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何谓微生物病毒的自我复制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感染该病毒的细胞),利用宿主细胞里的核糖体,内质网和线粒体(供能)把核糖合成为自身的核酸,把氨基酸和糖类合成为自身的蛋白质和衣壳,然后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这就是病毒复制
② 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一、病毒的发展史
最早用来指任何有毒的流出物,如蛇的毒液;后来专指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巴斯德经常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称为病毒。
1886年,A. Mayer 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1892年,D. Ivanovsky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
1898年,M W 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
A、能通过细菌滤器;
B、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C、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D、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
得出了病毒是比细菌小的具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contagium vivum fluim)。
1900年前后,包括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在内的多种动植物疾病病原体的滤过性特性被证明。 这些病原体又被称为filterable viruses(滤过性病毒),后来又被称为viruses(病毒) 。
F W Twort(1915年)、F d’Herelle(1917年),分别发现细菌(Shigella dysenteriae)病毒,并将之称为bacteriophages,也就是均有吞噬作用的病菌,后来将多有的可侵染微生物的的病毒称为噬菌体(phage)。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对病毒比较统一的概念是: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当其处于活细胞之外时,没有任何什么特征,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只有进入到活细胞中才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二、病毒的特点
病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2)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
3)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5)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力;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其潜伏性感染。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replication)。
三、病毒的形态构造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结构示意图
目前对新冠病毒的研究还在进行中,疫苗的开发也频频传来好消息,希望本文能帮助你了解更多的病毒知识,在面对疫情时更自信、不恐慌、积极投入到科学抗疫的工作中,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所有的一线工作者健康平安。
③ 病毒是如何复制的
概述
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其主要特点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
病毒的形态
(1) 球状病毒;(2)杆状病毒;(3)砖形病毒;(4)有包膜的球状病毒;(5)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6)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的大小
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
病毒的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病毒的复制过程叫做复制周期。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结构
最简单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着1层有规律地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称为衣壳。构成衣壳的形态亚单位称为壳粒,由核酸和衣壳蛋白所构成的粒子称为核壳。较复杂的病毒外边还有由脂质和糖蛋白构成包膜。核壳按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分为3种模式:二十面体对称,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螺旋对称,如烟草花叶病毒;复合对称,如 T偶数噬菌体。在脂质的包膜上还有1种或几种糖蛋白,在形态上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昆虫病毒中有1类多角体病毒,其核壳被蛋白晶体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体。
复 制
病毒复制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细胞到最后细胞释放子代毒粒的全过程,包括吸附、进入与脱壳、病毒早期基因表达、核酸复制、晚期基因表达、装配和释放等步骤。各步的细节因病毒而异。
核酸复制
DNA病毒按照经典的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方式进行 DNA复制。乳多泡病毒的环状 DNA按“滚环”模式进行复制时,需要有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参与。病毒RNA是通过半保留方式复制的,即以病毒RNA(vRNA)为模板,同时转录几个互补链(cRNA),cRNA转录完成并脱落后,又以同样方式再转录出新的vRNA。因此,在感染细胞中可以查出具有部分双链结构而又拖着多条长短不同单链“尾巴”(正在合成中的互补链)的“复制中间体”。
病毒核酸复制所需酶的来源也各不相同。SV40DNA合成所需的酶都来自宿主。含RNA的Qβ噬菌体、小RNA病毒科和含ssRNA的植物病毒所需RNA多聚酶的某个亚基,可能由病毒基因编码,而其他亚基来自宿主。疱疹病毒DNA复制所需的酶,部分地由病毒编码,如DNA多聚酶和胸苷激酶,可能还有核苷酸还原酶。痘类病毒的独立自主能力最强,甚至能在去核细胞中进行DNA复制,其基因组至少能为75种蛋白质编码,包括DNA多聚酶、胸苷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聚核苷酸连接酶。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不是我们所说的熟悉的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但是,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而且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
除复制能力外,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和生物病毒一样的共同特性:一个被病毒感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如同传染病。当你看到病毒载体似乎仅仅表现在文字和图象上时,它们可能也已毁坏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盘,删除了驱动或造成了其它各种类型的灾害。若是病毒并不寄生于单独一个被感染的程序,它还能通过占据存储空间给你带来麻烦,并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和生物病毒在传播上的相似是“计算机病毒”名称的由来。
④ 为什么病毒能自我复制
计算机病毒是借用生物病毒的概念。生物病毒可传播、传染,使生物受到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计算机病毒也如此地危害着计算机系统。目前,计算机病毒已成为社会的新“公害”。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及迅速蔓延,给计算机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地干扰了科技、金融、商业、军事等各部门的信息安全。
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被计算机软件制造者有意无意地放进一个标准化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尔后,该病毒会依照指令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也就是进行繁殖和扩散传播。有些病毒能控制计算机的磁盘系统,再去感染其它系统或程序,并通过磁盘交换使用或计算机联网通信传染给其它系统或程序。病毒依照其程序指令,可以干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毁坏数据,使磁盘、磁盘文件不能使用或者产生一些其它形式的严重错误。
我国计算机病毒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国外的一些应用软件或游戏盘等,如小球病毒、“DIR-2”病毒等,国外早有报道。另一个来源是国内,某些人改写国外的计算机病毒或自己制造病毒。如“广州一号”病毒为修改国外“大麻病毒”形成的变种,Bloody病毒则为国产病毒。病毒的蔓延很快,天天在产生。一台电脑如果染上了病毒,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性后果,有可能使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或者使至关重要的数据无法修复。
一般说来,电脑有病毒时,常常造成一些异常现象,例如,数据无故丢失;内存量异常减小;速度变慢;引导不正常;文件长度增加或显示一些杂乱无章的内容等。有经验的用户可以利用技术分析法,来判定计算机病毒的发生。
目前,对付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工具软件消毒;另一种是利用微机防病毒卡防毒。如国外的CPAV软件、SCAV系列软件,以及我国公安部不断推出的Kill软件等,一些软硬件结合的防病毒产品,都给计算机用户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必将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
⑤ 病毒能否自我复制
病毒不能自我复制,这一点是肯定的。病毒需要侵入宿主细胞(感染该病毒的细胞),利用宿主细胞里的核糖体,内质网和线粒体(供能)把核糖合成为自身的核酸,把氨基酸和糖类合成为自身的蛋白质和衣壳…没有宿主细胞,病毒不可以复制繁殖,甚至很快死亡。
⑥ 病毒如何自我复制
脱氧核糖核酸是和遗传有关的,但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只是原料,储存信息的是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遗传信息就是核糖核苷酸的顺序
但不一定是DNA,有的病毒是RNA
还有一种阮病毒,只有蛋白质,但是它虽然名字里有病毒,但现在一般都不把它认为是病毒,而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因子
病毒必须在细胞内才能有生命活动,才能繁殖,用的细胞内的原料,细胞器,甚至还有遗传物质
⑦ 病毒是怎么进行自我复制的
1.侵入细胞:一般病毒会将其DNA或RNA注入被侵细胞,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2.复制:在细胞内通过大量复制DNA或RNA及其蛋白质外壳;
3.组装:DNA或RNA与蛋白质外壳结合成为新的病毒个体;
4.释放:细胞破裂,新的病毒个体被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