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哪些
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物进行过分类。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分类方法上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两种,这两种方法也代表了分类工作发展的两个阶段。
1、人为分类法
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大都属于人为分类体系。
2、自然分类法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分类学应该反映这种亲缘关系,反映生物进化的脉络。
(1)做过科学研究和分类的生物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
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2. 科学都有哪些分类
1.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2.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3.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
4.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
5.已经成熟并被社会承认的科学称为"显科学",尚未成熟,还处于幼芽阶段的科学则可称为"潜科学"。
科学是宇宙的现象和规律,宇宙所定下的规律不会互相否定,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它的规定是错误,宇宙不会规定既能穿越时空,又规定不能穿越时空,在这两个规定中宇宙只能规定一个是对的,另一个是错误的。
宇宙定下的规律不会没有意义,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在宇宙什么都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存在没有意义,故宇宙中的物体才会运动,出现生命这种存在。
3. 生物种类共有几种
1.原核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Kingdom Monera 【原核生物是一种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内没有任何带膜的细胞器。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以前称作“蓝绿藻”的蓝细菌,是现存生物中最简单的一群,以分裂生殖繁殖后代。原核生物曾是地球上独一的生命形式,它们独占地球长达20亿年以上。如今它们还是很兴盛,而且在营养盐的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2.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ista 【真核原生生物界(Protista)的生物都是有细胞核的,且几乎是单细胞生物。某些真核原生生物像植物[如矽藻diatom)],某些像动物[如变形虫(amoeba)、纤毛虫(ciliate)],某些既像植物又像动物[如眼虫(euglena)]。】
3.真菌界
真菌界 Kingdom Fungi【生物的一界。本界成员均属真核生物,它是真菌的最高分类阶元。】
4.植物界
植物界 Kingdom Plantae【生物的一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其所需要的食物的生物的总称。】
5.动物界
动物界 Kingdom Animalia【生物的一界。该界成员均属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运动、以(复杂有机物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食的所有生物。动物界作为动物分类中最高级的阶元,已发现的共35门70余纲约 350目,150 多万种。】
地球上已被发现的生物总数大约为120万种。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报告称,估算地球上约有87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650万种陆地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其中已知陆生生物大约100万种;已知海洋生物更少,约20万种。
在估算出的870万种生物中,可分为650万种陆生生物和220万种海洋生物,又可分780万种动物、30万种植物和60万种真菌。此前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是在300万到1000万之间,而联合国环境署的最新研究则缩小了这个范围,是迄今最精确的估算结果。他们提出的870万也是一个估算值,误差在130万左右,也就是说,地球生物的种类数可能是在740万到1000万之间。
4.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已超过多少种
今存物种的总数之所以如此不确定, 是因为人类对大量种类的生物仍知之甚少甚至蒙然不知, 只要看一看迄今被文献订名和记录的仅有174万种(1995年Hammond 统计)或150万种(1998年Robert M.May统计), 即可了解到总数估算上的困难。先参见下表。
已订名的物种总数
类 群 哈蒙德1995年统计(种) 罗伯特·梅1998年统计(种)
原生动物 4 万 4 万
藻类 4 万 4 万
植物 27 万 27 万
真菌 7 万 7 万
动物 132 万 108 万
(1)脊椎动物 (4.5 万) (4.5万)
(2)线虫 (2.5 万) (1.5万)
(3)软体动物 (7 万) (7 万)
(4)节肢动物 (108.5 万) (85.5万)
(5)其他 (9.5 万) (9.5 万)
总计 174 万 150 万
那么现存的物种总数又是多少呢, 请参看下表 。
现存的物种总数估计②
类 群 1995年统计(种) 1998年统计(种)
高 ~ 低 使用数据 使用数据
原生动物 20万~6万 20万 10万
藻类 100万~15万 40万 30万
植物 50万~30万 32万 32万
真菌 270万~20万 150万 50万
动物 1亿~300万 980万 557万
(1)脊椎动物(5.5万~5万) (5万) (5万)
(2)线虫 (100万~10万)(40万) (50万)
(3)软体动物 (20 万~10万) (20万)(12万)
(4)节肢动物 (1000 万~240万)(890万) (465万)
(5)其他 (80 万~20万) (25万) (25万)
总计 1亿~350万 1220万 680万
现存的物种总数估计的最粗略范围是1亿~300万, 牛津大学生态学家、动物系教授、曾任英国首相科学顾问的罗伯特·梅(Robert M.May)认为, 在认可上较好的范围是1500万~500万, 最好的估计是700万。③这些数据可供我们参考。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http://www.xfblog.com/user1/198/archives/2004/1195.html
5. 科学家根据生物的什么给生物分类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 分类阶段举例
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人为分类法
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大都属于人为分类体系。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将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他还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把植物界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24个纲。16世纪我国李时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将植物分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将动物也分为五部,即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和兽部;人另属一部,即人部。又如,亚里士多德根据血液的有无,把动物区分为有血液的动物和无血液的动物两大类,等等。
自然分类法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的确立及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分类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和类群的多样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分类学应该反映这种亲缘关系,反映生物进化的脉络。 现代生物分类学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特别强调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在研究分类的过程中,分类学家追求的是划分的分类单元应是“自然”的类群,提出的分类系统力求反映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符合系统发育的原则。因为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类群的分类学家,都把组建该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主要目标,以便在此基础上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的历史,编制生物的多层次分类系统,即自然分类系统。 植物的自然分类法是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从生物进化的理论得知,种类繁多的植物,实际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上的远近。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如它们都具有头状花序,花序下有总苞,雄蕊5枚,花药合生。于是就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菊花与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体雄蕊(花丝9枚合生,一枚离生),于是就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疏远。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植物的分类已经不仅以形态结构为依据,而且得到了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各国植物学家正在这方面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类的方法更加完善。 动物的自然分类方法更加复杂,主要是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类学家必须考虑多种多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化学、行为、营养、胚胎发育、遗传、细胞和分子组成、进化历史及生态上的相互作用。特征越稳定,在确定分类时就越有价值。
6. 生物分类
生物的界级分类: 生物种类繁多,姿态万千、大小、结构差异悬殊。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微生物约有10万种。对于200多万种生物怎样科学地分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至高级的认识过程。总的说来,人类最早把生物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但随着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科学的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至六界系统,最近又出现了三原界(或三总界)系统。(见表1) 现将生物界级分类的简史和现况介绍如下: 两界系统:人类对生物的分类最早只是为了易于识别和利用的需要。我国古代人民对生物的分类也都是从把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开始的。我国的《诗经》,《周礼·地官》等着作中是最早的“二界分类系统”。在这些着作中把百余种植物和动物,分别用草、木、禾、竹、虫、鱼、鸟、犭为文字名称的部首,或把动物分为毛物、鳞物、羽物、介物及裸物五类,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哺乳类、鱼类、爬行类、鸟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同样,在国外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把生物分成动物类和植物类。而较为科学而系统地正式用植物界和动物界两界分类系统的是林奈(1735年),200多年间一直被沿用。 三界系统:随着科学的进展,1866年,德国着名生物学家海克尔(1834~1919)等发现真菌虽然营固着生活及细胞有壁,但不营光合作用,因此归属植物界有所不妥,更突出的是眼虫,它具有动植物两界的共性。于是,提出了三界系统。他们把那些单细胞动物和其它一些不能明确属于动物界或植物界的单细胞生物,归属为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三界系统比两界系统前进了一步,初步反映了生物的进化系统,但并没有把像细菌、蓝藻等细胞内无明显核区的与那些具有明显核区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如酵母类)区分开来。于是,在1974年由利戴尔等把生物除了动、植物和真菌等具有真核的三界以外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界。这样,就提出了生物的四界分类系统。 五界系统:1969年,惠特克总结了前人的各种学说提出了五界系统。五界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从原核生物到真核单细胞生物再到真核多细胞生物三大进化阶段,又以光合营养、吸收营养和摄食式营养的三种营养方式的区分为原则。他们把生物分为五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粘菌等),真菌界(Fungi,包括真菌和酵母菌)以及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75年特劳巴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等认为病毒一类非细胞生物应另立一个病毒界,于是提出了六界系统,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三原界系统:7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科学的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有一类栖居于极端生态环境的生物,这类生物的细胞具有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但在分子生物水平上,它们既不同于一般的原核生物,又区别于真核生物,因此。由沃斯等1977年提出了一个三原界学说。他们把这种“第三生物”称为古细菌原界,它与真核生物原界,原核真细菌原界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细胞膜的脂类是有醚键,有分支的直链,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均有酯键,无分支直链。 (2)细胞壁种类多样不含一般真细菌细胞壁含有的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更不同于无细胞壁的动物细胞和有纤维素,几丁质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3)核糖体的16SrRNA其核苷酸顺序独特,既不同于真细菌,也不同于真核生物。 (4)tRNA成分不存在胸腺密啶(T),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5)蛋白质合成起始密码,始于甲硫氨酸,与真核生物相同,不同于真细菌。 (6)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比较独特(见表2)。 (7)这类生物生态条件独特,有的是严格厌氧菌,如产甲烷菌;有的是极端嗜盐菌;有的则是嗜热嗜酸菌。统称为古细菌。以上介绍了各种生物界级分类的历史和现况,当然人们对生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例如,还有一些生物目前尚难确定它们的位置,比如类病毒和朊病毒,它们只含低分子量RNA或只有蛋白质组成的生命物质。因此,生物界级的分类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科学和完善。生物的分界是随着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不断地改变及深化的。在林奈的时代,对生物的观察仅限于肉眼所能看到的特征及区别,那时生物界仅分为植物界(Plantae)与动物界(Animalia)两大界。到19世纪中叶,霍洛(Hogg,1860)及赫克尔(1866)提出了生物的三界系统,即原生生物界(Protista)、植物界与动物界,其中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动物、藻类及真菌,他们的三界系统反映了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区别。直到1959年魏泰克(Whittaker)提出了四界系统,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Fun-gi)、植物界与动物界。其中原生生物界包括了细菌、蓝藻及原生动物,将真菌独立成一界。1974年李代尔(Leedale)又提出了原核界(Monera),其中包含细菌及蓝藻,仍为四界系统,即原核界、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以后魏泰克又在李代尔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界系统,即原核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以后又有人主张病毒也应独立成界,例如我国的植物学家胡先骕(1965)提出在界级之上应设总界(Superastatus),他将病毒列为始生总界(Protobiota),其他生物为胞生总界(Cyt-obiota)。1979年我国昆虫学家陈世骧将生物分为3个总界,即非细胞总界,包括病毒界;原核总界,包括细菌界及蓝藻界;还有真核总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及动物界,共为六界。目前生物学家较多地接受五界系统或六界系统,但其内容各家略有出入。总之,不同的生物独立成界,都应有其客观的分界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 关于病毒是否独立成界,目前生物学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病毒不能独立生存、不能独立的进行新陈代谢、而必须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才能生存,所以不能认为是生物,而仅是核酸的片段,所以不能独立成界。也有人认为病毒内含有核酸物质DNA或RNA(在一种病毒中仅有其中的一种核酸),他们使用着与其他生物共同的遗传密码,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自己,进行繁殖,所以是有生命的物质,是代表着生命进化到非细胞结构的阶段,所以应该独立成界。 原核生物界 包括细菌及蓝藻,原核生物的细胞是细胞结构的初级阶段。细胞内没有核膜,DNA分子结构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细胞内也没有膜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壁含有粘多肽复合物,细胞行无丝分裂,这种细胞称原核细胞,由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包括单细胞动物及藻类,是具有真核的单细胞生物,或单细胞群体。它已进入细胞结构的高级阶段,因为它具有染色体、DNA分子成线状排列、形成细胞核、核的外层有双层结构的核膜包围,细胞内具有细胞器,细胞行有丝分裂。藻类如具细胞壁,则由纤维素及果胶组成。 真菌界 真菌界 包括真菌,是真核生物,大多数像植物一样营固着生活,细胞壁由纤维素及甲壳素组成,没有叶绿体,不能行光合作用,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植物界 植物界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具叶绿体、行光合作用,营固着生活。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细胞质内常具大的中心液泡,具繁殖组织或器官,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或发育阶段。 动物界 动物界行摄食营养的多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壁,由肌肉收缩引起运动,具有神经系统,能对刺激产生反应,以协调与环境的平衡。 生物界级分类的历史和现况
7. 科学家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多少万种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多少万种
科学家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多少万种?估计地球上
8. 生物的归类方法有多少种都 有那几种
生物的归类方法有2种。
1、人为分类法,就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经济用途的认识等将生物进行分类,不去考虑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中的联系,根据这种关系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就属于人为分类体系。
2、自然分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达尔文时期。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从那时起,人们开始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从古代生物中经过了几十亿年进化而逐渐形成的。各个生物物种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关系。
公认根据生物从属关系可以分为七个阶梯的生物分类系统,分别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就是物种的意思,这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种,归在一起称为属;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属,归在一起称为科。以此类推,科类属于目,目类属于纲,纲类属于门,门类属于界。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生物分类的层次不断增加,在七个级别上下又增添了不少单元,比如总纲、亚纲、次纲、总目、亚目等等。
(8)做过科学研究和分类的生物有多少种扩展阅读:
生物分类的意义
所谓生物分类,就是一种研究生物的方法。人们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为多个“种”和多个“属”等不同等级;并且对每一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了科学的描述,目的是为了理清不同类群的进化关系。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就是科学界的分类依据。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叫做“种”,分类等级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就少;而分类等级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就多。生物分类的意义十分重要,它能够帮助人类了解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9. 生物的种类大约有几种
昆虫
世界上有多少种昆虫?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虫可能有1000万种,约占地球所有生物物种的一半。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虫种类仅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2/3- 3/4。由此可见,世界上的昆虫还有90%的种类我们不认识;按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至少有300万种昆虫,那也还有200万种昆虫有待我们去发现、描述和命名。现在世界上每年大约发表1000个昆虫新种,它们被收录在《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中,所以,该杂志是从事动物分类的研究人员必须查阅的检索工具。
在已定名的昆虫中,鞘翅目(甲虫)就有35万种之多,其中象甲科最大,包括6万多种,是哺乳动物的10倍。鳞翅目(蝶与蛾)次之,有约20万种。膜翅目(蜂、蚁)和双翅目(蚊、蝇)都在15万种左右。
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昆虫的个体数量也很多,有的个体数量大得惊人。一个蚂蚁群可多达50万个体。一棵树可拥有10万的蚜虫个体。在森林里,每平方米可有10万头弹尾目昆虫。蝗虫大发生时,个体数可达7~12亿之多,总重量约1250~3000吨,群飞覆盖面积可达500~1200公顷,可以说是遮天盖日。
水生:7月28日 22:59 生物圈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以致人们难以对它们进行精确估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世界上共有1300万-1400万个物种。还有人估计生物圈种可达3000-5000万个。然而面对浩瀚的生物种类,人们对它的认识如同整个史书仅翻开了寥寥数页。人类经过200多年对生物的研究,对它们认识并定名的为数却很少,仅占13%(约175万种)。据估计,全球存在的植物有25-30万种,约有5万种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