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理论有哪些

生物理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20 22:18:59

㈠ 生物有哪些学说

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说
、宇宙胚种说
、基因理论学说。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一个个体是不能长期生存的,物种长期生存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个个体是不可能进化的,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自然选择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一个群体。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②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种群都有它独特的基因库,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但基因库却代代相传,并在传递过程中得到保持和发展。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如果在种群足够大,没有基因突变,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无限的条件下,即没有生存压力,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交配又是随机的情况下,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但这种条件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很难做到。实际情况是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的进化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③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设二倍体生物种群中的染色体的某一座位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记作A1和A2。假如种群中被调查的个体有N个,三种类型的基因组成,A1A1、A1A2和A2A2,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的个数分别为n1、n2和n3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知识可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在深刻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来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就容易得多,也很能够将这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理论中,常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即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根据突变发生的条件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两类。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突变,都是随机的,没有方向性。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染色体数量的变异又包括个体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非整倍数变化)和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整倍数变化)两种类型。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非整倍数变异,由于破坏了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平衡,所以一般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不利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意义不大。但染色体整倍数的变化没有破坏原有遗传物质的平衡,能够加强生物体的某些生命活动,对生物的进化,特别是某些新物种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如自然界中多倍物种的形成。

基因重组是指染色体间基因的交换和组合。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一个核内染色体复制后发生重组和互换,结果就产生了大量与亲本不同的基因组合的配子类型。又由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进一步增加了后代性状的变异类型。基因重组实际包括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但有利和不利不是绝对的,这要取决于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改变了,原先有利的变异可能变得不利,而原先不利的变异可能变得有利。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只是给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

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

选择即环境对变异的选择,即保存有利变异和淘汰不利变异的过程。选择的实质是定向地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选择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主导因素,已经发生的变异能否保留下来继续进化或成为新物种的基础必须经过自然选择的考验,则自然选择决定变异类型的生存或淘汰。自然选择只保留与环境相协调的变异类型(有利变异),可见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经过无数次选择,使一定区域某物种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得到加强,不利变异的基因逐渐清除,从而改变了物种在同区域或不同区域内的基因频率(达尔文只是在个体水平上注意到不同性状的保留与否,而不能从分子水平对自然选择的结果加以分析),形成同一区域内物种的新类型或不同区域内同一物种的亚种,或经长期的选择,使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便形成新的物种。选择决定着不同类型变异的命运,也就决定了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方向。

遗传漂变是指:如果种群太小,含有某基因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数量又很少的情况下,可能会由于这个个体的突然死亡或没有交配而使这个基因在这个种群中消失的现象。一般而言,种群越小,遗传漂变就越显着。

迁移是指含有某种基因的个体在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机会不均等,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一对等位基因A和a,如果含有A基因的个体比含有a基因的个体更多地迁移到一个新的地区,那么在这个新地区建立的新种群的基因频率就发生了变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指将一个种群分隔成许多个小种群,使彼此不能交配,这样不同的种群就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就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物种。隔离常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

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空间上的隔离即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定的地理隔离及相应区域的自然选择,可使分开的小种群朝着不同方向分化,形成各自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产生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分类学上把只有地理隔离的同一物种的几个种群叫亚种。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的后代的现象。一定的地理隔离有助于亚种的形成,进一步的地理隔离使它们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继续朝不同方向发展,形成更大的差异。把这样的群体和最初的种群放一起,将不发生基因交流,说明它们已经和原来的种群形成了生殖屏障,即生殖隔离。如果只有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只能产生生物新类型或亚种,绝不可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真正的界线。生殖隔离保持了物种间的不可交配性,从而也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生殖隔离分受精前隔离和受精后隔离。教材中提到生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开花季节、花形态等的不同而不能受精属于受精前生殖隔离。胚胎发育早期死亡或产生后代不属于受精后生殖隔离。

③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经形成,原先的一个物种就演化成的两个不同的物种。这种演化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不同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在同一自然区域A物种进化为B物种。但是在地理隔离基础上,经选择加速生殖隔离的形成,所以说经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是物种形成常见的方式。

(5)遗传在生殖发育和种族进化中的作用

在生物个体发育中,遗传可使子代与亲代相似,从而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遗传在种族进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在一次次自然选择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生物的微小变异成显着有种变异,进而产生生物新类型或新的物种。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㈢ 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或学说有哪些求列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达尔文学说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要是这两个,还有一些在:
http://wapke..com/view/183146.htm?uid=&ssid=0&bd_page_type=1&from=2001c&st=3&step=2&net=2&ldr=0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㈣ 生物的进化在科学界都有哪些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影响力很大,在达尔文之前,拉马克提出过生物进化理论认为“1生物是从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逐渐进化来的;3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基础上,加上自己在航海中的所见所闻,分析综合并提出的.两者有一些部分是相同的.但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他在研究进化的时候以个体为单位,但现现代的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同时由于达尔文在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时候,生物技术还没有能够准确的认识“基因”“变异”等的分子基础,所以达尔文的描述多限于性状层面.
随后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了数学模型、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作为基础,又有了新的进展.哈德温伯格在描述种群的时候,设想了一种纯理论性的情况,并且对其进行论证,得到了“哈德温伯格平衡”即哈温平衡,就是在数学基础上进行论证的.另外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让人类对基因,遗传及变异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基因突变是新等位基因(表现在性状上)出现的根本原因,等等.

㈤ 1.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然后再说说看这些理论的意义,还有对这些理论的看法。

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内容: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意义: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生物的多样性及适应性
基本观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3)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现代进化理论: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实质为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的原材料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演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所谓“演化”(Evolution,日文翻译成“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

演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着《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他第一次提出自然选择或称天择(natural selection)是演化的一个机制。研究一个物种的演化历史以及他与其它物种间的关系的学科叫做系统发生学(phylogeny)。研究生物演化史的方法很多,例如现在使用分析生物高聚物例如DNA序列和蛋白质序列的方法,以及在通过与古生物学化石的比较进行研究。生物学家通过很多方法来分析生物演化的关系,包括利用分子生物学建立亲缘关系树,利用动植物种类史,表现型分类法和遗传分类学等等。就目前生物学家所了解的生物演化的主要事件,已经总结成生物演化时间表

㈥ 19世纪末提出了哪些重要的生物学学说和理论

纵观19世纪,生物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大事件:
1,细胞生物学——细胞学说的提出 1838~1839 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 1858 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这一学说的建立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革命导师 恩格斯 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并誉为 19 世纪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2,生物进化——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遗传学——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了现在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规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 1875~1884年弗莱明、施特拉斯布格、贝内登、赫特维希等的发现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基础。
若要说19世纪末的生物学学说和理论,主要是后两项: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㈦ 一共有哪三个生物进化理论

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局限性:不明确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只局限于个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㈧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要点有哪些

高中生物所学的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比较简单的,或者说是皮毛知识,就高考而言,我觉得应该注意一下几个具体的知识点:

  1.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2. 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 物种进化的实质;

  4.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物种进化;

  5.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 物种的概念(关键词:可以相互交配,可产生后代,后代可育,缺一不可)

  7.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

  8. 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关系:一般先经过地理隔离,才形成生殖隔离;

  9.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0.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㈨ 生物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摘要 1,生物是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就没有生命活动。

阅读全文

与生物理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