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科技为什么那么好
那是因为日本经历了一次工业革命的末尾,欧洲国家依托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和红利,通过贸易和武力征服了亚洲和非洲,为了获取工业原料,把一些工业机械带到了亚洲。日本就是抓住了该时期,大量引进和仿制基础工业机械,并学习掌握了其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以纺织机为例)向欧洲派出留学生,培养了大批有基础科学知识的阶层,继而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二次工业革命中奋起直追(基础工业材料、工业机械设计、技术工人等方面)。
二次工业革命中日本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跟欧美的工业科学技术拉开了一些距离。不过,在二战中通过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对我人民的残害,残忍的取得了各项人体活体实验数据,为其医学和生物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日本迅速跟上以美欧为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作出了贡献。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日本以强大的基础工业和生产加工能力成为美国在亚洲的科学技术产业化的代工厂,学习掌握了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在电子技术方面超越了同期的欧洲。
日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并不是神话,而是其把握了时代命运,当一次工业革命和二次工业革命早期时全世界对知识产权还没有很重视,技术的取得并不像当今这么难,所以成就了日本从农业社会窜起成工业科技大国的“神话”。
(对比同期的中国,由于腐败保守、内战、抗战等等一次工业革命就没有赶上,二次工业革命别人完成了我们才开始,而且完全没有基础。哎~就SB了。以上是本人一些粗浅看法,不喜勿喷,欢迎采纳)
‘贰’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述
生物制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 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3.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4参考文献
[1] 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2] 文淑美.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1):92-96.
[3] 张蕊,田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0(5):107-111,117.
[4] 王明亮.贵州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46-49. (发布时间:2010-12-14)
‘叁’ 日本的生物科研水平在全球排哪个地位
尽管日本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者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对每个研究者一一来看,日本的研究都很精悍,具备与一流学者单挑的实力或者潜力。就是说,也许美国的有些研究方向日本没有覆盖到,但是在覆盖到的地方,日本都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也许在某些研究方向美国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术精英辈出,既有质的优势又有量的优势,而日本只有少数几个学者在从事相关研究, 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有独到的地方。
就拿日本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下村修来举个例子。
作为名古屋大学的博士,下村修因为博士期间和博士后期间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要作用就不啻多言了,它成为了当代生物和医学研究的最重要研究工具之一。下村修研究GFP起源于他在名古屋大学期间对生物发光现象的研究。他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平田义正的研究室,而平田义正的研究室当时的课题是研究被称为“海中萤火虫”的海洋荧光动物海萤。下村修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那一次的阴差阳错决定了我的命运!” 他在名古屋大学取得的出色成就引起了美国科学家的注意,也奠定了他后续研究发现GFP的基础。 在那个时候,应该没有人会想到遥远而看似无用的生物发光现象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那个时候美国在登月的同时,也提出了攻克癌症的计划)。这也许是下村修自己也没有料想到的。然而,一旦入行,他的兴趣是持续的也是深入的。至于后来的研究成果会有怎样的应用多大的影响,这是不可预料的。因此从下村修的事例我想说,无论当初的研究方向多么不起眼,甚至偏,只要明确要研究的科学现象,提出可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一定会有所意义的。一个下村修得了诺奖也许是他的运气,但是如果有庞大的数字基础,那么时不时得出个出个重大发现出个诺贝尔奖也就不奇怪了。这也许跟战术上的“下闲棋布冷灶”是一个道理。
同样的,分享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研究长期不受重视甚至引发争执,但是中村修二锲而不舍一个人默默努力(一个人。。。),最终实验成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再举一个物理学奖的例子,2008年诺奖得主益川敏英。出身名古屋大学的益川敏英因为和学弟提出小林-益川模型而被授予2008年物理学奖。这位也是属于埋头苦干深入研究的类型,他不会讲英语,甚至在得诺奖之前没有离开过日本,但是国际交流的缺乏并不妨碍他做出一流的理论研究成果。
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就是,瞅准一个方向,深入研究,也许刚开始不显眼,不热门,不受重视,但是研究深入了成果出来了就必定会产生影响。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遵守客观的研究规律,提出真正的科学问题,保持独立的批判思考,采取有效的研究手段。不然就是浪费生命。
上述也是我觉得日本之所以不断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他原因,
首先,日本的科研职位有限,比如今年的诺奖得主大隅良典51岁才成为教授。有限的科研职位保证了科研人员的高水准,也保证了有限的科研总经费能给科研人员足够的经费保障,使科研人员能够专注于研究本身。
其次,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后勤保障。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研究经费充足,所以可以按需购买实验仪器和器材。财务报销事宜有专门的秘书处理,一些杂活可以雇用technician。 教职员工的子女可以送到学校幼儿园。学校有专门的科研支持部门搜集提供科研信息经费信息。总之一切井井有条,非常规范化,让搞研究的人可以专心搞研究。
再次,日本的科研风气很好。无论是资深的老教授还是年轻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平等的交流,随意发问。在自己领域的学会上,大家相互分享相互取经的态度都很真挚,常常让我感受到这里才是大家面前真的只有科学,而没有其他因素了。而且,日本人科研的自律体现在,在自己研究室团队内部的学术拷问严谨程度甚至会远远超过了外人的批判性思考。任何一点思考的不严谨或者实验的瑕疵都会被提出来,这样修改之后面对实验室之外的其他研究者,就会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