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用“目的和意义”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生物知识的目的和意义,举出实例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今天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了解生物,了解生物圈,了解生物与环境、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乃至了解人自身结构和生理,以及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进而掌握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认识、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而参与到人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使自己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端正了学习态度的心理定势,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科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让他们了解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逐步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认知、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以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又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让学生扮演病人和医生,“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同学们踊跃参加,课堂气氛非常好。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
教师将富有哲理和情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能深深的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生物知识原来也那么生动有趣、所学的生物知识原来也隐含有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使沉重烦闷的教学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将繁杂的生物知识化为简洁,使单薄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
2.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生物学兴趣
1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激发兴趣坚持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从而确立生物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2突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实施“师生互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角色转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谓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当一次教师,而教师则作为学生来听其讲课。在中学生物学课本当中有很多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专题报告,此时建议教师把这些内容拿出来让学生讲,而自己则充当学生听讲,一般给每个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完后由班上其余学生提问进行讨论,一节课讲三个学生,一周组织一次,一学期基本每人可以讲一次。这种角色转换一方面无形中就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表现欲望会促使其尽自己最大能力去涉猎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这种自我过程中建立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一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给果树施肥时为什么要在树梢垂直指向地面的位置挖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对知识领悟得更透切,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论文学生很容易领悟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学生兴趣非常浓;又如讲生态系统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生态系统的课件欣赏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6实时提问,强化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在每堂课知识点基本讲完后学生就能够对导言中的悬念做出解释,其学习兴趣也就开始下降,自满情绪有所高涨,觉得自己好像学懂了所有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实时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应用问题,①消除学生产生的自满情绪;②又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从而达到一箭三雕的多重教学效果。实时提问不仅可以达到上面所说的三种教学效果,更能使课堂具有节奏感,让学生处于持续的思维兴奋状态,从而抓住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完全进入课堂。7课堂结尾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够对所讲知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自学能力。比如在讲完植物激素一章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西瓜苗生长到一定时期要打尖?”为什么未成熟的水果和成熟的香蕉放在一起会很快成熟?等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然后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引导,比如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那些网址查到,通过那些期刊查到。在这种好奇心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去通过网络和诸多期刊去查找相关知识,在这种自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够建立学生学习兴趣。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如何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课程中,生物学科虽然作为学习的基本课程、高考学科,但由于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不是很高,有很多学生对此学科兴趣不高,重视不足,以致成绩不佳。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很多老师认识到,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为高考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生物科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保障。现在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喜欢这名老师,而爱学这门课程,所以,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做到学高为师,让学生钦佩你的学识而喜欢这门学科,而且要带着情感走近学生,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而喜欢学习这个科目。课堂上,带着激情走进教室,语言幽默,表情丰富,声调富有起伏,带动学生学习,令他们情绪高涨,在讲一些枯燥难懂内容的时候,通过形象的比喻或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轻松的掌握知识。例如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激情的大声喊起立,使学生精神一振,快速进入课堂的学习。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时候,把一只手的五根手指头比喻为五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两只手就为两个染色体组,使学生们从直观的教具中理解了知识。课下,老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走进他们,与他们谈心,共同运动,让学生们从教师那里获得信任、理解、尊重。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欢愉的情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有些知识是微观的、感知不到的,有些是宏观、但触摸不到的,学生学起来就有很多的困难,时间长了,不会的知识积累多了,慢慢的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不喜欢学习生物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将这些很难感知的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学起来轻松,而且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了知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讲到生态系统时,可以将影片中出现的海洋、森林、草原等场景编辑成小短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态系统类型;又如,在讲授神经调节的时候,
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反射弧的组成,反射活动的完成,兴奋的传导等知识,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使学生感叹生命微妙组成的同时而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讲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中,就会出现有的学生貌似在听课,实际上思想已经溜号,有的学生感觉课堂沉闷,知识枯燥,产生厌学的情绪等现象。所以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演出中,配合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演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些学生利用电线作为染色体,彩纸作为细胞背景,有些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清晰准确的表示出分裂的过程;又如,在讲到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时候,让学生充当氨基酸,通过不同学生的组合、不同的数目、不同的顺序使学生明白蛋白质多样性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关系。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同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走进学生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科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现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了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授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时,思考夏天高温的天气中,有一些同学剧烈运动时会出现抽筋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怎么才能解决呢?,又如在班级窗台上养两盆植物,一盆植物固定在窗台上,不转动,另一盆植物隔天转动一次方向。等讲到植物激素调节的时候,把这盆植物当做例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植物长歪了呢。这些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家中养植物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五、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很多生物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来的,也有很多生物知识要通过实验验证,很多的学生都喜欢实验,通过自己动手做出结果,既掌握了知识,又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实际操作,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学生分离出四种色素,并通过色素的颜色辨别出色素的种类。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实验,使学生自己去设计并完成实验,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温度对酶活动的影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来做实验,说明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是如何变化的。
4.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学亦是如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对生物学“热爱”的火焰,这是生物学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通过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好奇心。例如,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三个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展示大家熟悉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介绍一位博士从恐龙血中提出DNA,复制出恐龙,并建成一个恐龙“侏罗纪公园”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它复活呢?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它复活,你认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时,教师紧接着说,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种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求知欲和需求感,为进行下一步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二、呈现丰富的材料,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中要选用逻辑性强、新颖丰富的内容和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通过采用生物学图画、幻灯、录像、报告会、实验演示、野外实习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DNA的分子结构》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让大家认识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的DNA塑像。接着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历史,还能吸引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学习。再结合课本插图,采用以“物”对“图”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用简单的教具,亲自体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密切合作,积极思考,动手完成制作DNA模型的活动,潜移默化地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在精致的制作、创意的类比拼装等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索、去分析、去探索,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进而发展成终身学。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夏令营”、“野外考察”等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把所学知识技能用于实践,迁移到实际的新情境中去,从而使认识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
生物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意地经常训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对学习的需求感并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蛋白质的作用”、“氨基酸的种类”时,可以告诉学生:谷氨酸味道鲜美,是味精的主要成分。鸡、鱼、瘦肉蛋白质内都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所以很好吃。但是,不正确的烹调方法可以导致谷氨酸的流失,使肉的鲜味大减。比如烧“排骨汤”,因为我们主要是喝汤,所以要用冷水、温水来烧,使瘦肉中的氨基酸充分地释放到汤内,以保证汤味鲜美;但是如果做“红烧排骨”,则应该用开水烧,使肌肉蛋白质在高温下立即凝固,使谷氨酸尽量少释放出来,才能保证排骨肉块味道鲜美,富有营养。这样,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牢记。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竟然出现在生物课堂上,并且能从我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中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学生在感到惊奇之余,一定会下定决心:学好生物学,让生物学知识服务于我,服务于大家,服务于社会!
四、引导学习动机的迁移,使学生树立献身生命科学的意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看小说、电视等已有的爱好,因势利导,把这种活动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例如引导学生看CCTV-10的“走进科学”、“人与自然”等栏目,这些节目,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实例阐明了深奥的道理、前沿的科学,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生活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产生探索的愿望和需要学习的愉快感觉,树立为生命科学献身的意识。从看电视到对一些生命现象和生物科学产生兴趣和需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探索的愿望和渴求获取知识的动机。
综上所述,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关键是要让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生物兴趣的培养,并将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获胜于课堂,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5. 如何激发学生生物课学习兴趣
一、上好绪言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年开始,学生对新老师新课程都有一种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第一课堂营造的课堂气氛,在建立师生关系,引发感情倾向等方面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绪言课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概括了解生物课内容,埋下许多伏笔,造成一个覆盖着整个生物课的总体的问题情境,通过丰富、有力的例证使学生认识到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作为一个信息社会的公民,如果没有正确的环保观、资源观、健康观,就很难成为当今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建设者,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刮目相看,初步产生学好这门课的愿望,还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学习特点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环境。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而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如在讲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时,向学生提问:结合温室效应解释家乡农民在秋收防止霜冻时采取什么措施?(在田间燃烧柴草,释放大量浓烟),这种措施防止霜冻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实际中时时处处有生物学知识,所学知识很实用,从而易于接受,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断增强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学则须疑”所谓问题的情景是指能使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产生出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情境。设问和提问能把学习目标转化为生动而具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出学生钻研欲望,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和关键上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轻”和“重”抓住关键点与学生思维方式的矛盾处,设障置疑。使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随生物知识的展现,不断发现、思考、获得理性知识。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活动不只限定在教室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创造情景、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条件。例如讲“被子植物”的知识时,本地区已经进入冬季,许多植物的花、叶已经凋落,学生学习时已很难找到植物的这些器官,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开学之初走出教室(不一定是以集体形式,也可以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到大自然去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为冬季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学生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开阔了视野,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就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增加科普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讲述“苔藓植物”一课知识时,给同学们介绍: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气体)比较敏感,人们把它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藻类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水体中藻类植物群落组成的结构和数量,是由被污染的水体中有机物的情况决定的,据统计,在所有用于指示水质的水生生物种群中,藻类植物占百分之二十五,所以,不论是野外监测,还是室内测试,藻类植物作为一个重要的营养级代表,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六、增设学生敏感话题,增强学生求知欲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早恋、早孕、甚至性犯罪的报导越来越多,青少年的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和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在学习“生殖系统”一章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男女生殖系统、认识受精过程、了解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比只用挂图或泛泛而谈要更形象、直观得多,也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身体会发出一系列的第二性征,结合该知识点给学生讲月经的形成、经期性保健、痛经、闭经的原因,什么是遗精,青春期为什么会出现性梦、性幻想、手淫等问题,解除中学生因此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紧张心理,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自重,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七、合理增设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的风格,比较适合初中(尤其是初一)学生的口味,使他们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保持一颗童心。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既对本课的某一重要知识点甚至整节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梳理和升华,又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生物世界,陶醉于角色之中,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的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如在“蒸腾作用”一课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土壤中的一滴水,请说出你经过植物体最终散发到大气中的旅游路线。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综合、加工,毛遂自荐,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蒸腾作用全过程。
综上所述,生物兴趣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且进行成功的学习,以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6.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不管“主科”“副科”,要提高成绩,一定要能够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提起学生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爱”上你,多年来,我不断尝试,得出几点个人见解。1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要让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要求老师讲课要“有料”。故我们备课时除了认真备好教材、教法、重难点等常规的必不可少的教学诸要素外,还要针对生物课自身的特点,多备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例如一些生动的实例,对比数据,相关的科学资料。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新动态。
针对课的内容,精心准备教具。直观的教具最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教具的准备除了教学配备的——挂图、模型、标本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制作一些直观、生动的教学用具和教学课件。
2精心编排引言调动学生的积级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引言,能直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学习。
编排引言要注重联系实际,因教材的不同采用适宜的引言。(1)设疑引言,上课尹时先来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葵花总是向着太阳?”“为什么不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很容易患近视。”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里,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2)事件引言,针对教学内容,先讲一些事例,再引入主题。例如,在讲“生态平衡”时,先讲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变化……。(3)直观引言,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或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产生联想,再引入主题。(4)承前启后引言,由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堂课。
3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入竞争机制,可营造教学气氛,形成教学高潮。课中可常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抢答,可以个人抢答,也可分组讨论后抢答。答对同学适时给予表扬,对答错的学生应在指出其不足后及时给予激励。对待差生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要耐心引导。这样的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课富有挑战性,学生既成功回答了问题,还有一种满足感。整个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4讲究教态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授课时应精神饱满,表情和蔼,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让学生感到既严肃又可亲。更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情感,情感语言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避免平铺直叙造成的枯燥无味。其次,教师语言要力求生动、有趣。语言生动,可使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平常可多准备一些相关的谚语、俗语、故事,适当时拿出来用一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述“遗传与变异”时,可对学生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下的孩子会打洞。”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原本枯燥的内容一下子通俗化了。最后还应注意板书,板书要清晰、工整,布局要合理新颖别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演示直观教具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准备的教具,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是好奇地等待教具的演示。这样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演示直观教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如讲到“蜜蜂的社群行为”时,将工蜂、蜂王、雄蜂的标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眼目睹实物,这样做,学生看得入神,听得起劲,课自然就更生动更富魅力。
6精彩的结尾让学生意犹味尽
好的结尾,对于巩固本堂课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及引入下节课有重要的作用。课的尾声,教师先以精简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出本节课的内容,再次指出重点。与此同时,可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打下伏笔。另外,结尾时也可把知识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堂课,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例如,在讲叶的蒸腾作用时提到:温带地区,大部分树木的叶子脱落,以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这是树木度过寒冷或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接着老师可以交待同学们回家后注意观察落在地上的叶片,是背面朝上的多还是正面朝上的多?结合叶的结构及光合作用,就可以解释你所调查的现象。这样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想让学生喜欢上你课,就必须在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提高好奇心方面下功夫。综合、灵活、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尽量保持课的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