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生物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 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当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 论文百事通其二,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而应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强化其竞争意识。 二、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 有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学生把握不住或短暂时间不能圆满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修正和补充,让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拓展自己思路,达到发问者预期的目的。 三、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学生,也应从自身的授课艺术上去找原因。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学而无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当作“容器”去“填充”,而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学会煽情,善于煽情,想方设法把学生喜问乐答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氛围之中。 四、适当降低发问的梯度 培养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或期望太高,而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发问时只希望优等生回答,认为省事,收效快,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几乎一个学期没有回答问题或参与交流的机会。于是,有的学生便怀疑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如别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认为回答课堂提问是优秀生的事而与己无关,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交流了。教师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应当指出的是,降低问题的梯度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信手拈来,“凑凑热闹”,搞形式主义,或者故意把完整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而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的学生实际,认真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的阶梯。 五、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 小学生所处的小学时代是最浪漫、最活泼、最有生气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段里,他们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袒露自己的心迹,彰显个性,标新立异,也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作为语文教师,作为他们灵魂的“引路人”,要格外珍惜学生的这段美好时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为学生创造最合适的“敢言”机会。 六、注重教师示范性作用 培养小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示范无疑是重要的一环,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做出表率。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普通话教学中难免夹杂有地方方言,这就需要我们化大的力气,力求减少朗读的差误,以免使学生造成错觉或误解,从而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具体性的指导。平时我们所说的学生语言表达如何的差,其实与我们的指导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从哪些角度回答问题,如何组织语言,问题的内在联系等都需要认真的指导与训练。还有,教师的课外语言表达(诸如与学生谈话、上台讲演、集队训话等)也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的示范作用影响是深远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如何培养学生生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 要:现代社会中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科学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需要。更能提高读写能力。如何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环境
人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沟通效果。实践证明,从小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未定性,可塑性较强,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阶段,语言表达能力便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能力。那么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做起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现将
3. 高中生物如何说课在说课过程怎样设计才够新颖,才能符合新课改
“说课”的本义是指授课教师在一定场合就某一堂课向指定的对象陈述自己如何实施,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实施教学环节的活动。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付诸实施行为的理论依据或个人看法。
目前“说课”的范围有所扩大,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一节课,其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一个主题,甚至是一个课题。
“说课”是教学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它填补了“听课”和“理论学习”活动之间的空白,因为它不要有实体的教学环境(比如:学生、教具等),仅通过说课者的陈述来完成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所以“说课”活动经常被灵活运用于多种场合下的教研,比如学校内部的师徒结对、学科组教研活动、不同级别的教学比赛、校际间的教学教研交流等(由于不同学科之间具有各自的学科特点,所以“说课”活动不宜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由于“说课”中的教学行为措施很大程度上是理论陈述层面上的,不能完全“兑现”实际的教学过程。所以它不能完全替代实际的听课活动。
“说课”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形式,它对说课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说课者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合理规划教学环节,而且要求说课者要善于表达、交流、分析和吸收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说课”活动也对评价者(交流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评价者(交流者)对于“说课”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最好能熟悉实际课堂教学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对说课者的陈述内容提出客观的评价、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所以“说课”无论对于说课者还是评价者都有很好的提高,是教师兼收并蓄的好时机。
“说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是重在交流,这种交流是高效率的;其二是重在分析,这种分析不仅有教学理论上的分析,而且还涵盖对课堂教学实际环境的分析。
“说课”的主要功能在于:(1)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2)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3)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说课”的类型
根据“说课”时间和“说课”内容的实施时间的先后关系,可以把“说课”划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也就是“教后说”)。
原义上的“说课”指的是“课前说课”,它是指说课者依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或者个人教学习惯,结合较为具体的教学环境,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理论上的陈述或教学过程的设想,说课者主要强调的是实施行为的理论依据及其优点,并力求将这些优点转化为教学效果上的优势。其教学效果是理想状态下的预测,可能和实际实施教学行为后的教学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为了体现教学理念中的“自主探究学习”,说课者安排了5分钟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理论上此活动在5分钟内是绝对完成(因为不用实际实施),并能取得最佳效果,但在实际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教学对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于理想状态下的结果,比如超时、自主学习成效低下,那么授课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而不能按照设想强行实施方案中的其他环节。
尽管“课前说课”也要参照一定的教学环境,但由于“课前说课”主要部分是说课者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想,所以在“课前说课”的处理上会使得说课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说课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种方式更能突出“说课”的主题,但这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处理或者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者通常会“主观提升”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认知水平,使教学行为或环节显得更为合理流畅。
例如:在讲授“孟德尔遗传学实验中的‘假说——演绎’科学探究方法”时,说课者为了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采用了角色扮演(扮演孟德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孟德尔实验的结果与前人理论的矛盾,并提出“假设”,然后再完成“演绎”过程。这种“角色扮演”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甚高,如果说课者的实际教学对象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那么说课者在“说课”的学情分析环节中就“主观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其达到活动的要求,凸现“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意图。
“课后说课”是指说课者针对某一堂课按照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规划并实施后,陈述教学过陈和教学效果的活动,虽然也有教学活动实施前的规划和设想,但与“课前说课”最大的不同在于“课后说课”是对既定教学对象(学生)真实实施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的陈述,在“说课”活动中说课者要使用课堂教学中的照片或实录来展现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也就直接展示了教学对象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所以说课者的陈述必须顾及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要处理“生成性问题”和非设想内的状况,而不能“主观提升”学生的素质或水平。虽然说“课前说课”可以通过“主观提升”教学环境,加强说课主题的凸现和教学环节的流畅,但不一定能够在说课中获取高的评价,这是因为说课评价也不是单纯以说课者的表述、课堂环节的流畅性来确定的,也是要结合教学环境的难度和教师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来进行的,特别是说课者计划采用的教学环节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等。
由于“课后说课”是真实教学活动后陈述,所以从“说课”的交流功能上看,这种“课后说课”更具有实际操作价值。
相对于“课前说课”而言,“课后说课”中的的课堂教学效果可能不十分理想,或者是十分不理想,但这些都不影响
“说课”的交流功能,它可以通过教学反思(课前说课不具备这一环节)环节来反省、交流、改善或弥补。
3 “说课”的基本环节
无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按照“说课”活动的一般流程,可以简单地将“说课”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要“说”好一节课,需要说课者做足很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说课主题的把握与分析、说课的内容的分析、说课道具(或课件)的准备等。
3.1.1 说课主题的把握
不同的说课主题对于说课者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为说课指定了大方向,是说课者进行说课活动的“航标”,如果说课者没有把握住主题,那么“说”的再精彩都是南辕北辙。
比如:2005年广州市教研室生物科举办的“新课程实施活动”的说课比赛,主题被设定为“新课程”,这就要求说课者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要求和特点(比如新课程强调过程性学习、过程性评价、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并将这些特点在说课过程中凸现出来,说课者可以直接凸现,也可以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来凸现,但不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开“新课程”这个主题。
3.1.2 说课内容的分析
说课内容的分析不仅包括了对于教材内容(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学情分析、教材知识的地位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分析和规划等一系列内容。
①学情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课堂自我控制和配合能力、感悟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所以对于同一知识内容,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考量,在授课过程中就会有着不同策略和措施。
比如:同是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必修3(人教版)中的免疫调节进行教学,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优秀素质的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的特点),并且效果会比较好,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要求。
如果对于素质较低的学生群体也采用这种策略,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a、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或者说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师要求的水平,甚至不少学生对于探究什么、如何进行探究都是十分茫然。
b、学生课堂自我控制和配合能力较低就可能会导致自主学习不专心,出现教师“放”得出、“收”不回的场面(比如哄闹、嬉笑、难以平息下来等情况。)。
c、学生表达交流能力较弱可能严重减低小组间学习交流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d、由于学生学校效果不理想,生生互评或小组互评肤浅或失去价值。
那么是不是面对这样的学生就不能采用新课程的理念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新课程的理念不仅仅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比如启发式、概念图等)来凸现新课程中强调的过程性学习的要求。
所以学情分析的目的不仅能够让老师认清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而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为说课活动中的评价者提供客观评价自己说课(包括策略的选择、教学流程的控制等方面)的真实环境。
②教材知识的地位分析
教材中的知识在《课程标准》中都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把握这些要求是成功课堂的标准之一,教材知识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了这些知识该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授是最为恰当的、高效的,知识挖掘地过深或过浅都是不当的。
例如:《ATP的来源——细胞的呼吸》这一章节在《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第Ⅱ层次,但是传授知识的时候却不能局限在这个水平,因为在面对学生的高考(生物专业)中,这部分的知识属于课程的主干知识,按照常规,细胞的呼吸作用在高考生物专业卷中的比例是比较大的,考察的深度也是超过第Ⅱ层次的要求,那么在说课中,评价者就是依照这些知识的地位来分析判断说课者对于知识挖掘拓展的“度”是否妥当。
所以分析教材知识的地位,不仅仅要依照《课程标准》,还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③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分析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而进行的,针对一个教材知识,教师的教要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学要道什么效果,在课前进行正确的分析,然后在实施完成教学规划之后,通过和教学效果的对照,检查课堂教学是否达成了预先的设定,或者是达成度是多少,这也是评价说课和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④重难点分析
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当然也是说课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其作用就是协助学生完成从自主性学习达到的层次(如:认知、简单理解等)提升为掌握、理解或应用的层次。对于教材知识中的简易部分(或要求水平较低,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就能达到要求的知识)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重点和难点要着重讲、深入讲,所以重难点分析是对教学内容(知识)进行详略把握的前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准确把握住重难点,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说课当然也是不成功的。判断教材知识是否属于重点知识的标准就是看该知识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需求,而判断教材知识是否属于难点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学生群体,因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那么同一知识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群体,其困难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一般都会选取有代表意义的章节(重难点比较凸现,难点常规下教难突破),也只有这样的章节才能彰显出说课者对于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如果教师在说课中避重就轻地选取了没有重难点的教材章节进行说课,那就失去了说课的意义,因为说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陈述如何更好地进行重点知识的高效教学和难点知识的顺利突破,所以教师在说课中的中心任务就是陈述如何进行重点教学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最优的难点突破,并展示进行教学后的相关效果。
⑤教学策略分析、教法分析
在完成前面的几个分析之后,这堂课的中心任务已经突显,目标也已经十分明确,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最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策略和教法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
前面的例子说过,对于不同能力和素质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其实对于不同教材知识、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中,针对不同的环境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如下表:
学生素质 实验室条件 建议采用的策略
很好(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室充足仪器、药剂完备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教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一般 实验室充足仪器、药剂完备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进行知识的引领和归纳→ 巩固练习
很好(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室不具备小组实验探究的条件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教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教师抽取某个小组进行演示实验→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知识的引领和归纳→ 巩固练习
一般 实验室不具备小组实验探究的条件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行知识的引领和归纳→ 巩固练习
⑥教学流程分析和规划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确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先后顺序,因为不同顺序的教学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还是十分的明显。比如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实验中,先做实验探究,再进行实验的归纳和总结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先讲解实验,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规划上需要教师结合说课主题进行详细斟酌。在教学流程分析和规划中不仅要求说课者要制定详细的教案(课堂教学规划),而且要求说课者对于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预案,以及环节出现异常时的应对措施。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5分钟,但是到5分钟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还没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没有相应预案或应变措施,其结果无非是教师生硬打断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者是教师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最终会导致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出现混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⑦课后反思
这个环节是针对“课后说课”的,在课后说课中说课者通常会使用照片或者是课堂实录来展示或佐证课堂教学的环节、突破中难点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可能会出现与预期规划有异的情况(这也是事实),那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就十分之突出,因为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仅反映了课前教学规划上的部分不足或不当,而且能通过课后的反思、交流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最大限度地优化,深化了说课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功能。
3.1.3 说课道具的准备和课件的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难点突破,教师通常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所以课堂中进场使用教具、模型、实验、甚至是恰当的游戏,而大多说这些物件是授课者自制或者是改制的,如果在说课过程中仅仅依靠说课者的陈述,其评价者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客观评价,所以说课者有必要准备课堂教学在将要使用的或以经用过的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给评价者。
课件的使用也是说课者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或为了更清楚说明问题而准备的,无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都很有必要使用。
对于“课前说课”,说课者可以使用课件展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将使用的图片、课件、动画、实验装置、情景等,同时也可以向评价这(交流者)展示自己的教学环节或教学流程等,使抽象的语言表述得到形象具体的强化。
对于“课后说课”而言,说课者不单单能够展示课堂上使用的器物,而且还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介质展示实际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效果,这种展示的说服力远远优于直接陈述。
3.2 “说”的阶段
在做足准备的情况下,“说”就有了其根源、内容,就不会出现“词穷”的尴尬,准备得越充分,要说的内容就越多,这可能会和“说课”的时间限定(一般的说课比赛要求在10~15分钟说完)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说什么”和“怎么说”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3.2.1 说课“说什么”
很多说课者认为前文提到的任何一个分析环节的内容都十分重要,丢掉谁都会影响说课的情况,以为自己要是不陈述“学情分析”,那么自己的“教学策略”就是去了根基,如果不说明“教材知识结构”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是否抓住了重难点知识,进而会使“教学环节出现脱离。
但如果将前文提到的问题都陈述一遍,恐怕半个小时都不成,况且“说课”的一般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所以说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完全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因为评价者(交流者)对于你要表述的很多内容也是非常熟悉的,即便你不说出来,他们同样能够明了和理解。
所以对于“说”的部分内容要仔细斟酌、精心挑选,“说什么”通常有两个标准:(1)最能凸现本次“说课”主题;(2)最能凸现“说课”内容上的精华,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精彩突破、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转承等;对于舍弃不“说”的内容也有两个标准:(1)评价者(交流者)完全(或非常)熟悉的部分要舍弃。比如广东省华师大附中或省实验中学(全省数一数二的知名学校)的生物学老师在面对广州市生物学一线教师进行说课交流时,完全没有必要再陈述教学对象的学情如何、教学环境如何等,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明白,但如果说课的评价者(交流者)更换为外省区的不熟悉这间学校情况的人,那么说课者就很有必要说明教学对象的状态了。(2)不能凸现“说课主题”或“说课”内容精华的部分要舍弃。
3.2.2 说课“如何说”
在确定了“说什么”之后,很多教师在说课前准备了说课稿,并且在“说”的时候就一字不落地全文照读,虽然“说”的内容也经过甄选、“说”的过程也很流畅,但这种“照本宣读”不仅导致“说课”缺失了灵活性,还失去了“说课”过程中的交流。
之所以出现说课者“照本宣读”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说课者担心在脱离说课稿的情况下,会出现“卡壳”的尴尬,其实这种“卡壳”还是说明了说课者对于说课内容的不熟悉,或者是对自己要说什么没能准确把握。因为说课的实质就是在“阐述问题”和“阐述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对这两项工作应当是非常熟悉(课堂教学也就是围绕着两个问题开展的)。
关于“如何说”,说课者要认清两件事情:(1)说课稿仅仅是说课者为了帮助自己整理“说的内容”和“说的流程”而做的准备;(2)说课的课件也仅仅为了更好地“佐证”或“强化”说课者“说的内容”。
“说”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原则有两个:
(1)更能凸现或强化“说的内容”。例如讲故事,有的人用惊险的事件做开头,以吸引读者,而有的人喜欢先陈述故事的背景,娓娓道来,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都是为了凸现故事的中心。
(2)因为是要“说”的作用主要在于交流,所以说课者的“说”要能够让他人非常清楚明晰。只有让评价者(交流者)明了说课者说的内容,那么交流才能得以实现。
在上述两个基础上如果能够将语言生动化、形象化,那么“说”的过程也就更引人入胜。0
4 “说课“中的注意事项
虽然“说课”是一个短时间内的交流活动,但想要较完美地进行一次说课,其要注意的事项还是非常的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偏离“说课”的主题 很多的说课都存在这样问题,主要是为说课者没有意识到“说课”还存在“主题”。前文已经说明了“说课主题”的重要性性,它是约束说课内容和说课形式的大环境,所以在“说课”活动的一开始就要研究分析“说课”主题,最好能组织讨论。
(2)“中心”不凸显 这里所谓的“中心”就是说课者最想要表述的能够反映出说课者驾驭课堂能力,处理教学问题的核心内容。出现“中心”不凸现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说课者的表述总想面面俱到,没有对“说”的内容做好取舍。
(3)理论和实际严重脱离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其原因是说课者太急于凸现“说课”的主题、太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流畅性、或者是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不得不大幅度“主观提升”或“主观降低”教学环境或学生素质,脱离了正常学生所应具有的水平。
比如:说课者为了突出教学效果的良好,在表述学情的时候,故意降低学生的能力,将其描述为一群什么都不懂、厌学、弃学的学生,然后再通过课堂实录凸现教学效果,强调教学效果的十分成功,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评价者(交流者)很直观或依靠经验就能从课堂状况判断出学生素质的层次。
再例如说课者面对一个原本要分为两课时授课的章节,硬是要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只好加快课堂教学进度,为了保证在高速的课堂教学中也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说课者就“主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描述为知识难点都能完全自主学习,教师一点就明的群体。如果学生的能力真的达到老师描述的层次,那么教学内容也就没有了难点了,这一次的“说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况且这种“主观提升”很容易让评价者(交流者)看出,并十分反感。
还有一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那就是说课者为了实现某个教学任务而对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牵强附会。比如说课者的课堂教学内容明明不能够实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说课者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硬是把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原本不相干的环节扯进来,硬说它体现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4)表述缺乏条理
“说课”的本质是阐明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效果,在表述的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因果关系(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在时间上有明确的主线(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所以“说课”的条理性应当是相当强的。之所以在“说课”中出现缺乏条理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对“说”的内容相当不熟悉;其二是没有掌握好个环节的逻辑关系。
(5)“课件”华而不实这种错误是多出现在说课经验不过的年轻教师身上(说课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会很清楚说课课件的作用和意义,老教师之所多媒体课件缺少技术),其主要原因是说课者没有认清说课课件的作用。
虽然华丽的课件并不会降低评价者的评价,但也不会因此而提升评价者对说课的评价,一个再华丽的课件如果没有起到辅助说课者更好地说明问题、形象表现说课内容的功能,这个课件就不是一个好课件,而很多课件的“华而不实”就出在这个问题上。当然如果课件既华丽美观,又实质有效,那是再好不过。
在课件的之所上有三个原则应当遵守,其一:课件要为充分为“说课”这个中心服务;其二:课件页面上的文字要保证清晰、美观和直白,保证评价者(交流者)能够看清楚、易于理解、心情上愿意看,这才能辅助说课,否则一切白费。其三:避免长篇累牍,能说得清楚的内容就说(可以节省时间),课件上的内容主要是需要强调的内容或者是语言不能很好表述的内容(比如课堂活动照片、课堂视频录像等)。
说课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紧张、“卡壳”等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说课者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产生的,可以通过充分准备或多练习来解决。
5 结束语
“说课”的不仅具备高效性、灵活性,而且能够较为真实反映出教室的课堂教学的综合素质,并具有很好的交流功能,所以“说课”也越来越被各种场合或形式中的教学教研活动所采用,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广大的教师积极投入到“说课”活动中去,加强交流和学习,实现课堂教学教研的共同提高。
4.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发言稿
一、现在生物教学的现状
首先,说说我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的认识。目前初中普遍存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后进生面广,学校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多年来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控制着学校的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取消生物学科。升学考什么,学校抓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考试科目上,学生对生物学的厌学情绪极其严重。学生到了高中,生物知识基本上为零。但是,如果你研究一下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高中考试考查的内容是:中学生物知识。中学生物知识就是包括初中和高中。在有限的短短的三年内,根本就无法补救之前的三年时间所学的知识。另外,由于应试教育相当一部分学校对生物课时做出调整、减缩,为其他学科让位。部分生物教师工作重新安排,对于缺乏生物教师的情况下,由其他学科教师替代。在应试的冲击下,各科自然而然的划分为主科、副科。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教师划分等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师对生物教学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在,我们市教育局提出构建快乐课堂。我们都知道课堂包括几大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育对象还有教师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要构建快乐课堂,教师都不快乐,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的。其实,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我们是感觉到开心和快乐的。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升学的任务,我们工作起来就更轻松,心态就更年轻些。我们就可以更轻松的,更多机会的进行快乐课堂的研究。我们也就更快乐些!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这些大家都明白的,不想多说)1、根据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又能为社会服务。
如第十个专题:健康地生活。包括今天詹老师讲的免疫与计划免疫,传染病及防治、用药和急救等等。作为生物老师就是肩负起一些最基本的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责任。2、初中生物教学还肩负着为学生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的功能。经过多年高中教学发现我们学生初中生物知识基本为零。像心脏的机构,植物的双受精等等,学生基本上都不懂。
(结合我们的实际,谈谈我的看法)1、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通过语言、视频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经常听到有同事埋怨:“现在的生物课不好上,学生没有反应,没有激情,课堂气氛不怎么样好。”我认为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尤其是初中学生,激情只是它们隐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只有当生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时,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才会良好。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生物科组李志文2、多种方法,应用课堂,提高效率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抽象,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如果教师长时间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也不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要充分挖掘有利的教学方法。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极其多样的,主要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多媒体应用法等。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可能有一种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能够依据学科的特点,知识掌握的层次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不提。结合詹老师的课堂,根据我们的实际谈谈行之有效地方法。(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是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教师或学生依据教材扮演特定的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开展学习的活动。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角色扮演比较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詹老师这节课就运用到角色扮演:皮肤,等等。。。。(进行点评)
此外,还有《生态系统》这一节课中,在分析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学生分别扮演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环境几个角色,通过演说得出结论;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讲解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时,学生分别扮演草、兔、狐、鹰、狼等,自己找出吃与被吃的对象,既直观又形象生动。在轻轻松松的气氛中弄明白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完成了教学任务。(2)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合作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例如:七年级下册《人体的营养》一课,《人类的食物》《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等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老师指导完成书本的表格,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以培养。
另外,对于相对复杂的生物体结构,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画图来理解掌握知识。例如:胃的结构、消化腺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等,这些都可以花点时间让学生按照书本图进行临摹。这样既减轻教师的工作,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结构理解能力。(读图能力,可以说每年高考都考,10年高考就每天都有图表,现在高三的学生,对图形图像的理解能力可以说极其差。)3、多种媒体应用于教学(注意,不一定是多媒体电脑,毕竟部分学校还没有完全普及多媒体教学)
学生掌握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或他人那里得来的间接经验。在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的精力是用于学习间接经验。认知材料的呈现方式,大致有语言文字、实物和挂图等基本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呈现都应惯彻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的原则,尤其在生物学科中,大量的语言描述往往比不上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板画、实验和多媒体应用等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现象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直观教学由于眼、耳、手等多种器官的并用,使知识多途径刺激大脑,增强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生物学科除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多创造条件进行直观教学。
例如:运用挂图人体生理结构,使用实物讲授花的结构等。我们学校的陈超群老师就经常自己制作教具应用与教学。用硬质纸皮制作染色体讲授有丝分裂等。部分中学实验设备和材料十分匮乏,因此,生物教师平时要注意及时搜集、保存和培养实验材料。例如,到野外采集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鼠妇、蚯蚓、昆虫等动植物,制作成标本、或者种植、培养、饲养它们,以供实验之用。还要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
当然,有电脑多媒体的学校,我们生物教师就应该多点使用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材施教
生物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结合生物教材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兴趣的有效措施。改变传统教学只重视课内忽视课外的做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的观点是:能走出教室的就尽量走出教室。
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生物科组李志文例如:开展小实验及拓展性实验,采集实验材料、制作动、植物标本。还有一些探究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认识校园的生物多样性等等。
5.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
目前农村初中普遍存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后进生面广,学校设施不完善等情况,生物课又是被认为是“第三世界”范畴,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因此,常听不少农村初中同行埋怨:“现在的生物课不好上,学生没有反应,没有激情,课堂气氛不怎么样好。”我认为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它们隐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生总会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因此,如何调控生物课堂气氛,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 一、 生物要调控好生物课堂气氛首先要认真备课。 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课堂教学随意性就强,学生听课就会雾里看花,反应冷淡,课堂气氛肯定就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告诉我们做事应该先做准备,才会把事情办得更好。因此,生物教师认真备课是调控课堂气氛上好生物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备课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度开拓认知面。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老师应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内容,并进行合理的重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要安排好不同时间的实习实验活动。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以及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向三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向前沿领域拓展,如生命工程,太空育种,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向社会领域拓展,如让学生调查水资源情况,垃圾处理情况,农业生产现状,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三是向应用领域拓展,如引导学生走访果农,菜农,思考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目的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调控好生物课堂气氛其次要营造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刚接触生物时,因富有新鲜感,总是兴致勃勃,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难度的提高,兴趣锐减,甚至厌倦放弃。如何使学生对生物产生持久的兴趣呢?我认为营造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氛围是一剂良药。由于年龄特征所致,许多初中学生做事或学习常从情绪出发,感情用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征,来调控课堂气氛。 1、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抽象,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如果生物教师长时间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就不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充分挖掘有利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极其多样的,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教学法、多媒体应用法等。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可能有一种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但教学原则却有,就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的层次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知心理学表明:学生对于提供的认知材料,由于出现形式不同,认知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只有当学生对呈现的材料与呈现方式发生兴趣时,才能最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认知材料的呈现方式,大致有语言文字、实物和挂图等基本方式,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呈现都应惯彻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的原则,尤其在生物学科中,大量的语言描述无论如何也不如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板画、实验和多媒体应用等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现象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直观教学由于眼、耳、手等多种器官的并用,使知识多途径刺激大脑,增强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生物学科除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多创造条件进行直观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但是农村中学实验设备和材料十分匮乏,因此,生物教师平时要注意及时搜集、保存和培养实验材料。例如,到野外采集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鼠妇、蚯蚓、昆虫等动植物,制作成标本、或者种植、培养、饲养它们,以供实验之用。还要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能正常进行。 3、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好奇和求知欲构成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只有当生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时,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才会良好。因此,生物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例如,上蕨类植物部份,采集肾蕨、铁线蕨等蕨类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这是利用实物诱发学生兴趣和好奇。上两栖类,带领学生到稻田、小溪捕捉青蛙、小蝌蚪,观察雌雄抱对、搜集青蛙的卵,孵化、培育。这是利用参与实践诱发学生兴趣和好奇。上绿色开花植物开花结果,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让学生观赏开花结果过程,这是利用形象直观诱发学生兴趣和好奇。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是利用自己动手诱发学生兴趣和好奇。 4、师生互动能激活课堂氛围。课堂气氛好坏,最重要一点是师生是否互动。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引导工作要到位,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要从浅到深,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第三要及时给予表扬。例如,我上《食品与安全》这节公开课,讲到合理膳食时,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学生对这问题有一定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我引导学生讨论,讨论后原先只有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我及时鼓励并给予表扬,后来许多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我把学生不同看法逐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什么是合理膳食,这节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深受师生好评。 5、生物教师要有驾驭课堂能力。课堂突发事件屡有发生,生物教师要对症下药。例如,学生无意或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如果教师声色俱厉的批评,这不但破坏了课堂气氛,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此时幽默感可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温厚和善意,使学生在微笑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同时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控。例如,前几年有位学生平时表现就欠缺些,那天晚自习课我下班辅导,其他学生都在做作业,而他又吵闹,因此我大声地对他说:“请你出去!”“老师,您不能剥夺我学习权利。”他很平静地应运法律回答我。我既气又好笑地也不客气地应运法律对他说:“现在是8小时工作之外,不存在剥夺你学习权利问题。”他听后无法反驳,就乖乖地出去了。我原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但是第二天我又到他班级上生物课,其他学生都坐好等待上课,而他故意敲打课桌看你老师怎样处理。“大家听,富有激情的敲打声,声声催人振奋;看来今天老师不拿出十二分的激情把这节课上好,会对不起你的热情欢迎。”我这段幽默的话,说得故意敲打课桌的同学和其他的同学都乐坏了。课继续上着,学生们情绪高昂、气氛活跃。显然,教师的幽默使他乐意接受了批评。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在调皮捣蛋,认真上课,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教师搞好本职工作,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思维、想象和探索,都能创造出师生互动、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气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6. 如何把生物课上得有意思,让学生都喜欢生物,喜欢生物老师
首先是让同学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程。老师要有活力,跟学生“代沟”不要太明显。试着跟学生做朋友。平易近人,知识渊博,上课不要照本宣科(这个其实不太可能)。
7. 怎样讲好生物课,拜求
不知道你的受众群体是怎么样的。应该是中学生吧?
如果是给初中生讲,一般来说,初中生没有什么基础,你不可以为他们拓展的太多。建议你看一下小学自然课本之后,再从衔接的角度给他们开个头,这样会容易一些。因为初中的课本我觉得跟小学就不是太一样了,初中的课本就开始上难度了,知识量一下增大了,切勿直接照本宣科。
如果给高中生讲,那么,高中生分文理科。
理科生讲的话,因为有一定初中的基础在,高中主要是给他们培养理科的连贯性严谨思维,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学高中生物,多少会有些不明白。这时候要鼓励他们多问,问得多的问题一定要重点重新讲;同时,讲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让他们举一反三。
给文科生讲的话,就不用这么复杂了。他们也有一定功底,但是,这不作为他们培养思维方式的重点,只要照着大纲把必考的知识讲下来就好。大概讲多了他们也不会太用心去听,只是告诉他们什么该记住就好。
8. 初中生物课 如何设计导语,创设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维更好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你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做一些与这些相关的引导,比如用一些教学模具,还有一些都知道的常识,让学生讨论。这些都可以的。
9. 浅谈怎样上好生物课
上好一节生物课,功夫在课外和课内。课外要认真备课,安排好学生的预习。课内抓好“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环节。
[关键词] 生物课、课外、课内、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结束环节
生物课,就我们学校而言,学校、学生都不够重视,教师配备上很少有专业教师。教师的不专业,学生的不重视,加上生物课一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第一、二、三节,这正是学生饥饿,泛困的时候,有时即使不是这样,学生也会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无味,所以上课打不起精神,导致不想上课或无心听课。而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认真听课,希望自己的学生青睐生物课,这就要求生物老师要上好每节课。在2009年我县实行了以“目标落实、讨论交流、展示提升、点拔拓展、达标测评、布置预习”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其目的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但我认为,课不管怎样改革,都要求老师把每一节课上好。通过自己几年的生物教学,我认为上好每一节生物课,功夫可以用在课外和课内,现在此发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课外
上课前,要认真备课。把课堂每个环节穿插的问题研究清楚。如目标落实,要清楚自己在这一节课到底要干什么,学生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这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选择,整合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分配展示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要让学生备好课,即在上每节生物课前,要让每位学生把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一下。像我们有时用导航的形成展示预习内容,也可以要学生出预习提纲,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之间互相检测一下预习的效果。另外有很多生物课,里面安排了很多探究讨论活动,根据探究内容可适当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外试着探究。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还有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生物课本里,有很多实验是要在课前准备或完成。如,探究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或条件等实验、必须要学习小组在上课前的一天或两天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既为上课打下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课内
课内既要遵循“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全部或几个环节,本人认为要上好一节生物课,课堂中要注意下面几个环节。即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结束环节。
(一)开始环节。要使一节课成为好课,开始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开始顺了,一顺再顺。如果开始环节不行(不顺),很多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被打消。那么,怎样做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呢?我一般用下列方法:1、直接导入法:用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2、“温故而知新”——即新旧知识联系方法。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如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节“血液循环”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几种?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过度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3、运用典故导入:本人通常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故事、寓言、谜语或成语等典故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4、还可以用幽默的话语或一个幽默的动作;创设悬念或设疑等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产生好奇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饥饿,泛困的情绪,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5、用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事物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这些事物虽然熟悉,但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这样的现象作为新课切入口,必然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如“蒸腾作用”一节时,问学生在炎热的夏天里,你坐在大树下与从在太阳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学生会回答:“在大树下”。我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不知所措了,从而导入新课。
6、能做实验的一定做实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时,发给每人一粒酸梅糖,当学生吃糖后问:“口中有什么东西分泌?受什么调节?是一种什么现象?”等问题提出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首先应该根据教材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上好一节生物课还要重视上课的中间环节。
一堂好课应把课堂每个环节穿插有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和掌握生物技能的过程中,懂得自主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并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树立生物对人类、对社会都十分有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网络等新的资源注意广泛收集生物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生物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表演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中解脱出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因为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生物历史趣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就是在上课中,还要注意教学评价。以往教学中,由老师来完成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很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学生的讨论交流或展示中,尽量要学生点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人。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感情投资,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多一点”教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将促进学生积极求知的良好状态。
(三)结束环节。
精心设计结束这一环节(即结课),对于良好教学的巩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结课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课时,我常采用:(1)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诱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如:在讲完《最微小的生物——病毒》有关知识后,结尾时,我说:“病毒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在千百万年中人们不断地与病毒作斗争,而且目前许多病毒引起的疾病是无法医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最终能否完全消灭病毒?这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引起学生反思,引发联想,使学生课后探究,并造成悬念,期待着在下一节课能得到解决。(2)用一些谜语、俗语等结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完《开花和结果》:教师以“麻房子,红帐子,里面躺着一个白胖子”要学生猜后,又问麻房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指果实中的什么结构,“红帐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在果实中是什么结构。“白胖子”是什么发育而来的,在果实中是什么结构?以练习的方式“收尾”,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人认为一场课能以“预习为先导,以思维为核心,以揭示规律为重点,以精讲精练为策略,以学生参与为途径。”就是一场好课
10. 如何优化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首先,要勤于读书,善于积累。 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人嘴里面能吐出一点幽默生动,智慧联翩,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来。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曾记得有一位有名的教师也曾说过,吾三日不读书,则觉面目狰狞,食亦无味,语也可憎。可见,读书对于教师语言积累的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教育报》评选出的十大读书人物,皆对读书积累谈了自已的看法: 身为特级教师兼教育局长的李希贵发出“朝阳读书,播洒感动的种子”的感慨。他说:“也许,一本书只能给学生以‘三分钟热度’。但是,正是这些‘三分钟热度’的积累,才会锻打出生动的人生,才有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感动。” 让读书丰厚自己的语言积累。 陶继新强调读书后重在做人。他提出“善待他人,发展自我”,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观点。 郑杰则提出“爱书、读书、写书、劝读书”的一条龙体系。 我也想告诉大家,读书要善于思考,读书要有选择,不盲从,不轻信,不以书唯上。读书后勤于做笔记,要勤于做反思。 现在好多优秀的老师都建立自己的博客,写网络日记,写班上孩子的成长故事。其实就是反思的一种。 可见,写笔记,写成长日记,写教育反思是教师成功成长的阳光大道。 郑杰老师说:“你年轻时谈恋爱,会说没有时间和女朋友谈恋爱吧?想来不会。那从哪里获得额外的读书时间呢?我的经验是给自己做减法,减去一些意义不如读书那么重大的活动,对这些活动要敢于说不。客观地说,在我们周围诱惑实在不少,各种各样诱人的愉悦感官的活动都拼命从读书人队伍中拉人,拉走那些对书并不虔诚的人,拉走那此定力不足、耐不住寂寞的人……车上、飞机上、床头上、只要想读书,总会有时间。” 现在看来,读书和思考写作的时间只要我们去挤,还是能够挤出一点儿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这个读书的心态和愿望。 书读得多了,自已心中也有了东西,也就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再表达出来,则是很容易的事了。 第三,要不断锤炼。 这就要不断练习。要多说,且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练。话音不标准的,要听着广播,听着录音练,一字一字的去练。练完后,再录成录音,放出来,反复比较,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的。 这里有一个着名的例子。古希腊德摩西尼生来就口齿说话不清,为了练习演说,他以跑步和爬山时作长篇演讲的方式增加练习量,用口中衔着小石子的办法校正发音。由于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他克服了先天口齿不清的毛病,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成为当时有名的演说家。 大家都熟悉的演说家闻一多先生,也是勤学苦练的高手。他曾回忆说,为了一次演说,第一次练说了8遍,晚上又出去练习十二遍。到了第二天,果然演说有进步,他认为还当益求精至。第三天又练习三遍。这样反复练习,才有了临场妙语连珠的效果。 可见,流利的语言是靠日积月累的练习而磨就出来的。 第四,教师讲课时要尽量脱离讲稿 其实,备课只是一个熟悉教材的过程。到了整整进入课堂。教师应尽量少看教案为佳。 捷克教育家卡尔瓦绍娃经过研究表明,不看讲稿的讲述方式要比看稿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数量增加50%。而且减少了概念性的名词,增加了描述性的动词,因而更适合听众的感受。 我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精采报告。几千人的讲厅,三个小时的讲座。魏先生成站立状。语言滔滔不绝。其间没有看过一次讲稿,也没有准备讲稿。而且讲解体态、手势得体运用,口中妙语连竹。我也听过共青团中央知心姐姐心理健康宣讲团邢安平老师的讲座。亦无讲稿,但都能深深的打动观众。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除了讲课者精采的讲演内容之外,还可能包含了讲课者与听众的眼神等方面的交流。这些都是用语言无法替代的。 第五,要有一个好的态度 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有了好的态度,事情便成功了一大半。 教师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如果一味的用成人的语言向他们讲课,孩子们是不喜欢的,不乐意的。因此教师一走进课堂,如要能马上就想到自己是儿童中的一员,是孩子们的伙伴。这样的自己,老师的架子没有了,孩子们已从感情上接近了好多。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饱含儿童情味的语言,使孩子们没有感到距离感,而增加了亲切感。这样的态度儿童喜欢,可老师们做起来也并不容易。有些老师看到没有擦去的黑板,作业本挤占满了的讲桌,还有哪份心思来欢笑?其实,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能从混乱中寻找教育智慧,处乱不惊,化乱为奇。用不经意的一句幽默,化解了师生的尴尬。从而进入到一个最好的状态。 凡事往好里想,人生就应这样。知心姐姐卢勤“太好了”的心态调整秘诀值得让大家借鉴。遇到任何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糟糕的,总是对自己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总而言之: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过程。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我想,只要大家肯做有心人,肯做教书育人这份事业的有心人,肯做默默的研究者,肯做孩子的合作者。这点事儿还是难不倒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