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因子是什么

生物因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24 19:34:12

⑴ 生物的生物因子是什么

生物因子是生态因子中的一种,组成环境的因素就称为环境因子,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态因子”。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类。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光、湿度、pH、氧等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有机体和异种生物的有机体,前者构成种内关系,后者构成种间关系。

⑵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什么它分为什么和什么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三大类。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等)、水分因子和土壤因子等。生物因子主要指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动物对植物的摄食、传粉和践踏等。人为因子包括人类的垦殖、放牧和采伐,环境污染等,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因子。

⑶ 什么叫做生物因子

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 态 因子—— 组成环境的因素就称为环境因子,也就是我们说的“生态因子”。
Top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和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两类。
非生物因子包括温度、光、湿度、pH、氧等理化因子;
生物因子则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有机体和异种生物的有机体,前者构成种内关系,后者构成种间关系;Top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用—— 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有机体的影响。
反作用 —— 有机体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捕食、寄生等。
Top四、限制因子的概念
定义: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叫限制因子。
2. 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利比希是19世纪德国的农业化学家,他是研究各种因子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先驱。他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他的基本思想是,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果环境中缺乏其中的一种,植物就会死亡,如果这种营养物质处于最少量状态,植物的生长就最少。这就是利比希的“最小因子定律”。
3.谢福尔德的“耐受性定律”
利比希只是提出因子处于最小量时可能成为限制因子。但事实上,因子过量时同样可以成为限制因子。因此,每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耐受性定律 ——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物种的耐受性限度图解*
4、限制因子概念的意义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极端复杂的,要弄清所有的生态因子的作用是不可能也是不切实际的。从限制因子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某种特定生物来说,各种可能的生态因子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生态学家就可以从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找到可能的“薄弱环节”,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那些可能是限制因子的环境条件上。(例如)
一般来说,若某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有较宽的耐受限度,而在环境中这种特定因子又相当稳定,量也适中,那么,这个生态因子对该种生物就不大可能成为限制因子。相反,若某生物对某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能力有限,而在环境中又变化较大,它就有可能成为限制因子而应加以认真研究。
Top五、生态因子的其他作用
因子补偿作用
除了能适应环境外,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生物还能改变自然环境,减少温度、光、水等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这就是生物对因子的补偿作用。这种补偿作用常见于群落水平中,但在种内同样可以见到。
群落水平上的因子补偿作用的例子很多。例如在一个实验微宇宙中,整个群落的呼吸(如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指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小,而微宇宙中的一个种(例如水蚤)的呼吸则明显随温度而改变。原因是群落中生物种类很多,它们的最适温度各不相同。但通过不同种间的生理调节和适应,整个群落就得到补偿,从而使群落整体的CO2释放量变动很小。这里就是生物(各个种)对环境因子(CO2释放量)的补偿作用(使群落整体CO2释放量变动很小)。
信号作用生物还能利用一些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以作为确定时间,调节其生理节律和生活史中的各种节律的线索。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光照周期。
光照周期在一定地理纬度和一定季节是不变的,年年如此。例如,白昼延长意味春、夏的来临,白昼缩短表示秋、冬来临。于是,光照周期的变化就成为一个季节变化的信号,动物就依据这个信号调节自己的活动。
Top六、一些重要的非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早期的生态学教科书,主要是分章详细叙述各种环境因子,尤其是生物因子对动物生活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发展和提升到更重要的地位,环境分析的篇幅便日益减少。考虑到这种情况,这里我们对于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只作概述性的介绍。

⑷ 生物因素是指什么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属生态因素中的一类因素。生物因素可分为种内因素和种间因素,或者叫作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一、种内(因素)关系
种内关系指的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叫做种内关系。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1、种内互助。种内互助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种内关系,表现为同一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抵抗不利因素。具有明确社会分工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狮子、狼等)往往集群生活,群体中有的负责捕食、有的负责防卫,共同维系种群的存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常见的种内互助。没有社会分工的动物种群内互助关系也是常见的,例如食草动物羚羊、斑马等通常集中取食,发现捕食者后通过叫声、警惕行为等向其他同伴报警。
2、种内斗争。种内斗争(有时也表述为“种内竞争”)是另一个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光照、食物、空间、配偶、权利等发生的个体相互对抗的关系。例如,植物为了争夺阳光、水分、营养物质,个体间相互制约甚至某些植物会释放有毒化学物质,抑制周围个体的生长。种内斗争激烈程度是由种群的密度决定的,这是因为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平均资源越少,更易造成对资源的争夺。
3、其余关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内关系:①同类相食:肉食性鲈鱼在水体中没有其他猎物存在时,会以本种幼鱼为食;雄螳螂在完成交配后往往是雌螳螂的一顿美餐,这些现象被称作“同类相食”。②种内寄生:生长在大海深处的𩽾𩾌,其雄性发育至一定程度,就会选择一条合适的雌鱼,咬破雌鱼腹部的组织并贴附在上面,而雌鱼的组织生长迅速,很快就包裹住雄鱼。最后,雌鱼带着自己体内的雄鱼一齐遨游海底,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这被称作“种内寄生”。
二、种间(因素)关系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所谓正相互作用就是生物之间彼此有利或其中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按其作用程度分为偏利共生、原始协作和互利共生三类。而负相互作用是一方的存在对另一方有不利,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等。
1、偏利共生。偏利共生对共生的一种生物有益而另一种生物无大的影响。如鲨鱼和向导鱼,向导鱼以鲨鱼吃剩的食物为食,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躲到鲨鱼的嘴里。但是,向导鱼的存在对鲨鱼几乎没什么影响,人们所说的“鲨鱼视力不好,向导鱼为鲨鱼识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鲨鱼的嗅觉十分灵敏,鲨鱼追踪猎物主要依赖嗅觉。藤壶附生在鲸鱼或螃蟹背上,也是典型的偏离共生关系。
2、原始协作。原始协作也称作协作共生、互惠,共生的两种生物彼此皆获利,但二者分开均可独立生存。如某些食虫鸟以有蹄类动物身上的外寄生虫为食,遇敌时又为有蹄类报警;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固着在寄居蟹的螺壳上,被寄居蟹带来带去,使其能够捕食食物,而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使其不易遭受天敌的攻击。
3、互利共生。共生的两种生物彼此皆获利,但二者分离后至少一方不能正常生存。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地衣,它是单细胞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真菌的菌丝已经深深地长入藻类细胞的原生质体中,使二者结合为一体。在地衣中,单细胞藻类分布在内部,形成光合生物层或均匀分布在疏松的髓层中,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生物体制造有机养分;菌丝缠绕并包围藻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光合生物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4、竞争。生物学中“竞争”特指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或不同种生物个体间为争夺空间、食物等资源而产生的相互对抗的现象。常常是获胜方占据资源,另一方被消灭或被迫离开,但也可能是二者共存,但都受到抑制。两种生物竞争激烈程度受二者生态位(一种生物在群落中占据的位置,包括食物和栖息地两方面)重叠程度大小的影响,重叠程度大意味着二者拥有更多的共同食物来源、栖息地,那么竞争就会更激烈。
5、捕食。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常见的捕食关系如狼与羊,狮子与野猪等,注意的是食草动物与草的关系也是捕食,前者成为捕食者,后者称为被捕食者。然而,捕食关系中捕食者并非永远是动物,有些特殊的植物也可捕食动物。
6、寄生。寄生,是指两种生物一种生活(寄生生物)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表或体内,通过汲取寄主的养分存活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几乎每一种生物均被其他生物寄生。在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是受益方,寄主是受害方。根据寄生生物最终会不会将寄主杀死,可以分为寄生和拟寄生。寄生一般不会导致寄主死亡,而拟寄生往往造成寄主死亡。
7、偏害。当两个物种在一起时,一个物种的存在对另一物种起抑制作用,而自身却无影响。多存在于植物类群中,很多植物可以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另外,有些微生物会合成并释放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生物生长。
 

⑸ 什么是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有机体和异种生物的有机体

⑹ 生物因素包括什么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羊吃草、青蛙捕食昆虫 。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在自然状态下,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

⑺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什么

由生物本身引起生态变化的叫生物因素,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如:光, 水, 温度, 空气, 土壤等,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属于生态因素.

⑻ ST因子是什么

1、ST因子是生物因子中的一种。因子与因子之间能发生各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既表现在种内个体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的种间。生物因子在动物有机体的存活和数量消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ST因子在控制血压上,向来都有不错的效果。有些高血压患者食用了ST因子后,血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说是最天然的改善方式。

3、关于口服补充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是由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构成,经口服后在胃内会被人的胃液(包括稀盐酸、蛋白酶)破坏,进行肠道后还会被胰腺分泌的胰液(包含胰的相关酶,可以分解蛋白)破坏,最终水解为氨基酸,所以其它生物的内因子、激素等不会在人体内起作用。

(8)生物因子是什么扩展阅读:

ST因子长期含服效果:

1、增强免疫系统,增进内分泌平衡。

2、帮助减缓更年期带来的不适。

3、改善皮肤粗黑、暗沉、青春痘困扰。

4、含有精神不佳、失眠、视力不佳者所需之营养素。

5、平稳情绪、振奋精神。

6.、促进肌肤光泽亮丽、养颜美容。

7、男女过了二十五岁以后,内分泌及身体机能到达颠峰,接着就需要照顾及保养,所以二十五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都适合食用ST因子。

⑼ 什么是生物因子危险度等级区分之有何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1.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2.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3.危害等级Ⅲ(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4.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阅读全文

与生物因子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