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能在多高的温度下生存
一般来说,到60℃以上,微生物就渐渐没了生气,到100℃的沸点,大部分微生物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但是,这一常识最近却受到了挑战。80年代初,科学家在90℃的高温热水中找到了存活的细菌。那时,人们以为90℃可能就是生命的耐热极限。但十几年前,德国生物学家在意大利的海底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生存在110℃热水中的”超级嗜热性细菌”。1990年,两名美国科学家在26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能喷射出摄氏几网络高温水的涌泉。令人惊奇的是,在如此高温高压的水样里两位科学家竟然发现了一些活的微生物——一种以前无人知晓的细菌!要知道,金属锡在232℃时就会熔化,而这种细菌在232℃居然还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⑵ 作用与微生物时温度可以如何分类
温度作用于微生物时,大致可分为“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和“嗜温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简称嗜热菌,主要为嗜热细菌。广泛分布于草堆、厩肥、煤堆、温泉、火山 地、地热区土壤以及海底火山口附近。
嗜热微生物是指最适宜生长温度在45℃以上的微生物。嗜热微生物不仅能耐受高温,而且能在高温下生长繁殖,其生存环境需要较高的温度。
嗜热微生物均为原核生物,即细菌类,且多为古细菌。主要包括一般嗜热菌(45~60℃)、中等嗜热菌(60~80℃)和极度嗜热菌(>80℃)三类。
嗜冷微生物是一类最低生长温度0 ℃以下,最适生长温度 ≦15 ℃,最高生长温度20℃左右的细菌,一般生长在地球两极,海洋深处。
嗜冷微生物可以分为专性和兼性两类。
专性嗜冷菌适应在低于20℃以下的环境中生活,高于20℃即死亡。有一种专性嗜冷菌,在温度超过22℃时,其蛋白质的合成就会停止。专性嗜冷菌的细胞膜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而且会随温度的降低而雹备增加,从而保证了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这样,细胞就能在低温下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
兼性嗜冷菌可以在低温下生长,但也可以在20℃以上生长。兼性嗜冷菌能在0 ℃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 20℃~40 ℃。常见于冷水,土壤,冰箱变质腐败的食物中,是影响冰源乱毁箱中食物变质的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嗜温微生物是最低生长温度10℃左右,最适生长温度 25 ~ 37℃,最高生长温度45℃左右的微生物。常见的大多数微生陪则物,及人类病原菌等都属于嗜温微生物。
⑶ 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不是代谢最旺盛时的温度谢谢。
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常是一个范围,大约是与人体相似20-25℃,在这个范围内,温度升高微生物的代谢增快,故可以说代谢最旺盛的温度是 最适温度 里的一个温度点。
⑷ 微生物适宜在什么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6-30·C,最高温度在37-43·C,当温度低于10·C时,微生物将不再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提高10·C,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相反,温度每降低10·C,COD的去除会降低10%,因此在冬季时,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⑸ 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温度
大多数微生物的最适温度是20度到30度。微生物的最适发酵温度是20度到30度握顷与最适生长温空逗度是一样的,同种微生物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与积累代谢段亏陆产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相同的。
⑹ 细菌在什么温度最容易滋生
细菌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类已经发现的细菌按生长适宜温度可以大致分为嗜热菌、嗜温菌、嗜冷菌三种。
1、嗜冷菌(Psychrophiles),可在0℃—20℃中生长的就是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
2、嗜温菌(Mesophiles),可在10℃—45℃环境中生长的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40℃;
3、嗜热菌(Thermophiles),可在40℃—70℃中生长的细菌为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嗜温菌,大多数细菌都属于此类,它们在25~40℃温度范围内生长最好。人类病原菌就属于此类,它们中大多数的最适温度接近人体温(37℃)。
(6)微生物在什么温度下扩展阅读:
以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日常管理和测试
1、调节温度:光合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在23~39℃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可不必调整温度。在常温下培养也可通过调整,将温度控制在光合细菌生长繁殖最适宜的范围内,使光合细菌更好地生长。
2、搅拌和充气:光合细菌培养过程中必须充气或搅拌,作用是帮助沉淀的光合细菌上浮获得光照,保持菌细胞的良好生长。小型厌气培养常用人工摇动培养容器的方法使菌细胞上浮,每天至少摇动三次,定时进行。
大型厌气培养则用机械搅拌器或使用小水泵使水缓慢循环运转,保持菌体悬浮。微气培养是通过充气帮助菌体上浮,因为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光合细菌繁殖受到抑制,产量下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充气量。一般采用定时断续充气,充气量控制在1~1.5升/(升·h)之间,溶解氧量保持在1×10-6以下。
3、调节光照度:培养光合细菌需要连续进行照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根据需要经常调整光照度。白天可利用太阳光培养,晚上则需要人工光源照明,或完全利用人工光源培养。人工光源一般使用碘钨灯或白炽灯泡。
不同的培养方式所要求的光照强度有所不同。一般培养光照强度应控制在2000~5000lx之间。如果光合细菌生长繁殖快,细胞密度高,则光照强度应提高到5000~10000lx。光照强度可通过调整培养容器与光源的距离或使用可控电源箱调节。
4、酸碱度的测定和调整:在培养光合细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酸碱度的变化。由于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菌液的pH值上升,这意味着光合细菌正处于指数生长期。但当pH值超过最适范围甚至生长的适应范围时,光合细菌的生长达到顶点,随后生长下降。
如果能及时调整菌液的酸碱度,使pH值保持在最适范围,则光合细菌能继续生长繁殖。为了延长光合细菌的指数生长期,提高培养基的利用率和单位水体的产量,测定和调整PH值是非常重要的。一船采用加酸的办法来降低菌液的酸碱度,醋酸、乳酸和盐酸部可使用,最常用的是醋酸。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每天或隔天测定菌液的pH值,当pH值上升超出最适范围,即加酸调整。如果在培养过程中不测定、调整酸碱度,当光合细菌的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pH值也上升到9以上,细菌生长受阻,此时应采收或再扩大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调整PH值,获得的最终产量低。
⑺ 病毒和细菌在什么温度下可以存活
高至100摄氏度以上,低至-20摄氏度以下。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
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奶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后来,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
(7)微生物在什么温度下扩展阅读:
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只有拟核,没有核膜,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质体(nuclear body)。细菌一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
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的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