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病毒可以制作生物武器吗为什么
说SARS是美国的生物武器的简直可以堪称愚蠢。人类基因组测序2003年四月十四日才完成,美国人能事先做好SARS投放中国?单中国负责的那1%就能差一个物种。
世界上目前并没有以病毒为载体的生化武器,但病毒生物武器却是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种武器技术。
1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不可控性。病毒的基因结构决定了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武器很难有特效药,使用方极其容易玩火自焚。
2病毒武器既要考虑入胞途径,同时也要考虑是否能复制成子代病毒片段,又是否能在细胞内指导翻译出子代病毒所需的蛋白质外壳。试想,如果此技术出现,那么完全可以设计一个病毒特定进入癌细胞分解溶细胞物质以达到去除癌症的作用。那么癌症早就被人类攻克了。
4碱基对虽然在天然条件下能达到很多,但人类目前还没有技术创造出如此巨大且无序又有特定功能的核酸序列。那等同于创造一个生命。当然,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如果人类成功创造了那绝对是划时代意义,常人不可能不知道。
5就拿中国举例,南北方人的基因因适应当地环境有很多不同,造成了制作定向攻击的病毒极为复杂。你到底要给予病毒攻击什么样的人呢?国家只是政治标签,病毒没有智慧,怎么可能会去攻击特定国家的人。
6有些人大肆宣扬SARS就是美国造的,原因是美国和台湾都没死人。我在第一条说了,SARS没有特效药而且极易变异。至于他们所传的只攻击中国人就根本是无稽之谈。SARS能攻击任何人种,但对黄种人更具有攻击性。研究表明,主要是黄种人的白细胞抗原存在某种缺陷,这种遗传基因上的缺陷导致黄种人容易感染SARS。这是非常正常的,疾病本身就有易感人群。比如人体在幼年时期不会分泌某种激素,而在成年时期会分泌,这也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样有可能因为你分泌这种激素就感染某种病毒,所以成年人易感而幼年不易感。所以SARS对所有黄种人都有攻击性,并不是只针对中国人。那么病毒武器就是去了他对付某国特定人民的根本意义,变得无法控制。
7在伦理上行不通。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只有使用贫铀弹的记录,所谓毒气弹和细菌武器美国确实有但没有证据显示美国使用过。病毒武器相比核武器更加恐怖,一般有可能直接造成人类存亡问题。
❷ 从细菌武器到生物武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过去的细菌武器只是使用细菌战剂装料,而细菌战剂又只有球菌、杆菌、螺旋体菌一类纯属细菌类的物质,这些虽属生物,但只是一部分。
而后发展起来的战剂,已远不止这些,而是在更大的生物范围之内,选取可用做作战的东西,即一切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有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
细菌是过去细菌战剂的主体,它是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细菌基本形态有三类: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伤寒、霍乱、鼠疫等病就是这些细菌作祟的结果。
立克次氏体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东西,其体积在细菌和病毒之间,在显微镜下呈球形或短杆形。这种微生物能耐低温,但怕高温。
病毒极小,即使在普通显微镜下也不能看到,它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一定活细胞内寄存。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很多病毒可成为生物战剂,如黄热病病毒及脑炎病毒等。
毒素是某些致病性细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的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此外,还有衣原体及真菌,衣原体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实际上,人们对真菌十分熟悉,例如酱、酒、醋、面包等就是真菌发酵作用的产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但也有不下百种的真菌能使人致病,它们都是生物战剂的候选物,是人类的敌人。
综上可见,以那么多类的生物战剂制成的武器若再称为细菌武器就不够准确,因而现在通称它们为生物武器。1995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和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在空中相遇,一声巨响,两颗导弹形成很大的火球。这种导弹的较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导弹的威力在于它的精确度和远程的破坏能力。
在生物技术中,也有类似导弹的东西,它也有运载系统,精确度高,而且专一性也强,它能与入侵入体的病菌结合,达到杀伤这些入侵者的目的。这就是“生物导弹”。
要讲清“生物导弹”,还得从人体的免疫系统说起。
人体的免疫系统,时刻警惕地保卫着人体的安全,抵御外来病菌的侵染。它的主要战斗力是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两种细胞的制造“营地”是脾脏,而它们存在于血液中,随着血液的流动在全身“巡逻”,追踪那些不属于机体本身的各种入侵者如细菌、病毒或有害物质(生物学上统称之为抗原)。
一旦发现入侵者,巨噬细胞会立即行动起来,把入侵者吞噬,并把信息告诉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收到信息后,马上做出反应。根据巨噬细胞提供的关于入侵者的“模样”,产生与之反应的抗体。
抗体是一种防御性蛋白质分子,它能把入侵者紧紧地抓住,使这些入侵者失去侵染能力,不能再繁殖,这样人就不会生病了。
但是,抗体是在入侵者侵入机体后才产生的,当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消灭入侵者时,入侵者便会大量地繁殖起来,此时人就会生病。人生病以后,就要通过吃药或打针来帮助战胜入侵者。
在20多年前,人们吃的、用的药物,还不是能针对某一种入侵者并将它准确地加以消灭的抗体,而是多种混合的抗体,专一性不强,效果也就差些。这种混合的抗体叫多克隆抗体。
于是科学家们就一直在努力寻找能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入侵者并能把其消灭的抗体,就像导弹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一样。
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科勒和米尔斯坦建立了杂交瘤技术。这项技术是生物技术革命性的创举之一。为此,两位科学家于1984年捧走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技术呢?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下不能增殖;而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下能不断增殖,但不能生产抗体。科勒和米尔斯坦利用这两种细胞的特点,很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杂交瘤细胞。这种既能生产抗体又能繁殖的杂交瘤细胞是这样制备的:首先将抗原(某一病菌)不断地注射给小鼠,使小鼠的脾脏生产能抵御病菌的B淋巴细胞。接着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放在一个培养皿里培养,并加入融合剂,使两种细胞融合形成许多杂交瘤细胞。
然后从这些杂交瘤细胞中经过多次的培养筛选,最后筛选出由一个杂交瘤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群,称之为克隆细胞。
这些克隆细胞同时具有两种细胞的特性,既能在体外繁殖,又能生产抗体。由于它产生的抗体是单一性的,纯度又高,故被称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既然具有能准确地诊断某种疾病的性能,于是科学家们又产生了进一步利用这项技术,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起来的想法,因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将药物准确地运到入侵者那里,将病魔加以消灭的目的。
1970年穆顿等人曾把白喉毒素结合到多克隆抗体上,发现它有杀伤病菌的作用。不过由于用的是多克隆抗体为运载体,其识别病菌能力不够专一,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1975年杂交瘤技术的出现,使科学家们可以改用单克隆抗体为运载体了。
由于单克隆抗体的专一性强,它能像导弹一样,准确无误地向入侵者攻击,把各种毒素送到目的地,有效地杀伤入侵者,故人们称之为“生物导弹”,而把这种疗法称为导向治疗。
当前,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把干扰素、抗癌物质等作为弹头,探索制备抗癌的生物导弹。
另外,由于从小鼠制备的鼠源单克隆抗体进入人体后,因是异种蛋白质,容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为了克服鼠源抗体的这一缺点,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抗体,使之人源化的研究。
目前,生物导弹用于抗癌、治癌还存在许多困难,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对生物导弹的应用持乐观态度,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入了第三个10年(从1975年建立单克隆抗体算起)。可以说,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步伐坚实。致病或抗药的微生物
这类基因武器是指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或者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从而培育出新的致病微生物或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病菌。
随着基因组学的进展,肺结核、麻风病、霍乱等病菌的完整基因序列已经发表,鼠疫杆菌等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也将完成,这些天然的细菌和病毒都可能通过基因重组而被改造成易存储、便携、毒性更大的生物武器。
炭疽热本来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疾病,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臭名昭着的731部队通过大量试验,改进了炭疽的存储、携带技术,使炭疽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细菌武器。
炭疽热可以用青霉素的衍生物来治疗,但是,如果在炭疽杆菌中引入一种内酰胺酶基因,就可以使抗生素失效。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后,在炭疽杆菌中可接入使现有的十几种西方主要疫苗和解毒剂失效的基因。
1994年,某国一家生物公司培育出一种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普通大肠杆菌的3.2万倍。
生物导弹病菌
❸ 疫情是生物武器吗
世卫组织负责人近期多次表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在实验室产生或系制造生物武器所致。人们不仅要同病毒作斗争,还要与阴谋论作斗争。世界上很多知名医学专家也都认为,所谓“实验室泄漏”或“生物武器开发”等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科研、卫生和医务工作者,强烈谴责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新冠病毒的阴谋论。声明表示,各国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全基因组的分析结果压倒性地证明,新冠病毒和其他新发病原一样,来源于野生动物。
耿爽强调,疫情面前,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理性、合作,用科学战胜愚昧,用真相粉碎谣言,用合作抵制偏见。我们希望国际社会在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的同时,也继续共同反对、抵制阴谋论等“政治病毒”。
❹ 什么是生物武器
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接种疫苗,以防止感染上某些传染病。例如我们接种乙肝疫苗,就是为了防止感染上乙肝。那么,如果在战争中故意对敌方进行病毒侵袭将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再者,如果向敌人投放有毒的化学物质呢?
1859年,法国军队前往阿尔及利亚作战,对方释放了病毒,结果有12000人感染上了霍乱,不战而退。
以前,使用生物武器的情况还非常少,仅限于使用各种自然物,通过人、畜等媒介,使对方受到感染而得病。
然而,到了20世纪,一些战争狂人却开始人工培养大量的可以造成传染病的细菌和病毒,培养以后再放到释放装置里,对敌方进行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就进行了许多细菌武器的实验,屠杀了大量无辜的犹太人和战俘。无耻的日本侵略者成立了专门的研制生物武器的部队,在我国东北进行实验,将我们的许多同胞活活害死,犯下了滔天罪行。
现在,生物武器也不断地改进,杀伤力更为巨大。其中有装有生物制剂的各种炸弹、导弹弹头等等,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
生物武器是十分惨无人道的恶魔,如果放任这些武器危害世界,那将是十分恐怖的!
❺ 如果不用病毒的话 怎么开发生物兵器
什么是病毒?
恐怕大多数人对病毒的了解是:会致病,是体积最小的生物(也有人认为不是生物)。其实进一步了解的话,我们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跟游戏中的设定也有莫大关系。说实话,病毒实在是魅力无比的东西,如果我是相关专业人员,恐怕也会无法抗拒创造或改造病毒的念头,因此大家就原谅Umbrella的科学家吧。
病毒的核心部分是少量的遗传物质,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或者核糖核酸(RNA)构成的染色体,周围包上一层蛋白质外壳。由于它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体积极小,对抗生素等也免疫。
通常当病毒感染受害细胞时,它先附着在细胞表面,用酶在细胞表面溶一个小孔,然后把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胞,通过转录连接在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通常是由大段的DNA连接成的染色体组,比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上。由于一种酶只能溶解特定种类的蛋白质,因此一种病毒能感染的生物种类也很有限。
病毒分为烈性病毒(也叫毒性病毒)和温和病毒,感染细胞之后的过程并不一样。
如果是烈性病毒,会使细胞染色体断裂,成为合成病毒染色体的材料。合成的病毒染色体又会控制合成新的病毒蛋白质外壳,之后组装成新的病毒。最后细胞解体,放出大量子代病毒。
如果是温和病毒,则方式比较“温和”。温和病毒只偶尔会发生上述的烈性病毒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一种叫做溶原周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毒比较稳定地寄生在细胞中,细胞会继续生存、增殖,时而放出少量病毒。这种被温和病毒感染后仍生存的细胞叫做溶原细胞,溶原细胞对已感染的同种病毒免疫,并且在分裂时,会把这种溶原性传给子代细胞(就是说子代细胞同样整合了同种病毒),不经干预的话,溶原性几乎可以半永久性地传下去。
那么T病毒是怎样的病毒?
我们并没看到感染T病毒的生物发生细胞大量溶解会引起的生命力衰竭,实际上开发出的生物兵器状态颇稳定,丧尸也比正常人拥有更好的体力。如果是烈性病毒感染,虽说进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损失,但由于病毒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对生物的破坏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直至生物代谢速度赶不上而最终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可以排除烈性病毒。
那么T病毒是温和病毒。它会与宿主共生。上面说过,一种病毒能感染的生物种类非常有限,而游戏中受害的生物种类非常多,因此T病毒应该是有同样功能的一类病毒的总称。
T病毒有什么用?
虽然我们看到了Raccoon市可怕的丧尸大军,但是Umbrella公司研究T病毒的本来目的并不是制造丧尸,也不是直接传播T病毒,而是用T病毒开发生物兵器(B.O.W.)。这些生物兵器包括地狱犬(Cerberus,仅指一代的狗),海王星(Neptune,一代的鲨鱼),猎食者(Hunter),暴君(Tyrant,包括寄生了Nemesis的追击者),步行植物(Ivy)等等。
为什么开发生物兵器要用到病毒呢?实际上,这些开发工程的核心部分就是基因重组。这不是像杂交那样把染色体重新分组,而是要改变染色体本身。与此相比,20世纪末炒得沸沸扬扬的克隆技术,其实不过是入门手艺而已。
如前所述,温和病毒会把自己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并长期共生。在这共生期间,显然宿主细胞的基因型就由于整合了病毒染色体而改变,细胞的性状也相应地会发生变化(这叫做溶原转换)。这就意味着宿主本身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异,甚至有可能变异成另一种生物,视这个整合的病毒(简称前病毒或原病毒)对宿主的影响大小和性质而定。我们能在游戏中直接看到结果:T病毒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它对生物的改变方向正是研究者需要的。在实验室中开发成功的各种生物兵器也大体达到了期望。
❻ 病毒(不是说细菌)经常作为生物武器使用吗疫苗很难制...
生物武器称细菌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现代生物战剂按照形态和病理主要分六大类:
一、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热病毒等;
二、细菌类,主要有炭疽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这是二战前后使用得最多的生物战剂; 三、立克次氏体类,一种能导致斑疹伤寒、战壕热等流行疾病的特殊病原体;
四、衣原体类,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五、真菌类,主要有球孢子菌、组织孔孢浆菌等;六毒素类,主要有葡萄球肠毒素、肉毒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六、毒素类,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糖毒素等。
❼ 如何对流感病毒进行改造做生物武器
用N种抗生素培养,最后没挂的再用高温培养……,一直到你那它没辙为止
❽ 病毒——史上最早的生物武器讲述了什么
21世纪,人类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是不对称战争。利用某些种类的新、危病毒进行生物战争,可能成为这种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战争手段可以在隐秘的条件下采用,并可以在短时期内,给对手造成经济、政治和生命的严重破坏。对此,我们已有必要引起高度警惕。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生物武器进行的战争,起源于汉武帝后期的汉匈之战,是匈奴人所最早使用,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祸害。此事件关系西汉后期,以至两汉魏晋数百年历史,影响至为深远。但迄今从未被史家所论及。
征和四年汉武帝着名的“轮台诏”中说:几年前匈奴将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之下,对汉军说:“你们要马,我送你们战马。”而所捆缚的这些战马,是被胡巫施过法术的马匹。所谓法术,当时称为“诅”或“蛊”。实际就是染上草原所特有、汉地所没有的病毒的带疫马匹。汉人将此马引入关后,遂致人染病。
在武帝时代汉匈战争之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汉军。”
埋牛羊如何能阻挡汉军攻势呢?原来这些羊牛也是被胡巫“诅”过的,汉军触及或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就会大染疾疫,使军队丧失战斗力。显然,这些牛羊是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的“生物武器”。这是人类历史上见诸记载的第一代生化武器。这种生化战的后果,《通鉴》记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可知流行疫病对当时军队战斗力影响之大。
汉武帝时代的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后,年仅24岁就病死了。使他早夭致死的病因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谜。但是《汉书》本传记:“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他的部队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食匈奴牛羊,则在胡巫施术后,部属必多染疾疫。这位年轻将领一向体魄壮健,剽勇过人。远征归来后,突患暴病而夭折。现在看来,很可能与匈奴的“生物战”有关。
匈奴(胡巫)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为“伤寒”。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武帝后期开始,从西汉中期直到三国、魏晋的200余年间,这种流行恶疫呈10~20年的周期反复发作,频频不已,绵延不断。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医学上,均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东汉末名医张仲景总结治疗疫病经验写成名着《伤寒论》,就是从中医学上对两汉时期流行瘟疫的治疗方法的一部总结性着作。
西汉后期,由王莽改制及赤眉、绿林起义引爆的社会动乱,原因除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外,与大疫的流行也有关系。总体来说,当社会的上升期,大疫不致影响社会安定。但在社会危机时期,大疫往往成为社会变乱的导因。至东汉后期,疫情再度频繁发作。特别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国中屡发“大疫”。延熹五年瘟疫对军事的影响已见前述。延熹七年襄楷上疏警告皇帝称:当前“天象异,地吐妖,人疾疫”,可能会引发社会变乱。这一预言不到20年就应验了。桓帝死后,灵帝时代大疫又于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5次暴发流行。其中尤以灵帝光和五年春(公元182)的大疫最为猛烈。次年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张氏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趁民间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徒党诡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事焚烧官府,劫掠州邑,旬月之间,天下响应。这就是着名的“黄巾起义”。由黄巾起义,中经三国分裂,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重新统一中国为止,战乱分裂绵延持续80余年。而在这期间,瘟疫仍然反复发作不已。
战乱与疾疫,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统计全国人口5650万。仅80年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统计,全国人口仅有1600余万,锐减去3/4。毛泽东同志曾注意到汉末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的锐减情况,说“原子弹不如刘关张的大刀长矛厉害”。其实,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的更重要原因并不仅是战争,而是饥荒和瘟疫。
匈奴本身虽是汉代这场生物战的最初发动者,但其本族后来也成为严重的受害者。史载自武帝征和年代后,匈奴部亦屡遭大疫,导致人口锐减。在汉军的打击下,势力急剧衰落。随着北匈奴的西迁,在公元2世纪后,这种瘟疫暴发于中亚,2~3世纪流行到罗马。公元6世纪中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传布到几乎整个欧洲……
古代战争曾将患病驴子用作生化武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早在3300年前,人类就曾在战争中使用过“生化武器”,只不过这种“生化武器”是感染了致命病菌的驴子而已。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医学假说》杂志上,加拿大科学家刊登了他们的一篇研究文章,称在公元前1320~前1318年的安纳托利亚战争期间,古代阿扎瓦人和赫提人都曾“在双方交战中将感染患病的动物用作武器”。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西罗—特维桑纳托博士说:“这些动物都曾是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携带者。土拉菌病又称兔热菌,其病原体就是土拉弗朗西斯菌,即便是在今天,如果不使用抗生素及时治疗也极易致命。”特维桑纳托表示,这种病菌曾在东地中海一带最为活跃,直到公元前14世纪末,这种持久的致命性传染病在中东大部分地区引发了有名的赫提瘟疫。约在公元前1335年,有人将发生在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边界之城,当时的西米拉市的这场瘟疫写成文字,报告给了埃及国王阿肯纳顿。
为了防止这种传染病扩散,人们禁止用驴拉大篷车,然而病菌还是感染了从塞浦路斯到伊拉克以及从以色列到叙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后来,战争使这种病传播到了安纳托利亚中部和西部。最后,随着曾在西安纳托利亚作战的爱琴海战士返回家园,传染病得到进一步传播扩散。特维桑纳托说:“这场瘟疫持续了35~40年,土拉弗朗西斯菌通过诸如驴等啮齿类动物,感染了人类和动物,并导致他们发烧、残疾和死亡。此外,还有迹象表明,该地区的土拉菌病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这意味着土拉菌病是该区域的地区病。”
加拿大研究人员表示,位于今天的土耳其至北叙利亚的赫提王国也曾在攻打了西米亚市后,在战利品和囚犯的传播下感染了土拉菌病,几年内两位国王相继死于该病。赫提王国为此大受重挫,于是来自西安纳托利亚的阿扎瓦人乘虚而入,因此公元前1320~前1318年,力量薄弱的赫提人用感染土拉菌病的驴和羊作为武器,在2年内成功击退了敌军。有记载表示,公羊曾神秘地涌上阿扎瓦的公路。一块可追溯至公元前14~前13世纪的石板上描述了这段情景,上面写着“这个国家发现他们将受可怕的瘟疫控制”,从而证明了生物武器的说法。据特维桑纳托称,这些公羊就是赫提人放出来的,为了将土拉菌病传播给敌人。阿扎瓦人看穿赫提人的用计后,立即以牙还牙,也将染病的公羊赶上了敌军的公路。
❾ 最早的生物武器——病毒你了解吗
21世纪,人类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是不对称战争。利用某些种类的新、危病毒进行生物战争,可能成为这种战争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战争手段可以在隐秘的条件下采用,并可以在短时期内,给对手造成经济、政治和生命的严重破坏。对此,我们已有必要引起高度警惕。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生物武器进行的战争,起源于汉武帝后期的汉匈之战,是匈奴人所最早使用,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祸害。此事件关系西汉后期,以至两汉魏晋数百年历史,影响至为深远。但迄今从未被史家所论及。
征和四年汉武帝着名的“轮台诏”中说:几年前匈奴将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之下,对汉军说:“你们要马,我送你们战马。”而所捆缚的这些战马,是被胡巫施过法术的马匹。所谓法术,当时称为“诅”或“蛊”。实际就是染上草原所特有、汉地所没有的病毒的带疫马匹。汉人将此马引入关后,遂致人染病。
在武帝时代汉匈战争之后期,由于汉军攻势猛烈,“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汉军。”
埋牛羊如何能阻挡汉军攻势呢?原来这些羊牛也是被胡巫“诅”过的,汉军触及或食用或饮用过设置牛羊尸体的水源,就会大染疾疫,使军队丧失战斗力。显然,这些牛羊是被胡巫作过特殊毒化处理的“生物武器”。这是人类历史上见诸记载的第一代生化武器。这种生化战的后果,《通鉴》记东汉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规伐羌之战,“军中大疫,死者十之三四。”可知流行疫病对当时军队战斗力影响之大。
汉武帝时代的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后,年仅24岁就病死了。使他早夭致死的病因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谜。但是《汉书》本传记:“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他的部队不带粮草,完全依靠掠食匈奴牛羊,则在胡巫施术后,部属必多染疾疫。这位年轻将领一向体魄壮健,剽勇过人。远征归来后,突患暴病而夭折。现在看来,很可能与匈奴的“生物战”有关。
匈奴(胡巫)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为“伤寒”。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武帝后期开始,从西汉中期直到三国、魏晋的200余年间,这种流行恶疫呈10~20年的周期反复发作,频频不已,绵延不断。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医学上,均对中国历史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变化。东汉末名医张仲景总结治疗疫病经验写成名着《伤寒论》,就是从中医学上对两汉时期流行瘟疫的治疗方法的一部总结性着作。
西汉后期,由王莽改制及赤眉、绿林起义引爆的社会动乱,原因除当时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外,与大疫的流行也有关系。总体来说,当社会的上升期,大疫不致影响社会安定。但在社会危机时期,大疫往往成为社会变乱的导因。至东汉后期,疫情再度频繁发作。特别是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国中屡发“大疫”。延熹五年瘟疫对军事的影响已见前述。延熹七年襄楷上疏警告皇帝称:当前“天象异,地吐妖,人疾疫”,可能会引发社会变乱。这一预言不到20年就应验了。桓帝死后,灵帝时代大疫又于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5次暴发流行。其中尤以灵帝光和五年春(公元182)的大疫最为猛烈。次年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张氏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趁民间大疫流行,“以妖术教授,立‘太平道’,咒符水以为人疗病,民众神信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其徒党诡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事焚烧官府,劫掠州邑,旬月之间,天下响应。这就是着名的“黄巾起义”。由黄巾起义,中经三国分裂,直到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重新统一中国为止,战乱分裂绵延持续80余年。而在这期间,瘟疫仍然反复发作不已。
战乱与疾疫,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统计全国人口5650万。仅80年后,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统计,全国人口仅有1600余万,锐减去3/4。毛泽东同志曾注意到汉末三国时期中国人口的锐减情况,说“原子弹不如刘关张的大刀长矛厉害”。其实,导致这一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的更重要原因并不仅是战争,而是饥荒和瘟疫。
匈奴本身虽是汉代这场生物战的最初发动者,但其本族后来也成为严重的受害者。史载自武帝征和年代后,匈奴部亦屡遭大疫,导致人口锐减。在汉军的打击下,势力急剧衰落。随着北匈奴的西迁,在公元2世纪后,这种瘟疫暴发于中亚,2~3世纪流行到罗马。公元6世纪中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北非,传布到几乎整个欧洲……
古代战争曾将患病驴子用作生化武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早在3300年前,人类就曾在战争中使用过“生化武器”,只不过这种“生化武器”是感染了致命病菌的驴子而已。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医学假说》杂志上,加拿大科学家刊登了他们的一篇研究文章,称在公元前1320~前1318年的安纳托利亚战争期间,古代阿扎瓦人和赫提人都曾“在双方交战中将感染患病的动物用作武器”。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西罗—特维桑纳托博士说:“这些动物都曾是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携带者。土拉菌病又称兔热菌,其病原体就是土拉弗朗西斯菌,即便是在今天,如果不使用抗生素及时治疗也极易致命。”特维桑纳托表示,这种病菌曾在东地中海一带最为活跃,直到公元前14世纪末,这种持久的致命性传染病在中东大部分地区引发了有名的赫提瘟疫。约在公元前1335年,有人将发生在今天黎巴嫩和叙利亚之间的边界之城,当时的西米拉市的这场瘟疫写成文字,报告给了埃及国王阿肯纳顿。
为了防止这种传染病扩散,人们禁止用驴拉大篷车,然而病菌还是感染了从塞浦路斯到伊拉克以及从以色列到叙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后来,战争使这种病传播到了安纳托利亚中部和西部。最后,随着曾在西安纳托利亚作战的爱琴海战士返回家园,传染病得到进一步传播扩散。特维桑纳托说:“这场瘟疫持续了35~40年,土拉弗朗西斯菌通过诸如驴等啮齿类动物,感染了人类和动物,并导致他们发烧、残疾和死亡。此外,还有迹象表明,该地区的土拉菌病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年,这意味着土拉菌病是该区域的地区病。”
加拿大研究人员表示,位于今天的土耳其至北叙利亚的赫提王国也曾在攻打了西米亚市后,在战利品和囚犯的传播下感染了土拉菌病,几年内两位国王相继死于该病。赫提王国为此大受重挫,于是来自西安纳托利亚的阿扎瓦人乘虚而入,因此公元前1320年—公元前1318年,力量薄弱的赫提人用感染土拉菌病的驴和羊作为武器,在2年内成功击退了敌军。有记载表示,公羊曾神秘地涌上阿扎瓦的公路。一块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的石板上描述了这段情景,上面写着“这个国家发现他们将受可怕的瘟疫控制”,从而证明了生物武器的说法。据特维桑纳托称,这些公羊就是赫提人放出来的,为了将土拉菌病传播给敌人。阿扎瓦人看穿赫提人的用计后,立即以牙还牙,也将染病的公羊赶上了敌军的公路。知识点生物武器的攻击目标
生物武器一般没有立即杀伤作用,但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有些外国军队主张把生物武器主要用于战略目的,强调秘密突然地使用在对方广大后方地区,造成对方军民传染病流行,以破坏对方生产和运输,削弱其战斗力和战争潜力,并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主要攻击的目标是:①军队集结地域,人口集中地区,交通枢纽;②重要的工农业区、牧场、水库、水源及粮食仓库;③军队后方地域、海港、海空军基地、机场、舰队和岛屿;④被包围的城市、要塞等。在外国军队中有人主张,生物武器也可用于战役战术地幅,造成严重的污染区,限制对方的机动。进攻顺利时,一般不使用生物武器,但对设防坚固的孤立据点可能使用;防御中,对进入的对方有生力量,主要使用潜伏期短的生物武器。
❿ 生物武器是什么
利用生物散播病毒叫生物武器,比如向某个地方投放带有鼠疫病毒的老鼠。
生化武器指利用某些生物的毒性研制出的化学武器,比如二战时期日本的生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