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科技瓶如何做肺泡

生物科技瓶如何做肺泡

发布时间:2022-04-25 09:43:56

1. 总是感觉家里有味该怎么解决

房间异味有多种。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处理;
1.油漆味:要去除漆味,你只须在室内放两盆冷盐水,一至两天漆味便除,也可将洋葱浸泡盆中,同样有效。
2.香烟味:可用蘸醋水的毛巾在室内挥舞,也可点两只蜡烛,烟味即除。
3.霉味 每年的梅雨季节,屋内都很潮湿,居室内的衣箱,壁橱,抽屉常常会散发霉味,你可往里面放一块肥皂,霉味即除,也可将晒干的茶叶渣装入纱布袋,分发各处,不仅能去除霉味,还能散发出一丝清香。
4.厕所臭味:可将一盒开盖的清凉油或一小杯香醋放于卫生间厕纸处,臭味便会自然消失。化肥臭味:花卉上肥后,两三天内房间里都会有一股化肥酵解后产生的臭味。如果把橘皮剪碎撒在上面,既能增加土壤的养料,又可除臭。
5. 室内怪味:在灯泡上滴几滴香水,灯泡遇热后会散发出香味,清香扑鼻。厨房异味:将吃剩下的柠檬或橙子皮及其他香味浓郁的果皮,放在一个小盒中,置于厨房内,或在锅里放些食醋加热蒸发,异味就可清除。
6.冰箱异味:冰箱用久了会有异味,可用鲜橘子皮,洗净放入冰箱内,或将50克小苏打装入两个敞口瓶内放入冰箱上下两格,均有除臭效果。
7.煤油烟味 用煤油炉或蜂窝煤做饭,在燃烧过程中,要产生黑色浓烟,若在煤油中或蜂窝煤上加几滴醋,烟味即可减少或消除。居室异味 居室空气污浊,可在灯泡上滴几滴香水或花露水,风油精,遇热后会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8.垃圾桶臭味 当金属垃圾发出臭味时,可将废报纸点燃后迅速放进去,臭味即除。
9.卫生间臭味 家中卫生间虽然常冲洗,可还是有臭味,可将一盒清凉油或风油精开盖后放于卫生间角落处,既可除臭又可驱蚊。也可放置一小杯香醋,恶臭也会自然消失。

2. 如何用流式细胞仪分离肺泡上皮细胞

1、取得完全无血液残留的肺脏:
实验前将大鼠全身血液放净,取得完全无血液残留的肺脏。
2、消化肺组织:
常用于细胞消化的酶有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蛋白酶是最早用于消化、分离上皮细胞的酶,现在一般用损伤性小的弹性蛋白酶来替代胰蛋白酶。但这种酶却有活性不稳定,有效作用时间短暂,容易自我降解等问题。Dobbs L G等认为弹性蛋白酶能更有选择性的消化分离上皮细胞[9]。胰蛋白酶消化没有选择性,会带来像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等一些不能在后面的分离步骤中去除的杂质细胞,因此弹性蛋白酶更有助于提高上皮细胞的纯度和产量。与此相反,Cunningham A C等发现,与弹性蛋白酶相比,用胰蛋白酶可以获得更大产量的Ⅱ型上皮细胞[10]。胶原酶可以用来辅助消化细胞间质。用几种酶混合的方法比单一酶消化效果更好,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定量描述最优化的酶消化方法。Finkelstein J N等发现可以通过支气管把酶灌注到完整的肺中消化,或把肺组织剪碎放入消化液中消化。前者比后者更有效。作者在自己的实验中也证实了通过支气管把酶灌注到完整的肺中消化效果更好。
3、分离纯化细胞:
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技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日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对细胞的分离纯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密度梯度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细胞的原理是不同细胞的沉降系数不同,在密度梯度离心中细胞所处的位置也相应不同。这是最早用于分离Ⅱ型上皮细胞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用ficoll或percoll不连续梯度离心,猪肺泡Ⅱ型细胞最终纯度可以达到70%-85%左右[11-12]。沉降系数与细胞的直径和天然密度有关。由于Ⅱ型细胞与其他细胞存在密度和大小的交叉(如巨噬细胞),仅仅通过离心并不能有效去除杂细胞。Kikkawa(1974)让巨噬细胞吞噬一些重颗粒(如硫酸钡),改变其密度,可以帮助区分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离心后的纯度达到94%,但产量明显减少[8]。上皮细胞的大小和密度变化范围较大,用密度梯度离心要丢掉和其他细胞重叠的细胞层,这必然会造成某些密度大的Ⅱ型细胞损失,产量大大降低。
(2)滤膜分离:
滤膜分离的原理是根据细胞的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Ⅱ型上皮细胞约10μm,比巨噬细胞(约25μm)和Ⅰ型细胞(50μm-100μm)小,用150μm孔径的滤膜初滤除去大的组织碎片,30 μm ~40 μm孔径的滤膜除去全部Ⅱ型细胞和部分巨噬细胞[13],采用15μm的滤膜精滤。用滤膜分离操作简单,它和其他分离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纯度。
(3)流式细胞技术:
流式细胞技术分离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细胞之间的荧光差异。根据不同种细胞的特征识别,用荧光物质标记筛选。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脂类物质,用亲脂性荧光素标记,可以得到纯度很高的细胞。Funkhouser J D等用抗Ⅱ型上皮细胞的单抗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再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得到96%的Ⅱ型上皮细胞[14]。但荧光素对被标记细胞有害。Rochat T R等发现自然荧光和直角光散射可以区分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这给不经荧光标记分离上皮细胞提供了可能[15]。流式技术分离细胞的产量很低,但纯度极高。这种技术经过完善在将来会更有吸引力。
(4)免疫黏附:
免疫黏附的原理是各种细胞的膜表面有不同的免疫活性物质。巨噬细胞和其他大多数非Ⅱ型细胞表面都有IgG上的Fc片段的受体。Uhal(1989)用IgG包被塑料板,把细胞悬液置于板上,巨噬细胞和其他大多数非Ⅱ型细胞因为含有Fc片段的受体而与IgG结合,吸附到板上,不黏附的Ⅱ型细胞被冲洗下来[16]。经过多年的摸索,这种方法近几年已开始应用,简便易行,可除去绝大多数的巨噬细胞,有效的提高上皮细胞的纯度。
(5)贴壁选择:
贴壁选择的原理是各种细胞完成贴壁的时间不同,这种特性用在培养时做筛选。根据最终目的,综合其中几种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先用滤膜过滤,再用IgG包被法

3. 我们制作的肺的模型,瓶子相当于(肺),气球相当于(肺泡),橡胶皮膜相当于(膈肌)对吗

额,正确。鉴定完毕。

4. 做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要多少钱

病情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ceolarlavage,BAL)是在支气管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诊疗技术。BAL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取肺泡表面衬液进行炎症与免疫细胞及可溶性物质检查的方法。指导意见:你好,不同地区医院,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建议到比较大的医院,因为这些大医院技术比较成熟,安全性相对高些。
查看原帖>>

5. 氧气湿化瓶的作用

医药用氧是纯氧,但也是干氧没有水分,不像自然界空气中含有一定水分存在,干燥的氧气会刺激人的上呼吸道造成不舒适的感觉。所以在吸氧时要先给氧增湿。

吸氧时湿化瓶可以让医务人员很直观地观察患者吸氧时的动态以及流量的调节;湿润气道,防止气体对粘膜的刺激;湿润肺泡,增加肺泡活性,有利于气体交换。

氧气湿化瓶主要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供医疗单位急救给氧和缺氧病人作氧气吸入用。氧气吸入器流量精确,使用方便、安全、是医院急诊室、病房、病人给氧治疗的必备器械。

(5)生物科技瓶如何做肺泡扩展阅读: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介绍:

者从医进行治疗时,吸氧成为了医院较重要的抢救或是治疗手段之一。人工制备的医用氧气及其干燥,因此氧气湿化瓶又是急救吸氧装置不可缺少的配件。

医院以前采用的是复式氧气湿化瓶,氧气与湿化液不能进行充分的接触,导致湿化效果差,还影响到了患者的休息。并且重复地进行消毒使用带来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市场上最新推出的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认可,并且使用量逐年的增加。

6. 生物,氧气在肺泡里进入血红蛋白需要穿过几层膜

首先是肺泡壁一层细胞,穿过它就是要穿过两层膜;第二,毛细血管壁是一层细胞,穿过它也是穿过两层膜;第三,从血液到红细胞里面,要穿过一层膜.2+2+1=5.


  • (6)生物科技瓶如何做肺泡扩展阅读:外界氧气进入红细胞一共需要通过5层膜。氧气首先需要进出人体组织具有单层特点的肺泡壁细胞,在这个阶段一共经过了两层细胞膜。接着氧气需要两次透过人体内的单层毛细血管的细胞,进而进入人体内单层红细胞内进行运输,在氧气运输的过程中,并不会经过其它细胞膜,这时,氧气就完成了从外界环境进入到人体内红细胞的全过程。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答:解: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

  • 7. 生物模型手工制作肺泡

    8. 初二会考

    2007年生物中考(七年级部分)
    1.显微镜的使用
    (1)目镜和物镜具有一定的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能产生不同的放大倍数。
    (2)移动玻片时,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3)视野中的物像与标本中物体是倒立关系。如物像是p,实际物体是d。
    (4)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向上或向下作较大幅度的移动;旋转细准焦螺旋时,可将物像调节更清晰。
    (5)观察标本时,应该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后,再转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以洋葱外表皮为材料)
    ① 在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应该滴加生理盐水)
    ② 用镊子撕取小块洋葱外表皮;
    ③ 将材料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展平;
    ④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薄而透明的 。
    3.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根据探究要求,合理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设定某一个变量,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会进行“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食品保存”方面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即温度、空气、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自身条件对萌发的影响;光的有无、二氧化碳浓度高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学会鉴定是否产生了淀粉;温度的高低、水分含量的多少、盐分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1)设计实验时,应设置_对照实验_,通过对实验组与_对照组_结果的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2)在设计实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除了研究的实验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实验条件应完全相同。
    (3)分析题:探究“夏季腐肉里的蛆是从哪来的”。
    ①根据探究的问题,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蛆是(或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
    ②实验过程: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其中甲广口瓶 不封口 ,乙用多层纱布 封口 。
    ③实验现象: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甲瓶内的腐肉上发现了蛆(苍蝇的幼体),用纱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蛆。
    ④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 广口瓶没有封口,外界的蝇接触到腐肉 。
    ⑤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 。
    ⑥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外界的蝇是否直接触到腐肉 。
    4.识图辨别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了解细胞和叶绿体的功能。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是染色体存在的主要场所。

    5.植物种子的结构(识图)
    种皮①:保护作用
    大豆 胚根③:发育成根
    胚轴④: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⑤: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②: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6.花的基本结构
    花的主要结构 果实主要的结构
    花瓣 柱头
    雌蕊 花柱
    子房 果实
    雄蕊 花药(内生有花粉)
    花的结构 花丝
    花瓣
    花萼
    花托
    花柄

    7.果实的结构及形成过程。
    8.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的变化。
    9.呼吸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和能量的变化。
    区别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部位 细胞 细胞
    进行条件 在 下才能进行 都能进行
    气体变化 吸收 放出 吸入 呼出
    物质变化 将 转化成 将 分解成
    能量变化 将 能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反应式
    联系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10.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间、温度、水份、二氧化碳浓度。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份。
    人们通过调节温室中的_温度_、_光照_、水分和_二氧化碳_的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当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到 0.5%~0.6% 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着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给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
    增加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增施_有机肥_,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_二氧化碳_,或直接施放贮藏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等。
    减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加。
    11.青春期发育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2)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3)第二性征的发育(4)器官功能发育显着。
    12.人体需要量的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和 纤维素。
    识别判断合理的一日食谱:一日三餐的能量供给分别为30%、40%、30%;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三餐中应有足够的 糖类 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一定量的 蛋白质 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应有一定量的 水 、 无机盐 、 维生素、 脂肪 和 纤维素 ,以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合理科学膳食,不偏食。
    1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
    消化系统 肝:分泌胆汁 (最大的消化腺)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胃腺:分泌胃液
    消化道: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4.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看化验单):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红细胞: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含有运载氧气作用的血红蛋。
    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血细胞 形态特征 生理功能 正常值 临床应用
    红细胞 3.5~5.5×1012/L 数目过少引起贫血
    白细胞 5.0~10.0×109/L 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有炎症
    血小板 1.5~3.5×1011/L 决定止血功能
    血红蛋白 110~160g/L 含量过少引起贫血
    15.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系统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外缠绕很多毛细血管,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6.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排出代谢产物的主要器官。
    17.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
    激素 内分泌腺 不足 过多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呆小症(幼年)
    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 甲亢
    胰岛素 胰岛 糖尿病 低血糖
    18.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和实例
    类型 区别 联系 示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在进化过程中建立的;
    由具体的实物直接刺激引起的 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 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
    条件反射 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具体的信号(光、声、气味、颜色、形状等)刺激引起的 看到梅子实物分泌唾液;
    看到画的梅子图分泌唾液;
    看到“梅子”二字、听到说“梅子”这个音分泌唾液。

    2007年生物中考(八年级部分)

    1、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这种现象称为发酵。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 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会利用发酵技术酿酒、制酱、制醋。
    目前,发酵技术己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利用发酵技术可生产化工产品、生产医药产品、生产食品和饮料。
    2、酒酿实验——步骤、微生物、条件[温度] 以及画酵母菌的结构图
    步骤:①清洗容器 ②蒸熟糯米(灭菌) ③用凉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 ④将酒曲均匀地与糯米混合 ⑤装入容器内,在中间挖一个洞(增加氧气)后盖上盖子
    ⑥置于25℃~30℃的环境中 微生物:酵母菌 条件[温度]:25℃~30℃
    3、食品变质的原因、常用保存方法[传统、现代](选择、判断)
    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
    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
    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目前已经广泛利用酶对食物进行保存。例如: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
    4、克隆(大题)
    (1)母羊A提供细胞核、母羊B提供细胞质、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2)多利羊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几乎和母羊A一模一样。
    (3)原因:多利羊获得的是母羊A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5、分类的依据、单位、等级——(选择、判断)
    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6、植物分类:主要特征、适应性特征、代表植物、保护级植物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紫菜、海带),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且体内具有输导组织,依靠孢子繁殖。常见种类有石松、蕨、桫椤等。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种类主要包括各种松、柏以及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我国有珍稀植物4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
    7、动物分类:主要特征、适应性特征、代表动物、保护级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枪乌贼等。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 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代表动物有淡水鱼类和海洋鱼类。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代表动物:蛙、大鲵
    爬行类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肺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爬行类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代表动物有蟒蛇、扬子鳄、壁虎。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有: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了翼,体表被覆羽毛等。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有体毛,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幼体依靠母乳作为营养物质。
    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8、鱼的图——结构、功能、特点[指导书上的题目]P.34
    9、微生物——类型、结构比较[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代表生物(填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有无细胞结构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无叶绿体 营养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无 —— 无 寄生 爱滋病病毒、禽流感病毒
    细菌 有 无 一般无 腐生或寄生 结核杆菌、甲烷菌
    真菌 有 有 无 腐生或寄生 酵母菌、木耳、霉菌
    病毒很小, 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
    细菌分布极其广泛。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
    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细菌营腐生和寄生生活。
    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真菌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10、生物的多样性——含义、保护途径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同时,应加强教育、加强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1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的总称。
    12、始祖鸟化石、进化规律[三句话]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生物遵循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发展。.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古代的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1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自然选择经典例子—长颈鹿、桦尺蛾(知道它们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需分析原因)
    15、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显着变化
    .着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类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
    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着的变化之一。
    阶段名称 脑容量(mL) 特 点
    南方古猿 500 两足能够直立行走
    能人 550-750 可能具有语言能力
    直立人 1000 最早用火、狩猎、制造石器、有语言能力
    智人 1300--1500 身穿兽皮衣、手执标枪和长矛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着的变化之一。
    16、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成分、数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起点、碳循环的主要方式途径、生物富集(大题)
    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是消费者;许多微生物是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17、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概念、特点、生态瓶[一个变量、一个对照](选择——体现探究特点)
    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生态平衡。
    特点: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相对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的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型生态瓶)
    设计方案时,如何设计 对照实验 是本探究的关键所在。请写出一组变量: 。
    设计小型生态瓶方案时,如果提出了非生物成分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无影响的问题,应选择的变量是( C )
    A.鱼虾的大小 B.鱼虾的多少 C.水的多少 D.水草的多少
    1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以下图食物网为例)
    知识要求:
    ① 正确指出生产者、消费者
    ② 正确数出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不超过4条)
    ③ 正确指出最长的或最短的食物链
    ④ 知道生态系统从固定太阳能开始
    ⑤ 正确指出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⑥ 生物富集作用
    19、 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也可以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
    20、根据人类的需要,人工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各种高生产率的系统称为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平衡。生态农业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协调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加工业等的综合发展。
    21、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不对人类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9. 你好,请问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培养过程中要怎么换液,怎么传代呢

    贴壁细胞:

    对于贴壁细胞应先吸(倒)尽培养基,吸的越干净越好,以免中和后加入的消化液,使强度减弱(或PBS洗1-3次)。50ml培养瓶加入消化液约1-3ml,按此比例进行消化,(根据经验),晃动使消化液铺均匀置37度培养箱约2-5分钟,镜下见细胞收缩变圆或少数脱落后,轻轻振动瓶底使细胞全部脱落,加入2-3ml完全培养基后,轻轻吹打,使细胞基本成单个悬浮,然后分置其它无菌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后继续培养或实验。

    悬浮细胞:
    一般传代可直接将细胞原液分置其它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如要高浓度可先离心1000rpm,5min后加入完全培养基,轻轻吹匀后,分置其它培养瓶内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半贴壁细胞换液时轻一些,且不应用力吹洗,往往在传代时消化时间短,一般半分钟至1分钟左右。完全培养液成分、ph等应适应该种细胞生长(培养液很重要)。传代吹打时应轻柔,镜下观察多数分散有少数三五细胞成团已即可。传代培养过程中前6-24h(细胞种类而定)左右应尽量避免观察晃动培养瓶。刚培养的细胞可以半量换液,不过如果观察培养液中死细胞较多应及时换液。

    10. 初中生物题:肺泡内的氧气要穿过几层细胞膜才能进入血液

    四层。

    肺泡细胞有进去跟出去要穿过两层膜。毛细血管也是这样。

    肺泡内的氧气要进入血液,就是氧气经过肺泡膜再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就进入到血液。穿过肺泡两层,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两层。这是因为肺泡、毛细血管表层都是由单个细胞排列组成的结构,这样氧气经过肺泡、毛细血管时都要先进入细胞再从细胞中出来,这样就共穿过了四层膜。

    (10)生物科技瓶如何做肺泡扩展阅读: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肺的功能单位。氧气从肺泡向血液弥散,要依次经过肺泡内表面的液膜、肺泡上皮细胞膜、肺泡上皮与肺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间质、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膜等四层膜。这四层膜合称为呼吸膜。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肺泡内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质,起着降低肺泡表面液体层表面张力的作用,使细胞不易萎缩,且吸气时又较易扩张。

    阅读全文

    与生物科技瓶如何做肺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