与人类自己的利益的冲突该如何协调的问题?认为动物有利益的是人,协调这种利益冲突的也是人?人类如何在各种冲突利益之间取舍呢?人的利益与动物的利益如何进行比较?人类永远享有优先权吗?权利都应有边界,但野生动物只是按本能行事,人类无法为它设定行为边界,对动物因本能而触犯人类的利益该怎么办? 人类赋予动物以道德权利在哲学上找到了一种保护动物的理由,毫无疑问有利于动物的保护,但却使人与动物的交往变得复杂起来,使人类在动物面前该怎样行为成为一个需要重新予以思考的问题。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处理大体上有三种思路:第一种观点认为,人与动物的权益无法平等,人的生命优先于动物,不能将人类理性的、道德的权益延伸到动物身上。人类无法要求动物“道德地”行动,而动物本身也无所谓有什么义务,即人类拥有道德意识才造就了人是道德的主体,而动物却不是,因此动物没什么权利可言。人之所以感到有保护动物的义务和责任,主要是出于人类自身利益的考虑。人的生命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优先权;在生命价值等级中,人的地位高于其他任何生物;人的权益高于动物。这是彻头彻尾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目前虽然存在野生动物侵犯其栖息地周边地区农牧民的生命和财产的问题,但是,这只是局部地区存在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类已经把野生动物挤到了狭小的区域,严重恶化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许多野生动物被逼到了生存绝境,大大地加速了野生动物灭绝的速度。动物权利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现状,上述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显然不利于遏制人类针对野生动物滥杀滥捕的行为,人类严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应当平等地对待动物,在动物面前人类具有四个一般性责任,即无毒害法则、不干涉法则、忠诚法则及重构公平法则。无毒害法则即人类不能无故伤害动物,不干涉法则即我们不去干涉个体动物的自由,忠诚法则要求我们不欺骗或背叛野生动物,重构公平法则要求捕捉到野生动物的人将其重返自然环境,毁坏了动物栖息地的人,恢复其栖息地。泰勒同时提出了解决人类与动物利益冲突的原则:即自卫、均衡、最小失误、分配公平性、重构公平性。按自卫原则在动物的利益威胁到人类,或使人类健康及生命受到危险时,满足人的利益就成为合法。但该原则只作为最后的手段,当人类没有受到严重威胁时,其余四个法则起作用,它们的均衡依赖于基本和非基本利益的判断。均衡原则和最小失误原则适用于动物基本利益与人类的非基本利益相冲突时,如动物的生命与人类的财产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若人类的非基本利益与动物的基本利益不相容,均衡性原则禁止我们为满足人类的利益而牺牲非人类的基本利益。这样,举例来说,人类杀死藏羚羊用其身上的毛制作披肩是应当禁止的,当人类的非基本利益可与动物的基本利益兼容时,即使这些行为会威胁到非人类,最小失误原则也设置好了满足人类利益的条件;分配公平性原则设置了解决人类与动物基本利益冲突的条件。总之,公平性要求均分负担,并且利益与义务公正地分配;最后,重构公平性要求在没有满足由最小失误原则和分配公平性所定的条件时进行恢复和重构。这种观点无疑加重了人对动物的伦理责任,使人类针对动物的行为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将对人与动物的关系构成重大影响,使人类面临许多艰难的伦理抉择,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至少当代人很难做到,目前,人类道德更多地及于饲养动物(包括宠物)、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对那些动物保护主义者来说是伦理对象,对人类多数个体而言还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种观点,为深生态学家所持有,认为动物和人有平等的生存和繁衍权,在内在价值上是相等的。他们要求作为强者的人类向作为弱者的动物让步,平等对待相对处于弱者地位的动物。人类利益和动物利益相同对待,当人的利益和动物的利益冲突时,深生态学家很少倾向于满足人类的利益。他们认为人类并不比动物好,人类利益不具有道德优先性。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厌恶人类的,也无法为人类的多数认同。 人类怎样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类不可能从根本上放弃人类利益高于动物利益的原则,平等地对待所有动物,但人类的利益与动物的利益并不总是矛盾的,动物通常对人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有时,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利益。人类给予动物伦理待遇,有时是人类自身生存的一种需要。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关键在于平衡好人类针对动物的多种利益关系,当代人与未来人针对动物的利益关系,把动物当作一种自然生物对待与作为人类伦理和法律主体对待的关系,最大限度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⑻ “人类与其他生物是平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不同就会有不平等,动物的食物和我们不同,我们能为了平等而和动物吃同样的食物吗?
为此应该看看人类自身,人类的不同个体、不同群体拥有近乎相同的生理结构,所以可以做到比其他物种更高的平等。但是毕竟还有不同,残疾人应该受到照顾,健康人就不该,这平等吗?平等!这是人类道德层面的平等,这种平等要求人们享有同等的生存权等权利,其他方面就没有过多要求了。如果审视死刑犯,那么他们也不具有生存权利,但还可以再提炼,都具有在不犯死罪的情况下生存的权利。不断扩大人与人的差别,“平等”的含义就得不断提炼。
继而归结到动物,动物都该生存?不对,动物自己还互相捕食呢,人食用动物也没错。那么还可以继续提炼,动物和人都有在其行为能保证生存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生存的权利(语言表述可能不够准确)。看来,随着研究对象的差别增大,这种工作越来越困难,“平等”的含义越来越具体精确了。
最终,当我们把对象推广到世间万物时,终于发现,原来世间万物无论差别多大,在某一方面上总是平等的,那就是物理定律!一切事物都服从物理定律的约束。
可惜的是,像物理定律这样的终极规律,无法直接指导我们的具体行动。我们不可能根据物理定律当即推断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那些针对自身而定的道德,不适用于生物。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潜力无限,未来甚至可以重建整个生态系统,基础被改动后,生态规律也不再适用。人类唯一无法抗衡的是物理定律,只要物理定律不反对,人类都有可能采用。从这点上看,其他生物的生存不是必然的了。在生存权利这个层面上,人与其他生物并不平等,其实在这个层面上,任何生物之间都不平等。
⑼ 历史生物政治组合优势和弊端
这个组合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特别受限,专业覆盖率约为65.3%。如果更擅长文科类的学习,又不想局限在报考文科类专业,学习生物可以让你扩展些专业方向。但专业受限仍然比较严重。
具体优势如下。
1、学科难度相对较小
没有物理、化学,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困咐悔赋分,难度都不算太高。
2、“学法”比较适合
历史和政治的存在,对于高校法学类专业大有裨益。
3、生物、政治各自的独到之处
生物在某些地方可以高二提前选考掉(上海);政治是大学必修课程和考研公共课汪正。
我个人认为这个组合是不错的。适合文科好同时又想稍微跟理科搭上一点关系的。我不知道你们这边什么情况,但是上海现在的生物已经变得很文科了。有套路,也有需要背的东西(相信我,绝对比地理少),计算题考的比较少了。所以上海现在的生物主要考察的是逻辑性和推理能力,题目很灵活,比较适合语文好的同学
这样的组合可以让你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比别的纯文科的同学有更多的选择。当然,如果以后想从事文科类职业那也就一样了(我就是这样)。但是,多些选择总是好的,谁知道呢?
我认为,既然你选择了这三门肯定是因为他们能为你争取更多的分数。选科固然重要,但是说白了就是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拿些分数。
所以,自己简清的选择要好好对待,别人怎样评价我认为没啥意义,关键是看你自己怎么评价它或者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