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融入关爱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传统的生物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过于重视传授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和能否通过学业考试为目标,很少考虑将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还要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也就是说,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每一章节的内容中都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只要我们从大教育的背景下去分析、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可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 时代呼唤中学生物教学应当重视生命教育
从全球来看,当前人类缺乏生命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关爱植物、动物的生命。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失衡、生活垃圾、能源危机、核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的生命的存在。我国1999年的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和近两年北方沙尘暴肆虐都是植被被严重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二是青少年中他杀与自杀现象严重。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亦不例外。北京大学生张某因考试不及格,心理压力过重,用铁锤将其父亲、奶奶打死。一位名叫小丹的14岁学生因成绩不好,被老师认为是差生,感到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活着没有价值而自杀。某校高二学生周某因发现自己的宠物狗被送人,而吃40余片安眠药自杀……;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一些学生对生命愈来愈冷漠,甚至冷酷的现实。
以上事实表明,增强人类的生命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作。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注重对他们的生命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另一方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很大。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国家颁发的《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有关生命的孕育、发展及其活动规律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理解生命。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在大自然中孕育与生存的艰难,而生命对于一个生物个体而言只有一次,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其次,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现象,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再次,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生命既具有共同性,又充满独特性和差异性,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欣赏自我的独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蓄积发挥出来。
2. 引导学生欣赏生命 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在传授生物形态与结构等知识时,让学生感受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美、结构美:通过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使学生感受或体验生命之美,从而欣赏生命。
3. 期望学生尊重生命 当学生认识了生命,领悟了生命的奥妙,感受到生命之美,就会欣赏和赞美生命,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尊重生命的信念。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所有生命所依存的环境,尊重生命,保持其安全性和自然性。作为教师要言传身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从而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会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
4. 鼓励学生爱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爱惜生命”,真正地付诸行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从爱护生命做起,教育学生不攀折花木,不践踏小草,不掏鸟窝,不欺负小动物,不食稀有的动植物,不浪费作为实验材料的动植物,不浪费资源,不过度消费,使他们养成爱惜生命的习惯,在生活中真正体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三、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人与其它生命必须和谐相处,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这个过程是艰难的,生命出现以后,以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生命形式,最后拥有了高智慧,高级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人类的伟大。我在教授《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给学生介绍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动物的语言”等生命现象,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本世纪以前人们还沉浸在改天换地掘取越来越多财富的激动心情中,但一夜醒来,忽然发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去不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类的母体,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我在教授《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我教授《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节时,让学生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每个生命总是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我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人生短暂,一个人怎样发挥生命潜能,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实现人生价值?通过热烈讨论,大家认识到,要关爱他人,珍惜时间,学业有成,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
生物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更好地培养尊重、热爱生命的能力。我在生物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1、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我在生物教学中,既依托教材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内容,又不被教材内容所局限,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周围的生态环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加深对生物与环境的认识。二是教学形式的开放。在教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节时,我带领学生走进黄中绿地,学生走入一望无际绿地,耳边有清脆的鸟叫,眼前有争相吐芳的花朵、枝繁叶茂的植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可爱。通过实地观察、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2、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引导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日围绕生物学的内容,根据周围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一是研究的项目可以自主选择。学生自选的课题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豆芽的生长条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等。二是研究活动自主设计,研究过程自主安排;三是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调查,写出论文,将生物学知识与周边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较为深刻地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热爱生命的情感。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关爱生命的活动。一是抓住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报纸上刊登“清华大学某学生伤熊事件”、“某大学生把狗放在微波炉内观察事件”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我抓住这类伤害动物的事件,先组织学生读有关报纸,然后就这类事件展开讨论。许多学生说,一次我的手被开水烫了,疼得我受不了,熊吃了浸了硫酸的食物,怎么受得了?太残忍了!有的学生说,熊也是生命,我们应当善待它。通过读报和讨论,唤醒学生的生命良知,激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怀和热爱。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节日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生命的习惯。“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以及“爱鸟周”等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大好时机,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这类周日活动。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公民的需要。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都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教育融入于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活力与喜悦。
‘贰’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
摘要:当前,中国正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虽然在有些地方,这种转变受到了或多或少的阻碍,但我相信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必然的。教育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国家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真正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物教师,我想以我的真实感受和一些想法与生物教师以及其他所有教师共勉。 关键词:再学习 课堂教学 兴趣 交流 在二○○三年,刚刚工作的我与广大的年轻教师一样,曾为如何当好一名生物教师而苦恼过。但通过老教师经验的传授和这几年的刻苦努力,我觉得自己逐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生物老师,下面就是我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生物教师的几点看法。一.教师自身再学习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上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更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要一面教,一面学。我们要虚心,尽量接受选择与本职本科及修养有关系之学术经验来帮助我们研究。”所以再学习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满足现状,不应该懒惰。教师的再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及讲座。(二) 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平时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和感悟记上,每隔一段时间,整理一遍写成论文,加强自己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建议一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教学论文在一方面也体现了你对教学的反思。(三) 要到图书馆借书和看书,丰富本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四)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探讨,以解决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五)多和学生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发挥学生和教师的潜力。(六)假期可以参加培训或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所以希望所有教师都能通过再学习,来提高自己,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二.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最主要的舞台,教师的再学习为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那么课堂就是你释放“动力”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你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关键环节,那如何来处理好课堂教学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学生本身和教师都有很大关系,就学生本身而言,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难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学习态度取决于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1、培养不先预习不听课、不先复习不做作业的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有了大概了解,哪些难懂的地方需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心中有数,这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师授课的针对性。课后及时复习不仅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强化记忆,也有利于提高完成作业的效率。2、培养勤查工具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理论、学说和定律,生物学现象,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名词,生物学着作和生物学家等知识,由于在教材中没有做详细的注解,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疑惑不解的名词术语,那么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查阅工具书。生物学工具书有《辞海》、《词典》、《普通生物学》、《网络全书》和《教学参考书》等,我鼓励学生购置备用。坚持使用工具书不仅能丰富生物学知识,还能克服不求甚解的毛病。3、培养爱思考、爱质疑的自学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启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疑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教会学生质疑不仅可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边阅读边思考也有利于知识迁移。4、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生物学资料库”。这不仅可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还能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气氛的另一方面是教师本身,教师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也起着重要作用。(二)课堂教学1、 对个别学生“开小差”的处理。一般而言,教师见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往往怒气冲冲,心情不能平静,从而影响了讲课的效果,与此同时,往往接下来就是就有关问题询问做“小动作”的学生,结果学生往往回答不上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我们往往采取意气用事的措施,当堂“报复”这个学生,以求得整个课堂暂时的安定。但是不可否认,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走向两个极端:绝对的安静和绝对的活跃。这两个极端很显然是不可取的。我对于这些学生的处理是,用语言或行动去提醒他,老师已经发现你做“小动作”了,赶快集中注意力,回到教堂,而不是直接点他的名字。这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保证良好课堂气氛的维持。例如,有一个学生在上课时看课外书,我会走到他身边,指指他的书或拍拍他的肩膀,来暗示他应该集中注意力。当然,课后你还是应该找那位学生来谈话。2、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甚于传授知识本身。“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师需要弄清楚的是学生到课堂上来是学知识的,还是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的。所以教师不能单单传授知识,而更应该传授怎样去探索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例如讲到发酵时,单单传授知识会使课堂变得非常沉闷,但通过对发酵问题的探讨,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你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发酵过程,然后提供必要的材料让他们进行实验;你也可以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一下发酵工业的生产过程,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发酵。 3、课堂提问 教师课堂向学生提问题,要注意提问的难度和对象。提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这样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过难,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沉默。应该对某一问题的讨论有一个难度上的梯度,这样才会吸引学生,调动积极性,活跃气氛。例如在讲鱼的呼吸时,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 1)活鱼的鳃是什么颜色的? 2)鳃的颜色为什么会是红的? 3)鱼用什么方式保证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提问的对象也要注意选择,比较简单的问题选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从而使他们增强自信;比较难的问题选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产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科学,我们周围每时每刻都充满了生物,生物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使我们更有亲近感,可以说生物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味的,那应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知道生物是多么奇妙,对人类是多么有用,又有多少问题等待着大家去解决,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2、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证。3、通过实验,实习,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陪伴学生一生。4、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千姿百态的生物所表现的种种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给了生物学教师指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最好的素材,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些现象,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一方沃土。5、注意一些课堂细节问题的处理。如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要加以利用,比如说学生问:“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呼吸强度的影响是不是一样的呢?”这时,你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体温变化和体温调节,从而得出答案。课堂细节处理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作为生物教师,要让学生先对生物产生兴趣,并使他们维持这个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生物,探索生物,这才是我们最终想看到的。(四)课后与学生交流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精彩教学,还并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充分发展,所以课后的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交流的对象可以是学习有障碍的学生,也可以是优秀的学生。对于学生有障碍的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他们的问题所在,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对于优秀的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便使其他学生得到帮助。只有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要求,不同方法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相对弱的学生也能“吃得好”。以上的三个方面是每一位年轻教师必须认真去做的,只有先做到了这三个方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我想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努力。希望所有的年轻生物教师共同奋斗,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叁’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地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具体目标含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包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教师要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内容。
二、结合学生实际,重视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是孩子们身体、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我们成年人都曾经历过那个时期,而事后却不一定能体会那时的心情和变化的急剧。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二章节讲生殖、发育,教材的安排正好符合学生发育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讲到这儿时,我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安排较多的资料,如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恐惧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保护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青春期又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学习时间过长会使大脑产生疲劳,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在讲到神经系统时,通过学习,孩子们认识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用脑卫生:1.善于用脑。要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还要交换脑力活动的内容。此外,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条件反射。2.勤于用脑。要注意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这样才能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人的思维越来越敏捷,记忆更加深刻。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把学习、工作、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时间合理安排,尽量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以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对学习效率的提高、神经系统的保护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处。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生物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活动“调查麻雀减少的原因”中,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们周围的麻雀的确减少了很多,这与麻雀生活相适应的各种因素都有关,同时还了解到植被的减少、动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对人们的实际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活动,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中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不仅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生物教师要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生物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且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处理好教材,适时地进行渗透,让学生的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为培养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服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一生都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