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物质主要有哪几种
确定微生物需要什么样的营养物质,主要的依据是分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它的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
根据对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成分的分析,发现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其他生物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从元素上讲,都含有碳、氢、氧、氮和各种矿质元素。见下表1:
表1 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元素成分
元素 占干物重比例(%)
碳 50
氧 20
氮 14
氢 8
磷 3
硫 1
钾 1
钠 1
钙 0.5
镁 0.5
铝 0.5
铁 0.2
(根据大肠杆菌的数据)
从化合物水平上讲,微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水分、糖类、蛋 白质、核酸、脂质、维生素和 无机盐等物质。微生物细胞中主要的物质含量如表所示。
1、水分
各类微生物细胞中都含有大量水分,它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一般含量可高达70%—90% 。含水量随着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细菌含水量为鲜重的75%—85% ,酵母菌为70%—80%,霉菌为85%—95%。
细菌的芽孢和霉菌的各种孢子含水量较少。细菌芽孢含水量约为 40%,霉菌孢子约含38% 的水。
同种微生物随着周围环境和培养时间的变化,含水量也不尽相同,如酵母菌在20摄氏度生长,含水量为91.2%;在43摄氏度生长,含水量降为 74%。
在微生物细胞内,一部分水以结合水状态存在。这部分水不易挥发,不冻结,不能作为溶剂,也不能渗透,一般约占总水量的17%—28%。另一部分水以游离态存在。芽孢内的结合水含量比营养体多,约占芽孢总水量的50%—70%。这可能是芽孢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原因之一。
2、糖类
微生物细胞中糖类有单糖、双糖和多糖,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单糖主要是己糖和戊糖。己糖是组成双糖或多糖的基本单位,戊糖是核糖的组成成分。多糖有荚膜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等不同种类 。它们有的组成细胞结构,如细胞壁;有的作为细胞贮藏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如淀粉粒。
3、蛋白质
蛋白质是细胞干物质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膜(膜蛋白)、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中,在干物质中含量可高达80%。
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分两类: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包括球蛋白和清蛋白。结合蛋白质包括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在微生物细胞中,核蛋白含量特别高,可占蛋白质总量的1/3—1/2。
4、核酸
核酸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除少量以游离态存在外,大多与蛋白质结合,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合成蛋白质提供模板、运输工具和合成场所。含RNA的某些病毒和亚病毒,它们的感染力和遗传信息即由RNA所决定。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也有少量以质粒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它是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起着传递遗传变异信息的作用。
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核酸的含量较霉菌高。在同一种微生中,RNA的含量常随着生长时期的变化而变化,而DNA的含量则是恒定的;DNA的碱基对顺序、数量和比例通常是不变的,不受菌龄和一般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用DNA碱基比例或 G+C的物质的量分数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已在某些细菌和酵母菌的分类中得到应用。
5、脂质
脂质物质包括脂肪、磷脂、蜡和 固醇等。脂质在细胞中或以游离状态存在,或与蛋白质等结合。它们存在于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中,如某些微生物的细胞壁含有蜡质;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脂肪常以油滴状出现在细胞质中,作为贮藏物质;固醇在酵母细胞内含量较多,因它是维生素D的前体,故常用来生产维生素D。
微生物细胞内脂肪含量 因种和培养条件不同而相差很大,如产脂内孢霉、产脂球拟酵母和红酵母细胞中脂肪含量高达50%或更多。另外,含糖量高的培养基能促进脂肪累积。
6、维生素
有些微生物细胞内还含有数量不等、种类不同的维生素,如阿舒假囊酵母和棉阿舒囊霉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核黄素;丙酸杆菌属和放线菌菌丝体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
7、抗生素
在目前研制和生产的8000多种抗生素中,约有70%是由微生物产生的,而其中又以放线菌最为突出。
8、无机盐类
无机元素约占细胞干重的10%,包括磷、硫、镁、铁、钾和钠等。一般以磷的含量为最高,约占全部灰分的40%。但在硫细菌中含有较高量的硫,铁细菌中含铁丰富。这些无机元素在细胞中除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大部分都以无机盐形式存在或结合于有机物质中。
除上述一些主要物质外,有些微生物细胞中还含有色素、毒素等。
㈡ 微生物营养是什么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通过分析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现微生物细胞与其他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微生物细胞平均含水分80%左右,其余20%左右为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和矿物质等。这些干物质是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铁等主要化学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氮是组成有机物质的四大元素,大约占干物质的90%~97%,其余的3%~10%是矿物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对微生物的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通过了解微生物的化学组成,可见微生物在新陈代谢活动中,必须吸收充足的水分以及构成细胞物质的碳源和氮以及钙、镁、钾、铁等多种多样的矿质无素和一些必须的生长辅助因子,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大约占鲜重的70%~90%。不同种类微生物细胞含水量不同。同种微生物处于发育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环境其水分含量也有差异,幼龄菌含水量较多,衰老和休眠体含水量较少。微生物所含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两种状态存在,两者的生理作用不同。结合水不具有一般水的特性,不能流动,不易蒸发,不冻结,不能作为溶剂,也不能渗透。游离水则与之相反,具有一般水的特性,能流动,容易从细胞中排出,并能作为溶剂,帮助水溶性物质进出细胞。微生物细胞游离态的水同结合态的水的比例为4∶1。
微生物细胞中的结合态水约束于原生质的胶体系统之中,成为细胞物质的组成成份,是微生物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游离水是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产物的溶剂及生化反应的介质;一定量的水分又是维持细胞渗透压的必要条件。由于水的比热高又是热的良导体,能有效地调节细胞内的温度。微生物如果缺乏水分,则会影响代谢作用的进行。
碳源物质
凡是可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细胞代谢产物碳素来源的物质,统称为碳源物质。碳源物质通过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被微生物用于合成各种代谢产物。微生物对碳素化合物的需求是极为广泛的,根据碳素的来源不同,可将碳源物质分为无机碳源物质和有机碳源物质。糖类是较好的碳源,尤其是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此外,简单的有机酸、氨基酸、醇、醛、酚等含碳化合物也能被许多微生物利用。所以我们在制作培养基时常加入葡萄糖、蔗糖作为碳源。这些有机物质在细胞内分解代谢提供小分子碳架外,还产生能量供合成代谢需要的能量,所以部分碳源物质既是碳源物质,同时又是能源物质。
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常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要,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玉米粉、米糠、麦麸、马铃薯、甘薯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淀粉,作为微生物生产廉价的碳源。这类碳源往往包含了几种营养要素。
氮源物质
微生物细胞中大约含氮5%~13%,它是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利用它在细胞内合成氨基酸和碱基,进而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细胞成分,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无机的氮源物质一般不提供能量,只有极少数的化能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可利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提供氮源的同时,通过氧化产生代谢能。
无机元素
微生物细胞中的矿物元素约占干重的3%~10%,它是微生物细胞结构物质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和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许多无机矿物质元素构成酶的活性基团或酶的激活剂,并具有调节细胞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以及能量的转移等作用。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矿质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矿质元素是磷、硫、钾、钠、钙、镁、铁等。磷、硫的需要量很大,磷是微生物细胞中许多含磷细胞成分,如核酸、核蛋白、磷脂、三磷酸腺苷(ATP)、辅酶的重要元素。硫是细胞中含硫氨基酸及生物素,硫胺素等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钾、钠、镁是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基团,并具有调节和控制细胞质的胶体状态,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功能。
微量元素有钼、锌、锰、钴、铜、硼、碘、镍、溴、钒等,一般在培养基中每升含有0.1毫克或更少就可以满足需要。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微量的特殊有机营养物,这些物质在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缺少这些生长因子就会影响各种酶的活性,新陈代谢就不能正常进行。
生长因子是指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特殊有机营养物。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仅指维生素。这些微量营养物质被微生物吸收后,一般不被分解,而是直接参与或调节代谢反应。
在自然界中自养型细菌和大多数腐生细菌,霉菌都能自己合成许多生长辅助物质,不需要另外供给就能正常生长发育。
㈢ 细胞和微生物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细胞:细胞 (英文名:cell)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微生物: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特征不同
细胞: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注意 :癌细胞无糖被,容易游走扩散),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必须机器,在细胞遗传信息流的传递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基本上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少数不是,如蓝藻的有些种类从老细胞内产生新细胞)
部分细胞能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高度分化的细胞无法自我增殖。)
新陈代谢。
细胞都具有运动性,包括细胞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部的物质运动。
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大肠杆菌能够在12.5-20分钟内繁殖1次。不妨计算一下,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1小时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2的72次方),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
但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原因,微生物无法完全达到这种指数级增长。 已知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pH范围为7.0 (6.6~7.5)附近,部分则低于4.0。
3、研究历史不同
细胞:细胞(Cells)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
微生物: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开始的,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㈣ 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的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 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0.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
进化地位低。
2 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二、微生物的类群
1 细菌:
(1)定义: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3)结构: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基本结构: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拟核 菌毛(帮助附着在物体表面)鞭毛(运动功能)
特殊结构:荚膜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5)菌落: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啊行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线菌
(1)定义:一类主要成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的,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3)形态构造:主要由菌丝组成,包括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可以成熟分化为孢子丝,产生孢子)
(4)繁殖: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彩色干粉
3 病毒
(1) 定义: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2)结构:[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质衣壳以及核酸(核酸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径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径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径为28nm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动中一个显着的特点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利用会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及原料快速复制增值。在非寄生状态时呈结晶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以 噬菌体为例: 吸附→DNA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㈤ 1,土壤中C:N比在25:1时,微生物对养分的分解最快
土壤C/N中,C代表碳元素,N代表氮元素。
碳素是堆肥微生物的基本能量来源,也是微生物细胞构成的基本原材料,堆肥微生物在分解含碳有机物的同时,利用部分氮元素来构建自身的细胞体,氮还是构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各种酶类的重要成分,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每消耗25g有机碳,需要吸收1g氮素,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比较适宜的碳氮比为25左右,C/N过高,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氮元素受到限制,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发酵时间长,堆肥腐殖化系数低,堆肥发酵不好。C/N过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来源受到限制,发酵温度上升缓慢,氮过量并以氨气的形式释放,有机氮损失大,还会散发难闻的气味。因此合理调节堆肥原料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的有效途径。
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物料成分的调节很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水分、透气性、物料的碳氮比,水分要调节到50-60%,透气性要良好,碳氮比最好在25-30之间。
猪粪含水量较大70%左右,C/N比20左右。
这类原料以猪粪为代表,含氮量较高但含水量大,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其水分含量和C/N取决于是否使用垫料、垫料的类型和数量、管理方式养殖方法以及气候等,通常臭味重。
有机肥腐熟后碳氮比10-15左右。
㈥ 微生物有哪些
微生物的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
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0.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
进化地位低。
2
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二、微生物的类群
1
细菌:
(1)定义: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3)结构: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基本结构:细胞膜
细胞壁
细胞质
拟核
菌毛(帮助附着在物体表面)鞭毛(运动功能)
特殊结构:荚膜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5)菌落: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啊行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线菌
(1)定义:一类主要成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的,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3)形态构造:主要由菌丝组成,包括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部分气生菌丝可以成熟分化为孢子丝,产生孢子)
(4)繁殖: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形式进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彩色干粉
3
病毒
(1)
定义: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2)结构:[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质衣壳以及核酸(核酸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径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径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径为28nm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动中一个显着的特点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并利用会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及原料快速复制增值。在非寄生状态时呈结晶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以
噬菌体为例:
吸附→DNA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㈦ 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低Aw值范围
微生物类群生长的最低Aw值为0.99~0.90 。
1、微生物的类群一般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八类微生物。
2、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即为有真正细胞核的微生物)
特点: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例如: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即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微生物,只有拟核)
特点:细胞核的分化较低,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
例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非细胞型微生物(即没有细胞核的微生物)
特点: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例如:病毒。
㈧ 微生物的细胞分为哪几类
生物细胞可分为两类,一类比较原始,结构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中也没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复杂的细胞器,这一类细胞称为原核细胞;另一类细胞结构比较复杂,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各种类型的细胞器,称为真核细胞。
根据细胞的有无以及细胞结构特点的不同,人们把微生物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例如细菌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例如病毒等。
微生物个体很小,一般只有用显微镜把它们放大几百倍或几千倍,乃至几十万倍才能看清楚它们。
微生物结构都很简单;往往都是单细胞的,也就是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了。像无处不在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的放线菌以及我们平时发面蒸馒头用的酵母菌等,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而有的微生物如病毒,小得连一个细胞都不是,它们专门生活在活细胞内。一个细胞里可以装下许多个病毒。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病毒,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把它们放大几万倍甚至几百万倍才能看清。
还有一些微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它们有了类似细胞的结构,但是比细菌更简单,像病毒一样,也本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如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立克次氏体,引起人体原生性非典型肺炎的支原体,引起沙眼的衣原体等。
在微生物王国里,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们的结构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一些。除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以外,绝大多数真菌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真菌细胞的结构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差无几。在夏天里,如果食品放久了或衣物管理不当,就会长毛发霉,这是最常见的真菌,叫作霉菌。当然,在微生物的“小人国”里也有“巨人”,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如餐桌上常见的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等大型食用真菌。
地球上的微生物种类成千上万,它们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微生物打着交道,甚至在我们的皮肤上、骨和肠道里也有大量微生物的存在。
㈨ 微生物 八 名词解释
1、是指在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的指数生长期,此时微生物细胞大量繁殖,新陈代谢加快。
2、是指在微生物生长曲线中的衰亡期,此时微生物细胞开始衰亡,细胞裂解,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
3、是指细胞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出现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壁厚、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结构。
4、指在发酵过程中,边发酵边加入营养物质,并同时收集代谢产物的方法。
5、指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多量某一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7、指一些细胞(或微生物)的细胞膜摄取外源DNA,并将外源DNA通过整合重组到自己染色体组中的过程。
8、指微生物在培养中的最适的生长温度。
9、指杀死或灭活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10、指杀死微生物及其芽孢的措施。
第六个问题是不是“纯培养基”?(指培养纯培养物的培养基。)
纯培养物是指我们所培养的单一的菌种。
㈩ 跪求 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相对湿度是多少
看了一个外国研究,其结论位93%左右,论文如下:
http://www.pjoes.com/pdf/12.1/57-61.pdf
再可以参考以下论述:
==================================
三、湿度、渗透压与水活度
湿度一般是指环境空气中含水量的多少,有时也泛指物质中所含水份的量。一般的生物细胞含水量在 70 % ~90% 。湿润的物体表面易长微生物,这是由于湿润的物体表面常有一层薄薄的水膜,微生物细胞实际上就生长在这一水膜中。放线菌和霉菌基内菌丝生长在水溶液或含水量较高的固体基质中,气生菌丝则曝露于空气中,因此,空气湿度对放线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如基质含水量不高、空气干燥,胞壁较薄的气生菌丝易失水萎蔫,不利于甚至可终止代谢活动,空气湿度较大则有利于生长。酿造工业中,制曲的曲房要接近饱和湿度,促使霉菌旺盛生长。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物品容易发霉变质,主要原因是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在 70 %以上)和温度较高。细菌在空气中的生存和传播也以湿度较大为合适。因此,环境干燥,可使细胞失水而造成代谢停止乃至死亡。人们广泛应用干燥方法保存谷物、纺织品与食品等,其实质就是夺细胞之水,从而防止微生物生长引起的霉腐。
在微生物营养一节中已论及渗透压。必须强调,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指微生物可利用之水,如微生物虽处于水环境中,但如其渗透压很高,即便有水,微生物也难于利用。 这就是 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重要性之根本原因所在,因此,用水活度是明显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极为重要 因子。
(出处:http://www.cls.zju.e.cn/sub/classroom/microbiology/menu3/ch6/text3.htm#a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