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业循环水经常在金属管中起水垢.有没有什么化学药剂加入水中可以不使金属管腐蚀又可以防止水垢
有专用的金属清洗剂可以清除;也可以买些除垢剂(粉末状的,类似食盐状)用温水冲化,灌到金属管里10-15分钟就会清理的干干净净。
看一下他的说明,实在不行,你咨询一下厂家
⑵ 腐蚀微生物的控制微生物腐蚀的主要措施
由于微生物腐蚀涉及的金属构件种类多,所处的环境及腐蚀的菌类又不尽相同,因此在防护工作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配合使用。归纳起来防止微生物对金属腐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理法主要是采用紫外线、超声波等物理手段来杀灭腐蚀微生物的方法;生物法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和遗传工程改变危害菌的附着力来达到控制目的的方法。例如日本研制开发的利用能吞食海水中腐蚀微生物的噬菌体清除金属管件表面的有害微生物,以达防止微生物腐蚀的方法,效果就较好,而且该法利用的是病毒,它们能有选择地杀死附着微生物,而不会象其它方法那样影响其他生物。
另外在金属材料外加防护层等,也可控制微生物对金属的腐蚀。
⑶ 牙椅水路消毒用什么不会腐蚀管路
用DCW次氯酸不会腐蚀管路,这种DCW次氯酸是盐和水电解生成的高浓度次氯酸,无毒、对人体无害,杀菌后可降解成盐和水,无残留、无腐蚀。使用这种DCW次氯酸投加到牙椅水路中,不仅可以杀灭水路中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同时可以彻底清除管路内壁的生物膜,持久保持水质安全。
⑷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是
做好灭菌工作.对于好氧类微生物,注意与空气的接触.水分是微生物生长的一条件,所以注意防水.还有温度.
⑸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清洗: [实施目的] 空调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该系统内部表面产生一定量的水垢、微生物粘泥。油垢及锈蚀等沉积物,影响系统的制冷效果,阻碍冷却水中缓蚀剂和预膜剂分布在设备和管道金属表面,为垢下腐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故清洗的目的是除去系统内部设备及管道中形成的水垢、微生物粘泥、油污及锈泥等沉积物,使系统表面洁净,有利于下一步的预膜。 [施工方法] ① 用高压水枪冲洗冷却塔外表面、填料、内壁、塔盘并清除塔盘上的灰尘、微生物粘泥及其它杂物。 ② 洗完塔后,投加YJN―102污泥剥离剂,补满水后开冷却泵循环16~24小时,作全系统杀菌剥污泥处理。 ③ 排放清洗液,再补水投加YJN―172和YJN―173和YJN―532高分子锈垢清洗剂,开冷却泵循环24~48小时,对系统进行除垢、除锈处理,使金属表面洁净。 ④ 拆洗Y型过滤器,将滤网上的污泥等杂物清除,并将其清洗干净。 ⑤ 装好Y型过滤器,系统补满水后再循环30分钟,排水。如此操作,直至水清为止。 二、 冷却循环水系统的预膜: [实施目的] 预膜的目的,是在经过化学清洗后的设备及管道处于活化状态下的新鲜金属表面上,在投入正常运行之前预先生成一层完整而耐腐蚀的保护膜。 [施工方法] ① 向冷却塔内投加YJN―902AB预膜剂,开冷却泵循环48-72小时,使系统表面生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防锈膜。 ② 预膜好后,排放部分预膜液,补水,投加YJN-90X系列杀菌灭藻剂,系统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③ 取水样进行水质检测,并送甲方水质分析报告书一份。 三、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日常维护 [实施目的] 日常维护的最终目的是使冷却循环水达到国家标准GB50050-95,延缓系统金属腐蚀的速度,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延缓系统的使用寿命。 [施工方法] ① 定期投加YJN-999缓蚀阻垢剂。由于该系统使敞开的,水分大量蒸发,水中离子浓度越来越高,容易形成水垢,并且运行过程中水分的散失造成药物的流失,因此必须定期补充缓蚀阻垢剂以控制系统的结垢和腐蚀。 ② 定期投加-9系列杀菌灭藻剂。由于冷却塔受到阳光的照射,极易滋长青苔,细菌繁殖亦很严重,故应投加YJN-10X系列药剂用于杀灭、控制系统中的微生物和藻类,防止菌藻产生的粘泥影响系统的散热效果。 ③ 洗塔:大气中的灰尘、泥沙、污染物会进入冷却塔,因此,我方每月清洗一次冷却塔。 ④ 排污:循环冷却水在空调运行过程中往往浓缩倍数较高,因此有必要进行排污工作,使循环水浓缩倍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药物的阻垢效果。 ⑤ 水质分析:开机阶段,每月取水样分析一次,并提供水质分析报告,随时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水质使其达到国家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GB50050-95)。 ⑥ 湿保:停机阶段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湿保处理。
⑹ 如何防止建筑给水系统的水质被二次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的扩大,建筑物越来越高。供水企业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给水系统压力的需求。二次供水设施相继出现,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卫生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水质的话题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备受关注。
通常,二次供水设施包括高、低位水箱、水泵、输水管道等设施。自来水首先进入低位水箱,然后通过水泵输送到高位水箱,再通过重力作用供给高层的各住户或者由水泵变频加压直接供给用户。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直接结果是影响用户感官,使饮用者感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的甚至发病,危害人体健康。
一. 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措施
1. 采用优质新型管材
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给水管材。目前新型给水管材有钢管、塑料管(如UPVC管、PE管)、耐腐蚀金属管(如球墨铸铁管、钢筒混凝土管、铜管、不锈钢管)、复合管(如铝塑复合管)等几类。基于新型给水管材各自不同的特点,建议建筑物内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或复合管。居住区内DN300以下供水管道采用塑料管,DN300以上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大口径管材使用钢筒混凝土管,
2. 对水池(箱)采取有效的水质污染防治措施
(1). 水池(箱)材料严格采用防污染卫生材质
地下贮水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需内衬处理,以防止水泥中有害成分溶出;地面水箱可以采用卫生级玻璃钢、搪瓷钢板、热浸锌钢板或卫生级环氧树脂涂衬处理钢板等具有较好防污染效果的材料。
(2). 确保消毒效果的持续性
生活用水长期滞留,导致水质恶化,可采取生活用水从水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生活用水不断更新。也可采用简易加氯消毒法进行二次加氯消毒。用铜管制作加药管,管内加入含氯缓释剂,管周边均匀分布若干直经为3~5mm的小孔,加药管设置于进水孔处,利用水流的冲击,使药物慢慢渗析开来。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3). 水池(箱)的位置要合理
设立在室外的蓄水池,不要布置在易受污染处,应尽量保证其与化粪池之间不小于10m的净距,当净距不能保证时,可采取提高饮用水池标高或化粪池采用防渗漏材料等措施。入孔应高出地面5cm,防止污水流入水池。
(4). 合理设置水池(箱)的管、孔进、出水管的设置要避免短路,出水管应设在最低处,进水管出口要设置水位控制阀,如液压阀、浮球阀等,并在进水端设检修用的阀门。水池(箱)顶部应设两个以上通气管,以使水池(箱)空气流通,并在管口处设置既能防虫、鼠、尘埃进入,又能使空气流通的装置。
3. 供水系统之间采取适当的连接措施
分质供水系统、不同供水系统的管道不能直接连接,当必须用饮用水作为工业备用水源时,应在两种管道连接处控制阀门之间增设防污隔断阀,以防非饮用水水压过高时对饮用水造成回流污染。
4. 加强管网的管理工作
建议在管网管理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和制度:加强防护,对设施进行必要的检修,蓄水池(水箱)、管道不得渗漏。管内死水区和管线终端等部位的定期放水、冲洗制度;新管线投产和旧管线检修或换管后的冲洗、消毒制度;管线全面巡查和管道检漏及修理工作;定期进行清管、刮管、除垢、涂衬的制度;对老住宅的老管应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新改造工作,更新时应采用新型、高质量的管材。
5. 加强供水卫生管理与监督
为了解决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问题,应依法对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进行监督,并明确城市供水单位、二次加压设施产权单位、专业清洗和维修单位以及卫生管理部门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从而将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的防治纳入法制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管理轨道,为广大居民饮用合格水、优质水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
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水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又与同水接触的截面性质有关,也与外界许多条件相联系。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 微生物繁殖对水质的污染
微生物的过度繁殖对水质的危害,除了直接造成细菌学指标的下降外,还会加速管道的锈蚀、结垢。因为这些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为能源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项活动,其产物反过来又会促进金属表面的恶化,形成对管道的腐蚀。
2. 管道腐蚀、结垢对水质的污染
水在流经未经涂衬的金属管道、配件、水箱的过程中,由于pH值、溶解氧等作用,会对管道内壁造成较严重的腐蚀,产生大量的金属锈蚀物。管道内壁的锈蚀、结垢必将导致水中余氯量迅速减少,色度、浊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当管道内水流速度、水压突然变大或方向突然改变时,就会造成短时间的水质恶化,甚至出现“红水”“黑水”等水质事故。
3. 余氯消毒副产物对水质的污染
余氯具有很好消毒效果,但同时又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氯仿、四氯化碳等,这些副产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4. 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出现的污染
加压水箱容积设计不合理,使水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过长,影响饮用水水质,泄水管与下水管连接不合理,溢、泄水管与下水或雨水管线直接联通;水设备的位置选择不合适,周围环境脏、乱、差;贮水设备的配套不完善,如通气孔无防污染措施、盖板密封不严密、埋地部分无防渗漏措施,溢泄水管出口无网罩等;给二次污染留下安全隐患。
5. 供水卫生管理上的原因
水质二次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卫生管理不当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1). 管理不善,产权单位未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按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有的水池水面上还漂浮着杂质,有的水池内壁长满青苔,池底积满厚厚的淤泥,致使水质逐步恶化。
(2). 未履行建设程序,主要是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建设中的设计、选材、施工、验收往往不经卫生管理部门审查。
(3).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与监督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合理。
⑺ 管道为什么要防腐
避免管道,遭受土壤、空气和输送介质(石油、天然气等)腐蚀的防护技术。输送油、气的管道大多处于复杂的土壤环境中,所输送的介质也多有腐蚀性,因而管道内壁和外壁都可能遭到腐蚀。
一旦管道被腐蚀穿孔,即造成油、气漏失,不仅使运输中断,而且会污染环境,甚至可能引起火灾,造成危害。
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7)如何防止微生物对管道的腐蚀扩展阅读:
管道是Linux支持的最初UnixIPC形式之一,具有以下特点: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信时,需要建立起两个管道;只能用于父子进程或者兄弟进程之间(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单独构成一种独立的文件系统:管道对于管道两端的进程而言,就是一个文件,
但它不是普通的文件,它不属于某种文件系统,而是自立门户,单独构成一种文件系统,并且只存在与内存中。数据的读出和写入:一个进程向管道中写的内容被管道另一端的进程读出。写入的内容每次都添加在管道缓冲区的末尾,并且每次都是从缓冲区的头部读出数据。
⑻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水质的污染原因及防止方法有哪些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水质的污染现象和原因有5点:
1.管网污染:管道老化腐蚀、渗透造成污染;
2.回流污染:非饮用水等液体倒入生活给水系统,污染水质;
3.贮水过程污染:贮水池制作材料、防腐材料选择不当;
4.微生物污染: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耗尽,微生物繁殖使水变质;
5.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施工安装管使用、维护不当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防止办法:
1.饮用水管道与贮水池(箱)不得布置在易受污染处,非饮用水管不得从贮水设备中穿过。设在建筑物内的贮水池(箱),不得利用建筑本体结构如基础、墙体、地板等,作为池底、池壁、池盖,其四周及顶盖上均应留有检修空间。埋地饮用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
2.贮水池(箱)若需防腐,应采用无毒涂料;若采用玻璃钢制作时,应选用食品级玻璃钢为原料。其溢流管、排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通气管和溢流管口要设铜丝或钢丝网罩,以防污物、蚊蝇等进入。
3.贮水池(箱)要加强管理,池(箱)上加盖防护,池(箱)内定期清洗。饮用水在其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应采取加氯等消毒措施。在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的水池(箱)中,为避免平时不能动用的消防用水长期滞留,影响水质,可采用生活(生产)用水从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消防用水不断更新。
4.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非饮用水管道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以防饮用水管道与非饮用水管道误接;非饮用水管道上的放水口(水龙头等)应有明显标志,并应采取防止误用和误饮的措施。
⑼ 管道防腐有什么作用
管道防腐作用是防止管道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发生腐蚀。
管道防腐(corrosion prevention of pipes)指的是为减缓或防止管道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
防腐方法
涂层防腐
用涂料均匀致密地涂敷在经除锈的金属管道表面上,使其与各种腐蚀性介质隔绝,是管道防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70年代以来,在极地、海洋等严酷环境中敷设管道,以及油品加热输送而使管道温度升高等,对涂层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管道防腐涂层越来越多地采用复合材料或复合结构。
1、外壁防腐涂层:管道外壁涂层材料种类和使用条件。
②内壁防腐涂层:为了防止管内腐蚀、降低摩擦阻力、提高输量而涂于管子内壁的薄膜。常用的涂料有胺固化环氧树脂和聚酰胺环氧树脂,涂层厚度为 0.038~0.2毫米。为保证涂层与管壁粘结牢固,必须对管内壁进行表面处理。70年代以来趋向于管内、外壁涂层选用相同的材料,以便管内、外壁的涂敷同时进行。
③防腐保温涂层:在中、小口径的热输原油或燃料油的管道上,为了减少管道向土壤散热,在管道外部加上保温和防腐的复合层。常用的保温材料是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适用温度为-185~95℃。这种材料质地松软,为提高其强度,在隔热层外面加敷一层高密度聚乙烯层,形成复合材料结构,以防止地下水渗入保温层内。
电法保护
管道防腐(图3)
改变金属相对于周围介质的电极电位,使金属免受腐蚀的方法。长输管道电法保护仅指阴极保护和电蚀防止法。
①阴极保护:将被保护金属极化成阴极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船舶防腐已有 150多年的历史;1928年第一次用于管道,是将金属腐蚀电池中阴极不受腐蚀而阳极受腐蚀的原理应用于金属防腐技术上。利用外施电流迫使电解液中被保护金属表面全部阴极极化,则腐蚀就不会发生。判断管道是否达到阴极保护的指标有两项。一是最小保护电位,它是金属在电解液中阴极极化到腐蚀过程停止时的电位;其值与环境等因素有关,常用的数值为- 850毫伏(相对于铜-硫酸铜参比电极测定,下同)。二是最大保护电位,即被保护金属表面容许达到的最高电位值。当阴极极化过强,管道表面与涂层间会析出氢气,而使涂层产生阴极剥离,所以必须控制汇流点电位在容许范围内,以使涂层免遭破坏。此值与涂层性质有关,一般取-1.20至-2.0伏间。实现地下管道阴极保护有外加电流法和牺牲阳极法两种。
外加电流法是利用直流电源,负极接于被保护管道上,正极接于阳极地床。电路连通后,管道被阴极极化。当管道对地电位达到最小保护电位时,即获得完全的阴极保护。其接线如图3。 常用的直流电源均可使用,其中尤以整流器居多。直流输出一般在60伏、30安以下。新型的直流电源有温差发电器、太阳能电池等,多用于缺电地区。阳极地床是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与大地构成良好电气接触的导电体,或称为阳极接地装置;常用材料有碳钢、高硅铁、石墨、磁性氧化铁等。阳极地床设置在土壤电阻率低、保护电流易于分布、又不干扰邻近地下构筑物的地方。阳极与管道埋设位置相对应,有浅埋远距离阳极和深阳极两种。为测定阴极保护参数,鉴定管道阴极保护效果,沿管道需设置检测点和检查片。配套使用的检测仪表有高阻伏特计、安培计、硫酸铜电极等。70年代以来,开始采用与管道航空巡线相结合的阴极保护参数遥测系统,配以电子计算机,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单站保护距离一般可达几十公里,长输管道阴极保护多用此法。
牺牲阳极法是采用比被保护金属电极电位更负的金属与被保护金属连接,两者在电解液中形成原电池。电位较负的金属(如镁、锌、铝及其合金)成为阳极,在输出电流的过程中逐渐损耗掉,被保护的管道金属成为阴极而免遭腐蚀,所以称电位较负的金属为牺牲阳极。其接线如图4。 地下管道采用牺牲阳极保护,其决定要素是阳极发生电流、阳极数量和保护长度等。当阳极种类确定后,影响上述参数的是阳极接地电阻和与该阳极保护管段区间的漏泄电阻。前者取决于土壤电阻率,后者取决于管道涂层电阻和涂层的施工质量。牺牲阳极使用寿命与重量有关,视需要可用几年至几十年。牺牲阳极具有投资省、管理简便、不需要外电源、防止干扰腐蚀效果好等优点,所以在地下金属管道防腐中得到普遍应用。
②电蚀防止法:一是在杂散电流源有关设施上采取措施,使漏泄电流减小到最低限度;二是在敷设管道时尽量避开杂散电流地区,或提高被干扰管段绝缘防腐层质量,采用屏蔽、加装绝缘法兰等措施;三是对干扰管道作排流保护,即将杂散电流从被干扰管道排回产生漏泄电流的电网中,以消除杂散电流对管道的腐蚀。根据应用范围和排流设备的不同性能,分直接排流、极性排流、强制排流三种。对交流干扰电压的防护,不少国家都制定有技术规定,主要是采用安全距离和管道泄流两类方法使管道免遭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