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钟是什么概念,怎么调整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时,如此周而复始。我们生活在很有节律的自然界。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年会上,对生物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孙中生博士,报告了“对生物钟从行为到分子多层次研究”的新进展,令人兴趣盎然。科学家试图通过解密生物钟,解释生命现象和规律,重新设计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
关注“生物钟”由来已久
自然界的节律无所不在,同样体现在生物系统中,例如花开花落的植物、昼伏夜出的动物,人的生理周期,甚至每日的心率、体温、细胞新陈代谢等都呈现24小时的节律。人类关注生物钟由来已久。1729年法国科学家将一种白天树叶张开,晚上合上的植物从室外搬到地窖中,结果发现,在没有光照的地窖中,树叶依然开闭如同在室外一般。19世纪英国科学家将不同时间开放花的植物组成一个时钟,结果每天看着花开花落就可以知道时间了。或许这就是“生物钟”的由来。 孙中生博士说,人类最熟悉也是最普遍的生物钟莫过于日起夜睡。本世纪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人关在没有阳光的地下室。每到吃饭的时间就去送饭,结果发现被试者的生物节律每天向后漂移1~2个小时。当不定时送饭时,这种节律更是向后漂移到27小时左右。这说明人体内的生物钟并非24小时,生物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喜欢晚睡晚起,他的生物钟就大于24小时,喜欢早睡早起的人生物钟往往小于24小时,不完全是生活习惯使然。
那么,生物钟是遗传的,还是后天适应环境获得的?为解开这个迷,在过去50年中人类做过很多科学试验。他们给那种树叶昼开夜闭的植物8个小时光照,8个小时黑暗,如此循环试图改变植物的生物节律,结果却发现,一旦回到自然环境,树叶开闭马上返回24小时的节律。科学家还发现在哺乳动物中,上视交叉核(SCN)是主控生物节律的,一旦被破坏,动物便玩睡无度,失去了生物节律。科学家又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让老鼠在15小时黑暗和15小时光照的节律中生活,繁殖了25代,当第25代鼠辈子孙回归地面时,它们的生物钟也马上返回了24小时的节律。这项实验充分证明了生物钟的遗传特征。除了遗传性,科学家还发现了各种环境因素能够调节生物钟,其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线。实验证明光周期的改变能引起生物钟的改变,而且在24小时内不同时段的光刺激能使生物钟向不同的方向调节,因此生物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⑵ 生物钟是什么意思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生物钟运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生物时钟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生物钟规律——
科学家发现,人体拥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同时,生理美容学家也证实,每个人的皮肤随生理时钟的变化有其须特别遵循的时刻表。专家建议,美容保养若能与皮肤自然作息时刻相配合,就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晚上11点至凌晨5点,细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时快8倍左右,能使皮肤保养和修复达到最佳效果。早晨6点至7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此时达到高峰期,它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且再生作用减慢,细胞的再生活动降到最低点。水分聚集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会眼皮肿胀。
⑶ 生物钟是什么意思啊
生物钟指的是: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生物钟的规律:
科学家发现,人体拥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同时,生理美容学家也证实,每个人的皮肤随生理时钟的变化有其须特别遵循的时刻表。
专家建议,美容保养若能与皮肤自然作息时刻相配合,就可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晚上11点至凌晨5点,细胞分裂的速度要比平时快8倍左右,能使皮肤保养和修复达到最佳效果。
早晨6点至7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此时达到高峰期,它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且再生作用减慢,细胞的再生活动降到最低点。水分聚集于细胞内,淋巴循环缓慢,一些人会眼皮肿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生物钟
⑷ 生物钟是什么详细一点。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人体内的生物种的作用是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
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
(4)生物时钟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生物钟可调控代谢
人体内有一个很酷的时钟——生物钟。然而,生物钟调控生理、代谢和行为等生命活动的机制十分复杂,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南京农业大学王恬教授团队与芝加哥大学合作在《细胞通讯》上刊发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钟调控代谢的新方式。
生物钟由基因和蛋白质打造,是生物进化的礼物。生物钟掌控着人类每天生活的节奏:什么时候安然入睡,什么时候精神饱满地醒来。长期的生物钟紊乱可导致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甚至癌症。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即授予3位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钟基因的科学家。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上最丰富的一种转录后修饰,在基因表达、RNA剪切、mRNA运输与翻译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动态和可逆的m6A甲基化修饰广泛参与哺乳动物的发育、免疫、肿瘤生成和转移、干细胞更新、脂肪分化等生命过程。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Bmal1特异性敲除,发现小鼠肝脏脂代谢异常,mRNA的m6A水平升高,并且失去昼夜节律性。
通过m6A-seq,研究人员发现调控肝脏脂代谢的重要基因PPARα的m6A修饰升高,提示Bmal1影响m6A RNA甲基化修饰进而调控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脂代谢。
进一步研究证实,m6A RNA甲基化修饰可通过YTHDF2影响PPARα mRNA的稳定性和寿命,从而调控PPARα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并影响脂代谢。该研究揭示了生物钟调控代谢的新方式,拓展了人们对生物钟、m6A RNA甲基化修饰和代谢相互关系的认识。
⑸ 生物钟是什么意思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
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5)生物时钟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不只是植物,动物和人类也同样拥有生物钟。到了20世纪初,研究人员开始研究人的生物钟。德国柏林的医生威廉·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宣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起以23天为一周期的“体力盛衰周期”;人的情感和精神状况也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起以28天为一周期的“情绪波动周期”。
20年后,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泰尔其尔教授也声称发现了人的智力存在着一个从出生之日起以33天为一个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后来人们称这三人的发现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即PSI周期(Physical、Sensitive和Intellectual的缩写)。
⑹ 生物钟是什么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迷人的“生物节律交响乐”。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生物钟。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指的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包括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等现象。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一百多种。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整个人类都是按以一昼夜为周期进行作息,人体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和妇女的月经周期;体内的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经络电位、体电磁场的变化,等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作周期性变化。
⑺ 生物时钟是什么怎么解释的
概述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生物钟研究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例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相差l℃多。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矮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 有趣的生物钟现象 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 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不仅如此,微小的细菌也知道时间。据美国最新的《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 人体内的“隐性时钟” 万物之灵的人类,同样受着生命节律的支配。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有人把人体内的生物节律形象地比喻为“隐性时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人体内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种,生物钟根据大脑的指令,调节全身各种器官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出了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⑻ 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这需要对自己的作息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审视与统计,最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物钟。
⑼ 什么叫“生物钟”,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叫生物钟。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
作用如下:
1、提示时间
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
2、提示事件
是指当你遇到某事时,生物钟可以自动提示另外一个事件的出现。比如有人拜托你将一件东西给甲,当你遇到甲时,生物钟这一功能就会自动起作用,使你马上想到这个托付的东西来。
(9)生物时钟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生物钟特征
生物钟有点像开汽车:人什么时候上车,开车到哪里,踩多久的油门,到达后的一脚刹车。
遗传的实质是生物钟上的记块的释放,进化的实质是染色体的变异,退化的实质是染色体功能的关闭。
比如人的盲肠和人类的尾巴,都退化了,但是都有痕迹,它们的生物钟的子钟还是存在于那个部位,只是功能没有了,被母钟关闭了。
所有器官,只要不用,其功能都会退化,不仅仅是盲肠,退化以后的器官,第一是器官缩小,第二是功能消失。
由此看来生物钟具有两面性:器质性和功能性,器质性决定器官的性质,主要是决定器官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数量,功能性决定器官功能的发挥程度、功能的有无、分泌功能物(如各种酶和素)的多少。
⑽ 什么叫做生物钟
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量叫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