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的昼夜节律有哪些

生物的昼夜节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3-30 15:24:29

1. 哪些动物昼夜节律性行为分别干了什么那些动物季节节律性行为分别干了什么

昼夜节律性行为有:猫头鹰,蝙蝠,田鼠.
猫头鹰:昼伏夜出
季节节律性行为有:大雁.
大雁:为了躲避寒冷.

2. 生物的昼夜节律什么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什么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 举例说明人类掌握了生物昼夜节律可以做什么事情

动物随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发生相应的节律性变化活动,称动物的节律行为.最常见的是昼夜节律. 动物的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地球的昼相联系,如各种蜂类、鸣禽及大多数哺乳类动物属昼行性,而鼠、蝙蝠、猫头鹰等属于夜行性动物,还有如夜鹰等动物多在早上或黄

4. 昼夜节律的例子有哪些

人们利用昼夜节律对动植物改造的例子
地球物理环境的变化对于机体最为常见的影响,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变化可以引起生物体内生理活动发生节律性变化。生物体这种与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的生理活动周期性的改变,称为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24h昼夜节律的形成,是外界环境周期性明暗变化的直接结果。昼夜节律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已经成为自身固有节律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生物对于地球物理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形成了昼夜节律,并使之成为自身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这是生物物种得以保存与延续的根本原因。
与地球自转、地面明暗交替相对应的,是生物的活动与休息相交替。早在1729年就有学者观察了昼夜节律对于植物的影响:将植入天芥菜属植物的两个花盆分别放在箱子内及曝露于箱子外,发现在白天无论是否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两盆植物的叶片都是伸展的;而在夜晚,放置于箱子内及曝露于箱子外的两盆植物叶片都是卷曲的。说明昼夜节律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
生命现象几乎都是以近似24h周期发生着变化,绝大多数动物在这一周期内,都有一次生长时间休息的行为变化。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光明驱散了黑暗,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充满了活力,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当夜幕徐徐降临,黑暗笼罩大地之后,动物也就安静下来,开始休息。极少数夜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在白天明亮的环境中休息,等到晚上黑暗降临才开始觅食的活动。有时动物出于无奈,被迫改变了活动的时间,但24h中活动和休息交替的规律仍然继续保持。
人与生活在自然界的所有其他生物一样,并非仅仅是自身独立存在而已,必须依赖和适应自然环境,有机体有节律的生活必须与昼夜节律这一客观节律相互协调一致,才能够生存下来,繁衍昌盛。有机体经常是按照与外界周期性变化相同步的适应性变化,来创造体内活动的条件。人体的多种生理指标,如体温、氧耗量、血压、白细胞数、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多种激素的含量、脑组织生物化学成分的含量等,都具有昼夜节律,几乎全部生理功能都具有周期为24h的节律性变化。早晨醒来后神清气爽,生机勃勃,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在此时处与最高峰有关。当24h节律被破坏时,可能引起机体多种生理功能障碍。研究昼夜节律与生物体内功能变化关系的学科称为时辰生物学(chonobiology)。
由于一天内的生物学时间变化,机体抵抗力的强弱也随着变化,甚至连生死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将小鼠曝露在噪声很强的环境中,它在白天休息期几乎不受影响,到夜间活动期则狂躁不已、发生痉挛甚至死亡。人也因为生物时间变动而产生很多不同的反应,而且不同个体的昼夜节律也很不相同。有的人早晨工作效率高,有的则在午后工作效率高,而有的甚至在夜间工作效率最高;有的时候情绪安定,有的时候容易激动。在不同时刻进行的心理学与生理学试验,所得到结果也不一致。孕妇为什么常常在夜间出现阵痛,在早晨分娩?医师为什么经常在这些时候因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而忙碌?青光眼的疼痛、各种过敏性哮喘也总是在一定时刻发作;甚至药物的效果也随一天的生物学时间而不同,合适的给药时间,

可以使药物产生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少的不良发应,由此而诞生了时辰药物学这门新的学科。

5. 哪些植物有昼夜节律

含羞草,含羞草很特别,到了晚上它的叶子就会自动地合起来,然后到了早上它的叶子又会自己展开。

6. 生物的昼夜节律、年周期节律有什么

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活性的24小时周期涨落、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等。年节律。动物的冬眠、夏蛰、洄游,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

7. 哪些生物的活动是按昼夜节律进行 的

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显示昼夜节律。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建立起的规律周期。自然界、生物界都有它本身的特有的严谨的节律。
人体的生物节律与自然节律相适应,人类才得以生存下来。地球上亿万年的昼来夜往,永不停息。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随之建立了有规律的昼夜周期,睡眠和醒觉节律就是一例。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变化。
人的体温早晨稍低,白天逐渐上升,到黄昏又高一些。新陈代谢活动,白天分解过程旺盛,晚间则同化过程增强。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夜晚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体的肾上腺素含量在白天某一时刻达到一定水平,然后逐渐下降,12小时后再度上升。这些生理变化,一天之中的波动范围是恒定的,周期和时钟相似,又称生物钟。
人类习惯于白天工作夜晚睡眠,一天24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与之相适应的是人的机体白天适宜于活动,夜晚身体机能使白天产生的变化得以恢复。

8. 人体生物钟的昼夜节律

近10年,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9. 植物的昼夜节律

植物亦有自发调节昼夜节律的生理机制,可感知昼长夜短。例如当秋季来临,机体会释放昼夜节律信号,叶落产籽。而当体内昼夜节律机制感知春季白昼时间变长,植物即会开花结果。
此外,昼夜节律不仅有助于促使植物更好地利用光合作用,合成并汲取植物体本身不可或缺的养分,亦会影响茎叶毛孔的开合,使得叶子在夜间卷曲,防止水分流失。
一些研究员发现:有些植物有两套昼夜节律自发调节机制,一套对于光照敏感,而另一套对于外界温度的变化反应灵敏。
研究人员已找到了为特定蛋白编码的基因,此类蛋白不仅具有感光功能,而且还能将昼夜节律生理信号传递至植物体内的生物钟组织,直到昼长夜短符合一定的条件,才会开花结果。
科学家通过研究而具有人为调控植物体内昼夜节律机制的能力,有望使得庄稼更为高产,更能抵御严酷的环境,从而能在各种不同的外界环境中茁壮成长。

阅读全文

与生物的昼夜节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