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机污染物有几类,现有处理手段,主要用到什么微生物
1.碳氢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石油是含有多种烃类和少量其他有机物的混合物,一般由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其降解。微生物在石油污染的治理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知有28属细菌,30属丝状真菌和12属酵母,共70属200个种的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当前各国学者正从各个方面努力提高微生物对石油的分解速度,一边更有效地治理石油污染,例如构建“超级菌”降解石油。瓦斯在煤矿中易爆炸,经过甲烷氧化菌或酶处理后可消除煤矿甲烷,防止瓦斯爆炸。
2.氰(腈)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能分解氰(腈)化合物的微生物有诺卡氏菌,茄病镰刀霉,木霉和假单细胞菌等几十种。
3.合成洗涤剂的微生物降解:其方向是改变合成洗涤剂的结构,制成易被微生物分解的(软型)洗涤剂。其代表为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4.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许多微生物能降解多氯联苯,如产碱杆菌和不动杆菌能分解多种多氯联苯;腊状芽孢杆菌能使一氯联苯,二氯联苯全部分解。
5.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微生物以两种方式降解农药:一种是以农药作为碳源和能源,有时还可作为氮源,使农药降解。具有这种能力的微生物很多,如假单胞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的某些种。另一种是共代谢作用,即微生物从其他化合物获得碳源能源后才能使农药转化。
6.剩余污泥的分解:处理污泥主要有消化法和高温堆肥发酵法。消化法是将污泥排入浓缩池,浓缩后进入消化罐进行厌氧发酵,以提高肥效和减少残毒。高温堆肥发酵法是先将污泥排入干化池渗滤脱水,再与马粪,厩肥等混合堆积,一层马粪一层污泥,加适量的水,注意通气,用泥封顶。适时翻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再合成,同时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高温杀死病菌和虫卵。
㈡ 海洋生物学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分别从海洋的动物 植物 微生物 分别举例说明个体作用
海洋微生物是在海洋环境中能够生长繁殖、形体微小、
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的一群低等生物。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按其结构、形态和
组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如海洋病毒)、原核细
胞型(如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真核细
胞型(如海洋酵母菌、海洋霉菌等)[1]。从微生物学或环境
微生物学角度来讲,海洋微藻也应归入海洋微生物的范
畴[2, 3]。
微生物在废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
用,在农林牧渔业、环保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4]。近
年来,人们对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分离纯化和开发
(包括驯化和基因操作等)利用等方面的报道与日俱增。对
于海洋微生物这部分来讲,随着环境微生物和海洋科学两
大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从海洋表层的海
水微生物[5]到深海微生物[6]等各方面均有报道。另外,对
于我们通常认为较难研究的海洋浮游病毒,国外研究进展
很快,已经渗入到海洋浮游病毒的形态、分类、生态学效应、
在海洋不同深度的种群和数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中的作用以及海洋藻类噬藻体等方面[7~14]。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
的污染物逐年增多,海洋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导
致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海洋污染物主要包括
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农药、PAH、PCBS等。在这些污染物
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中,海洋微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各
种海洋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这样有助于保持海洋生
态系统的平衡和促进海洋自净能力。1 海洋微生物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海洋石油及其产品的污染是目前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的
海洋污染现象。随着大陆架、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海上
油事故、沿岸石油化工的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战
争等原因使局部海域受到严重的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造
成了灾难性的破坏。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流入大海的石油就
有1. 0@107t,我国每年有60多万吨原油进入环境,污染土
壤、地下水、河流和海洋,造成污染海域在短期内溶解氧的缺
乏[15],对近海海域及沙滩等造成污染,对人们在天然浴场游
泳和沙滩休闲娱乐产生不利影响。
据报道,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达200多种,分属于70
多个属,其中细菌约占40个属,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
位[16]。海洋石油降解菌广泛分布在油污海域,常见种类见
表1。由于海洋微生物可以有效地去除各种形式的石油污
染物,因此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率先开展了利用细菌消除油污染
的研究,随后,世界各国相继利用各种微生物开展了这方面
的工作。我国应用海洋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发
展也很快。林凤翱等[18, 19]从近岸油污染海洋环境中筛选出
了高效的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研究表明,该丝状真菌能降
解多种石油烃,且降解速率快、不受氮、磷营养盐和氧含量的
限制、在被油污染的海滩等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很大。丁
明宇等[20]利用从青岛近岸海水中筛选到的73株细菌和10
株真菌进行了降解石油的研究,多数菌株具有明显的降解
石油的能力,有3个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效率高达58. 35%
(真菌F-37)、62. 75% (细菌SJ-27B)和71. 06% (真菌F
-38)。此外,史君贤等[21]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石油烃降解
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
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
的降解率,且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在35e条
件下降解速度最快。陈碧娥等[22]研究了从湄洲湾海域分离
的丝状真菌转化石油烃的过程,指出,丝状真菌去除原油的
㈢ 研究发现了神秘微生物吃石油产甲烷,这是种什么样的微生物
在中国发现的可以通过吃油排出甲烷的微生物,已经有35亿年以上的历史了。它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将食用的油脂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甲烷生产方式。因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但是肉眼是看不到的!微生物有很多种。微生物分为以下八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这是一种生产甲烷的实用方法。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目前地球大气中的甲烷大部分是由这种微生物排放的。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这种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不管微生物有多神秘,它也属于大自然。当然,因为它在这个世界上起源较早,所以也是多变的,所以种类也很多,而且每一种也大不相同。有些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生存,有些可以在极高的温度下生存,有些可以在数千个大气压下生存,有些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生存。很多细菌被人们利用,比如甲烷,是甲烷细菌代谢有机物产生的,生物炼铜,还有冬虫夏草中的草。
㈣ 如何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和提高采油量
微生物采油对低产、枯竭油田特别有吸引力,能提高采收率。
4
、不污染环境
微生物采油技术不污染环境,不损害油地层,可在同一油藏区或同一油井中反复使用。
(三)采油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用于油田开采的微生物一般具有以下鲜明的生物学特征:
1
、厌氧或兼性厌氧。在地层无氧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进行厌氧发酵,在地上有氧条件下也
能生长繁殖。
2
、在油层高温、高压、高盐等极端环境下能生长繁殖并代谢。
3
、多数采油微生物能以烃类作碳源,能以贮油层
内的无机盐作氮源或作营养元素。
4
、采油微生物必须与其注入油层的环境条件相配伍相适应,要在油层内能运移,能生长繁
殖,能产生有机酸、气体、表面活性物质、生物聚合物、有机溶剂等多种代谢产物。能在
50°
以上的温度及缺氧条件下生长的中度嗜盐细菌,是微生物采油中最常用的菌种。
(四)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
经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和产生的代谢产物,
作用于原油,
改变原油的某些物理化学特性,
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
术。
根据实施过程与方法的不同,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分为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和地下微生物
采油技术。
1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在地上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微生物的某种代谢产物,如生物
多糖聚合物或生物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发酵产品注入油藏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该技术的实质
是利用选育的优
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制剂的技术。
目前,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中广泛应用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
表面活性剂。
(
1
)微生物多糖
据研究,
有百种以上的微生物能产生结构、
性能各异的胞外多糖。
能产胞外多糖的主要
微生物类群是:明串珠菌属、黄单胞菌属、固氮菌属和小核菌属等。
采油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多糖是:
肠膜明串珠菌或葡聚糖明串珠菌产生的右旋糖
酐葡聚糖、
普鲁兰出芽短梗霉产生的普鲁兰糖、
齐整小核菌或葡聚糖小核菌产生的小核菌葡
聚糖。采油中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胞外多糖黄原胶。
(
2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乳化剂
以烃为碳源的微生物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来源。
因为石油微生物必须分泌表面活性
剂,才能促使烃与水乳化。烃只有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才能被石油微生物吸收利用。所以石
油微生物是表面活性剂最丰富的基因库。
假单胞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等是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主要微生
物类群。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就其化学组成来分,主要可分为糖脂类和脂肽类
。
分子的极性端或是多羟基的糖类或是氨基酸类,
非极性端是长链脂肪酸的长链烃部分。
微生
物表面活性剂的粗制品或纯品注入贮油岩层,
作用于油一岩石一水三相体系,
降低油水界面
张力,增强油水乳化,提高原油采收率。
2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
地下微生物采油(
MEOR
)技术是指将在地上模拟油藏条件筛选的微生物菌种与营养物
注入油藏,
微生物在油藏中运移,生长繁殖,
产生多种代谢产物,
作用于原油而提高原油采
收率;
或用生长繁殖的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封堵贮油岩层大的孔道,
调整水驱油剖面;
或只
将营养物注入油藏,激活油藏内的原生微生物,靠其生命活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根据单井增产措施的处理方法和提高原油采油率的要求,地下微生物采油可分为
6
类:
(
1
)单井周期注人微生物采油
为提高低产油井的原油日产量,
在油井高压注入采油微生物,
关井,
使微生物运移到油
井周围直径
10m
左右的贮油岩层,经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疏通被堵塞的油层空隙通道,增
加原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为了保持高产,需要不间断地、周期性地注入采油微生
物。
(
2
)微生物驱油
采油微生物从注水井注入油层,
微生物随注水向油井贮油层深部移动,
同时进行生长繁
殖,并产生多种代谢产物。细胞和代谢产物综合作用于原油,降低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
提高原油采收率。
(
3
)激活油藏微生物群落驱油
油藏中存在着天然的微生物群落,
但由于营养物质贫乏,
数量很少。
从注水井将营养物
注入油层,激活天然微生物群落,让其生长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驱油。
(
4
)微生物选择性封堵
将体形较大且产生表面黏稠物质的微生物菌种从注水井注入,
运移到大孔道或有溶洞的
贮油岩层部位,用生长繁殖的大菌体细胞和表面黏稠物质形成的生物膜封堵大孔道或溶洞,
防止注入水
“
指状
”
流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
5
)微生物压裂液压裂
将厌氧条件下大量产生有机酸的微生物及营养物注入空隙度甚小、渗透率很低的贮油
层,在高压下用有机酸溶解岩层使之形成缝隙,有利于原油流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
6
)微生物油井清蜡
原油中含蜡量较高,
会析出蜡晶固着在井壁,
堵塞贮油层通往井壁的空隙通道,
降低原
油流动性,
减少单井原油日产量。
注入产生表面活性剂或溶剂的采油微生物,
用其代谢产物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清洗井壁,溶解固形石蜡,提高原油采收率。
(五)微生物在石油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1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及分布
据目前的研究
,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
70
个属
,
其中
28
个属细菌
, 30
个属丝状真菌
, 12
个属酵母
,
共
200
多种微生物。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细菌有:无色杆菌属
(Achromobacter)
、
不
动
杆
菌
属
(Acinetobacter)
、
产
碱
杆
菌
属
(Alcaligenes)
等
;
真
菌
中
有
金
色
担
子
菌
属
(Aureobasidium)
、假丝酵母属
(Candida)
等。石油降解菌通常生长在油水界面上
,
而不是油液
中。据丁美丽等
[5]
在胶州湾的实验证明
,
胶州湾的石油降解菌在表层水体中的最高值可达
4.6×
102
个
/mL
。
石油降解菌数量仅与海水的石油污染情况有关。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对海洋中石油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
混合培养的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比纯
培养的微生物快
,
但是崔俊华等在实验中筛选出了
7
株高效原油降解菌。
2
石油降解菌的作用
(
1
)作为油污染的生物指示
以往大多数调查结果表明
,
在海洋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数量或种群与水域受到油类物
质污染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
通常在被油污染的水域中
,
石油烃降解细菌的数量明显地高于非
油污染的水域。
烃类降解菌数和异养细菌数的比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域受油污染的状
况。
丁美丽等在胶州湾的工作以及史君贤等在浙江省海岛海域的工作都证明了这一点。石
油污染可以诱导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及生长
,
Atlas
报道在正常环境下降解菌一般只占微生物
群落的
1%,
而当环境受到石油污染时
,
降解菌比例可提高到
10%
。说明石油污染可以使降
解菌发生富集
,
降解菌可以作为石油污染的生物指示。
(
2
)通过自身代谢作用降解石油
向水体中投加菌种净化水体的技术是从清除海洋石油污染开始的。
实验室研究表明
,
单
一菌剂除油率为
20%
~
50%,
而混合菌剂除油率可达
71.4%
。
丁明宇等
[8]
从青岛近海海水中
分离、
筛选到
73
株细菌和
10
株真菌
,
并对其降解石油的能力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多
数菌具有明显的降解石油的能力
,
其中
,
有
3
个菌株对石油的生物降解率分别高达
58.35%
、
62.75%
、
71.06%
。史君贤等
[9]
在浙江沿海海水中分离石油烃降解细菌
,
并实验
证明降解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在
20
℃的条件下
,
经过
21d
后
,
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
,
总的降解率为
94.93%,
其中细菌
的降解率为
75.67%,
理化降解率为
19.26%
。在实施接种的现场生物修复处理中
, 1990
年在
墨西哥湾和
1991
年在得克萨斯海岸都获得了成功
,
现场观察表明
,
在开放水体中添加降解
菌是有效的。
(
3
)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
,
加速石油的降解
生物表面活性剂
(Biosurfactants,
简称
BS)
是细菌、
真菌和酵母在某一特定条件下
(
如合
适的碳源、
氮源、
有机营养物、
pH
值以及温度
) ,
在其生长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表面活
性的代谢产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生物修复
,
它能将烃类物质乳化
,
进而促进其降解
,
尤其适合处理海上溢油。
Chabrabarty
曾报道
,
由
Pscndomona
acruginosa
(
铜绿假单胞菌
)
生成的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
(
海藻糖酯
)
由于能有效地将石油分散成水液滴
,
因而可促进石油
污染海岸的生物修复
,
大大提高了
Exxon
Valdez
原油泄漏造成的阿拉斯加污染区域石油烃
的降解速度。
(
4
)基因工程菌
基因工程菌是将不同细菌的降解基因进行重组
,
将分属于不同细菌个体中的污染物代
谢途径组合起来以构建具有特殊降解功能的超级降解菌
,
可以有效地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
力
,
从而提高生物修复效果。
通常石油降解菌只能降解某一种石油成分
,
并且由于石油的种类不同
,
所需降解菌也不
相同
,
天然环境中存在的石油降解菌不能高效地降解多种石油成分
,
使基因工程菌的出现成
为必然。同时
,
复杂的烃类化合物混合物的降解需要有混合菌株的参与
,
但不同菌株之间可
能会产生竞争或拮抗作用
,
从而对降解产生负面影响。使用基因工程菌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目前
,
已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基因工程菌并在实验室取得满意的降解效果。
例如美
国的
Chakrabaty
等使用具有
CAM
、
OCT
、
XAL
和
NAH4
种降解质粒的
“
多质粒超级
菌
”
,
可以使海上浮油在几个小时内降解
,
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浮油需要
1a
时间才能被降
解。这项技术取得了美国的专利权。但是考虑到在开放环境中使用基因工程菌的安全问题
,
目前基因工程菌的使用仅限于实验室
,
尚不能大规模使用。
另外
,
目前在研制基因工程菌时
,
都采用给细胞增加某些遗传缺陷的方法或是使用携带一段
“
自杀基因
”
,
使该工程菌。在非
指定底物或非指定环境中不易生存或发生降解作用。
3
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方式
石油烃化合物可分为
4
类
:
饱和烃、
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树脂及沥青质。其中
,
短链
的饱和烃在溢油发生初期通过挥发等作用进入大气
,
其他的石油烃中
,
饱和正烷烃最易降解
,
其次是分支烷烃
,
再次是低分子量芳香烃
,
多环芳烃很难降解
,
树脂和沥青质极难被降解。
直链烷烃的降解方式主要有
3
种
:
末端氧化、
亚末端氧化和氧化。
芳香烃在好氧条件
下先被转化为儿茶酚或其衍生物
,
然后再进一步被降解。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报道很少
,
许多四环或多环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降解是以共代谢
(Cometabolism)
的方式进行的。但是共
代谢完全是间接或偶然的事件
,
并且风险较大
,
可能会产生比母体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
树
脂和沥青质极难被降解
,
但是有报道称
,
有着复杂构造的树脂和沥青质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
分解
[14]
。
冷凯良等的实验表明
,
微生物降解原油代谢产物主要是乙酸和棕榈酸为主的脂肪酸与
鼠李糖形成的糖脂类表面活性剂。
4
石油降解菌的获得
由于天然海洋环境中石油降解菌数量较少
,
一旦发生溢油
,
不能及时对石油进行降解
,
所以
在溢油发生后一般要向环境中添加石油降解菌以保证石油的高效降解
,
但是考虑到安全等
方面的问题
,
菌种不能盲目投加。
一般来说
,
可以把取自自然界的微生物
,
经人工培养后再
投入到污染环境中去治理污染。
具体到海洋石油降解菌的获得
,
一般为
:
首先选择油污染环
境
,
从中分离出适应性菌株
,
并将其中的石油降解菌富集培养
,
通过反复适应和驯化或遗传
修饰进行进一步筛选
,
从而培养出高效降解的菌株
,
将其进一步繁殖后投加至受污染环境中
或分类保存。
根据微生物与石油的作用机制
,
选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标准包括:
( 1)
对石油有较高的耐性。
( 2)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 3)
对石油的降解效率高
,
专一性强。
( 4)
不影响海洋环境中原有的生物多样性。
虽然微生物修复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降解能力降解污染物
,
但是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
解、转化也是需要条件的
,
所以除了投加高效降解菌之外
,
还要为这些降解菌创造必要的生
存、
降解条件。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石油污染修复。
5
影响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因素
微生物在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过程会受到营养元素、表面活性剂、
O
2
通量、温度、
pH
值
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
,
营养元素对降解率的影响较大,尤其是
N
、
P
元素。
何良菊等专门
对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营养平衡进行了研究,
表明氮、
磷营养物质的缺乏直接限制了石油烃
的微生物降解
,
但添加过量反而有抑制作用
,
因而存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添加量及添加比例,实
验表明氮磷比在
5
∶
1~6
∶
1
比较适宜,
,
无机氮源比有机氮源好,硝酸盐形式的氮比铵态的
氮更合适。而国内有其他研究却更倾向于氮磷比为
1
:
1
,且最佳氮源为氯化铵,最佳磷源
为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两种研究得出的结果不一致。
表面活性剂是影响降解效率的又一重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具有一定的增溶和
分散作用,
从而对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率有重要作用,
而有研究则指出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
存在一定毒害作用。
刘庆新等通过研究,
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量多少对石油烃降解菌的影响
比较复杂:
加少量的表面活性剂会促进石油烃降解菌的生长,
但随着表面活性剂加量的增加
,
菌量反而减少,证实了上述论断。
在自然环境中,大多数的石油烃类是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的,但是微生物对石油烃的
降解在有氧及缺氧两种情况下都会进行,
最近有研究表明厌氧降解对饱和烃及芳香烃有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嗜冷菌、嗜热菌和嗜中温菌,因此在温度低于
0
℃和在
70
℃左
右的环境中均有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大多数石油降解菌属嗜中温菌,最适温度在
30
℃上
下,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对降解效率产生抑制。
普遍认为石油降解菌是产酸菌,且适宜生长于中碱性环境中。刘庆新等研究得最佳
pH
值为
8.0
,而其文章中也指出与一般认为的
7.0
不符。而
Stapleton
[20]
等发现在
pH 2.0
的一处
土样中,萘和甲苯仍然被降解为
CO
2
和
H
2
O
。
6
生物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应用
利用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最早见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在
Exxon
Vadez
油轮
石油泄露的生物修复项目中,
该项目在短时间内清除了污染,
治理了环境,
是生物修复成功
应用的开端,同时也开创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中的应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生物
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逐渐成为核心,
取得了理论突破和重要成果。
国内学者也做了
大量工作,但主要为石油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生物修复研究
[38]
,对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
复研究相对较少,
而且研究工作也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实验的水平上。
闫毓霞利用土着微
生物对胜利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修复实验;黄廷林等
[40]
对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室内
模拟生物修复研究。
石油降解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投加高效石油降解菌来处理污
染时:投加菌面临与土着微生物的竞争作用;投加菌需要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投加菌要经
受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影响。这些压力使接种的外源微生物的存活率很低或者活性较弱
,
限制
了它的实际应用。
7
展望
石油降解菌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具有物理、化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高效、经济、
安全、
无二次污染,
在机械装置无法清除的薄油层而且化学药剂被限制使用时,
生物法处理
溢油的优越性便更加显着,
具有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对石油降解菌的研究呈
现出一定特点:
(1)
对一般性降解菌研究多,对极端环境下的石油降解微生物研究少,尤其是对低温、
耐盐的石油降解菌。中国北方的大部分湿地,盐碱程度比较高,常年气温(尤其冬季)气温
较低,
而无论是来源海上还是来源于石油化工的污染都比较严重。
在这种条件下的石油降解
菌研究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2)
对石油降解菌的研究多而应用少。
对石油降解菌的所有研究到最终肯定要归结到实
际应用中去,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对石油降解菌的单纯研究感兴趣,
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重复
研究。国外已有成功应用先例,证明石油降解菌可以用来修复实际污染,国内仍止步不前,
难于踏出实际应用的第一步。
随着大量学者的不断研究,对石油降解菌的认识肯定会不断深化,其应用也会逐渐成熟
㈤ 处理石油污染有哪些方法
除了废水污染外,石油对水体的污染也很严重,每年运输过程中有150万吨原油流入世界水域,同时由于近年来原油和各种精炼石油产品在陆地上就地排放或进入水域中,特别是油船遇难或由于海上钻井的操作失控,引起石油的大规模泄漏,使水域被石油污染。
消除石油引起的水质污染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大重点。用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既经济又快捷。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村地下泄漏了约6000加仑汽油,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供水。最初,事故的责任者使用的是掘井提油的办法,即开掘能够打出地下水的深井,用泵打捞浮在水表层的汽油,用这种方法约除去了3000加仑。但剩下的汽油如果仍采用这种方法清除,预计尚需100年时间。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事故责任者决定利用培养当地有分解汽油能力的细菌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成功地进行了净化。微生物净化石油的方法将是21世纪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石油是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仅是一种细菌不可能完全分解石油。现在科学家们将能降解石油的几种基因结合转移到一株假单孢菌中,构建“超级微生物”,能够降解掉多种原油成分。
在油田、炼油厂、油轮和被石油污染了的海洋、陆地都可以用这种“超级微生物”去消除石油污染。
㈥ 处理石油的微生物有哪几种墨西哥石油泄漏,英国石油公司采取的方法
用于脱硫的微生物及脱硫机理
已从炼油厂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煤焦油污染的或煤矿附近的土壤、温泉、实验室培养菌中筛选分离出一些可用于脱硫的微生物,其中大多数微生物对脱除无机硫及非杂环硫较有效,对杂环硫的脱除效果甚微. 少数可脱杂环中有机硫的微生物有两种氧化方式: C-C键断裂氧化和C-S键断裂氧化. 在前一途径中, DBT的一个芳香环被氧化降解, 杂环硫不从环中脱除, 而是生成水溶性3-羟基-2-醛基-苯噻吩除去, 导致烃燃烧值降低. 而在后一途径中杂环硫被脱出但不引起芳香环碳骨架的断裂, 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途径,因此受到重视.
脱除无机硫的微生物主要是化能自养菌属Thiobacillus sp.以及嗜热硫化裂片菌属Sulfolobus sp.中的一些菌. 这些菌氧化无机硫化物有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两种作用机理. 间接作用机理为细菌氧化溶解Fe2+,生成的强氧化剂Fe3+再将硫化物氧化生成S0,然后Fe2+又被氧化,沉积在煤和石油中的硫再被Fe3+氧化生成水溶性硫酸盐. 直接氧化的机理则为细菌直接与硫化物的含硫部位接触, 在细菌生物膜内作用生成还原性谷光甘肽(GSH)的二硫衍生物GSSH,GSSH被一氧化酶氧化并水解成亚硫酸盐,亚硫酸盐又被氧化为硫酸盐,生成的还原性辅酶被细胞色素氧化还原剂中的溶解氧再氧化. 细菌的直接作用着重于还原性硫的酶氧化. 这两种途径作用的产物都是水溶性的,因此,脱硫的同时也脱除了燃料中的金属.
研究较多的脱有机硫菌有以有机硫化物(主要是DBT)作为碳源断C-C键的Pseudomonas sp.和Brevibacterium sp.菌,还有以DBT作为唯一硫源的专一性断CS键的Rhodococcus Strain, Sulfolobus Scidocaldarius.,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M6及Corynebacterium sp.菌\. 微生物脱有机硫有两种途径,由于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不同,C-S键专一断裂途径中又可能存在三个不同序列.
参考资料: 石油和煤微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姜成英, 王蓉, 刘会洲, 陈家镛 石油生物催化脱硫技术是采用微生物体内的酶来催化氧化油品中的有机硫,使之转化为水溶性硫化物加以除去,从而实现生物催化脱硫。
该技术在美国已实现了工业化,与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其设备投资低50%,操作费用降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