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螺中的是什么生物
应该是寄居蟹,它以螺壳为寄体,平时负壳爬行,受到惊吓会立即将身体缩入螺壳内。随着蟹体的逐渐长大,寄居蟹会寻找新的壳体换壳,已知的寄居蟹品种有几十种。
⑵ 田螺一般生活在哪里,哪里抓
田螺通常生活在池塘、水田、小溪或河沟里,可以在这些地方抓;
田螺主要摄食器官为齿舌,用于刮取水底和附生的食物。田螺食性杂,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也滤食浮游生物,并且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对于干旱和寒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低于8℃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待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养殖
保持池塘水质鲜活,可在池塘里种植水草或水浮莲,供田螺栖息。夏季可在池塘边种植牵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阴,平时注意检查田基有无漏水或老鼠洞,严禁生活污水、农药、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
由于田螺喜欢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细网制作反向的防逃网,日常的饲料投喂可投发酵的有机肥,如鸡鸭猪牛粪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鲜的菜叶、瓜类等;
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田螺的快速生长周期为4个月,每年的5-9月生长发育最快,产量也最高。
⑶ 海螺后面是封闭的,那它如何排泄呢
海螺的尾部可以排泄,因为海螺尾里面含有海螺的排泄物,所以许多海边人吃海螺都是不吃海螺尾的。
海螺活动较慢,常以海藻及微小生物为食,它们一般栖息于浅海海域,嗜食棘皮动物。壳体的外唇部极度外展,且雌螺的体型明显大于雄螺。肉可食用,壳供观赏,可用于雕刻。夜间活动。足位于身体的腹面,为块状,肌肉极发达,适于爬行。
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动物等为食。这些软体类成员通常生活在浅水或平坦的泥地,可见于深达600英尺(200米)的深水中。多数海螺使用诱捕箱或拖网捕捞,它们也可是其它产品的顺带捕捞品。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多属软体动物腹足类,数量极少,极其罕见。多生殖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沿海深层海水里面,至中、晚寒武世,始渐繁盛,早奥陶世大量辐射进化,出现许多新的属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沿海深层海水里面。
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海。最大可达18厘米,平均大小7至10厘米。因品种差异海螺肉可呈白色至黄色不等。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主要用于水产捕捞也可做工艺品。
⑷ 冬天螺丝去哪里了了
在寒冷的冬季,田螺会钻入泥土中不食不动,呈冬眠状态。
田螺不耐高温,但却十分耐寒,严寒季节它会掘穴越冬繁殖。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田螺的生物学特性
田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会钻泥,超过40℃会被烫死。
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自然繁殖。田螺的寿命一般为雌性四五年、雄性两三年,仔螺前三四个月生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2年后基本不再生长。
⑸ 今天在海边捡的海螺,在回来后在里面发现了这种生物,该怎么弄出来呢
这个是寄生虫,您把海螺放在盐水中泡一会这个东西就会自动跑出来逃离海螺的
⑹ 螺丝里面有哪些寄生虫吗
您的问题,吃螺丝会有寄生虫吗?
螺丝肉里常见一种线性钩虫,吃了未煮透的螺丝肉轻易引起孕妇流产,而且也轻易在宝宝身体寄生;并且螺丝等蜗居动物也是很轻易招惹各种虫及病菌寄生的地方。
螺食物相克:
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螺做法指导:
1. 为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在食用螺类时一定要煮透,一般煮10分钟以上再食用为佳;
2. 死螺不能吃;
3. 海螺的脑神经分泌的物质会引起食物中毒;海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短(1~2小时),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所以在烹制过程中要把海螺的头部去掉。
祝您愉快~
⑺ 田螺石螺里面有寄生虫吗
1.田螺、石螺这些螺类大多本身携带着各种寄生虫,数量之多更是令人瞠目。如今不少地方的水质都被污染了,所以吃这些水质中生长出来的螺肉如果不注意处理干净,往往会造成恶性腹泻、吸血虫病、急剧呕吐等病症,甚至造成体内寄生虫集聚等问题。而且不少人都爱在喝啤酒的时候搭配炒石螺,很多时候上菜很快,半生半熟的石螺就这么下肚了,健康风险可想而知。
2.所以大家在食用石螺之前务必要清洗干净,让石螺吐干净泥沙之后再食用,而不是买回家就直接下锅炒了。除此之外,煮石螺的时候一定要煮熟,煮熟之后里面如果有寄生虫和细菌也都被杀死了,可以放心食用。一般石螺煮10分钟之后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⑻ 生存在螺里的生物是什么
最典型的是:寄居蟹
寄居蟹,主要产在黄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边缘,一般生活在沙滩和海边的岩石缝隙里。寄居蟹以螺壳为寄体,平时负壳爬行,受到惊吓会立即将身体缩入螺壳内。随着蟹体的逐渐长大,寄居蟹会寻找新的壳体换壳,已知的寄居蟹品种有几十种,在中国沿海较常见的品种有方腕寄居蟹和栉螯寄居蟹。方腕寄居蟹比栉螯寄居蟹体形稍大,寄居的螺体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
详见:http://ke..com/view/9313.htm?fr=ala0_1_1
还有一些小型鱼类,喜欢躲藏在螺的空壳里。
⑼ 田螺在南方和北方都是比较常见的美食,田螺里有寄生虫吗
田螺里的寄生虫主要是血吸虫,如果不把这种寄生虫彻底杀死的话,是很容易感染血吸虫病的,不过这种寄生虫是不耐高温的,使用高温的沸水对田螺进行烫煮就可以了,一般使用一网络的水烫煮二十分钟,而且这主要看你怎么吃,很多动物肉内都有寄生虫,比如猪肉,鱼肉,特别是虾类,软体类等都有寄生虫,只要烹饪过程中把温度控制好,就没问题,千万别生吃!熟吃就没问题。
把它洗干净,再把盆里放满水让它养俩天再吃,因为刚捡回来的田螺很多的泥土 你要把田螺表面的泥洗干净之后,再让它养俩天,中间要经常的换水和清洗,这样两天之后田螺里面的泥巴就基本上吐干净了。
⑽ 福寿螺和田螺怎么区分螺上有哪些寄生虫
中国圆田螺 学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俗称螺蛳、田螺、田嬴、香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栉鳃目,田螺科,圆田螺属,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国外分布在朝鲜、北美等。【形态特征】 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辱为角质的薄片,小于壳口,具有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生物学特性】生活在淡水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沟渠、稻田、池塘内,以宽大 的腹足爬行,对干燥、寒冷、酷暑有极大的适应能力,遇干燥环境时将软体部缩入壳内,以厣将壳口封住或钻入泥中。冬季潜入泥中冬眠,次年春暖时再出土 活动。摄食水生植物的叶、低等藻类等。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雌螺怀卵数10-100个不等。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长至一年左右即达性成熟。【 经济价值】肉供食用,味美,营养价值高。冻螺肉还供出口,此外尚可作禽畜的饲料。亦是青鱼、鲤的天然饵料,螺壳及肉可供药用。【性味】味甘、咸,性寒。同中国圆田螺等【民谚】“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螺蛳:推拿穴位名。又名螺蛳骨。位于腕部两侧骨突起处,即尺、桡骨茎突处。《小儿按摩经·手诀》:“猿猴摘果:以两手摄儿螺蛳上皮,摘之。消食可用。”福寿螺 名称: 福寿螺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异名:大瓶螺、苹果螺, 学名:Amazonian smail;Ampullaria gigas spix 科别: 苹果螺科 产地: 全国各地 栖地: 溪流、池塘、水田 尺寸: 7 cm 左右说明:原产于阿根廷,卵为鲜红色常附着于岸边。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引入我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我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一、形态特征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圆筒形,有前、后触手各一对,眼点位于后触手基部,口位于吻的腹面。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体螺层膨大,螺旋部极小,壳面光滑,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脐孔大且深,厣为褐色角质薄片,具同心圆生长纹,厣核偏向螺轴一侧。外套膜薄而透明,包裹整个内脏囊,外套腔的背上方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雄螺生殖孔开口于交接器顶端,雌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二、生活习性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玉米、麸皮等精饲料,幼螺以细萍、腐殖质、精饲料为主。饥饿状态下,成螺也会残食幼螺和螺卵。三、生殖习性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良好饲养条件下,3~4月龄可达性成熟。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进行,时间长达3~5小时,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产卵历时20~80分钟。产卵结束后,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间隔3~5天后,进行第二次产卵,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受精卵在空气中孵化需10~15天,发育成仔螺后破膜而出,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