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巨峰生物产品如何

巨峰生物产品如何

发布时间:2022-04-23 09:24:16

❶ 巨峰葡萄的栽培技术

概述
巨峰葡萄是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之一,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能好,喜肥水。至2003年以来由于片面追求产量,管理跟不上等原因,使品质下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应从限产提质入手,狠抓综合管理,从而提高巨峰葡萄品质。其技术措施如下:
施肥灌水
巨峰葡萄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氮磷钾的比例要求较严格,一般每增产100公斤浆果,需要增加1公斤氮、0.3公斤磷、1公斤钾。因此在冬季宜增施有机肥,追施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巨峰长势较旺,在生长季节要控制氮肥施用量,过量的氮肥易造成植株徒长及落花落果,同时影响来年的产量。适当增加磷钾肥。浆果生长初期可叶面喷施1—2次速效氮肥;5月底结合灌溉每株施硫酸钾0.2公斤;采前1月和2周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从葡萄萌芽到浆果着色前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采前2—3周不宜灌水。
整形修剪
采用篱架和T型架栽培每株留2—3个主蔓,冬剪时以中长梢修剪为主,尽量少用短梢修剪,每平方米架面内保留6—8个结果母枝,并注意上下错开。重视夏季修剪,新梢间隔8—10厘米,保证通风透光。对新梢及时进行摘心,副梢保留1—2片叶反复摘心。
疏花疏果
造成巨峰葡萄品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量过高。因此要限制产量,每亩2000—2500公斤。通过合理负载,疏花(序)疏果(穗),调整好树势长相,保持树势中庸,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目的。一般延长枝和弱枝不留果穗,中庸枝留1个果穗,强壮枝留1—2个果穗。使有效叶片和果穗之比为15—20:1。在开花前掐去花序尖1/5—1/4和第一副穗。果粒膨大后及时疏除小粒、病虫粒和裂果。
果实套袋
套袋能有效地减轻葡萄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果实不受农药污染及鸟、蜂等危害,使果皮光亮,色泽鲜艳,提高品质。套袋一般在葡萄生理落果后进行,当葡萄绿豆粒大时,经整粒疏果后全树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药干后即可套袋,然后用细铁丝或细绳把袋口扎紧绑于新梢或邻近枝蔓上。在果实采收前2周除袋。采用葡萄专用袋或自制纸袋。 温室葡萄栽培,由于改变了生长发育环境,葡萄扣棚当年能丰产,但花芽分化不良,第2年花量严重不足,有的甚至绝产,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温室葡萄栽培的发展。鉴于此,我们把连年丰产栽培技术作为重要课题,进行攻关。自2013年来经过反复研究和不断摸索,基本上完善了温室条件下连年丰产的配套栽培技术,1997年5月25日验收的连续2年和3年扣棚的冬暖温室,亩(亩)产量3030.9kg和3109.68kg。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巨峰,树龄3年生、4年生。温室内以南北行栽植为主,篱架式扇形整枝,栽植密度1.5m×8~1m。立地条件砂壤土,有机质含量0.8%±,P2O535×10-6(ppm)。K2O90~100×10-6,碱解氮100×10-6。本地年均温11.5℃,降水量600~800mm,日照2818小时,无霜期180~190天。供试棚均为冬暖式温室。其中连续2年扣棚的是从栽后第2年开始扣棚,棚长55m,宽7.2m,面积396m2;连续3年扣棚的温室也是栽后2年生扣棚的,棚长74m,宽9m,面积为666m2。扣棚时间1996年12月9日。除膜时间1997年6月30日。覆膜材料为聚乙烯无滴大棚膜,保温材料为厚2~2.5cm的稻草帘。
产量与效益分析
两个供试温室,5月25日验收时,已开始成熟。由于温室栽培花期拖长,采收期也较大田延长10天左右,两个棚均到6月上旬采摘结束(另有销售因素限制采收时间)。当地售价批发前期每千克30~36元,中期每千克24元,后期每千克16元,平均单价约为20元。折合亩收入在6万元以上,扣除成本(按新棚计13000元,肥料农药2000元),亩经济收益4.5万元以上。从实际调查看,平均单果重9~11g,果实着色良好,外观和内质均与露天栽培的巨峰相似。特别是色泽上明显优于大田栽植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成熟期昼夜温差比露地栽培的昼夜温差要大,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据测定,大田栽培成熟期的昼夜温差一般是6~10℃(不超过10℃),而温室栽培成熟期的昼夜温差在13~15℃,因此着色良好。
温室葡萄栽培主要技术
温度管理
保护地果树栽培的成败,温度的调控是关键。因此,扣膜初期的3~5天是全盖帘期,待地面完全解冻后,葡萄经过自然预备、短暂适应后,开始白天揭帘升温。升温按生长阶段的不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管理。前期,萌芽到开花前,由于棚内白天温度可迅速提高到23~25℃。采光好、保温佳的温室可提高到27~28℃。要注意,超过25℃时应及时小放顶风,控制温度。
前期温度过高,往往生长发育不整齐。放风的同时,能补充CO2。此时夜间应注意保温,使温度维持在7~8℃。
中期,开花前后,由于开花授粉对光照的要求极为敏感,白天要尽量增加日照,升温,同时及时换气。温度控制范围是25~28℃为宜。超过30℃,应注意开放顶风,换气降温。夜间做好保温,使温度维持在14℃以上,以利于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后期,浆果膨大至成熟,自然温度开始回升,棚内外温差小,容易控制棚内温度,可维持棚内白天28~32℃,夜间15~17℃。昼夜温差控制在10℃以上,利于浆果上色。
湿度管理与灌水
湿度管理的适宜指标,根据巨峰葡萄生长需水特性,在湿度管理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芽萌动期到花前,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70%~80%为宜;花期要求相对干燥,利于花药开放和花粉散发,但过于干旱又易出现花冠不开裂脱落而干枯在花蕊上的不正常现象,影响坐果。此期棚内湿度宜控制在60%~65%之间,这也接近自然条件下露地栽培同一时期的空气湿度(60%~69%)。
浇水管理。扣棚后浇大水1次,芽萌动时浇第2次水。个别单花开放前浇1小水补充。其后全园用膜封闭。提高地温,防止水汽上升,减小空气湿度,等到全园95%的花谢花后,揭地膜浇花后第1次水,隔20天后浇第2次,浆果变软前浇1次水,棚内浇水管理基本完成。
施肥
温室葡萄在露天管理期,10月份集中1次施足有机肥。施用量掌握每亩4.5~5t(吨)。外加硫酸钾50kg,磷酸二铵50kg。充足的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CO2,补充棚内的CO2。
扣棚后及时追肥,供应前期速效肥,芽萌动期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亩50kg,尿素和磷酸二铵各50kg。花前叶面补肥2~3次(尿素、氨基酸复合肥和光合微肥等)。花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亩50kg,4月下旬浆果开始变软时,追施硫酸钾1次,施用量亩50kg。同时,连续进行2~3次叶面补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
温室葡萄生长在特定的环境内,一般病虫害较轻,主要防治对象是幼穗轴腐病、白腐病、褐斑病、霜霉病等。重点在芽前喷3~5Be石硫合剂,花前喷2次甲托并参照大田管理交替应用波尔多液和乙磷铝等做好生长期防治。
修剪
修剪工作由于受温室栽培的影响,分两个时期修剪:
夏剪:重点是培养结果后的副梢,其一是揭膜后将已结果的枝蔓拉平降低位置,留先端的1~2个夏芽副梢,抬高位置直立引缚培养。如一次副梢叶片不足的(一般2~4叶),可用二次副梢补充,8~10片叶时摘心,控制生长,充实下部腋芽,留作翌年的结果母蔓。其二是将当年已结果但位置偏高偏远的枝蔓,揭膜后,留2~3芽行重短截,促发冬芽形成新梢,待该梢长至8~10片叶时摘心,充实其下的腋芽留作翌年的结果母蔓。
冬剪:落叶后进行,视新梢发育程度进行短截。拉枝留副梢的枝条一般留2~5芽短截,架面空间大、粗度0.7cm以上的可偏长点,细弱的一般偏短点(2~3芽)。通过重短截培养的结果母蔓,冬剪时可视情况适当留长点(接近常规修剪的5~7芽)。试验证明,拉枝留副梢的翌年产量最高;重短截培养副梢的,产量亦可观;按常规修剪法的翌年卷须多花芽极差,着果少甚至绝产。生物统计比较,前二种方法较常规修剪差异显着。
温室栽培需注意:
(1)温室葡萄生产较常规生产成熟期延迟,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覆盖材料对光质有一定过滤作用,加之盖帘保温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导致棚内葡萄从萌芽到成熟生长日数至少150~155天,拖长10~15天。
(2)培养副梢为结果母蔓的方法成花好,可连续丰产。原因是除膜后副梢生长期完全处于自然环境,成花条件优于棚内的环境。而棚内成花期,由于光质和光照时间的影响,分化受抑制。加之,除膜后,原结果蔓上的叶片已完全老化,露地时期温度高,消耗大于积累,树体养分贮备水平低,第二分化期的养分供应少,花质差,卷须多,坐果不良。
(3)直接拉枝留副梢与重短截促副梢相比较,前者成花好,主要是由于重短截后,副梢有一个建造时期,养分的积累期相对较短,贮备水平偏低,故花穗的花序数少而紧凑。 兴安县已发展巨峰葡萄3.5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8000万元,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巨峰葡萄生产基地,兴安巨峰葡萄晶莹剔透,些里透红,以其粒大,色艳、汁多、味美、具芳香味着称。在整个生长期,葡萄栽培实施套袋技术,避免了各种污染,保证果实无公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至2003年以来巨峰葡萄的品质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有的果实成熟不良,果粒大小参差不齐,着色较差,果肉硬而酸涩;有的果梗变褐、枯萎、葡萄腐烂变质,严重影响了鲜食巨峰葡萄的市场竞争力,给广大果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其应有的品质。
一、加强肥水管理。巨峰葡萄生长势强,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通常每收获100公斤浆果需纯氮1.5公斤,磷1.0公斤,钾1.5公斤;同时,浆果生长期间,水分充足,可以增大果粒,提高产量。但若在浆果着色至成熟期灌水过量,则果粒糖度低,酸度高,着色不良,裂果并易诱发灰霉病、晚腐病,影响巨峰葡萄的色、香、味、降低其品质。因此,灌水要适量,特别是在采摘前15-20天要停止浇水。要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造成植株贪青徒长,枝叶郁闭,通风不良、光照不足,使葡萄浆果不能正常生长和成熟,果梗脆嫩,果皮薄,对各种病菌的抵抗力差,。对此,应在浆果着色期,叶面喷施8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隔半月再喷一次,可提高浆果的品质。秋季落叶后,每亩施2000-3000公斤2%磷肥的腐熟有机肥,这时,地温较高,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二、合理修剪。许多果农为了追求高产,夏季不疏花序。
不掐穗尖,使养分供应分散,果粒大小及成熟不一。冬剪时轻剪长放,多留枝蔓,造成结果部位迅速上移,使果穗密集在架面的上部,由于负荷过量和分布不均,使营养失调,很难形成优质果。所以,巨峰葡萄在花前对主梢要及时摘心,抹除副梢,使养分较多地输送到花器部分,同时,适当地疏去部分花序,且在开花前3-5天掐去末端的1/4-1/5,使养分能集中供给留下的果粒。冬季采取中长梢修剪,每平方米架面留10-15个左右的新梢为宜,上下错开,保证每穗葡萄生长达到15-25片叶,亩产量控制在2500公斤以内。这样就可使果穗紧密,果粒整齐,成熟一致,提高浆果的风味和色泽。
三、病虫害的防治。冬剪时要彻底清理田园,消灭各种病原菌。
在春季巨峰葡萄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毛毡病;花后一周喷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防治黑痘病;自6月上旬开始每10-15天喷600-800倍50%的退菌特3-4次,并间喷400倍乙磷铝防治霜霉病,喷1000-1500倍40%的乐果乳油剂防治浮尘子等害虫。如在枝条上发现有葡萄透翅蛾危害时,可向蛀孔内灌注50%的敌敌畏,然后用粘土将虫孔封闭。为了防止葡萄上市后沾污农药,在采摘前半月左右,应停止喷施农药。
四、适时采摘。巨峰葡萄的生长日期为130-150天,有效积温为3000-3200℃,在各种栽培措施适当的情况下,通常7月上旬开始着色,8月下旬成熟。
只有在8月下旬开始,当葡萄浆果为紫色,含糖量在15%以上,含酸量为0.6%-0.8%,香味较浓时才可采摘。但有些果农为了抢占鲜食葡萄市场,在8月上旬就将巨峰葡萄采摘上市,以致浆果都是些不成熟的青色果粒,糖和芳香物质的含量都较低。为了减少灰霉病的侵染,在摘前7-10天喷700-800倍甲基托布津,可使巨峰葡萄在贮存销售过程中的发病率显着减少。
采摘时应选择露水干后的早晨或下午进行,阴天或雾天不宜采收,以尽量消除葡萄从田间带来的热量和湿度,同时应轻剪轻放,避免弄破果粒和擦去果粉。 导致裂果的主要原因为:
巨峰葡萄裂果多发生在即将收获的时期。巨峰葡萄果实抗膨压能力差,且对乙烯敏感,而接近成熟时果实内乙烯含量高,因此果实容易形成裂果;果实生长前期经常干旱少雨,果实成熟时又遇多雨或者连阴雨,以及成熟后温度的急速升高,并且天气开始干燥,这使巨峰葡萄在收获时很容易发生裂果;巨峰葡萄的树势弱,但是留果量大,果实过于紧密,也易导致落果严重;施用氮肥较多;黏土地上的葡萄易涝易旱,急剧的外界环境变化易导致落果;沿袭传统的修剪方法,摘心导致留取的叶片少,使树体调节水分的能力降低,遇雨容易引起裂果;施用乙烯利催熟裂果,其中施用量大且早的裂果严重。
裂果防治措施
1、在果实生长前期和中期,注意多喷水或淋水。这样,次表皮细胞壁和果梗的皮孔会明显发达,可提高引起裂果的临界膨压;对果穗及附近叶片,喷施萘乙酸15毫克/千克加脱落酸100毫克/千克,可以直到增大果实膨压和膨大果实及延长叶片寿命的作用。生长后期尽量不用或延迟施用乙烯利催熟。
2、葡萄园覆盖地膜,可防止根系积聚过多雨水,抵制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水分变化。干旱时,覆盖地膜与灌水结合能有效防止葡萄裂果。
3、巨峰葡萄结果量过大,会造成果实着色不良,裂果增多,因此要注重调整结果量,因树定产,减少裂果。
4、施入氮肥要适量,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黏生的土壤还应增加钙肥施用量。
5、改变传统的摘心法,多留叶片。果穗以上副梢全部留2片叶摘心,去掉副梢叶腋间的所有冬芽、夏芽。达到每果枝正常叶片25-26片以上,增强树体调节水分的功能。
6、在裂果初期喷施萘乙酸20毫克/千克加脱落酸100毫克/千克两次,能抵制植株体内乙烯的活性,可以较好地预防因施用乙烯利造成的裂果。

❷ 新栽的巨峰八月份还要施肥吗

可以用:有机肥、生物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主,并配以适量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作底肥和基肥。也可以用以下叶面肥料进行追肥促长:1、植物动力2003 1000倍叶面喷雾,2、0.15%天然芸苔素乳油6000-10000倍叶面喷雾,3、科宝植物优生素1500-3000倍(移栽作物、药害和肥害、冻害、涝害、强根壮苗、控旺使用1500倍)叶面喷雾,4、绿风95 600倍叶面喷雾,5、金邦1号植物健生素500倍叶面喷雾,6、绿亨天宝高效植物增产剂1500倍叶面喷雾,7、新自然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8、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1500倍叶面喷雾,9、新农宝多元素复合叶面肥300倍叶面喷雾,10、1.4%复硝酚钠水剂1500~3000倍叶面喷雾,11、绿色扬康·金饭碗含氨基酸叶面肥300~500倍叶面喷雾,12、恩碧来高效液肥1500倍叶面喷雾,13、0.136%赤霉·吲乙·芸苔素可湿粉(碧护)10000~12000倍叶面喷雾,14、明月海藻广谱叶面肥(含海藻酸有机水溶性肥料)800~1500倍叶面喷雾,15.杨馥成活力素800~1000倍(防治徒长400~500倍,肥量过大误喷产生抑制可用1200-1500倍缓解)进行追肥即可。

❸ 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濮阳县分公司怎么样

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濮阳县分公司是2016-11-17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濮阳县铁丘路东段南侧、文明路西侧。

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濮阳县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928MA3XF7UK8G,企业法人高海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濮阳县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研发、制造、销售: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农用机械、生物质锅炉(炉具)、石油机械、节能门窗、矿产设备、中央空调主机及未端设备、热交换器、光伏发电设备、LED光源产品、太阳能利用设备及相关工程的设计安装与技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进出口贸易(国家控制和限制的除外);场地、厂房租赁; 锅炉、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维修(须凭许可证资质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燃气热水器、灶具蒸箱加工、制造;焊工技术服务。

通过爱企查查看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濮阳县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❹ 巨峰葡萄病虫害图片

使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大大减少此病害的发生。优质高产葡萄的施肥技术 一、葡萄的营养特性葡萄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分别为氮的吸收以叶片最多,果实次之;磷的吸收以果实最多,叶片次之;钾的吸收以果实最多约占全株吸钾量的70%以上。其吸收量顺序为K2O>N>P2O5。可见钾素肥料在葡萄浆果成熟中的重要地位。二、葡萄根系特点与施肥关系葡萄的骨干根主要是输送养分和水,同时它也是养分贮藏的重要场所,其贮藏量可占树体全部养分的70%-85%。葡萄根系生长在一年内有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在5-6月份,第二次高峰在9-10月份。生产中常利用这一特征在晚秋深施基肥,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葡萄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土壤还是肥沃,松软的砂壤土,要求PH在5-8之间,PH6-7最适宜。江南红黄壤丘陵荒地PH再4-5.5之间时,要施用石灰和有机肥加以改良;在盐碱土或石灰性土壤上PH在8.3-8.7时,因缺少微量元素而得黄叶病,应施石膏和有机肥改良。葡萄根系对土壤湿度有也有一定的要求,以田间持水量的60-70%最适宜。水份过少、过大,对葡萄产量、品质、病害均有影响。三、丰产葡萄的常规施肥方法按每100kg果实从土壤中吸收N:0.3-0.55kg、P2O5:0.13-0.28kg、K2O:0.28-0.64kg的养分量计算,亩产1800-2000kg葡萄每亩每年投入圈肥5000-6000kg;N:10-15kg;P2O5:8-10kg,K2O:15-20kg。每株每年施圈肥100-120kg或禽粪25-40kg。速效肥1-2kg。四、天耘肥的施用方法 1、 每年每亩施用天耘肥120-200kg或每株每年施10-12kg。 2、9-10月份基肥用量:每株用粉肥4-5kg,4月份第一次追肥在花前10-15天每株追肥1-2 kg;第二次追肥在5-6月份,果实膨大期每株施用4-6kg。 3、施用方法:开挖深40-60cm的盘状沟或方穴,按用量施肥后浇足水份,随后盖土保湿。注意不要与杀菌农药混用。五、施肥成本与肥效比较常规丰产施肥亩成本706(劳动力费未计入)天耘肥亩成本600元(节约农药成本约40%未计入),单株施肥成本低于禽粪9元/棵,折合每亩节约肥本450-500元。通过在江心洲等地葡萄上的试验,施肥区葡萄长势已显现出耐旱、抗病、营养平衡的特点。

❺ 巨峰葡萄在成熟期裂果,这该怎么避免

巨峰葡萄的裂果通常发生在采收期。巨峰葡萄果实抗膨压性差,对乙烯敏感,但果实接近成熟时乙烯含量高,容易形成裂果;果实生长前期干燥多雨时容易裂果,成熟时多雨甚至多雨,此类天气后高温干燥快;树体较弱,但留果量较大,果实过紧,容易导致严重落果;多施氮肥;红土上的葡萄易涝易旱,外界环境快速变化容易导致落果;沿袭传统的修剪方法,去核导致剩下的叶子少,降低了树木调节水分的能力,遇到雨水容易造成果实开裂;乙烯利的施用能加速裂果的成熟,其中使用量大的早期果实裂果严重。

深耕和施用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现有土壤条件。将挖一条60厘米宽、60-80厘米深的沟渠。挖沟时尽量避免伤根。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4000-5000公斤,然后混土混肥,回填加水。这改善了土壤的通风。负荷太大,水果互相挤压由于追求葡萄高产,果穗整形疏密不到位,果穗大,果实多,往往会造成果实排列过紧,因空间不足而相互挤压,导致部分果实变形开裂。而且如果水果太多,水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果肉脆,果皮薄,韧性低,着色不好,也容易造成水果开裂。我们必须合理地控制负荷。

❻ 想问下巨峰葡萄和夏黑葡萄分别应该怎么使用赤霉酸保果

《葡萄拉花详解》 一般在葡萄开始开花前5-7天用75%赤霉素8-10ppm喷布花序就可以花序拉长,即1克75%赤霉素兑水200-240斤,如果花序太嫩浓度要降至5ppm左右,效果比较好。 葡萄生长调节剂近年也不断在大圩应用推广,如早熟品种夏黑等拉长花穂在6-7叶期,花序长7-10厘米,约见花前15天左右,可用赤霉素2-5PPm(即1克75%赤霉素兑水400-1000斤),或用美国奇宝1克兑水80-100斤蘸或喷花序,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使用的时期和浓度因不同品种、气温等因素应有差异,没有经验者须先做试验,再大面积使用;对强旺的树体,在10叶时重摘心,也可起到拉长花穗的效果;中等树势发叶后至开花前喷叶面肥,新梢生长期喷0.2%—0.3%的葡萄催芽素促进新梢生长。开花前15-20天,喷1000-1500倍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或500-800倍鱼蛋白全营养水溶肥也可起到拉长花穗的效果,同时提高坐果率。对盛花后10-15日,生理落果后2-3日,果粒约黄豆粒大时蘸或喷葡萄膨大剂(如:葡萄膨大剂速龙(大果宝)、北京一号、氯咇脲等,使用浓度1克加1-2斤水)。因各剂型成分含量不同,对使用的时期和浓度因不同品种、气温等因素应有差异,没有经验者须先做试验,再大面积使用。 夏黑拉穗 新梢长至7-8叶,花序长度7-15公分时使用美国奇宝(4-5万倍),1克兑水80~100斤,溶解混匀后均匀浸蘸花序或喷施花序,可拉长花序1/3左右。拉长花序可减轻疏果用工。一个蔓有2个花序在花序拉长前先剪掉较差花序。(约在见花前10-15天,或15-20天,提前拉用低浓度) 花序整理 见花前2天至见花第3天,掐除过长多余的分枝及花蕾;支穗约留1厘米,超长部分掐除,整成圆柱形。按15厘米剪除超长部分穗尖。 生产中使用多种保果剂,推荐使用 “赤霉酸大果宝”(江苏省农垦生物化学公司生产)。1包“赤霉酸大果宝”兑水20-30斤,于见花后6~10天(盛花期至谢花期)一次性均匀浸蘸或喷施果穗。如开花不整齐,需分批处理,分别于见花后第6、8、10天进行处理。药液中可混配施佳乐嘧霉胺、保倍等药剂防好灰霉病、穗轴褐枯病。 坐果后(见花后18~20天)按定穗计划定穗。每666.7m2定梢2600条,定穗不超过2100穗,5条枝蔓留4穗。剪除穗形不好、开花晚、果粒呈淡黄色的果穗。

❼ 巨峰生物是干嘛的

巨峰公司始于2004年,专注于美容院女性金三角项目的开发,包括胸部项目、卵巢项目和私密项目。

❽ 如何减轻葡萄的并虫害

葡萄病虫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直接影响葡萄的产量、品质和市场供应。近年来,由于葡萄生产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也随之增多,发生规律也较复杂,所以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常采取广谱化学农药,使病原、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特别是葡萄供人们鲜食,使用化学农药后残留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结合葡萄病虫害的作用。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的控制病虫害,以达到提高产量、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一、植物检疫

预防病虫害的最好办法是防止危险性的病原、害虫进入未曾发生的新区。植物检疫是防治病虫豁扩散传播的主要技术措施。

以进出口和国内地区间调运的种子、苗木、接穗、种条和农产品进行现场或产地检疫,发现带有病原、害虫的材料,在到达新区以前或进入新区分散以前进行处理。如设立观察圃,进行隔离观察,严禁从疫区调运已感病或携带病原、害虫的种子、苗木、接穗、种条和农产品。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扑灭。通过检疫,有效地制止或限制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对阻止各地未曾发生的植物病虫害的侵入,起着积极作用。

二、农业措施

(一)保持果园清洁搞好果园清洁是消灭葡萄病虫害的根本措施。要求在每年春秋季节集中进行,并将冬剪剪下的枯枝叶,剥掉的蔓上老皮,清扫干净,集中烧毁或深埋,减轻翌年的危害。在和长季节发现病虫危害时,也要及时仔细地剪除病枝、果穗、果粒和叶片,并立即销毁,防止再传播蔓延。

(二)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葡萄架面枝叶过密,果穗留量太多,通风透光较差,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及时绑蔓摘心和疏除副梢,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接近地面的果穗,可用绳子适当高吊,以防止病虫为害。

(三)加强水肥管理施肥、灌水必须根据果树生长发育需要和土壤的肥力决定。施用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能增强果树肥过多、磷钾肥不足、土壤积水或干旱,能促使病虫害发生;地势低洼的果园,要注意排水防涝,促进植株根系正常生长,有利于增强树体抗逆性。

(四)深翻和除草结合施基肥深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害虫和病菌埋入施肥沟中,以减少病虫来源。并要将葡萄植株根部附近土中的虫蛹、虫茧和幼虫挖出来,集中杀死。果园中的残枝落叶和杂草,是病、害虫越冬和繁衍的场所,以减少病虫为害。

三、选育抗病虫害品种

生产上应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早已引起人们充分重视。抗病虫害品种间或种间杂交德育抗性较强的品种效果明显。近年来生产上栽培的葡萄品种"康太",就是从康拜尔自然芽变中选育出来的,它不仅能抗寒,而且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也较强。还有从日本引进的欧美杂交种的巨峰群品种,抗黑痘病、炭疽病性能也较强,很受栽培者欢迎。又据报道,最近从国外引进抗根瘤蚜和抗线虫的葡萄砧木,如和谐、自由等,通过无性嫁接培育出的葡萄苗木,能达到防治葡萄根部病虫害的目的。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方面。其特点是对果树和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和有益生物,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目前在葡萄生产上应用农抗402生物农药,在切除后的癌肿病瘤处涂抹,有较好防治效果。农抗120是中国农科院近年来研究的一种新型抗菌素,其中120A和120BF可以作为防治葡萄白粉病较理想的生物药剂,并且对葡萄黑痘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另外,自然界里天敌昆虫很多,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防治果园中害虫是当前不可忽视的生物防治工作。

五、物理防治

利用果树病原、害虫对温度、光谱声响等的特异性的反应和耐受能力,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的方法。如生产上栽培的无病毒葡萄苗木,常采用势处理方法脱除病毒。据报道,苗木在30℃条件下处理1个月以上则可以脱除茎痘病。又根据一些害虫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果园中安装黑光灯诱杀害虫,应用较为普遍,防治效果也较好,但要尽可能减少误诱天敌的数量。还可捕捉、杀死,方法简便,经济有效。

六、化学防治

应用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发生,是目前果树病虫防治的必要手段,也是.综合防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化学农药存在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残毒等问题,但是它有其它防治方法不能代替的优点。如见效快、效果好、广谱、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机械作业等。

1 葡萄炭疽病

病状 葡萄炭疽病能侵染果、枝蔓、叶和卷须等部位。被侵染处发生褐色小圆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病斑上产生同心轮纹状近圆形线纹,并生出排列整齐的小黑点。这些黑点是分生孢子盘,潮湿天气分生孢子盘漏出粉红色胶状分生孢子团,是该病特征。病斑可扩展到整个果面,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有时整穗干缩成整穗僵果。

侵染及发病规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组织处过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可从皮孔、气孔、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后10-20天即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加重,直至采收。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近成熟期发病日渐加重。据在苏州的观察,谢花后半月(约6月10-15日)出现病果,成为全年的第一次发病高峰。至8月10日前后,由于果实大量成熟,每逢闷热雷雨,该病进入发病盛期,是全年为害最严重的一次。多雨年份或在果园排水不良和架式低、枝蔓过密、树龄增加等条件下,薄皮品种、晚熟品种和优良品种病情较重。早熟品种轻。北方以巨峰比较抗病。

防治措施 (1)彻底清除病穗、病蔓和病叶等,以减少菌源。在长江以南地区,可在谢花后立即套袋。(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校、绑蔓、摘心,使架面通风。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3)在萌芽成绒球期时,喷一次0.3%五氯酚钠加4度石硫合剂,或150倍福美砷,或100倍退菌特作为铲除剂。(4)南方自4月下旬,北方5月下旬,进行喷药防治,以后一般每隔10一15天喷药一次,可喷80%炭疽福美700-800倍液、50%百菌清600-700倍液、50%退菌特或代森锰锌800倍液。南方雨水多,药液中加入“6501”1500倍或0.03%-0.05%皮胶等粘着剂。

2 葡萄白腐病

病状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决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颗粒状,

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

侵染及发病规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病组织及留在枝蔓上的病组织,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行多次重复侵染。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增加,暴风雨后发病出现高峰。在南方,1991年在苏州调查,谢花后7天(6月10日前后)始见病穗,出现第一次高峰;成熟前10天(7月10-15日)进入盛发期,为第二次高峰,以后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每次雨后便可出现一次高峰。近地面处以及在土壤粘重、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条件下病情严重。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彻底清除病枝蔓、病穗和病叶。(2)及时整枝,抬高结果部位,及时除草,注意排水。对徒长植株,花前严禁施用氮肥。(3)在北方,葡萄出土后喷布5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百菌清;幼果期开始(6月上)每隔15天左右喷药预防一次,直至采收。在南方,要抓住花序分离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谢花后7天、成熟前半个月的防治工作,主要药剂有半量、等量或倍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700倍液、70%托布津700倍液或50%退菌持800倍液。(4)发展抗病品种。白腐病在巨峰葡萄上发病较轻。在南方,尽可能发展成熟期早于巨峰的品种,或通过促成栽培以避开白腐病发病高峰期。

3 葡萄霜霉病

病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被害处先产生边缘不清的淡黄褐色水浸状小斑,病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或略成圆形的黄褐大斑,直径可达13厘米,病斑边缘界限不清,多病斑相连可成大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似霜状霉层,干旱年份大气湿度小时不产生霜状霉层。病斑成红褐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斑及病斑外侧叶干枯或整叶干枯,并导致脱落。新梢受害处生出水浸状褐色斑,严重时新梢扭曲,停止生长甚至枯

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霜状霉层。卷须、叶柄和穗轴也能被害。幼果受害后产生水浸状淡褐色斑,湿度大时幼果和果德生灰白色霉层,秋季二次果受害较重。果实着色后受害较轻。

侵染及发病规律 此病以卵泡子在病组织上过冬或随病残体落地在土壤中过冬。春季在条件适宜时卵抱子萌发产生孢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背气孔侵入,潜育期约10天即可。在葡萄生长期内可行多次再侵染。秋季多雨、多露和低温时此病易大发生;果园通风不好,湿度大,氮肥偏多有利发病。北方一般6月即可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2-3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个别年份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据苏州测报经验,预测霜霉病发生的要点是三个“10”:即在3-5天内,日平均气温在10℃左右;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上;新梢平均长度在10厘米左右。

防治措施 (1)清除落叶、病枝探埋或烧毁。(2)及时摘心、整枝、排水和除草,增施磷钾肥。(3)发病初期即应开始喷药。在北方,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5天喷药一次。25%瑞毒霉或国产甲霜灵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用40%乙磷铝300倍液、90%乙磷铝500倍液或1:0.5:200倍波尔多液,也有较好防治作用;根施端毒霉也有防治效果。在长江以南地区,初秋之前,原则上可结合黑痘病同时进行喷药防治。进入秋季,重点防治霜霉病。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经验是:在未发病之前,以波尔多液防效最佳;如霜霉病发生时,应及时喷洒25%甲霜灵700倍液或90%乙磷铝500倍液;根施甲霜灵也有防治效果。

4 葡萄黑痘病

葡萄发病为害幼呆、新梢、叶片及卷须等绿色幼嫩部分。

症状 幼果受害,先于果面出现褐色小圆斑,后渐扩大,后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上生黑色小粒点,似鸟眼状。新梢、卷须、叶柄和果柄受害,初呈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点,后扩大为近椭圆形,灰黑色,边缘

深褐色,中部显着凹陷并开裂。蔓上形成溃疡斑,溃疡斑有时向下深入直到形成层;病梢停止生长,以致枯萎变干变黑。嫩叶受害,初呈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或黑色小点;斑点很多时,使嫩叶皱缩以致枯死。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菌属半知菌类痂圆泡属。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梢溃疡斑内越冬,也能够在病果及病痕内越冬、来年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苗木和插条。春季葡萄萌芽后开始直至9月间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 ①结合夏季修剪或于整个生长季节,彻底剪除病梢、摘除病果和病叶;秋季修剪后彻底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后深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菌源。②合理增施钾肥。以防止植株徒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架面要合理,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春天植株出土发芽前,喷施五氯酚钠200倍液,或3-5波美度石琉合剂;生长期在花前、花后各喷1次1:O.5:200-240波尔多液,其他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

5 葡萄白粉病

葡萄发病。果实、叶片和新校蔓等绿色部分均可受害,而以果实受害损失最大。

症状 果实受害,先在果粒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霉,擦去白粉,表皮呈现褐色花纹,最后表皮细胞变为暗褐色。叶片受害,在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质霉,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严重时病叶卷缩枯萎。新枝蔓受害,初呈现灰白色小斑,后扩展蔓延使全蔓发病,病蔓由灰白色变成暗灰色,最后黑色。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 病原菌属子囊菌类钩丝壳属。无性世代属半知菌类粉孢属。病原

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上或芽鳞片内越冬,来年春季产生分生袍子,借风力传播到寄主表面;菌丝上产生吸器,直接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菌丝则在寄主表面蔓延,果面、枝蔓以及叶面呈暗褐色,主要受吸器的影响。病害一般在7月上、中旬至9-10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摘心,疏剪过密枝叶和绑蔓,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可减轻病害发生。②注意果园卫生,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茵源。③在发芽前应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喷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 葡萄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地多有发生,以多雨潮湿的沿海和江南各省发病较多,一般干旱地区或少雨年份发病较轻,管理不好的果园多雨年份后期可大量发病,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势造成减产。

病状 褐斑病有两种: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

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有些品种病斑带有不明显的轮纹。小褐斑病为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点发病出现黄绿色小圆斑点并逐渐扩展为2-3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部逐渐枯死变褐进而茶褐,后期叶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霉层。

侵染及发病规律 褐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寿命长,可在枝蔓表面附着越冬,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天。北方多在6月份开始发病,7-9月为发病盛期多雨季节可多次重复侵染,造成大发生。在江苏、浙江、上海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6月,第二次在8月。小褐斑病的发生与褐斑病相似。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病源。②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③喷药防治。发病严重的地区结合其他病害防治,6月份可喷1次等量式200倍波尔多液,7-9月间可喷5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百菌清或800-1000倍70%托布津交替使用、每10-15天喷1次药。65%的代森锰锌在某些葡萄果实上有药害,北方更明显,使用浓度应在1000-1200倍。④合理施肥,科学整枝。增施多元素复合肥。增强树势,高抗病力科学留枝,及时摘心整枝,面通风透光。

7 葡萄扇叶病

病状 葡萄扇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害;在我国部分葡萄园有零星发生。病株衰弱,寿命短,平均减产在30%-50%。病株叶片略成扇状,叶脉发育不正常,主脉不明显,由叶片基部伸出数条主脉,叶缘多齿,常有退绿斑或条纹,其中黄花叶株系叶片黄化,叶面散生退绿斑,严重时使整叶变黄。脉带株系病叶沿叶脉变黄。叶略畸形。枝蔓受害,病株分枝不正

常,枝条节间短,常发生双节或扁枝症状,病株矮化。果实受害,果穗分枝少,结果少,果实大小不一,落果严重。病株枝蔓木质化部分横切面,呈放射状横隔。

侵染及发病规律 扇叶病的研究工作有待深入发展,目前有不少问题尚不十分清楚。已知该病毒为粒体,呈多面体,直径30um。病毒病的传播媒介,一般说有蚜虫、叶蝉、线虫类等,具体研究尚不深入,但活体枝条、嫁接病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目前研究,葡萄扇叶病可由加州剑线虫、考克岁剑线虫、意大利剑线虫传毒,其他昆虫是否传毒尚不清楚。

防治措施 (1)选择土壤内没有传毒线虫的地块建园,栽树前用杀线虫剂杀灭土壤线虫。(2)现阶段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用组培法培养无毒苗,栽种不带毒的良种苗。(3)葡萄园有病株,病株率不高时可以及时刨除发病株并对病株根际土壤使用杀线虫剂杀死传毒线虫。(4)及时防治各种害虫,尤其是可能传毒的昆虫,如叶蝉、蚜虫等,减少传播机会。

8 葡萄黑腐病

病状 葡萄黑腐病是真菌病害,在东北、华北等地发生较多,一般为害不重,在长江以南地区,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则发病较重,如1991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后,不少园子均发生了程度不一的黑腐病。主要发生在果

实、叶片、叶柄和新梢上。果实被害后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发病果软烂,而后变为干缩僵果,有明显棱角,不易脱落,病果上生出许多黑色颗粒状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把子器或子囊壳。叶片发病时,初期产生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4-7厘米,中央灰白色,外缘褐色,边缘黑褐色,上面生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排入成环状。新梢受害处生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颗粒状小突起。黑腐病和房枯病,病菌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房枯病分生孢子比黑腐病的分生孢子狭而长,子囊孢子比黑腐病的大。

侵染及发病规律 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过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过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有适宜的水分和湿度即可萌发侵入。孢子发芽约需36-48小时,在22-24℃时萌发约需10-12小时。在果实上潜育期8-10天。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8-9月高温多雨和近成熟期发病严重。在南方,其消长规律同白腐病近似。

防治措施 (1)清除越冬病源。(2)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3)6-9月间可喷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或托布津800倍液以及1:1:200倍波尔多液。在南方,在喷药防治上要抓住花前、花后和果实生长期三个关键时间,药剂以波尔多液为主。

9 葡萄锈病

病状 葡萄锈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北方葡萄产区多零星发生,一般为害不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南方地区,是常见的葡萄病害之一。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被害处叶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叶背面则发生橙黄色夏孢子堆,成黄色粉末状,后期在病斑处产生

黑褐色多角形斑点即孢子堆。病斑在叶脉附近及叶缘处较多。

侵染及发病规律 此病主要以冬孢子、夏孢子借风雨传播,以冬孢子在落叶上过冬。此病在北方多在秋季发生,8-9月为发病盛期。在长江以南地区,于6月下旬先为害近地面的葡萄叶片。7月中下旬梅雨结束后,气候高温干燥,夏孢子靠风传播,落在叶片上后,7天内便出现病斑,病情转剧。8-9月继续侵染,流行很快。病叶黑褐色枯死,造成早期落叶。

防治措施 (1)晚秋彻底清除落叶,集中深埋。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叶深埋。 (2)北方初发生季节可喷粉锈宁800-1000倍液、50%多菌灵、65%代森锌600倍液、75%托布津或百菌清800倍液,7-9月连续2-3次可以控制为害。长江以南地区,从6月上中旬起,结合防治黑痘病,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2-3次;发病时喷20%粉锈宁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3次。

10 萄萄根癌病

根癌病是肿瘤病,既发生在大葡萄树上,也为害幼树或苗圃幼苗,削弱树势并能导致植株死亡。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病株率可高达50%以上。

病状 根癌多发生在主干近地面处,也可发生在表土下,或在距地表1米高处发生。苗圃里多发生在接口处。癌瘤发展很快,一个季节内可将幼树包围。当年癌瘤多于初夏发生,初期白色,是新鲜愈合组织生长物,也常在老瘤上出现,由初生或再生韧皮组织组成。在瘤组织中可见不规则的薄壁组织和瓦解的维管束。夏末癌瘤变褐色,并渐木栓化。在接口、伤口处多是小癌瘤密生一片,和愈伤组织混在一起不易区分。

侵染及发病规律 葡萄根癌病原是细菌,病原菌有3种生态型,其中生态型在葡萄上占优势。一般根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植株伤口处,形成疡瘤。病原菌主要在病株下面的土壤里,在葡萄汁液、愈伤组织和生根的插条根系中可查出细菌,春天葡萄伤流时细菌传播扩散。北方冬季低温。一般葡萄需埋土防寒,在防寒、解除防寒的操作过程中主蔓易形成伤口,有利细菌侵染,一般北方根癌较多。

防治方法 (1)选育无病苗。(2)减少主蔓伤口。(3)刨除病株销毁。

❾ 巨峰葡萄褐斑病用代森联可以吗

可以用

褐斑病属于高等真菌病害。

代森联防治真菌病害的保护性杀菌剂,有预防作用

不具内吸性,不适宜作治疗药剂使用

阅读全文

与巨峰生物产品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