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实验课的开设有哪些困难

生物实验课的开设有哪些困难

发布时间:2023-08-30 06:00:17

Ⅰ 如何上好生物演示实验课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生物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课前的准备
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特别是记住实验的操作步骤,对整个实验过程一一了解,否则的话,到时实验室会乱作一团。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不过要强调在获得材料过程中的安全,这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对老师而言,无论实验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能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检查器材是否准备得当,试剂配置如何。如:还原糖鉴定实验对试剂纯度要求较高,验证酶高效性实验要求肝脏新鲜,如达不到要求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或出错。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往往没有明显效果,便没了说服力。
2、实验开始强调制度
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对各种器材感到好奇,往往东摸摸、西看看,不注意爱护仪器,经常会损坏仪器(虽然不是故意的)。因此,进实验室前要进行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和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室制度,强调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不能乱走动,对显微镜不能用手摸目镜、物镜等,从第一节实验课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保证实验有序进行、防止失误和事故的前提条件。对此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好实验小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同时建立赔偿制度。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可以把实验的目的、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
3、实验过程注意管理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大舞台。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进行指导,同时,又要切忌包办代替,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实验课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往往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离开实验室,一桌桌进行巡视,了解每组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2)、避免材料仪器的相互挪借,引起课堂混乱,甚至导致下一个班级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实验必须做到一人一组、一组一套实验器材和药品。
(3)、督促学生当堂做好,不能马虎,失败了重做,时间不够,用课余时间再来做,特别是前几节实验课,要让学生懂得实验室不是游乐园,玩到45分钟就走人。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重做,直到实验做成功为止,端正他们的态度,只有这样在接下去的实验中他们才会重视并认真地去做。
(4)、对使用的试剂、材料的使用量要严格控制,杜绝浪费。不少学生认为试剂加得越多现象越明显,因此大量的滴加试剂,有时都超过试管的1/2,甚至2/3,这样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5)、在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等一段时间,此时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相关的题目,请学生思考,以免学生无所事事,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造成混乱。
4、实验结束重在验收
总结是关键,是一堂实验课的结果,通过总结才能得出结论,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提高以后实验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项:
(1)、实验情况简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对做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要指出并提出更正,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的教育。
(2)、布置学生清理实验用过的仪器和材料并清洗干净放回原处,过程中要细心,以免损坏仪器或伤到自己。每小组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缺少等,发现损坏、缺少的应及时报告给老师,教师应根据规定及时处理并要求学生适当的赔偿,让他们懂得做错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并在以后的实验中更加爱护仪器、设备等。
(3)、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可加深学生的记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必须要求学生按时客观地完成实验报告,凡有绘图的部分要当堂完成,理论和操作部分可课前预习时完成或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的真实记录,是实验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报告中的每一个题目,如实反映实验情况,不得照抄课本实验指导。若实验失败或现象不明显,应该把实际情况记录下来,找出原因后再重做、补做,并予以更正,如果实验仍没有成功,则应该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失败原因,杜绝弄虚作假,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每次实验后,教师应批改、分析学生实验报告,总结经验,为提高今后的实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课,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Ⅱ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的实验课

实验课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的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上好一节生物实验课要扎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准备
(一)、教师准备: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挡,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试验成功。
(二)、学生准备: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实验结束要自觉整理清洁实验仪器。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并始终保持实验室清洁。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问:“你想看看自己的细胞是怎样的吗?”今天学会了显微镜的操作就可以看到,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出医生对炎症的诊断,要化验血,就是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的血细胞进行检查,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三 、教师做好示范。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
四、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五、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

Ⅲ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开设研究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开设研究
生物学是一门突出实验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生物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实验
好奇与探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中学生更是如此,总想了解某些现象的原因和因果联系,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有效保护,很可能就会慢慢地枯萎。如在学习鸟卵的结构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打开鸡蛋,观察其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找到了“白点”——胚盘,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怎么也找不到“白点”。老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准备好一些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随时和学生一起研究、查阅,就会激励孩子永远带着那种好奇心、进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实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洋葱头鳞片叶的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中,有些学生制作的标本在显微镜下竟然看不见,而同样的标本在一些同学的操作下却能观察得到,经过多次操作,学生实验成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提高了实验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我在讲课中主要是尽可能地介绍一些中学生可自己动手做的简易实验,引导他们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规律。如讲完“叶的蒸腾”作用后,让学生做了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干上的实验,启发他们想一想: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作用?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因此实验时就格外认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罢休。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实验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运用“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学生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如“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才能做,须将其暗处理两天后的蔬菜其中的两片叶子遮住再光照,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对独立实验不成功的学生,我注意引导他们开展合作试验,直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激发争论,使学生主动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实验出现多种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总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有的出现蓝色,有的没有,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通过正面交锋、争论、辩论和讨论,最终能获得实验的正确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做实验。新教材除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渗透着探究学习的要求外,还独立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因此结合我校学生人数和生物实验室易于开展探究实验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将能开的实验全都开齐、开全。
四、试验课要注意的问题
1. 明确实验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 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感到陌生,有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了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及实验步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贯穿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反之则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的现象。
2.允许学生打破常规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实验,一定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骤做吗?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有少数学生直接将碘液滴在洋葱表皮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制止他们的这种做法,而是让他们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样的染色方法比常规的做法速度快、效果好。我先肯定他们在实验中的探索精神,然后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规的做法。应该用什么方法,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常规,可能就会使学生缩手缩脚,成为只会照搬课本的“书呆子”。
3.鼓励学生探究与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口讲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更应鼓励学生与同伴和教师交流讨论。个人的思考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和偏见,虚心吸取别人思考的优势,也就是自己进步的开始。在平时做作业时,要学会问同学和给同学讲题目,在问和讲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Ⅳ 课程改革后生物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不少的困难,比如:

一、新的教学理念难以落实

一线教师是否会真的认可新课程理念,是否会把他落实?

二、新的方法难以实施

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会影响到三年后的高考,甚至老师会怀疑用三个版本的教材,是不是高考会有影响?

三、新教材容量大,课时少,难以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就拿实验来看,老教材必修1中只有8个必做的实验,一个实习选做实验,两个研究性课题实验。而在新课程中必修1有九个必做实验,四个探究性实验,还原一些技能训练,和老教材相比,课时只有36个课时,所以,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困难很大。

Ⅳ 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中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也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技能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中实验部分的增加,并且实验形式多样,实验要求多样,实验内容多样。要求学生们通过实验去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
那么,如何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的建议是:
一、重视分组,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
对于实验组织管理,重点要小组管理上着手。对于一个班级,教师无法深入到每个学生中,生物实验中往往要分组进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验。很多老师的分组一般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按名单随机组合。这就容易让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管理带来影响。所以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分组,最好每一组的学生中有一至两名动手能力强,知识掌握全面的学生。这样,通过小组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合力,可以使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操作。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之一,就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就是能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加强纪律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在实验课开始以前,就要向学生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要反复教育,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划。
二、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关于实验准备,教师要先动手做一遍实验,这是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先做一遍实验,既可让教师充分领会实验的教学目标,又能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检查实验材料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操作环境是否达到了实验条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从而为学生提供成功实验的先决条件。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实验现象,如果教师对于实验现象了解不深不透,就会对学生的实验现象无法正确评价,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解答。因此,实验教学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实验,提前预料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既便于更好地改进实验,又能准确评价实验结果,避免诸多尴尬。
很多教师在实验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前的准备。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否则,实验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实验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如果学生对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等不是很了解。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配置溶液,选择小麦种子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达不到实验的要求,严重的对实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书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等实验结束了,可能还不知道实验的目标。
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如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明确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观察到分裂图像来审视实验过程。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目前,实验教学观念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仍有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实验教学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被动多于主动。实验材料、用具的都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或书本上的指令进行的。这种要我做实验的模式不仅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形成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多看看课本就可以的心态。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订。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教师可以准备好菠菜,然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备用。实验结束后,对不同实验材料得到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兴趣增加,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对实验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用多种材料反复的实验中,进一步熟悉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做好实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
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最终才形成书本上的步骤。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单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出现结果就行了。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程度不同,由教师讲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步骤处理的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中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为今后进行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打下基础。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是否出现,不重视分析实验过程;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失败的实验不愿意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实验方案是精心设计的,但实验结果更多是动态生成的。选择不同材料来做同一实验,实验现象可能不同;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有学生是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这样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导致质壁分离的现象不明显。不同学生做同一个实验,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如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有的学生滴加的清水过多,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有的学生不是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是用刀片削,导致取出的表皮较厚,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所以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生物实验,很多学生是有兴趣,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获取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习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牟金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1.18
[2]赵文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1.

Ⅵ 提高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长期以来,生物实验教学一直是生物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实验人员配备不齐、课时紧张以及实验课组织难度大等方面原因,生物实验的开设率低,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课改后,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数量大大增加,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显着提高,近年来,实验能力又成为高考、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顺应课改要求,在实验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成为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
生物实验教学不仅是重要的直观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普遍来讲,人们认为生物实验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组织指导能力、实验准备能力、实验技能三部分,其中实验技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实验教学能力,实验假设和实验设计能力在近年来也受到了重视⑴。本文就提高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组织指导能力。
实验教学的组织指导能力是指教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积极、有效率的进行实验活动,以及实验课堂中的提问、演示、讲解、指导技能,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等方面能力⑵。笔者组织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课教学观摩和专题研讨,着重教师实验教学的组织指导能力的体验和训练。《观察种子的结构》一节课标要求是:通过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能描述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实验课上,教师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种子,说明种子“虽然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却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引入课题,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观察种子结构的积极性;讲解观察步骤时,简洁有条理而不是照本宣科,将步骤中的关键字用“→”串联起来讲解,如观察菜豆种子,“观察外形→剥去种皮→观察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填写观察记录”,强调一定的观察顺序,学生听得明白,操作起来不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示范操作和指导时,准确规范,如玉米种子的纵切、滴加碘液时滴管的正确使用、剖面的染色和观察等,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方法;教师实验小结时,运用图文并茂的板书,在黑板上画出菜豆和玉米种子并标注出各部分结构,再列表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清晰归纳了知识要点,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学生不会因为专注于动手操作而忘记知识的掌握。
通过实验课教学的观摩和专题研讨活动,教师们深受启迪,对实验课教学的组织指导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一是认识到实验课不仅仅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还能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二是加深了对实验课教学组织指导的理解。实验课不同于与新授课、理论课等课型,主要以学生以观察、实验为主,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对于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有重要的意义。三是认识到教师规范准确的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教师娴熟、准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学生独立实验操作时的重要依据和典范,对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通过以演示实验为载体的同课异构活动,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准备能力。
实验教学的准备能力是指教师能在实验教学前预先充分准备所需的器材,熟悉教材内容及实验教学的程序,善用各种资源,增进实验教学的效果⑵。笔者组织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演示实验教学的实施,促进教师对实验教学准备能力的认知。《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有三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释放能量” “种子萌发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种子萌发消耗氧气”,课堂教学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们在课前都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还对实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有的改进了实验的装置,有的改进了实验的材料,有的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较好地完成了实验。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于本节课是围绕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而展开的,演示实验的成败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同课异构活动的观摩学习和专业切磋,教师们对实验教学的准备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要明确演示实验设计的思路。教师要准确把握演示实验在本节教材中的作用,才能将实验真正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识,才能避免实验与教学内容脱节、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例如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用的材料都是种子,有一定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有的老师将其中一个演示实验“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材料“种子”改做“新鲜的蔬菜”,而另二个实验仍用种子做材料,思维跳跃性过大。如果能在做完“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后,再补充做这个实验,说明植物其它器官生命活动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对学生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整体性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师不仅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器材,还要弄清演示实验成功的因素,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引导分析的客观到位,避免实验中出现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怀疑”。如 “种子萌发释放能量” 演示实验时,有的教师用温度计分别测量“萌发种子”和“未萌发种子”的温度,结果温度只相差了1℃,教师依旧解释为“萌发的子释放出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萌发的种子温度升高”,这样的分析明显比较牵强,演示实验也如走过场,如果能因势利导,分析为什么温度只相差1℃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未充分萌发、可能放置时间不够,可能是装置保温效果不好,可能是温度计读数时有误差等,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
三是要加强演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因为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也是学生使用仪器、实验操作的模仿对象,如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如何正确读数?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石灰水装多少合适?实验装置气密性如何的检查?这些技能与物理、化学学科实验技能要求是一致的,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四是要提倡师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的准备。在准备演示实验时,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等,如果能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过程,学生就能够从中学习到真正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过举办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指教师能完全熟悉实验活动程序及要求,能熟练讲解和操作实验仪器设备,规范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演示⑵。实验操作能力是一种动作技能,离不开教师亲自动手实验,没有一定量的实验操作训练,动作技能就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和规范性。但由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着分组实验开设率低、演示实验没有做,讲实验、看视频代替了真正动手操作实验的现象,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为鼓励教师用好仪器设备、规范实验技能,笔者组织举办了区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竞赛选取了初中生物中最常规的实验“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来考查教师的最基本实验技能——“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绘制生物图”。参赛的20位教师熟悉实验操作的步骤,基本操作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存在问题。
参赛教师都很熟悉临时装片制作的要点:擦→滴→取→展(涂)→盖→染,能较快完成装片的制作,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具体问题是:①没有擦盖玻片和载玻片。个别教师认为盖玻片和载玻片都是新的,很干净,没有必要擦,结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里有很多杂质。②不够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在滴加清水或生理盐水时个别教师出错。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滴加清水,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生理盐水,有的老师没有看清试剂瓶上的标签,拿起就滴,导致观察效果不佳。③实验材料取材位置不够准确。观察植物细胞教材上用了两种材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黄瓜表层果肉细胞,主要是为了观察到叶绿体,书上的要求是“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洗净刀片后,再用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有的教师果肉取材位置不准确,影响制作装片的质量。④没有将撕取或刮取的材料在水滴中完全展开或涂抹开,装片观察时有重叠。⑤染色的次数和时间普遍不足,导致观察效果不够理想。大多数教师虽然染色的操作都很准确(先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用滤纸在另一侧吸),但标本的染色效果不好,有的只染一次;有的染色后直接观察,染料没有充分浸染标本,因此观察效果不够理想。染色时要重复染色,而且要放置一段时间,让染料充分浸染标本后再观察。
2.使用显微镜观察存在问题。
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取放→对光→观察→整理,教师们都很熟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问题是。①实验习惯较随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有的教师取出显微镜后箱门没关,没有将箱子放在位子下面;有的没有将显微镜放置于桌子略偏左的位置;有的实验完成后没有清洁整理桌面,还有个别教师观察临时装片时将显微镜倾斜,因临时装片制作时用到水,倾斜显微镜会使水滴流下;个别教师物像清晰后,移动显微镜的位置,没有重新调节显微镜。②高倍镜使用不够规范和熟练。有的教师用高倍镜对光;有的教师在低倍镜下看到物像后,不是直接将高倍镜物镜转换过来,而是先升高镜筒,再转高倍镜,再查找物像;高倍镜观察时视野普遍偏暗,应转换凹面镜对准光源,或在低倍镜下时应用最大光圈,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有较好的效果。
3.绘制生物图存在问题。
生物图绘制的要求在课本上有较详细的文字说明,但教师们在这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缺漏,具体是:①生物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不够统一。生物图与艺术图有明显不同,生物绘图要有科学性,实事求是,选取正确、有代表性的实体来绘图,不要夸张或艺术加工。②绘图和实际观察脱节。绘图要根据观察到的物象轻轻地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使图形真实、各部比例适当。而有的教师绘图时脱离了观察显微镜下的物像,照抄书本或凭想象、经验绘图。③生物绘图的技巧欠缺。绘制的生物图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图的线条要平滑,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指示线和名称标注要规范,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图的下方写上图形的名称。有关生物图绘制的技能技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训练,除了具有一定的生物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绘出的生物图不仅逼真,而且美观。
通过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存在问题的交流和反馈,教师们确实认识到自身在实验操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自我发展欲望得到提升,开始积极主动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如利用学校已有的实验设施创设实验环境,借助图书资料和教育软件进行学习,通过教学骨干和名师等进行技能传授,有效促进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实验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做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并加强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这是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关键,更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当务之急。

阅读全文

与生物实验课的开设有哪些困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