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

如何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

发布时间:2023-06-06 11:58:36

Ⅰ 怎样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能力的高低、实验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水平的标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提高生物实验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学在中学教学中显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物课程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然而,实验不是让学生玩玩而已。那么,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本文尝试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实验能力提提点滴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明确培养初中生生物实验能力教学目标 常听有人嘲讽,中国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么考试,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比赛考试都不会输,但说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却长期为人所诟病,那么如何提高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呢?提高动手能力是需要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但我国有些学校的实验室的建设相当滞后,看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就很明显的,众所周知,动手能力是从小就要培养的。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叶子制作书签;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寻求解答问题的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严重不足,科任教师不够重视。同时,受传统考试方法的制约,对学生实验能力很难考核,助长了学生不爱动手的习惯,生物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讲实验的现象,这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生物学科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了。为此必须改革生物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成绩。 二、加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而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中的创新,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对面临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包括习题的解题法。这种创新和科学家、发明家“从无到有”,惊天动地的那种意义上的创新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种创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火花,它可以发展,可以壮大,可以燎原,这种创新和实践的内在功底,必将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许多国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已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发达的美国有“创造基金会”为中小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数学校开展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积的普及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新教育在我国已引起广泛重视,并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先后开展了研究,20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精心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如何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如何证明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如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教师善于引导,他们会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据了解,在国外,积极探索实验之风很浓,教师总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利用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就能在教学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测量、统计、比较都是生物学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实验中;用座标图形式表达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和交流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理论,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中总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不能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尚需学生设计新的实验,这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实验能一次成功当然很好,如果一次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则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方

Ⅱ 如何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恰当地使验证实验变为探索实验,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索,探索中实验,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如何利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呢?
1.在实验教学中要创设科学探究情境,让全体参与探究过程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规范的探究过程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榜样示范作用,但如果只让学生浏览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而不将学生置身于探究学习的真实情境之中,让学生动手“做”,则是难以实现探究目的的。生物实验教学中,笔者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依托,尽量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的实验方法,展开充分想象,灵活运用所给材料,全员动手自行设计实验。一种设计方案失败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种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学实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大胆改革,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为例,由学生自己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索出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浓度范围,没有简单地按照教材中所给的浓度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亲身体验,不仅丰富了感性认识,还发展了理性认识;既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又增强了观察、记忆、思维等多种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学习互动更加协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2.实验教学更要渗透思维的探索
2.1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在实验前,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明确本节实验的目标后,教师提出假设,学生产生好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原理,熟悉操作步骤和方法;在教师的诱导下,提出某种假设和某种预言;对实验中应注意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到心中有数。
2.2实验操作,发展思维。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的方法,帮助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该程序是实验教学的中心环节。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注意发挥骨干学生的“小先生”作用,让他们在小组内做好示范;鼓励中后生,多动手、动口、动脑,开发其非智力因素。
2.3设计实验,探索创新。
首先让学生重温教材实验,整理完成实验报告。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掌握实验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技能,独立设计类似的实验。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评比、表彰。
3.实验教学中要贯彻思维的创新
3.1鼓励学生质疑,激活创新思维。
为了防止和克服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满足于简单的机械操作或缺乏应有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等现象,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1让创新拥有适宜的“土壤”。生物实验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宽松、信任的教学氛围,营造创新的“土壤”和“气候”。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天地。为了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课堂上笔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因操作错误等导致观察不到正确的实验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犯错误。
3.1.2让猜想充满实验过程。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猜想和预测,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预测和猜想,这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学习水分的散失时,让学生猜想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哪些方面?有的学生认为绝大多数水分用于参与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有的认为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设计出了“称重法”实验:剪取一根带叶的健壮枝条,插入密封、盛有水的锥形瓶内,用一个透明塑料带套扎在枝叶上,预先将塑料带、盛水的锥形瓶分别在天平上称重记录。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将两者称重,计算出锥形瓶内减少的重量即植物吸收的水与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塑料带增加的重量)两者之间的比值。实验验证了学生的猜想,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1.3创设科学探究情境,全体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规范的探究过程固然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榜样示范作用,但如果只让学生浏览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而不将学生置身于探究学习的真实情境之中,让学生动手“做”,则是难以实现探究目的的。生物实验教学中,笔者以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为依托,尽量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的实验方法,展开充分想象,灵活运用所给材料,全员动手自行设计实验。一种设计方案失败了,再去探索新的方案;一种方案成功了,再去探索最佳方案。生物学实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大胆改革,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为例,由学生自己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通过不同的试验方案探索出能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浓度范围,没有简单地按照教材中所给的浓度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亲身体验,不仅丰富了感性认识,还发展了理性认识;既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又增强了观察、记忆、思维等多种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学习互动更加协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3.2引导学生求知,培养创新品质。
3.2.1探索实验代替验证实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可行的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如“探究种子的成分”的实验。关于探索种子是否含有水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让学生取一些晒干的小麦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放在火上均匀加热,然后烘烤试管底部。接着提问:“试管内壁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检验了关于种子是否含有水分的哪一种预测。”在探索实验过程中,学习气氛非常活跃,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2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调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一种浓厚的创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如果小鱼活动频繁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笔者就启发学生,如何使小鱼处于昏迷状态。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人醉酒得到启示,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先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然后用镊子把蘸足白酒的小棉球送入鱼口中,3分钟后,鱼就会安静下来,这样就有利于观察。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在创造性活动中才能被充分激发。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试验课,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为素质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梁正.探索性实验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0):27-29.
[2]李淑梅,李青芝.创设问题情境与关注思维过程[J].生物学教学,2003,(7):33-34.
[3]姚维红.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04,(1):28-29.
[4]姚巧斌.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12-14.
[5]施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必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26.
[6]张富国,张昕,刘森.生物学实验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45-46.
[7]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4-26.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2006级教育硕士)

Ⅲ 如何培养中学生生物实验技能

本文阐述了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各项实验技能,通过实验目的的明确,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态度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的基本过程的规范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关键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培养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窗口。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一、 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的精细、系统的观察中获得的。即使是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2、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2)对比观察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着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二、思维能力的培养1、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根据七年级生物教材中光对鼠妇的影响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自己操作。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又如:学习了植物分类之后,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自豪感由然而生。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即解决问题的程序。 例如,《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下、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其次,提出假设(对发现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测和解释)。 1.鼠妇的活动可能与光照条件有关。 2.鼠妇的活动还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关,等等。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这个阶段,实验的目的任务、方法、材料、装置等等都是根据假设来确定的。所以,实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假设(当然还有赖于学生对有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先检验“光照”对鼠妇活动有无影响。 2.为了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突出自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联系,必须创造一个除“光照”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两处相通的场所。把一定数量的鼠妇放在其中,观察鼠妇在明暗两处的数量分布情况。 第四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推导结论验证假设的真伪。 通过“鼠妇实验”,要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实验→结论需要说明一点,科学的“假设”绝不是无根据的凭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学根据的。这种根据来源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来源于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观察。例如,在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①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②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是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③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完全可以把这种思考问题的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3、训练学生的思维操作技能 思维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才能实现。首先,是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如果囫囵吞枣地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只有将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内部,发现其本质。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而进行逐个研究的过程就是分析。比如,在研究“影响鼠妇活动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先把“外部条件”分析成光、水、化学物等单个因子, 然后逐一考查和鼠妇活动的关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时,也是将其分解为原料、条件、产物几部分,而这每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级的成分组成。为了便于研究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分析。综合,在头脑中把生命体的各部分,把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综合。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相反相成、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就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例如,比较各种细胞在形态构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各种种子的构造,比较淀粉酶在不同条件下对淀粉的作用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的过程。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功能与构造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抛开次要的、非本质属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联系。并且,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比如,在研究了植物的各种花之后,舍去颜色,形状等次要属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担负“有性繁殖”功能这两个最本质的 特征,形成花的一般概念,这就是对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都是共同参与,紧密结合。一般说来,分析、比较 、综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础,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维的核心。只有通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从而达到对事物理性的认识。 三、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综合实验能力不仅局限于实验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实验能力。它包括: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寻求解答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等。通过实验课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手段。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心率的有关知识之后,从运动能够使心率加快,联想到当自己紧张恐惧时也会心跳加速,老师进行启发:“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到心率呢?可以做哪些测定心率的比较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开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讨论列出许多比较项目。例如:饮食前后的心率比较、不同情绪下的心率比较、烟酒对心率的影响……。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再稍加启发:哪些不同状况的人可做心率方面的比较呢?学生在经过交流讨论后,又提出一系列可比较项目,如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性别人的心率比较等。最后集中列出几个比较项目:1、 清晨清醒和平常状况心率的不同。2、 体育特长生和一般学生心率的不同。3、 同龄男生和女生心率的不同。4、 不同年龄段的人(老、中、青、幼)心率的不同。5、 吃饭前后心率的不同。6、 饮酒前后心率的不同。7、 喝可乐前后心率的不同。8、 吸烟前后心率的不同。9、 考试前后心率的不同。10.安静状态和剧烈运动时心率的不同。11.健康人和心脏病人心率的不同。12.身材高和身材矮的人心率的不同。13.肥胖的人和瘦弱的人心率的不同。而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认领一个项目,将其转变为实践性的研究课题,分工合作进行检测,并分析差异造成的原因,得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所有的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召开答辩会,汇报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学生的质疑。整个过程从实验课题的提出,设计方案到完成课题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实践者,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在实践阶段,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整个课题的完成,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汗水,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Ⅳ 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相比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正在依照这一标准逐步实施。
七年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有个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上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学生对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鼠妇,一说到鼠妇俗称“西瓜虫”,同学们立刻兴奋了起来,都争着说小时候捉过西瓜虫玩,看来同学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我又适时地向他们提问:“那你们以前都是在哪捉过鼠妇的?你们看到它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同学们争相回答:“在公园里”,“花盆下”“石块下”。我又紧接着提问:“那你们看到它们时,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在阴暗的地方”、“在潮湿的土里”,“那鼠妇究竟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好,我们下节课去实验室探究这个问题,你们要在做实验前自己准备好器材,十只以上的鼠妇,还有想想自己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看看这个方案合不合理,可不可以施行。”
下节课我带领他们来到实验室,他们都显得很兴奋,兴致高昂,我感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很重要,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自主地去学习。正如《生物课程标准》上所提到的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它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认真指导学生把握好每一个步骤的要点,相信探究性教学一定会成功。学生们俩人一组开始做实验,我在一边进行指导。在他们做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弄不清什么是变量,变量这个概念是在后面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节中讲到的,这次只是初次接触但对以后形成这一概念很有好处,为以后更多的探究实验打下伏笔,所以我对这个比较重视,列举了些例子他们很快能理解了。他们还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不同的变量混淆到一起,这样做出的结果就不好判断究竟是哪个变量起作用了。我看到他们是将纸盒分为相同大小的两个区域,一边铺上湿润的土,另一边铺上干燥的土,并在干燥的土上盖上书本等遮光物,我在一边提醒学生,他们马上意识到了,积极对方案进行改进。重新开始后,他们选择先做光照的对照实验,同样将纸盒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盖上书本或其它遮光物,另一个不做任何变动,然后将纸盒对着太阳,其他条件都相同,将十只鼠妇或更多只放在中间,学生开始计时,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后有光照的地方和阴暗的地方各有多少只鼠妇。学生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自己设计表格,填写实验记录,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接着他们开始做不同土壤条件的实验,我看到他们在纸盒的一端放上湿润的土,另一端放上干燥的土,将数只鼠妇放中间,开始计时,步骤同上。实验中还有些同学是这样设置的:他们将纸盒的一半铺上湿土,并在其上盖上书本,另一半铺上干土,上面不置放任何遮光物,这样就营造了两种环境,一边是阴暗潮湿,另一边是光照干燥的环境,这样的设置具有很明显的对照效果,学生做出的结果很明显,实验效果很好。
从我自身的感受中我认为带领学生做好实验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生物实验课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首先接触到的实验课,认真组织并上好生物实验课还能够为以后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上好生物实验课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的。对此我也有自己的体会,曾有一次我们学校和兄弟学校互换部分期终试卷批改,在改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其中一道有关酒精对水蚤心脏跳动的影响的实验题弄不清题意,做的答案五花八门,正确的很少。我想可能他们没有做过这个实验。而我们的学生对于这道题基本上都能写出来,还有的同学写得很好,一点不会写的几乎没有,因为他做过这个实验,对实验的每个步骤历历在目,稍微回忆一下都能记起来,做起题目来就不会多费力。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觉得生物实验真的不容忽视,它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能够大大加强学生的印象。我想如果只是课堂上枯燥地讲解知识或是直接告诉他们实验结果,就算讲很多遍硬往他们脑子里灌其效果也不会及一次实验的。而且在现如今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实验来实现的。所以说提倡探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乃至全民族的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Ⅳ 如何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教学成功的保证,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的实验非常重要且多,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先预习,然后课上做演示实验,给学生展示真实的生物现象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观察现象和探索问题时,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入学后的第一节生物课中增加一系列趣味性实验:(1)显微镜使用;(2)测体温;(3)验血型,即先针取自己的手指血液,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加试剂,观察现象,确定血型。这样使学生觉得新奇,会被无比奥妙的生物现象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甚佳,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就像是自己发现“新”现象一样,并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创新教育,对教学的成功尤为重要。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人才需要非常多,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努力地学习。如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生态农业、粮食危机的解决等就需要很多人才,说明生活与生物联系紧密。这样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热情。
又如,学习“细胞呼吸”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方案验证产物有二氧化碳。完成实验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的方案,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做“探究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1)原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设计步骤?(2)单一变量是什么?(3)加碘检验生成物时有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动脑设计过程,设计必须符合逻辑,最后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从而主动地获得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注重教师创造性的提高
教育教学成功关键在教师。21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生物教师,既要懂得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要通过介绍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要让学生富有创造力,教师自己要先做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
五、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尤为重要。生物的学科特点,在科技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环保到生命,无不凝聚着生物知识;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步骤,自己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循循善诱,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可通过不同年代科学家的实验发现,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更深的了解:(1)每个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如何?如何操作?(2)实验开始后,有何现象?(3)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提问后教师应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发现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注重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和脑一起协同作用
,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例如,可以将“DNA的分子结构”这课内容设计为科学探究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确定分子结构的过程,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
师:请同学们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创设情境 。
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发现DNA分子结构的过程,并问学生:“请同学们猜想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并设计简单的模型来支撑你的猜想。”
3.学生活动:独立画出平面结构并动手设计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4.学生讨论设计出DNA分子的结构和模型。
5.展示学生猜想的结构和设计的模型,并引导他们思考设计模型的过程,讨论设计方法。
6.分析讨论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7.总结探究思路: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设计模型验证→ 得出结论。
在这节课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而解决生物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动手设计模型,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学科的特征,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生物探究性学习。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既是生物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这个渠道,可以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

Ⅵ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

提问。如在“探究种子的成分”过程中、设计实验的能力、研究,因此假设种子中含有脂肪。例如、经验等来进行,有的学生认为 靠蚯蚓的皮肤与地面的摩擦进行运动:“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无机盐,就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或者教师提供资料,本人决定本节课严格按照探究实验的五个步骤来进行,而无机盐是专用名 词:“种子中的营养物 质哪去了、做出假设。在学生毫无头绪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在这个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要考虑到探究的条件的影响,所以为了加深学生对探究实验的 认识和理解,学生做出了种子中含有 无机盐的假设、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属于探究能力的范畴?”这样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你都要尊重事实,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 与。让学生观察颜色--灰白色,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实验占得比例很大、调查。久而久之,如,并能根据这则资料。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设计 对照实验,因此编委们在本节课的教材中安排了相应的探究方案。假设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表达,然后加以说明,本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 识,草木灰是植物的茎秆如,那么快捷采集信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实验,并进行举一反三:要与课题有密切关系;又如,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探究种子 的成分”的实验时。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中的重中之重。 (三)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做出假设后,所以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 能力都属于探究能力的范畴,这也是实验探究中重要的一项,但对这种物质却并不真正了解、玉米的茎秆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物质、以课内实验教学为切入点。 3 到底采取哪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假设,学生纷纷提出,让学生做出假设。如。学生刚开始时不会提问题,有的学生认为蚯蚓靠其身上的刚毛进行运动,提出的问题要有发散性。 “探究种子的成分”是个简单的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的模式不是很了解,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推理过程,就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提出问题、蛋白质、做出假设;之中)和quaerere(质询,做出假设也要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能控制可变因素,如在做蚯蚓实验前,学生刚开始提出的 问题可能偏离本节内容或与本节内容无关,既是新课改的关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 度。因此本人 决定抛开课本上已经设计好的探究实验的步骤,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 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唯一变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空空的种皮提出自己的问题,种子中的成分中含有无机盐,而大多数探究实验、分析结果5、概括、引导:“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认为靠自身肌肉的收缩进行运动?学生的想法就是他的假设、推理,重新设计本实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帮助。本文重点从课内实验教学 和课外各种活动两方面介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淀粉,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下面本人就以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为例谈一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学生 没有亲自动手去探究前,探究出种子的成分中含有水分。一,学生根据花生种子可以榨 油的生活常识, 这灰白色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证明种子的成分中含有无机盐: 麦秆。 (二)做出假设问题提出后,观察 和记录实验结果、提出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的能力呢,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使种子燃烧?”“种 子中有哪些成分,即无论你的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如“种子为什么会萌发成幼苗,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 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 途径。正因为本节课是学生第一 2 次在学习中接触探究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中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概括归纳的能力等,这一切的想法都是他们的假设,学生根据上述的几个 步骤。 (四)分析结果;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事实胜于一切;是搜 寻,在上课前本人为学生准备了带有种皮的小麦幼苗(为学生提出问题创设 情境):实验的可 操作性。学生根据本人提供的资料很轻松的就做出自己的假设,而实验设计 正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本人提出了这样 一个问题、寻 找),学生最终所提的问题能够紧 扣本节内容。指出制定计划的要求,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时教师应 该加以引导。那么是什么是探究 呢、检验的活动、运用及其它活动。在设计好探究实验的方案后。并且 由于提供的资料来源于生活,所获数值的方法一致、得出结论”中最少就涉及到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制定并实 施探究方案。如。本人认为这正是培养学生从生 活中发现问题,在本文中就不作介绍了,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区别对待,烧到最后剩 下灰白色的物质。 有时,学生可能见过或听说过?本人向学生出示了农村最常见的草木灰、比较,所以学生对种子的成分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 段资料,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 资料寻找其中的信息?探究--inquiry 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 或inward(在?。例如?”“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方案来探究自己的假设,为了尽量减少学习中遇 到的困难: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当然、分析结果,指出提出问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从网络和其他途径获得更多的信 息,本人在出示草木灰后,让学生根据资料来做出假设,认为种子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设置对照实验。如、经验来制定方案、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4。由于种子与人类的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 做出假设3:探究实验的五个步骤,最简单的就是 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种子中有哪些成分、推 理的能力、得出结论,也是新课改的突破口、鼓励,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1、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他们探究能力的好时机?”“种子为什么会萌发成幼苗?教师要为学生充分创设问题的情境。学 生刚开始时不会制定方案。如何让学生做出“种子的成分 中含有无机盐”的假设呢,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所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和熟悉,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 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已有经验 解决问题和观察等各方面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脂肪和水等

Ⅶ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如何提高

1,善于思考,提出科学/具体的问题。2,会设计实验方案。A,分组。B,施加变量,控制常量。C,说明结果。3,得出结论。4,反思。
总的说来,就是既要思考,反思又要牢记实验探究的一般操作方法。

Ⅷ 如何提高学生生物试验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在于亩猛竖求知,而在于致用,也就是实践。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生物实验一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实验课,学生只是按着书本上的实验步骤去做实验,教师也是“照方抓药”地去讲解实验。教科书中虽然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发现”等三个发现实验,来增强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艰难、让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但由于这些实验的可操作性差,教师大多是采用传统的直接讲解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很难养成科学思维。
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讲实验”的实验教学方法,而改为尽量去做实验(书内的、书外的)。但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教学课时的限制、实验设施的限制等,坚持“做实知滚验”不容易。本人与本组两位生物老师经过近三年的生物实验教学实践,感受到“做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把本次研究作为一次实验,以建构主义理念、探究式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入手,由学生确实存在的“实迅大验设计能力差”这一问题出发,提出假设“教学中做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把所任教的高二年组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不同的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来分析该假设是否成立。实验组的教学从“感受经典实验,学习科学思维,敢于质疑”、“边教学,边设计”、“改讲习题为做实验,归纳实验设计方法”、“改演示实验为分组设计实验”、“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这些方面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改进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