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各种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谈谈各种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儿童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个别差异。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谈谈各种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实践活动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努力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和教育因素起着决定作用。
遗传为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和基础,但究竟以后怎样发展,朝哪个方向发展,则取决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而实践和活动则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主观努力便是心理发展的关键。要使孩子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家长必须了解和懂得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这些因素,然后施以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遗传因素就是指从自己父母的遗传基因中获得的生物特征。它是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一方面,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它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儿童出生时,就通过遗传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了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每个人特有的高级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其不同的差别,我们在产房里就可以观察到,如有的婴儿安静些,容易入睡;有的婴儿脚乱动,大声啼哭,等等。遗传虽然如此重要,但并不是决定一切。因为遗传只是提供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没有这后一条件,再好的遗传基础也是没有用的。况且,遗传素质对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它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完全相等。据心理学家研究,遗传素质在感知觉和气质方面有较大的影响。而在个性品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遗传素质影响就比较小。从年龄阶段来说,一般年龄越小,遗传素质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年龄越大,它们影响就小。家长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发扬遗传素质中的优势,促使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儿童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个别差异。社会环境的因素很多,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其中家庭、邻居、亲友、公共娱乐场所、市场、商店等等,影响最大。特别是家庭,从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家庭的气氛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都无不影响着孩子的理想、志趣和性格等。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许多有一定才能的儿童的调查,发现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形成儿童才能的关系因素。至于儿童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那就更容易从他的家庭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到根由。由于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更有密切的关系。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注意从零岁开始就给婴儿的大脑以适应的信息刺激。
实践活动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在游戏的活动中使心理得到发展的,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心理的发展。游戏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而且也是一种学习。他们正是在游戏中发展智力、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熏陶感情、塑造个性,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迅速而良好的发展的。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也会怎么样。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从游戏开始。”所以,家长应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和指导孩子开始游戏活动,使他们的智慧之花,通过游戏这一“媒介”得到尽情开放。
主观努力对儿童心理有何影响?
先天的良好的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只是发展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才能得到发展,并转化为现实性。这个转化过程离不开孩子的活动和主观努力,体现在孩子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上。
那么,怎样激发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需求呢?在《学前儿童心理学常识》一书中指出:第一,内在需求与激发必须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也就是说,在孩子智力发展开始萌芽的阶段(五岁以前),就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第二,内在需要的激发必须及早地进行语言教育;第三,若发求知欲,唤起学习的兴趣;第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拓展知识:
儿童心理的特点
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对食物的需要、对温暖的需要。稍大的孩子,有和人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等。需要旧根到底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它本身起一种刺激作用。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如果不引起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有趣的游戏里,幼儿的坚持性可以有明显的提高。幼儿学钢琴,爱好弹琴的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能力,不爱好的则学习起来特别费力或始终学不会。
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
自尊心强的幼儿,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比较突出。
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赶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活动自婴儿一出生就开始发展起来,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行动等方面。儿童的心理特点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个体的差异,如一般的儿童1-2岁开始学说话,3岁时能说完整的简单句,但有的孩子更早些,有的孩子更晚些;儿童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的,但有的孩子显得特别好动,有的则十分安静。虽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但都有一个正常的范围,超出正常的范围应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还会表现出特有的现象,例如年幼的儿童常常夸大事实,甚至讲一些并非真实的事情,令大人信以为真,他们是在说谎吗?不是的,这只是他们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行的,同一心理特点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可以在某个时期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它的时期则较缓慢。儿童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育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过早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放任不管也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发挥,只有当家长、老师了解什么时候是儿童言语、动作、思维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避免按成人的主观意愿要求孩子。儿童好问、喜拆东西,这是他们不断探索、求知的表现,虽然有时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那么令大人感到可笑或气恼;儿童情绪多变、不善掩饰,但他们是纯真的;儿童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学习时间不应过长;儿童尤其男孩好动,控制力差,不能认为他们故意表现不好;儿童模仿力强,大人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大人们应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怀着一颗宽容和爱护之心,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这对儿童能力的发挥、培养良好的个性、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儿童的心理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有的孩子天生聪明伶俐,有的则反应迟钝;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好动、爱哭闹,有的安静易哄;有的孩子内向敏感、胆小退缩,有的则活泼外向、大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所生,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但每个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同,各有特色。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许许多多的差异造就了孩子形形色色的特点。
生物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尤其是儿童的智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遗传的因素。由于遗传因素而影响儿童心理发育的常见原因有:父母或家族近亲中有遗传疾病、某些有遗传倾向的精神障碍、父母近亲结婚、父母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或酗酒、吸毒造成染色体突变、母亲为高龄产妇等。儿童先天的气质特点也是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外因来看,从胎儿期到以后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有害因素会影响到儿童的大脑,造成精神心理的发育异常,如母亲妊娠期间接触有毒害的物质、服用某些药物、某些病毒感染、精神受刺激,胎内或产后窒息、高热抽搐、中毒(如铅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营养不良、脑外伤、脑炎、癫痫等许多疾病。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如家庭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大人对孩子的抚养态度、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老师的教育态度、社会文化背景、居住地区的环境等。就智能而言,生物因素决定儿童智能发育的最大限度,而环境因素则决定智能发挥的程度,儿童先天情况良好但后天环境不良、教育落后,也可使孩子发育落后;反之,虽先天不足,但后天及时干预、教育得当也可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民主、和睦、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自信、活泼、独立;而在专断、关系紧张、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孤僻或叛逆的性格。
为了孩子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每一对夫妇应尽量避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如:做好孕前咨询,孕期定期检查,孩子出生后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一些儿童心理知识,做到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抚养教育方式。
何时进行早期教育为宜?
一个人具有相当大的潜能,如果不予以早期开发教育,就有可能被埋没,但“教育”不能被狭义地理解为严肃而正规地教孩子学习什么;而应从广义上理解,是针对儿童在不同时期心理行为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发展的活动,也就是对儿童进行能力的开发。现代科学证明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各种能力的发展。刚出生的新生儿就有一些感觉和本能的活动,所以早期教育从儿童一出生起就可以开始进行。科学证实出生后头几年是儿童能力开发的重要时期。
早期教育并不是过早教育或超常教育,因为儿童的学习能力不仅有赖于教育还有赖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和每个人本身的成熟特点。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教育,过早或过分地教孩子学这学那,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例如,婴幼儿的动作发育是有一定的出现时间和规律的,8、9个月的婴儿还不会爬就训练走,显然是枉费心机,过早行走还容易出现下肢畸形。
因此,在开展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特点,科学地进行。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同卵双生子是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明显的表现在发展的方向顺序和发展速度上。其方向顺序是按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近远方向(从中轴到边缘)。如:儿童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在世上肢,然后是下肢。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什么是儿童的气质?
刚出生的婴儿就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有孩子动辙大哭且哭声响亮、持久难哄,有的则哭声低微、短暂易哄;有的孩子对声、光、冷、热很敏感,有的则不以为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行为差异,有的孩子见生人不怕,笑脸盈盈,有的孩子则躲在妈妈的身后很久才肯叫人……这就是孩子的气质差异。这些气质差异使孩子的日常表现形形色色,就象一张色彩鲜艳的图画,既有暖色又有冷色。你如果想了解孩子,就不能忽视孩子的气质特点。
气质是一种个性心理表现,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气质特点,它可以表现在活动水平、规律性、趋避性(接近/退缩)、适应性、情绪本质、反应强度、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九个方面。
这些特性反映了孩子行为的力度、速度、强度,从低的一端到高的一端 (如活动量从少到多),气质无所谓好或坏,而是各有长处和短处,在孩子的抚养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中都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就看大人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气质特点,能否从中发扬孩子的长处、避免短处。充分了解孩子气质特点的含义对抚养教育孩子有重要的意义。
;⑵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JD)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
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各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不同方而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认为, 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的影响大些。充分利用良好的遗传因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也影响着儿童智力的差异,这在智力障碍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特殊能力和一般智力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形成。
生理成熟,又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一方面生理成熟是以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生理成熟的过程服从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丛 中轴到边缘。即所谓首尾方向和近远方向。
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生理成熟的天然规律,又决定儿童在一定时候(一两岁左右)有可能学会走路和说话。
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比如,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早,是和女孩的相应部分生理成熟较早有关。
⑶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的影响,包括儿童出生后机体损伤、疾病(包括生化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1.遗传 大量研究表明,遗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期发育障碍和精神疾患,包括婴儿孤独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多动综合症等的发生和发展均与遗传有关,而且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儿童常伴有行为异常。如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早期死亡、智力低下的比例远比非近亲结婚的高。 2.孕期状况 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胎儿的心理健康,包括孕妇患病,用药、营养、情绪、烟酒、放射线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例如,妊娠早期患风疹,可引起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缺碘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使儿童患呆小症;孕妇用药不慎可引起各种心理疾患,如用抗妊娠反应药“反应停”,可引起胎儿肢体、心脏、眼、耳等多处畸形;抗菌素药“链霉素”可引起先天性耳聋等;孕妇营养不良可导致胎儿为低体重儿、先天畸形等;孕妇情绪不好,使体内分泌的激素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烟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化合物使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发生障碍和畸形;孕妇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胎儿患“酒精中毒综合症”,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x放射线使胎儿发生严重畸形,身体、大脑发育迟缓;环境中汞、铅等有害元素的污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畸形、智力低下等。 3.意 (1)出生时的状况 婴儿出生时缺氧和早产、出生低体重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娩生产过程中如难产、胎盘过早剥离,脐带过长绕颈,可以导致胎儿出生时缺氧,损伤脑组织,可使婴幼儿时期智力和动作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多数儿童在人学后能够赶上正常的发展水平,只有缺氧极其严重的儿童仍继续保持落后状态,部分儿童因缺氧导致的脑损伤或肺功能缺陷,可能持续终身。大量研究表明,早产儿和出生低体重儿在身心发展方面发生问题或存在困难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正常儿童,其中,出生时的体重与儿童出生后的健康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最为明显。多数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难以克服的困难,体重越低,困难越严重。出生低体重儿童在整个童年期常常疾病缠身、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度、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 (2)意外伤害和疾病 意外伤害和疾病引起的脑损伤可直接引起学前儿童失语、痴呆、昏迷、意识障碍等症状,从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此外,意外伤害和疾病造成的残疾、并发症和后遗症等,可以间接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如四肢残缺、失明、瘫痪、耳聋等,导致学前儿童自卑、情绪低落、智力低下等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意外伤害和疾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程度,取决于脑损伤的部位、范围、有无并发症、抢救治疗效果、疾病的种类、病情、疾病抢救处理是否及时、是否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加强安全和健康教育、预防意外伤害和疾病的发生是保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外伤害和疾病
⑷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几种
1、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跟现实文化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风、教师、同伴交往等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年龄特征
1.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永恒的年龄特征。
2.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3.儿童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它代表了这一年龄阶段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也就是说应以经常出现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现为依据,不能把这个阶段中个别儿童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特点作为年龄特征。
稳定性表现为:
(l)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形成这种稳定性的原因是:
①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②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一般条件下,大多数儿童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相等;
③生理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教材的安排、教法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年龄特点。由于年龄特征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而要注意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工作;由于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教学工作在注意共同性的同时要照顾好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