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食品微生物检测内容有哪些
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是致病菌及其毒素,比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肠毒素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展青霉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事件,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和某些地方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B. 检测微生物有哪几种方法
1.观察法:用显微镜寻找,医院常用。
2.分析仪法:已经有专用的分析仪。
3.失氧法:将检测物质密闭,检测其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C. 微生物的传统检测方法有哪些
传统检测有三种方法
1、直接显微镜观察,正常情况,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判断。
2、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或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选择培养基,其作用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3、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与选择培养相比,鉴别培养基的鉴别所得结果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可直接测定某微生物的种类。
D. 微生物检测包括哪些啊
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常见检验项目如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大肠杆菌计数、肠道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双岐杆菌、空肠弯曲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
一般食品中活菌数达到108cfu.g⁻¹时,则可认为食品处于初期腐败阶段。
(4)微生物如何检验扩展阅读
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染色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接种、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等。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
分离纯化,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得到纯培养的过程。
培养,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两大类。
E. 微生物检验是什么
微生物检验是对部分产品(主要是直接入口的食品)细菌污染的定性或定量检验,通常也称卫生检验。
目前,我国对食品(如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蛋品、水产、清凉饮料、罐头、糕点、调味品、蔬菜、瓜果、豆制品、酒类等),饮用水、口服及外用药品、化妆品及需灭菌的产品均规定了卫生标准,以严格控制细菌污染,防止各种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侵入身体而直接危害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微生物常规检验项目包括细菌总数测定、霉菌总数测定、大肠菌群的检验、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化脓性致病菌的检验、食物中毒菌的检验、破伤风厌氧菌的检验、活螨虫及螨虫卵的试验、致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等等。微生物检验需要严格按照检验程序,检验样品前一定提前对操作环境进行灭菌,操作过程中慎防二次污染。
F. 微生物检验包括哪些项目
微生物检测有一般微生物如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检测,以及致病菌检测,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与选择培养相比,鉴别培养基的鉴别所得结果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可直接测定某微生物的种类。
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微生物检验范围
国内外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食品种类较多,食品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涉及微生物检验的食品种类主要有:奶制品、预烹煮食品、饮用水、蛋制品、水果、谷物、婴幼儿食品、肉及肉制品、软体动物、禽肉、贝类、白明胶、香草(药)。
即食食品、罐头食品、调味品,粉类制品、豆制品、冷冻饮品、糖果、海鲜、甜点、蔬菜、藻类、食疗食品、米面制品等。
我国开展微生物检验的重点食品种类为:奶制品、罐头食品、调味品、蛋制品、淀粉类制品、发酵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冷冻饮品、糖果、饮用天然矿泉水等,其中食糖以及保健品的微生物检验为我国所独有。
G.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1、快速测试片技术法
快速测试片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纸片的研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优点是简便、实用、经济、操作性强。近年来以滤纸和美国某公司的 Petrifilm 为载体的测试片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2、生物电化学方法
生物电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电极测定微生物产生或消耗的电荷,从而提供分析信号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谢过程中,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分析这些电化学参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测定。
常见的有:阻抗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生物电化学方法具有测量快速、直观、操作简单、测量设备成本低和信号的可控性等特点。
3、微菌落技术
微菌落是指细菌生长繁殖早期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只能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50年代,定量测定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已有报道将该法应用于水、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
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应用到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H. 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是有哪些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因鼠疫传染性极强,采集标本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病型采取淋巴结穿刺液、肿胀部位组织液、脓汁,血液和痰等。人和动物尸体可取肝、脾、肺、病变淋巴结以及心血等。陈旧尸体取骨髓。将采集标本送至有严密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查,禁止在一般实验室进行操作。
直接涂片镜检
除血液标本外,一般均需涂片或印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革兰染色或吕氏美兰染色,镜检。在不同材料中,菌体大小、形态有很大差异,除典型形态外,往往可见菌体呈多形态性,需加以注意。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液标本需先置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培养一般选用血琼脂平板,28摄氏度24小时后,可见较小的露滴状菌落,继续培养则菌落增大至1~2毫米,中央厚而致密,周边逐渐变薄。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特异荧光抗体染色等作出鉴订。
血清学试验
可用于检查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或特异性抗体。敏感而特异的试验方法有ELIS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A协同凝集试验等。
检测核酸
用DNA探针杂交方法或PCR技术检测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有助于鼠疫的诊断。PCR敏感性极高,蚤体内有10个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即可用PCR技术检出。
诊断检查
诊断:取决于病人有接触史及肺部受累表现,病因诊断取决于痰、血或淋巴结吸出物革兰染色、培养,有条件的单位可作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提供快速的病因诊断。
I. 药品领域的微生物检测及标准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为《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关于药品微生物检查的法定方法。药品的不同剂型的微生物检测标准不同,具体如下:
1、制剂通则品种
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每l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lg或lml不得过100cfu。
大肠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检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给药的制剂,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4、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lml或l0cm²应小于1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5、直肠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每l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或lml不得过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lg或lml不得检出。
6、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细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或l0cm²不得过100cfu。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检出。
7、含动物组织
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剂每10g或10ml还不得检出沙门菌。
8、兼用途径制剂
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9)微生物如何检验扩展阅读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注意事项:
1、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控制菌检查。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检查方法应重新验证。
2、检查项目应当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3、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4、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5、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
6、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10c㎡ 为单位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J. 微生物七大基本检测技术有哪些
微生物检验常规技术包括七个项目,涉及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接种、无菌操作、显微观察、染色、计数、菌种保藏及血清学检验等多项微生物基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