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发布时间:2023-08-30 21:33:39

1. 怎样在新课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变革时期,不仅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知识创新能力,而且要求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加快推进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此,以人的素质提高、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转型为主要内涵的人自身的现代化,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高,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1物理教育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科学素质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物理学概念和物理探究能力。“物理科学素质”的提出可以说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支撑这一理念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支柱。现在的课程目标,较以前的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区别,原来的教学目标多强调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新课标则更加关注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
物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为少年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物理教育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发展,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追求发展是他们的权力,应满足他们求发展的需要。
1.2体现物理知识的现代性
应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视角,对已有知识重新审视并整合。重新审视什么是中学面向未来的物理学基础,重新构建科学的基础知识结构,不公侧重于学生终身学习和作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科学思路,反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
1.3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物理学教育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发实践应用的环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物理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课程,通过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4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物理应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动过程,而物理学习过程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新课标》倡导通过探究性学习,构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探究既是物理学习的目标,又是物理学习的方式之一。要改变课程教材只是为教师讲授提供蓝本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将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物理实验教育的设计和实施
新课程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列为五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学生从被动探究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讨论;6、评估;7、交流与合作。针对科学探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具有多个要素,《新课标》指出: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由于物理课中的大多数探究活动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的,而且只涉及部分要素,因此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二是要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2.1完成基础实验的设计
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意识、构建网状的思维链。例如:让学生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从物理学科出发,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来区分;可根据溶液的挥发性,特殊反应现象、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再比如让学生去设计怎样估测山高的方案。学生可以从温度、湿度、气压、声、光、降雨量、生物的分布等去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路开拓了,知识间的联系加强了,也就为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创设了条件。
2.2设计培养程序,渐进提高

2. 如何提高建模能力

这个问题很笼统,从大方面讲,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只有多多练习,多多观察,另外就是提高对工具的熟练度。其实多练的根本就是培养自己的建模感,或者说是积攒建模经验。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然如果天生的就对建模有天赋,那么这个时间也会缩短的。
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挑战一下比自己当前水平更高一点的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看出效果了。建模建的其实是脑筋,如果只盲目的练习,而不是思考自己练习的方向,那么其实练习再多,也是没用的。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

3. 如何培养高中物理的思维模型

4.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

所谓物理模型是参照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结构大小、形状及状态等特点,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建立起一种理想化和高度抽象化的物理过程、概念以及实体。在物理学习中提高学高的建模能力,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理解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5. 如何使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科解题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常说物理习题你永远做不完,但物理的常见典型问题及方法必竞有限,只要注意题型方法的积累、归纳,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建立物理模型,通俗的讲就是将实际中的具体的、表面纷繁复杂的物理问题,去除表面、深入本质,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我们熟知的物理模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方法,去处理掉这一实际的问题。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物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物理模型的建立,在教学中应注意三条: 1、深入挖掘原型,坚实基础。对各种物理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从各方面全面、深入理解,为下一步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提供足够的借鉴;2、抓住原型特征,识透本质。对各类物理典型问题,深入分析其深层次有特征,去除表面东西,真正抓住实质;3、特征扩大,合理延伸,迁移外展。在认清原型本质的基础上,将原型特征从特殊到一般,适当延展,诞生中很多的“类什么什么”,比如“类竖直上抛运动”、“类平抛运动”等等。有此实际问题本质上可能不是“真正的什么”,但只要它是“类什么”,我们就可以借用相同的思路、方法,达到灵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