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
1 加强安全设施 实验室所有设施、设备和材料都应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医院管理层应听取检验科负责人的建议,提供足够的生物安全设备。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安装符合生物安全和工作要求的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负压罩、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生物安全柜安装要求远离污染区入口处和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污染区内应设置消毒装置,有独立的排风系统,确保实验室的气流方向是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也要保证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实验室内应设置急救用品或急救药箱,以应对职业暴露后及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生物安全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用品 首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入时应限于经过授权的人员,其次,实验室应明确分隔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区和区之间设缓冲间。应保证对技术试验区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范围内,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及有害气体的扩散,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在实验室的每个进、出口处都应有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牌。建立好各项试验记录和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程及管理文件。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工作帽、面罩、手套、呼吸保护装置及正压气体供应工作服等,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做好样本采集接收和废弃物处置 在实验室工作中,样本的采集、接收的方法不当,都可使相关人员造成感染及环境污染,检验科—定要严格的制定出相关的SOP规范管理文件。样本容器应采用防漏、加盖、坚固、安全的容器。接收标本应在专设的房间,而且要建立标本接收登记记录。实验室的废弃物是造成医院内潜在的生物污染源。废弃物分为:病理性废弃物、药物件废弃物、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及损伤性废弃物,它们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毒性及腐蚀性,处理时稍有不当,易引发生物污染,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废弃物的处理须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专人负责,分类进行收集。严格实行密封化、标志化、无菌化的规范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指定地点,由专人进行焚烧。
4 实验室人员培训是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的—个重要环节,严格建立各项操作规范、个人行为规范,良好的内务规范以及实验后的清场、消毒、灭菌的规范,使工作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把生物安全预防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所有人员应熟悉职业暴露后所执行的程序、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也可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者进行有关针对性的培训,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使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安全骨干人员,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
B. 如何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
(1)设立(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负责全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校生物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和生物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3)各院系、医院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其他二级机构,设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实验室管理负责制。
(4)各二级单位的法人代表,对该单位生物安全负有完全责任。
(5)实验室主任、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课题负责人、实验教学主讲老师为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安全有关安全要求,评估实验室生物材料、样本、药品、化学品、化学品和机密资料被丢失或不正当使用的危险,并对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以保障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
生物安全级别与实验室设置
具有感染威胁的生物危险度分为四级,级别越高,潜在危险越大。一般高校或研究所所涉及的是一级或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更高级别生物安全威胁的实验很少开展,如需要进行更高级别生物安全威胁的实验,必须向学校相关领导机构通报,实验室相关设施及操作必须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执行。
(1)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2)危险度2级(个人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
(3)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 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根据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类管理规定,将实验室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实验室的设置应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确定实验室级别,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生物安全工作
(1)实验室应制定意外事故的应对程序和突发事件德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报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2)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有责任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和病原体微生物等进行确认,分类管理,安全存放,随时监控。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记录实验室危害评估的结果及所采取措施,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实验室管理领导小组。
(4)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本实验室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记录,提供生物安全指导。
(5)对于高风险核污染材料应严密控制,专人管理,并有采购、使用记录等,防丢失或遗失。
(6)所有废弃物用使用可靠方法处理。
(7)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有义务督促使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8)不得擅自改建实验室或改动实验室设置,确需改建或变更设置的,要对生物安全影响进行评估,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报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9)定期向公众进行不同形式的生物安全教育,对相关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培训。
答案来自
C. 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4、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在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D.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二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
应将每一特定实验室从立项、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的内容编入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4)如何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扩展阅读: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病运歼带原微生物、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材料或寄生虫时,为确保实验对象不对人和动物造成生物伤害。
确保周围环旁芦境不受其污染,在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所采取的综合防护改桥措施。
E.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是指生物实验室的防护措施。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分级,一共分为四级。
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这类的实验室可以处理较多种类的普通病原体,例如犬传染性肝炎、 非感染性的埃西里氏大肠杆菌,以及对于非传染性的病菌与组织进行培养。 在这个水平中需要的防范问题的生物危害性的措施是微乎其微的,手套和一些面部防护。在一般情况下,被污染的材料都留在开放(但分别注明)废弃物容器。实验后洗净程序与我们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日常生活对于微生物的预防措施皆相同。实验室环境中使用的所有细胞和/或细菌所使用的所有材料都必须经过高压釜的灭菌消毒处理。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程序中必须经由普通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训练的科学家监督且必须事先训练之。
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这类实验室较能处理较多种的病菌,且该病菌仅造成轻微的疾病给人类,或者是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中的气溶胶中生存。适合它的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和病毒但仅造成轻微的疾病给人类,或者是难以于实验室环境中的气溶胶存活,如艰难梭菌、大部分的衣原体门、A;B与C型肝炎、 A型流感、莱姆病、沙门氏菌、腮腺炎病毒, 痳疹病毒、艾滋病毒,羊搔痒症, 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与VRSA。实验人员与处理病原体人员需为特定培训和高级培训的科学家;实验时限制特定人士的出入;采取极端的防治污染物品预防措施; 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制设备进行可以创建;在可能造成传染性气融胶或喷雾被制造时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柜进行。
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该级别适用于临床、诊断、教学、科研、或生产药物设施,这类实验室专门处理本地或外来的病原体且这些病原体可能会借由吸入而导致严重的或潜在的致命疾病。这些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可能导致人类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但已经有治疗法包含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利什曼原虫、鹦鹉热衣原体, 西尼罗河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东部马脑炎病毒, SARS冠状病毒、伤寒杆菌、贝纳氏立克次体、裂谷热病毒、立克次氏体与黄热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对于致病性和潜在的致命或致病性病原体的具体培训,且必须被对于此方面有经验之适任科学家之监督。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过程是在生物安全柜,专门设计的通风柜,或备有其他物理抑制装置/穿着适当的个人防护衣物和设备的人员进行。该实验室具有特殊的工程和设计特点。
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此级别需要处理危险且未知的病原体且该病原体可能造成经由气溶胶传播之病原体或造成高度个人风险,且该病原体至今仍无任何已知的疫苗或治疗法,如阿根廷出血热与刚果出血热、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萨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天花,以及其他各种出血性疾病。当处理这类生物危害病原体时必须且具强制性地使用独立供氧的正压防护衣。生物实验室的四个出入口将配置多个淋浴设备、真空室与紫外线光室,及其他旨在摧毁所有的生物危害的痕迹安全防范措施。多个气密锁将被广泛应用并被电子保护以防止在同一时间打开两个门。所有的空气和水的服务,将和来自生物安全实验室将进行类似的消毒程序,以消除意外释放的可能性。 当一个病原体被怀疑或可能有抗药性时都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处理,直到有足够的数据得到确认必须在此规格实验室持续工作,或移交至一个较低水平的实验室。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对于他们在处理极其危险的传染性有具体和深入的培训并且理解的标准和特殊的措施、抑制配备与设计特色。他们将会受到受过训练与实地处理这些病原体的合格科学家的监督且实验室的出入受到实验室主管的严格控制。实验室必须建立防止污染的协议,经常使用负加压设备并准备或采用一个特定设备操作手册,如此一来即使实验室受到损害,会严重抑制透过气溶胶传播之病原体的爆发,而工作领域内的所有活动只限于III级生物安全柜,或II级生物安全柜一且只有配有生命支持系统与正压通风的人才能使用。
F. 如何做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中生物危害的防护工作
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的实验对象和防护措施简单介绍如下:
(一)一级生物安全防护(BSL-1)适用实验对象和防护措施
已知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很小。防护措施: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实验操作时应戴手套,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区内。不得穿着进入办公区等清洁区域。用过的工作服应定期消毒。
(二)二级生物安全防护(BSL-2)适用实验对象和防护措施
实验对象:对人体和环境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防护措施:除符合BSL-l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要求:进入实验室时,应在工作服外加罩衫或穿防护服,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应使用面部保护装置(如: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
(三)三级生物安全防护(BSL-3)适用实验对象和防护措施
实验对象:是通过呼吸途径使人感染导致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疾病的感染性材料。防护措施:除符合BSL-2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要求:①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两层防护服、两层手套、生物安全专业防护口罩(不应使用医用外科口罩等),必要时佩戴眼罩、呼吸保护装置等。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②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实验室区域内应配备应急药品。
(四)四级生物安全防护(BSL-4)适用实验对象和防护措施
实验对象:是危险的和新的感染性材料,表现出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实验室感染和致命疾病的高度危险性。防护措施:除符合BSL-3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进入BSL-4实验室时要更换全套服装。工作后脱下所有防护服,淋浴后再离去。在BSL-4实验室中工作人员需穿着整体的由生命维持系统供气的正压工作服或使用Ⅲ及生物安全柜操作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