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第一代生物药物多来自哪里有效成分不明确

第一代生物药物多来自哪里有效成分不明确

发布时间:2022-04-13 07:19:06

Ⅰ 生物药物和生物制药有什么区别

生物药物 基本概念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原生物制药。
[一、生物药物的来源正常机体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状态,具有抵御和自我战胜疾病的能力,正是由于生物体内部不断产生各种与生物体代谢紧密相关的调控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它们的调节作用使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机能。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生物体内提取这些物质作为药
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
天然的生物材料:人体、动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如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微生物或细胞。
二、生物药物的特性
1、药理学特性(1)、治疗的针对性强
细胞色素c用于治疗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药理活性高
注射用的纯ATP可以直接供给机体能量。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生物药物本身就直接取自体内。
(4)、生理副作用时有发生
生物体之间的种属差异或同种生物体之间的个体差异都很大,所以用药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1)、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
激素、酶在体内含量极低。
(2)、稳定性差
生物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该部位有严格的空间结构,一旦结构破坏,生物活性也就随着消失。酶,很多理化因素使其失活。
(3)、易腐败
生物药物营养价值高,易染菌、腐败。生产过程中应低温、无菌。
(4)、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生物药物易被肠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多采用注射给药,注射药比口服药要求更严格,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理化性质、检验方法、剂型、剂量、处方、储存方式。
3、检验上的特殊性由于生物药物具有生理功能,因此生物药物不仅要有理化检验指标,更要有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
1、按药物的结构分类按结构分类有利于比较一类药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离制备方法的特点和检验方法。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坏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于防治肝昏迷、神经衰弱和癫痫。5-羟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化学本质性同,分子量有差异。蛋白质类药物: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胰岛素;多肽类药物:催产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辅酶类药物
酶类药物按功能分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麦芽淀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疗酶(激肽释放酶扩张血管降血压)等。辅酶类药物在酶促反应中传递氢、电子和基团的作用,辅酶药物已广泛用于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疗。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
DNA可用于治疗精神迟缓、虚弱和抗辐射,RNA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辅助治疗,多聚核苷酸是干扰素的诱导剂。
(5)、糖类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6)、脂类药物
磷脂类:脑磷脂、卵磷脂可用于治疗肝病、冠心病和神经衰弱症。脂肪酸降血脂、降血压、抗脂肪肝。
(7)、细胞生长因子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8)、生物制品类
从微生物、原虫、动物和人体材料直接制备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方法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它疾病的制剂。
2、按来源分类有利于对不同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研究。
(1)、人体组织来源
疗效好、无副作用,来源有限。人血液制品类、人胎盘制品类、人尿制品类。
(2)、动物组织来源
动物脏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以批量生产。但由于种属差异,要进行严格的药理毒理实验。
(3)、植物组织来源
中草药,酶、蛋白质、核酸。
(4)、微生物来源
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酶。
(5)、海洋生物来源
动植物、微生物。
3、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
肿瘤、爱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2)、预防药物
传染性强的疾病,疫苗、菌苗、类毒素。
(3)、诊断药物
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免疫诊断、酶诊断、放射性诊断、基因诊断试剂。
(4)、其它
生化试剂、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医用材料。 四、生物药物的制备原材料和药物种类和性质各不性同,提取和分离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方法(1)、原料选择原则
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产地较近,原料中杂质含量少,成本低。
(2)、预处理与保存
预处理:就地采集后去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不用的成分,将有用成分保鲜处理,收集微生物原料时,要及时将菌体与培养液分开,进行保鲜处理。
保存方法:冷冻法,适用于所有生物原料,-40℃;有机溶剂脱水法,丙酮,适用于原料少、价值高,有机溶剂对原料生物活性无影响;防腐剂保鲜,常用乙醇、苯酚等,适用于液体原料,如发酵液、提取液。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组织与细胞的破碎
常用破碎方法:磨切法,机械破碎法,设备为组织捣碎机、胶体磨、匀浆器、球磨机。压力法,加压和减压,设备有法兰西压釜。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局部发热,对活性有损失。自溶法或酶解法。
(2)、提取
根据具体对象选择提取试剂,常用水、缓冲溶液、盐溶液、乙醇、有机溶剂(氯仿、丙酮)。提取剂的用量,次数,时间,保证充分提取,且不变性。
3、蛋白质类药物分离提取方法沉淀法(盐析、有机溶剂、等电点);按分子大小分离(超滤、透析、层析、离心);电荷(离子交换、层析、电泳、等电聚焦);亲和层析法(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
4、核酸类药物的分离提取方法核酸类药物生产方法提取法和发酵法。
5、糖类药物的分离提取方法非降解法适用于从含一种粘多糖的动物组织中提取粘多糖,用水或盐。
降解法适用于从组织中提取结合比较牢固的粘多糖,酶解。
分离用沉淀和离子交换。
6、脂类药物的分离提取方法提取,用有机溶剂将所需成分从原料中溶解出来醇、氯仿、甲醇、水。纯化,沉淀法、层析法、离子交换法。
7、氨基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氨基酸的生产:蛋白质水解,盐酸水解迅速、完全,色氨酸被破坏,丝氨酸部分破坏;碱水解易产生消旋作用;酶水解不完全。发酵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和学合成与酶促合成法,化学合成产物混旋需拆分,酶促合成效果较好。
分离方法:沉淀法(溶解度差异),吸附法(吸附能力差异),离子交换法(所带电荷不同)。

Ⅱ 药物有效成分 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cts)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
1 各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等知识,以探索其防病治病的原理,并根据已阐明结构的成分,按植物亲缘关系寻找同类成分,以扩大药用植物资源、发掘新的生物活性成分;
2 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随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时间消长以及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和掌握提高中草药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规范化种植(GAP)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中草药在加工炮制和贮藏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为保证中草药疗效以及中草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 研究有效成分的构效关系,以便利用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或半合成高效、低毒、安全的新的衍生物。
天然药物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实际上包括来自植物、动物、矿物、海洋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多种物质。在我国,天然药物一般都指我国的中药,由于中药中绝大部分都是植物类药物,且古代的称谓是“本草”,所以又称中草药,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与中医共同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繁衍昌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参考资料: 网络

Ⅲ 简述生物药物的特殊性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原生物制药。
药理学特性
(1)、治疗的针对性强
细胞色素c用于治疗组织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2)、药理活性高
注射用的纯ATP可以直接供给机体能量。
(3)、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生物药物本身就直接取自体内。
(4)、生理副作用时有发生
生物体之间的种属差异或同种生物体之间的个体差异都很大,所以用药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

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
(1)、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
激素、酶在体内含量极低。
(2)、稳定性差
生物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该部位有严格的空间结构,一旦结构破坏,生物活性也就随着消失。酶,很多理化因素使其失活。
(3)、易腐败
生物药物营养价值高,易染菌、腐败。生产过程中应低温、无菌。
(4)、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生物药物易被肠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多采用注射给药,注射药比口服药要求更严格,均一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理化性质、检验方法、剂型、剂量、处方、储存方式。

检验上的特殊性
由于生物药物具有生理功能,因此生物药物不仅要有理化检验指标,更要有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Ⅳ 典型生物药物的一般制造流程是什么

一般生物制药的主要流程如下:1. 上游阶段
1.1 目的基因的制备
目的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使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聚集在同一生物体中,创造出具有高度应用价值的新物种. 为此必须从现有生物群体中,根据需要分离出用于克隆的次类基因,这样的基因称之为目的基因. 基因工程中获得的目的基因主要用于: (1).研究该基因,分析其结构,功能和表达的调空机制 (2).和正常基因比较,找出基因的异常点,探索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3).研究生物种系的进化 (4).建立基因疗法,将正常基因引入病人体内,治疗遗传性疾病(5).大量表达某种基因,生产出需要的蛋白和多肽 (6).对某些基因进行改选,改良动植物品种.
不同基因组类型的基因组大小不同,基因组和基因排列也各不相同,因此,分离目的基因应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1.1.1 构建cDNA基因文库分离法
cDNA文库是以真核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所有的mRNA,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重组转入宿主细胞,这样建立起来的cDNA重组分子集合体称为cDNA文库.而cDNA文库中插入片段的总和可代表某一种生物全部的mRNA序列.
1.1.1.1 cDNA文库的构建
构建cDNA文库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细胞总RNA的制备及mRNA的分离 (2).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条链 (3).双链cDNA的合成,而将mRNA—DNA杂交分子转变为双链cDNA分子 (4). CDNA与载体的连接和噬菌体颗粒的包装及传染或质粒的转化等
1.1.1.2 cDNA克隆的优越性
自20世纪70年代初说创cDNA克隆问世以来,以采用构建和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克隆了许多目的基因的cDN**段.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也长以cDNA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分离相应的基因克隆.因此, cDNA克隆常常以基因分离和结构分析的着手点,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 构建基因组文库分离法
1.1.2.1 基因组文库的概念
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分别与适合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这些重组分子中插入片段的总和可代表该生物全部基因组序列.这种通过重组,克隆方法保存在宿主细胞中的各种DNA重组分子的集合体称为基因组文库.
1.1.2.2 基因组文库的大小
克隆片段的平均大小/bp 基因组的大小/bp
2×10^6(细菌) 2×10^7(真菌) 3×10^9(动物)
LN SJ LN SJ LN SJ
5×10^3 400 1831 4000 18418 600000 2736110
10×10^3 200 919 2000 9208 300000 1381550
20×10^3 100 458 1000 4603 150000 690774
40×10^3 50 278 500 2300 75000 345386
一个理想的基因组文库因该是在克隆群体中包含完整基因组的所有DNA序列.这就要求在打断基因组DNA时尽可能做到随机切割,实际上,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的不能达到理论上的切割.应此构建的基因组文库应包含的克隆子数理论值和经验值之间相差比较大.几类基因组文库的大小见下表: “2”
1.1.2.3 构建基因组文库的类型
通过克隆,重组方法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主要有:
(1)构建λ噬菌体基因组文库;(2)构建考斯质粒基因组文库
(3) 构建YAC基因组文库
1.1.3 直接分离法
1.1.3.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离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分离法适于简单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质粒和病毒等DNA分子小的只有几千碱基,大的也不超过几万碱基,编码的基因较少,获得的目的基因方法比较简单。
1.1.3.2 基因分离的物理化学
这是基因工程在发展初期所用的方法,某些生物的rDNA基因最早都是利用该法分离获得的,但目前很少采用。次方法主要有:密度梯度离心法、单链酶解法和分子杂交法等。1.1.3.3 双抗体免疫法分离编码蛋白的基因
双抗体免疫法分离编码蛋白的基因适于某一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已被分离纯化,且足以产生抗体。
1.1.3.4 利用酶促反转录发直接从特定mRNA分离基因
酶促反转录主要用于合成分子质量较大,转录产物mRNA易分离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 逆转录酶 cDNA DNA聚合酶双链 双链cDN**段
与合适载体重组并转入受体菌 cDNA克隆
1.2 目的基因的分离
通过适当的方法构建上一个完整的基因组DNA文库或CDNA文库,意味着包含目的基因在内的所有基因都得以克隆,但并不等于完成了目的基因的分离。因为在基因文库中,不论是CDNA文库还是基因组文库,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都只是数以万计的克隆子中的一个,其中究竟哪个克隆子含有我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序列还不清楚。因此,还需要下一个步骤要进行的就是目的基因的分离,主要方法有:
(1)目的基因的功能克隆 (2)序列克隆法
(3)利用差示分析法分离目的基因克隆 (4)功能结合法筛选目的基因
(5)DNA插入诱变法分离目的基因(6)应用基因定位克隆技术分离筛选目的基因
(7)基因的定位侯选克隆法(8)染色体显微切割与微克隆法
(9)根据生物大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分离目的的CDNA克隆
(10)筛选目的基因片段的差别杂交及减法杂交技术
1.3 基因克隆载体
载体是携带目的基因的DN**段进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工具。常用的载体是经过改造的细菌质粒,噬菌体,黏粒和病毒
1.3.1 质粒克隆载体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的能自我复制的小分子DNA,其对细胞本身的生长繁殖不是必需的,但可以赋予细菌一定的类型,如耐热型等。
与构建克隆载体相关的质粒性质有:
(1) 粒的复(2) 制型(2)质粒的不(3) 相容性
(3)质粒的接合性
(4)质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质粒都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质粒,具备以下特点:
a, 相对分子质量小3—10kb b, 是松弛型复制质粒
c, 是非接合型质粒 c, 质粒上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点
d, 带有双选择标记
1.3.2 病毒(噬菌体)克隆载体
病毒主要由DNA(或RNA)和外壳蛋白组成,经包装后成为病毒颗粒。通过感染,病毒颗粒进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进行DNA(或RNA)复制的壳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病毒颗粒的增殖。人们利用这些性质构建了一小列分别适用于不同生物的病毒克隆载体。通过此种方法构建成的基因克隆载体主要有:
(1) 噬菌体克隆载体cosmid克隆技术(黏粒)(2)Μ13噬菌体克隆载体
(2) aMV克隆载体(4)烟草花叶病毒( TMV)载体克隆
(5)SVCO克隆载体(6)反转录病毒克隆载体
(7)腺病毒克隆载体(8)痘苗病毒克隆载体
(9)杆状病毒表达克隆载体
1.3.3 其他类型的克隆载体
(1)染色体定位整合克隆载体(2)人工染色体克隆载体
(3) 特殊用途克隆载体:如启动子探针型,(4) 诱导型,(5) 反义表达组织特异表达,(6) 分泌型表达,(7) 双启动子,(8) 串族启动子和含增强子表达克隆载体等等
1.4 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重组)
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前要先用同一种限制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切割成黏性端或平端,也可以用物理方法切割后再用酶补成平端
体外连接是基因工程的重要环节,体外连接要减少载体的自身环化,提高重但子阳性率。主要的连接方法有:黏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定向插入和同源多聚尾。
1.5 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重组后形成重组的DNA分子。该重组DNA分子必须导入适宜的受体细胞在中才能使外源目的基因得以大量扩增或表达。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从低等的原核细胞,到简单的真核细胞,进一步达到结构复杂的高等动,植物细胞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选择适宜的受体细胞已经成为重组基因高效克隆或表达的基本前提之一
1.5.1 受体细胞的选择要求
目的基因获得后,必须在合适的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表达,才能获得目的产物.应此,宿主细胞必须满足:容易获得较高浓度的细胞;能利用易得廉价的材料;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发热量低,需氧低,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形态;容易进行代谢调控;容易进行DNA重组技术操作技术;产物的产量、产率高,产物容易提取纯化.
1.5.2 受体细胞的类型
人们通过研究,根据需要获得了一定的目的产物,而目的基因能否的到有效的表达,关键在与受体细胞的选择.
1.5.2.1 原核生物细胞
由于原核生物作为基因工程受体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优点,而且人们对其遗传背景清楚,所以早期开展的基因工程操作,都是以原核生物为受体细胞.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等.
1.5.2.2 真核生物细胞
由于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基因组成和基因表达较为复杂,适用于原核生物的转基因方法大多数难以有效地用于真核生物.近年来经过探索,发现它可以对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翻译后加工过程,有利于保持天然结构和生物活性.并用这些方法有效的获得了转基因真核生物.研究较多的有:酵母菌、哺乳动物细胞、昆虫细胞、植物细胞等等.
1.5.3 重组子的筛选
在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染和转导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的受体细胞 都能被导入重组DNA分子.一般仅有少数重组DNA分子能进入受体细胞,同时也只有极少数的受体细胞在吸纳重组DNA分子之后能良好增殖.因此,如何将被转化细胞从大量受体菌细胞中初步筛选出来,然后进一步检测到含有期待重组DNA分子的克隆子将直接关系到基因克隆和工程操作红极为重要的环节.
重组子的筛选可以根据载体的类型、受体细胞种类以及外源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手段等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包括以方面:
(1).遗传直接筛选法; (2),核算分子杂交检测法; (3)依赖于重组子结构特征分析的筛选法;
(4)免疫化学检测法; (5)转译筛选法; (6)亚克隆法; (7)插入失活法;
(8)电子显微镜作图检测法; (9)基因表达产物分析法; (10)DNA序列分析法.
1.6、外源基因的表达
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基因表达技术。迄今为止,已构建了多种基因表达系统,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系统,不同的表达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
1.6.1 基因表达的机制(过程)
1.6.1.1 外源基因的起始转录
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是基因工程的核心问题,而外源基因的起始转录又是基因表达的关键。
1.6.1.2 mRNA的延伸与稳定性
外源基因起始转录后,保持mRNA的有效延伸、终止及稳定存在是外源基因有效表达的关键。
mRNA的稳定性直接导致决定翻译产物的多少,对原核细胞来说,最佳的方法是选择一个RNase缺失受体前。对真核细胞来说则需考虑增加mRNA的正确加工,提高成熟mRNA的稳定性。
1.6.1.3 外源基因mRNA的有效翻译
翻译是mRNA指导多肽链生成的过程,翻译的起始是多种因子协同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mRNA,16SrRNA,fMet-tRNA之间的碱基配对,还有mRNA序列上的终止密码对正确翻译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1.6.1.4 表达蛋白在细胞中的稳定性
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否在宿主细胞中稳定积累而不被内源蛋白水解酶所水解是基因有效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构建融合蛋白表达系统; (二)构建分子体蛋白表达系统;
(三)构建包涵体表达系统; (四)选择蛋白水解酶基因缺陷型的受体系统.
1.6.1.5 目的基因沉默
基因沉默是导致外源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位置效应的基因沉默、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基因沉默现象主要表现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中。
目的基因沉默是在核酸水平上DNA与DNA,DNA与RNA,RNA与RNA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重复序列或同源系列是基因沉默的普通原因之一,因而在构建表达载体时,应尽可能避免与内源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此外,可以通过选择甲几基化酶活性较弱的受体细胞或以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胞抑制甲基化作用。
1.6.2 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
通过研究发现主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有: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衰减子、绝缘子和反义子
1.6.3 外源基因表达系统
外源基因表达系统泛指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后,导入合适的受体细胞,并能在其中有效的表达,产生目的基因产物(目的蛋白)。由此可知,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由基因表达载体和相应的受体细胞两部分组成。基因表达系统有原核生物表达系统和真核生物表达系统。目前,利用较多的是原核生物表达系统,因其遗传背景清楚,繁殖快,表达率高等特点。近年来,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系统发展很快,因其可以对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翻译后加工过程,有利于保持天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等优点。目前主要应用的表达系统有:大肠杆菌基因表达系统、芽孢杆菌表达系统、链霉菌表达系统、蓝藻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系统、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系统;还有最新研究的两个新的表达系统[3]: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全新的生产模式。
2、下游阶段
基因工程只要的过程关键在于上游阶段,因它可以获得有效的工程菌,但下游纯化阶段也必不可少。因此为了获得合格的目的产物,必须建立相应的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工艺。
2.1、基因工程菌发酵:
良好的发酵工艺对表达外源蛋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游纯化工艺,形象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基因工程菌培养常用方法有: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固定培养。近年来,生物药品已进入生物技术时代,对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设备要求十分严格,主要采用新型自动化发酵罐。
2.2、分离纯化的基本过程:
分离纯化是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极其重要的
一环,这是由于工程菌经过大规模培养后,产生的
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含量高;另外由于基因工
程药物是从转化细胞,而不是从正常细胞生产的,
所以对产品的纯度要求也高于传统产品,主要的
步骤如右表:[4]
2.2.1、建立分离纯化工艺根据
主要根据:(1)含目的产物的起始物料特点;
(2)物料中杂志的种类和性质;
(3)目的产物特性;
(4)产品质量的要求.
2.2.2、选择分离纯化方法的依据:
主要依据:
(1) 根据产物表达形式来选择;
(2) 根据分离单元之间的衔接选择;
(3) 根据分离纯化工艺的要求来选择.
2.2.3、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见下表)[5]
方法 目的
离心/过滤 去除细胞、细胞碎片、颗粒性杂质(如病毒)
阴离子交换层析 去除杂质蛋白、脂质、DNA和病毒等
阳离子交换层析 去除牛血清蛋白或转铁蛋白等
超滤 去除沉淀物及病毒
疏水层析 去除残余的杂蛋白
凝胶过滤 与多聚体分离
0.22μm微孔滤膜过滤 除菌
3、基因工程药物:
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种基因工程产品——人胰岛素投放市场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导的基因工程应用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和寡核苷酸药物等,它对预防和治疗人类的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病、各种传染病、糖尿病、类风湿疾病等有重要作用。
3.1、基因工程激素类药物
激素是一类由生物体内分泌腺或特异性细胞产生的微量有机物,通过体液或细胞外液运送到特定的作用部位,能引起特殊的生理效应。基因工程的激素类主要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合成的蛋白多肽类激素。目前被批准上市的激素类药物有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人促卵泡激素等。
3.2、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生物有机体生理功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目前被批准上市的产品有十多种。主要有: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GF)等。它们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免疫应答、抗病毒、抗肿瘤、调节机体造血功能和促进炎症反应等。
3.3、基因工程疫苗:
直接利用微生物制备疫苗来治疗疾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各种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不断有新的致病微生物被发现,它们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疫苗对控制传染病的复发和治疗新的传染病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痢疾菌苗、霍乱菌苗、结核菌苗、流感菌苗、狂犬病疫苗、疟疾疫苗、口蹄疫疫苗。
3.4 特殊基因工程药物—防御素
防御素是一类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的、富含半胱氨酸,具有微生物和一些恶性细胞抗性的小分子短肽.它的抗性谱十分广泛,目前以发现它不但对细菌、真菌和被膜病毒(如爱滋病病毒)有广泛的毒杀效应,对某些恶性肿瘤细胞也有毒杀作用.最近,对一些长期存活的爱滋病感染者的研究发现,他们体内的爱滋病抑制因子就是一类防御素.这一研究发现给人们战胜爱滋病带来希望.
4. 基因工程研究发展前景
基因工程问世以来短短的二十几年,显示出了巨大的活力,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医药行业,利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许多有用的药物及人体器官等,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今后,基因工程将重点开展基因组学、基因工程药物、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和环保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对人类的生活、生存环境从根本上优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相信基因工程的前景将是更加灿烂辉煌.

Ⅳ 药物的来源及分类

能够对生活机体某种生理功能或生物化学过程发生影响的化学物质。可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也包括用于计划生育、杀灭病媒及消毒污物的化学物质。广义的药物还包括生物制品如疫苗、类毒素和抗毒素等。随着科学的进展,药物还包括化学合成品以及医药生物技术制品。药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大剂量时尤其明显。甚至有的药物就出自毒物,如箭毒、蛇毒都可制成药剂。可见,药物与毒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但一般认为毒物是指能损害人类健康的化学物质,包括环境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毒物、生物毒素以及中毒量的药物。此外,当食物的某种成分被用于防治其缺乏症时也就成为药物,所以药物与食物也难以截然区分。
药物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积累而丰富起来的。其来源不外乎天然(矿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工制造两个方面。19世纪以来,随着药物化学的进步,不但可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如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还能改造天然药物及合成新的化学药品(如巴比妥类、氯丙嗪、磺胺类等)。
药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根据药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性药物和人工制造(包括人工合成)药物。②根据药物的用途可分为预防药物、治疗药物、诊断药物和计划生育药物等。③根据药物作用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体为作用对象的药物,包括天然存在于人体的化学物质如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以及正常不存在于人体的化学物质如植物有效成分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另一类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和肿瘤等为作用对象的药物。④根据药物的化学组成或结构可分为无机化学药物(如硫酸镁等)、有机化学药物(如乙醇、心得安、磺胺等)、天然药物及有效成分。⑤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系统的部位可分为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作用于传入或传出神经末梢部分的药物、主要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影响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影响生长代谢功能的药物,以及其他作用的药物(如抗微生物及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解毒药等)。⑥还可根据药理作用来分,在药理学中常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例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为拟似药和拮抗药。

Ⅵ 很多生物制剂厂家研制的干细胞药物是真的吗哪里的是真的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干细胞、简单的说干细胞是具备很强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那么一切以干细胞为治疗的必然需要的是活的细胞。
那么可以说就目前、大部分所谓注射针或是口服等等,是否是存活的细胞尚不可知。
而通常干细胞保存方法常用的也是在液氮下暂停其活性。
至于干细胞治疗的研究,应用在人体上也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对于干细胞的研究起于美国、用的是小白鼠的上皮细胞。后期因涉及到克隆的伦理问题导致政府不予拨款而几度放缓进展。
世界上第一家干细胞治疗中心位于乌克兰,源于着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污染泄漏。
那么就中国来说,对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也影响了立法以及科研,不能否认有一些医疗中心具备干细胞治疗的能力,但目前也绝没有廉价和普及。

观点仅代表个人,如有疑问可详询 http://zh.emcell.com/

Ⅶ 哪些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低而影响

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Ⅷ 初二生物,药物有很多取自于野生动植物,这是生物多样性的什么价值为什么

直接(药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费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
2,间接价值

它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
3,选择价值

选择价值也是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

Ⅸ 生物药物与化学药物相比有何优势

生物药物是生物制品,药效比化学药物的高,同时它的毒副作用较小,而化学药物它的成本虽然较低,但毒副作用较高,同时用多就会有耐药性.化学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药物

Ⅹ 用药物安全浅谈生物制药的最新进展

生化药物指纹图谱研究可行性探讨.

生化药物取材于生物体,含有多肽、多糖、氨基酸的多种活性物质,为改善生化药质量控制的不足,制定出能鉴别真伪、评价优劣,监控质量稳定性、均一性的质量标准是关键。方法:经研究科学评价的指纹图谱是目前能有效分析复杂组分生物药物的先进手段。结果:通过对指纹图谱基础性研究,建立科学的检测方法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药效组分的整体信息。结论:生化药物指纹图谱的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对我国生化药物整体水平提高意义重大。 &Mg;R
生化药物是从生物体或其代谢分泌产物中分离、纯化所得的,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活性基本物质,其中也包括用化学合成或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这类物质,生化药物重要基本特点,其一,是来源于生物体。其二,是生物体中的基本生化组成成分。这些生化基本物质主要包括;氨基酸、肽、蛋白质、酶及辅酶、多糖、脂质、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或生理功能[1~2]。 MAxU7~z5q/
国外生化药物的研究开发比较早,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到现在,逐渐在向着安全性、规范化管理,精制纯化,高活性明晰成分生物工程手段制备方向发展。我国虽然开展生化药物研究比较晚,但由于我国是畜牧和饲养业大国,生化药原料作为食用动物屠宰加工组成,综合利用成本比较低,还由于生化药物易为人体所吸收利用、安全性好、疗效却确切,临床已应用比较广,国家非常重视,成立专门主管机构规划管理,并给与优惠政策扶植,特别是在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的提高,推动了生化药物产业的迅速发展,生化药物科研和技术水平提高迅速,发展迅猛,研究和开发的生产品种非常繁多,仅在1998年以前,生化药物就达几百多种。但其中存在严重品种重复、相同品种标准不统一、疗效不确切等质量问题,造成了一些用药管理的混乱和事故的发生,国家药政主管部门对药物的质量提高非常重视,对全国生化药品品种在1998年就开始进行统一整顿和质量标准的规范,在2002年已全部完成。在确保安全、有效性和质量标准规范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包括“注射用胸腺肽”、“脑蛋白水解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骨多肽注射液”等近百种生化药物,目前广泛地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普遍良好。尽管如此,目前生化药物在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之许多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X"wajkS.
1.存在的问题 .ps|d|l-
1. 1材料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_xVV v4
生化药物原料其中所取材食用畜禽脏器来源目前比较混乱。市场经济使饲养业多元化发展,肉用畜禽的统一屠宰问题还很多,常规简单病害、病原体检疫都很难认真做到,出现的事故非常触目,“放心肉”问题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由此取材的脏器组织的质量安全性存在严重隐患。另外肆虐全球的人畜共患疾病“禽流感”“疯牛病”“SARS”“口蹄疫”也引起国际的高度重视(4),由于国家没有制定药用动物脏器的检验标准和项目,目前各生化药品生产厂对外购来的畜禽脏器,直接加工生产,可以说是不进行任何检验检疫,对取材的肉用畜禽卫生检疫情况更不进行认证。另外现在饲养畜禽使用助长剂、兽药比较普遍,散养猪、垃圾猪现象也非常常见,由此而产生动物体内,特别是脏器中的污染物、病原体(5)(6),对于多直接进行体内注射的生化药品构成严重污染,安全隐患非常严重。国家曾责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召开有关专内容研讨会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此类问题。 $;.oyJ
1. 2产工艺不规范。 2PtDVT
目前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生化药物,特别是脏器提取的生化药物,多数品种都没有严格的原料取材、加工及成品生产工艺规定。特别是目前原料委托加工和半成品外购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很难能确保组分比较复杂的生化药物产品的最终质量的均一性和可控性。另外在脏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溶媒残留等的监控,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灭活等关键生产环节都存在问题。也给生化药安全使用带来隐患(1)。 WixD>C
1. 3标准可控性不强。 /B2#j"8x
现已升入国家标准正在执行的生化药物质量标准中,多没有完全结合生化药的成分组成复杂的特点,还遵循化学药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虽然借鉴国外生化药物(“脑活素”、“爱维治”)质量标准的优点,但仅是对主要药效组分进行粗略的定性和定量,多是对多种成分中的单一组分和单类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等。例如采用HPLC、SDS-PAGE等方法进行蛋白质或多肽的的定性鉴别,仅能反映出主要标示主要药效成分等组分的相似性,虽然也增设有活性指标检测项,进一步验证生物活性,但都特异性不强,不能全面反映出多种有效成分功效特征的量化信息,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鉴别真假、评价优劣。 }dY<90yY%
特别是来源于动物脏器的生化药物,例如胸腺肽注射剂品种,组分中具有活性和功能的生化物质比较多,药效组成不是非常明确,往往受到原料、辅料、试剂、工艺等因素的影响,组分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发生。只有对原料的来源和品质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原料的工艺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加强生产工艺的监控,半成品的严格检验,并规定有特异性、准确性极高的详细、快捷定性、定量检验项的成品质量标准,才能确保生化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可控(3)。 uRK rsen
2.生化药物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制定出能鉴别真伪、评价优劣,确保质量稳定性、均一性的质量标准。 DSmD/4D8
指纹图谱(Fingerprint Spectrum 或Fingerprint)主要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利用色谱或波谱技术获得被检测多组分物质的特征性图谱,它是一个综合信息的、可量化信息的鉴别手段,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国外特别将指纹图谱应用植物药物的标准当中,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不仅仅将它用于植物药研究,还作为新药研究的重要指标进行评审。我们国家对指纹图谱的研究也非常重视,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来进行促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2年就明确规定所有申报中药注射剂的注册品种,必须申报相关的指纹图谱研究材料,其中包括中药原料、提取物、产品的三方面图谱,并且图谱的相关性必须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结果一致,才有可能进行审批(7)。对中药质量的提高和规范起到了很大作用,收效显着,因此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与中药指纹图谱的大力支持,并作为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政策的重要工作加以推进。 UNq(
和中药取材于天然生物资源一样,生化药物特别是取材于动物脏器的生化药物,如胸腺肽产品,原料需经过冷冻、提取、水解、纯化等加工过程,所得终产品成分组成比较复杂,药理效应是所有活性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比较适合采用能从整体性和模糊性进行比较的指纹图谱方法,来反映药物有效成分的特征性,同时也满足药物质量标准控制的专属性、重现性和实用性的法规要求。在对生化药物原材料取材动物严格检疫、所取脏器经病原体检查确保安全后,对提取物和半成品、成品采用指纹图谱的成分相似性的确认和监控,尤其是对不同批次、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的质量监控和评价,鉴别真伪和评判优劣指纹图谱非常适合。另外由于生化药物生产,主要是原料提取的生产工艺,对最终成品活性组份组成影响因素非常大。通过将指纹图谱纳入质量标准的检查项,加强质量标准的特异性和严格性,直接规范了产品的生产工艺标准化。能有效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d@V;XC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生化药生产和质量控制,还没有一种手段能够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出生化药物复杂质量差异的方法,指纹图谱在国外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动物脏器提取物有一些研究(11)(12)(13)。发达国家药典对生化药物质量检测项中对指纹图谱没有明确规定,在生化药物领域指纹图谱的研究还是空白。借鉴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将指纹图谱的应用于生化药物质量研究和规范质量标准中,从原料提取、中间体加工、成品以及质量稳定性严格进行监控,全面确保生化药品的质量。将具有国际创新性和独立知识产权。还将能为我国生物化学药物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因此生化药物指纹图谱的研究和确定是提高我国生化药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生化药物质量提升到国际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 ]TQ)3=
2.1生化药物指纹图谱基础研究工作 sKnXo l 
生化药物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分析,是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分离技术、以及生理学、药理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研究课题。所涉及研究学科领域比较广,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量比较大,将指纹图谱应用于生化药物生产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许多生产质量管理因素问题的系统工程。借鉴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经验,对生化药物的指纹图谱测定,必须是结合生化药物生物化学和活性的特点,以包含全部药效组分信息在内的整体质量特征的检测方法,是在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指导下,进行的有效成分分析和质量特征性研究,不从某个化学成分的构效关系和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入手,而是从活性成分群或组的综合角度考虑,同时不局限于组成成分表面理化性质的研究,而是科学合理地对药效组分特征性进行标准化规定。完善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是开展生化药物指纹图谱的关键和前提。 obm|!

阅读全文

与第一代生物药物多来自哪里有效成分不明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