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冠病毒有多少种变异毒株分别有什么特点
全球约有4000种新冠病毒变种毒株,数量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其中只有几种传播率、感染率,致死率需要主要关注。
到底是什么导致新冠病毒的变异呢?
新冠病毒集体变异的节点——2021年5月1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超40万例,印度阿三“达成群体免疫”的目标变成群体感染。
【新冠病毒在印度易变异的原因】
2020年我国疫情状况被控制,总结出对于疫情有效治疗方案后,新冠又再次席卷了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同时亚洲日本、韩国、印度也陆续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苗头。当时都说,“西方发达国家有那么好的条件,每天都死这么多人,印度那么脏,肯定更完蛋,印度阿三想当发达大国的梦想又破灭喽~”,可恰恰相反的是,发达国家每日感染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印度的感染数据和死亡人数却只是小幅度上涨。
印度为什么没事呢?没有感染患者吗?
因为印度表演了一出“掩耳盗铃”,不核减、不测温、不纪录,“三不为”贯彻执行。印度政府向全球宣布——他们要做第一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国家。
对于如瘟疫一般的印度还是有所作为的,印度几乎80%以上的GDP要依靠他老大哥—美国。2020年西方疫情混乱,停工停产,相应的印度这个美国大型加工厂,也停工停产了,至少还是减少了疫情增长的概率。但是同年7月份印度在本国感染人数紧追美国的时刻,响应美国复工的号召也复工复产了。
可病毒变异的契机也就潜藏在这一时刻,印度对于新冠的“三不”政策,给新冠病毒提供了温床。2021年3月份,印度发现新冠变异毒株——B.1.617.2毒株(德尔塔毒株前身),但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同年5月份单日新增感染人数超40万,且致死率变高,大多数感染者死于无法自主呼吸,有供氧机就活,拔了供氧机就死才得到关注。
此次以超快的增涨速度、更多的致死率,终于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重视,但印度这个国家就不能对它抱太大希望。
整个疫情防护,像是官方工作人员和民众拍警匪片......
我国南京源头为境外输入病例
我国南京的德尔塔病毒则是印度德尔塔变体再次变异的结果,相比其他毒株更具有感染性,传播速度快,相比早期新冠病毒夏季不易生存的特点,德尔塔更加亲人且更加耐热。在7月份就已经造成了104个国家和地区群众感染,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快,疫苗对于德尔塔有效,但并不完全有效。
此次南京夏季感染人数激增,虽然有当地管控失当问题,但变异毒株也是一重大原因。
唯一较为庆幸的是,德尔塔治疗得当致死率并不高。
【拉姆达病毒】
在德尔塔之后,拉姆达病毒又再次“冒头”。2020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世卫组织将其命名为“拉姆达”,去年8月发现的毒株,为何今年八月会被大家注意到呢?
人怕出名猪怕壮,病毒出名自然是因为它出现了曾经没有的特性,且这种特性对于人类极度不友好。
去年8月在秘鲁发现的拉姆达毒株,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复制繁殖也出现了变体。随着变体的不断变化,拉姆达病毒杀伤力不断增强,科学家发现拉姆达病毒有增强传播速度的能力。
虽然拉姆达病毒多发在南美地区,可最初就是由海外旅行传播至南美地区,所以也要对境外输入人员增强管控。最令人担忧的是,经检测发现拉姆达病毒对于疫苗的抵抗力随着不断变种再增强。
时至今日,感觉离以前不需要隔离和口罩的日子越来越远了。
⑵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特点
新冠病毒个性特点
新冠病毒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新冠病毒暴发流行多发生在晚秋、冬季、春季,而早秋和夏季的传播力、生存力会明显减弱。由此,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世界大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时间节点。
北半球正处于早春季节,气候刚处于“出津”时期。新冠病毒大暴发、大流行几乎都发生在早春的低中纬度国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伊朗、中国、韩国、日本、美国。而北欧及俄罗斯的大流行则会发生在晚春。然而,随着低、中、高纬度的不同,新冠病毒在这些国家的流行期、传播力、生存力也有差异。
南半球这时期正处于早秋季节,气候刚处于“收津”时期,新冠病毒的传播力、生存力必然减弱。因此,非洲、澳洲、南美洲的流行相对较弱。
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流行季节。
新冠病毒生态特点
一是新冠病毒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阴雨。气温在1至27℃之间最有利于病毒传播;湿度在38%至75%之间最有利于病毒传播,空气越潮湿,气候越“出津”,越有利于新冠病毒的生存与传播;连阴雨持续较长时间也有利于病毒传播。
二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多发生在沿海沿江地区。那里气候湿度大、温差小、气压低、多阴雨、低压槽,利于新冠病毒大暴发、大流行。比如西班牙,意大利,伊朗,武汉,韩国,日本,美国东西海岸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就是这类气候。而内陆的中亚、蒙古、美国中北部,流行就会减弱。
三是新冠病毒为什么具有鲜明的气候特点?当新冠病毒出了宿主身体后,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阴雨生态环境下,才能生存与传播。
四是新冠病毒在低于湿度38%的干燥空气中,存活率变小,在沙漠地区或干旱国家,传播力就非常有限,比如,在东非的沙漠国家流行力就很小。
五是在内陆高气压的高山、高原地区,新冠病毒的生命力、传播力非常有限,就不容易发生大爆发、大流行。
新冠病毒传播特点
病毒的传播途径大概有五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间接传播、代次传播。
新冠病毒主要靠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措施就是戴口罩、戴手套、远社交。抗疫经验表明:人们需要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有人认为,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还不行,咳嗽或打喷嚏散播在空气中含有病毒的“飞沫云”,可以达到8.2米,仍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可以在气化飞沫中漂浮3小时,仍有传染性。当飞沫落下后,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仍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传播方式,还存在代次传播。2020年4月10日,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和医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新冠病毒的基因分析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变异成了ABC三种先后不同的毒株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人群分布特征。
新冠病毒免疫特点
一是治愈后的新冠病毒患者免疫抗体能维持多久?人们较关心。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的人体免疫时间差不多,可能在一个月至三个月之间,不会太长。因此,短时复阳并不奇怪。
二是各种病毒都存在免疫差异。
一类人具有新冠先天抗体,这类人数不算多。另一类人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属于免疫差异群体,这类人数也不多,然而,这类人里面还有差异,有的人具有传染性,有的人不具传染性。
新冠病毒发展特点
各种病毒都在不断的进化、重组、变异、发展,以适应新宿主、新环境、新生态、新途径的变化,这是各种病毒总体的发展趋势。
病毒变异的机制。当病毒转移到不同新宿主或跨物种新宿主中,为适应新环境,病毒这时进行变异。新冠病毒或可能是流感病毒的变异。
当RNA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其错误修复机制的蛋白酶活性很低,几乎没有,所以,变异速度很快,很容易变异
⑶ 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生物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特点认识,哪些方面已经比较清
流行病学特点认识比较清。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一)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⑷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有哪些
1、新型冠状病毒到底通过什么形式传播?
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冠状病毒按照以往特点来说,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气溶胶传播是否会存在,还会通过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去确定,目前认为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飞沫传播距离不会很长,通常来说不会超过2米。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如果距离太近,飞沫会通过咳嗽、说话等行为掉落在对方的黏膜上,会产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很有必要。
建议市民一定要戴好口罩。通常情况下有普通的棉纱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一般人群佩戴外科口罩即可。
2、春节期间需减少聚会吗?
现在,北京市正处于流感高发季。减少聚会属于增加社会距离的一种,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但目前,北京市处于疫情早期阶段,还未到达不参与任何聚会的程度,如果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可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3、有国外专家预测1月20日是“暴发期”,
未来50天后会有“高峰期”,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模型预测在近年来传染病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播动力学模型有动态变化。但该研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是否齐全,以及人群的免疫水平,目前,对人群的免疫水平并不了解,且该预测分为悲观、乐观等情况。是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完全自然感染的预测数据是不同的,只有在相关数据完善后,科学家才能准确预测。
4、口罩佩戴可以有效阻隔新型冠状病毒吗?
最好的预防控制措施是疫苗防控,但除疫苗外,非药物预防控制措施也十分重要。口罩作为非药物预防控制措施之一,有一定效果。勤洗手、保持良好呼吸道礼仪、注意睡眠、提高免疫力、加强锻炼、保暖等亦为非药物防控措施手段。
5、如何看待所谓“超级传播者”?
此前,SARS病毒传染期间,曾出现过所谓超级传播者案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出现所谓超级传播者,需靠流行病学来判断,但只要防控措施到位,就能有效阻断。
6、医务人员安全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每种传染病都有自己主要的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为主,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尚未确定。由于医务人员可能存在高风险操作,因此亦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对此,国家对医护人员有较为完善的防护方案。
7、北京目前的疫情处于什么阶段?
处于疫情早期阶段,市疾控中心将密切监控疫情发展趋势。
目前北京都是输入性病例,还没有出现社区内的传播,处于疫情的早期阶段。北京的筛查力度非常大,以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病毒传播能力方面,目前数据有限,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还需要了解和进一步研究。未来,我们也会密切监控疫情发展趋势,毕竟是一种新病毒。
国家已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管理。如果不慎感染,居民应该配合医疗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如果拒绝配合的话,可能会采取强制手段进行隔离,作为公民必须遵纪守法。
⑸ 新的新冠变异病毒有哪些新特征
新的变异病毒的出现导致了病毒传播力的增加以及一些地方疫情的的持续恶化,新冠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比如被感染的患者可能将面对长期的后遗症,日本许多年轻的新冠患者就表示在康复后感到有倦怠、呼吸困难、脱发、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新特征还包括:反复感染、复阳以及长期或间歇性的潜伏期等。
在最新发布的中疾控周报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肺炎或将成为全球或局部地区长期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而这将会成为2021年的不确定因素之一。
(5)新冠病毒具有生物的哪个特征扩展阅读
多国变异新冠病毒病例增加
目前,全球多数国家已发现变异新冠病毒,且变异病毒传播速度逐渐加快。
德国疾控机构负责人19日警告称,在英国发现的新冠变异毒株目前正在德国大规模传播,其在总体新增确诊病例中所占的比例正在急剧升高,已达到近四分之一,且还将继续增加,这将增加该国抗疫的难度。
而意大利统计数据表明,该国托斯卡纳、普里亚和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占新增确诊的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一,在马尔凯、翁布里亚及莫利塞大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一半。
法国卫生部长及专家18日介绍,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占法国新增病例的36%,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感染占5%。
而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19日公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模型显示,变异新冠病毒的威胁日益明显,若不采取更严格的防疫措施,第三波疫情即将到来。
此外,芬兰和日本还分别发现了不同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与之前在英国等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不同。
⑹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有哪些
今年的新年以新型冠状病毒拉开帷幕,这个病毒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是传播途径多,传播范围广,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肆虐全国,让人防不胜防。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面对这次来势凶猛的疫情能够做些什么。
一、居家不外出我们都知道疫情人传人的速度很快,因此我们最好是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到潜在感染患者。虽然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在家的无聊,但是我们一定要为大局着想,不要给祖国添麻烦。
这一次疫情也能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强大以及大家的团结,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病毒就会彻底被消灭,让我们一起等到春暖花开,举国欢庆那一刻,那时候大家再脱下口罩一起庆祝吧。
⑺ 印度各地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变异后的病毒有什么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许多化学和物理因素可以用来诱导突变,如亚硝酸盐、羟胺、高温等。此外,病毒突变有时会导致耐药性。病毒容易变异。除了类病毒,病毒可以说是生命中最简单的成员。它的遗传密码或基因组主要集中在核酸链上,这种核酸链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其后代的特征。事实上,病毒基因组在其增殖过程中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直在自动变异。这些突变大多是致命的,只有少数能存活。因为一种病毒在一次感染中必须繁殖数百万次,所以有变异的机会。
用于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即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并与原生物体的DNA结合,实现遗传性状的转移和重组,使人们能够定向控制、控制和改变生物体的变异和遗传。病毒基因工程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将编码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移植到质粒中,在大肠杆菌中产生大量的表面抗原物质来制备疫苗或诊断抗原。例如,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DNA片段已在酵母中表达,疫苗正在人体内观察;二是探索病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可能性,将所需的外源基因带入人体或分支,从而治疗人类遗传病或创造新的动物品种。
⑻ 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哪一类
新冠病毒属于生物中的“病毒类”生物。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也因此,有时也把病毒称为“分子生物”,以此将病毒类生物与“细胞生物”区分开。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这个大型病毒家族,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
⑼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什么生物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类”生物,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但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是只是同一类,但不是同一种。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属的病毒都是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冠状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
冠状病毒仅感染恒温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牛、蝙蝠和鸡等禽类。
新型冠状病毒电镜图片及模式结构
⑽ 据报道,美国发现高致死率新冠变株,这种毒株有哪些特点
美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有什么特点?
在美国生物病毒专家们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新冠毒株的新型毒株,而这种毒株无论是在传染速度还是在致死率方面,都比其他毒株更加的凶猛。这种新型毒株对于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会造成非常大的死亡威胁,对于70岁左右的老年人来说,新型毒株的致死率甚至能够提高82%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最可怕的还是新型毒株的传播速度也要比其他的毒株快,所以这种毒株更加的让人害怕,现在美国都人心惶惶的,大家都害怕感染上这种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