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古生物如何灭绝

古生物如何灭绝

发布时间:2022-04-25 21:11:07

①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是地球上发生的第三次生物灭绝事件,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地球上有90%的物种灭绝,其中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曾在寒武纪霸占海洋的三叶虫彻底从地球上消失。这次灭绝事件也终结了古生代的历史,开启了中生代,而经历这次洗牌后,爬行类动物迅速占领有利生态位,为后来恐龙统治地球打下了基础。

3、海水缺氧

有观点认为富含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深层缺氧海水快速上涌造成表层海水缺氧,导致生物死亡,但海洋的这种缺氧方式不太可能导致已观察到的生物生理选择性灭绝模式和不同环境下的生物选择性灭绝, 并且海洋缺氧主要是由于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生物大量繁殖而导致的结果,而不是由于海水本身缺氧造成的。

② 地球上的生物灭绝难道都有周期吗

人类仅仅在地球的生命中存在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在人类之前还存在着“统治”地球的很多史前生物,但是这些史前生物是如何灭绝的呢?其原因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以及古生物研究学家。古生物学家根据此种情况提到了很多不同的原因,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有火山喷发,有病毒爆发

③ 巨齿鲨作为地球上的史前生物,它是如何灭绝的

有一种鲨鱼被称为“地球史上最强的海洋动物”,他们主要是以鲸为食,咬合力是古往今来动物之最,能轻轻松松咬掉鲸鱼的脊梁骨,他们便是——巨齿鲨。一种大概生活在2800百万年至150百万年前深海中的远古生物。

03巨齿鲨的孕儿方法:“卵食生活”

巨齿鲨与当代深海中的鼠鲨类大白鲨一样,是卵胎生。即在体内受精后,精卵结合在宫颈内卵化,生长发育到一定尺寸后,再生下的“小宝宝”。巨齿鲨的亲子教育方法是“卵食生活(oophagy)”,即妈妈增加养育照料试管胚胎的一种方法。最开始取得成功卵化的胚胎将在巨齿鲨妈妈的宫颈内“称霸”,以后的兄弟姊妹们只有被他们杀掉并吞掉,未卵化的精子也会被它吞掉,这一问题也被称作“孑宫内同类相食”。与此同时,母鲨的子宫卵巢很有可能也一直在生产制造未授精的卵供“小赵”服用,待长到一定时间,体长大概2米长,母鲨的子宫终止生产制造卵细胞,赶到育儿教育地,将其生下。

出世时体长可以达到2米的巨齿鲨不但需要取得成功地开展觅食,还可以开展一部分自身防御力。这也是“孑宫内同类相食”的结果,即仅有较少的幼时巨齿鲨可以存活和生长发育,促使他们在诞生时,个人已非常大,授予了他们做为大中型掠食者的核心竞争力。

04大白鲨也必须去“幼儿园”?

没有错,刚刚出生的巨齿鲨宝宝并不像成年人个人一样在广海中流荡觅食,反而是生活在一些特殊的近海地域,即他们的育儿教育地。在那些地域,幼时的巨齿鲨能够学习培训觅食,且不被其他大中型觅食小动物损害。现阶段在很多地方的地质构造中,都发觉了巨齿鲨有育儿教育地的化石直接证据,如西班牙.巴拿马(那时候被海面吞没)等。育儿教育地为维护宝宝巨齿鲨的存活率给予了确保,有益于物种的繁殖。育儿教育地常常发觉的牙齿都比较较小,表明归属于未满十八岁的婴幼儿巨齿鲨。

05它为什么绝种?

巨齿鲨觅食的海豚直至现在依然畅游在全世界各现大洋。那么,为什么巨齿鲨却迈向了亡国?对于此事专家各不相同。

在约300百万年,地面地质构造促使巴拿马地域上升,南美洲和北美洲相接,但它断开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中间的联络,促使海底海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相对应地对地球气侯出现了危害。地球转冷,进入了冰川世纪,冰川作用促使水平面降低,海面转冷,深圳前海栖息的地方减少,巨齿鲨育儿教育的被毁坏。

与此同时,海面海流的转变,升高海流变弱,促使食材匮乏,海豚总数明显降低,而做为顶尖掠食者的巨齿鲨难以获得充足的食材更非常容易绝种。一些活下来的鲸类逐渐转为富庶的北极水域生活。极其严寒(近冰度)的北极海面对巨齿鲨来讲原是“生命禁区”,但温暖水域又相对性欠缺猎食,这促使他们的生活步履维艰,只有迈向没落。

除此之外,鲸类在演变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速度快的大中型肉食类型,与巨齿鲨产生了竞争。尤其是200多百万年出现的智商优异,善于团队协作的虎鲸类,很有可能给巨齿鲨产生了巨大的存活压力。

④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恐龙灭绝没有确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2、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科学家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3、性别失调说:由于天气寒冷,恐龙妈妈孵出的大多是雄性小恐龙,这使恐龙世界雌雄比例严重失调,随着雌性恐龙的逐渐减少,恐龙家族也就走向了灭亡。

4、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5、物种斗争说:恐龙时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导致恐龙灭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恐龙灭绝的N种可能

⑤ 古生物是什么开始时候灭绝的

灭绝(extinction),大灭绝(massextinction)总是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无论是从事地质、古生物工作的专业人员、化石的爱好者,还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士……

在生命的漫长历史之中,灭绝是生命自然发展中必然和正常的现象,任何一个物种都会灭绝,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其中,幸运的,留下了一副嵌入岩石中的骨架,成为了身后某种智慧生物可以用来研究的化石;而生物中的大部分,都仅仅在时间的长河中,像流星一样,片刻的一闪之后,稍纵即逝……

所谓的灭绝,就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大灭绝,往往意味着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相对短暂的地质间隔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大规模丧失。提起大灭绝,地质历史时期最显着的就是古生代末期的大灭绝,即二叠纪末大灭绝。

在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大概有90%以上的海洋动物的属在大约10-15个百万年之内发生了绝灭。而令人惊奇的是,陆生植物尽管完成了从古生代类型像中生代类型的转换,但是却没有发生规模相当的大灭绝现象……

如此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地质科学尽管是一个将今论古的科学,可是毕竟讲究的是证据和推理。符合逻辑以及目前知识背景的推理和论证在谈谈大灭绝原因时候都是受欢迎的。

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首先要找到二叠纪——三叠纪的连续地层。在这方面,中国很有优势。

研究人员发现,在二叠纪——三叠纪过渡的地层中,铱元素要远远高于地壳中的一般岩石。铱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而在陨石中的含量却非常高,于是人们推断,可能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大规模的陨石撞击事件,陨石撞击破坏了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引起的烟尘遮蔽了天空很长时间,导致大量生物灭绝。对于这种理论,当然也有反对的原因。因为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也可以导致局部地区的铱元素异常。事实上,火山活动所引发的灾害(熔岩,火山灰等)当达到一定能够规模的时候,的确是足够引起大灭绝了。

然而,火山还会留下起来的证据(如粘土岩等),在这方面的证据似乎就略显不足了。

如果有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连续的火山岩石记录,还可以识别出这段地质时期中地球磁场的变化情况。地球磁场的变化可能是瞬间发生,有证据表明,新生代有孔虫的若干次绝灭事件与地球磁场的倒转现象是吻合的。磁极、磁场的强烈变化究竟有什么后果?人类从来都没有经历过,通过化石记录或许能解答我们的疑问。

另外,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的陆地开始拼合,在二叠纪末期,形成了超级联合大陆。陆地从翻开到联合,陆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可是浅海区域(大陆架)的区域却发生了显着的减少。因此,很多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大规模缩减了,如此便导致了大灭绝的发生,而陆地上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洪河兄比较倾向的二叠纪末大灭绝原因。

然而,大灭绝现象的原因往往因为不同地区不同的证据而有不同的解释。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时候不要将各种观点想当然的混在一起。科学研究往往不能提出一个问题的明确答案,而提出问题或许更加重要。

⑥ 3亿多年前地球的灭绝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灭绝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规模灭绝事件中的第四大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泥盆纪的晚期,对于此次灭绝事件古生物界一直众说纷纭,其中全球变冷和海底火山喷发以及小行星撞击都列入了可能的选项内!

⑦ 小学五年级科学古生物怎样进化与灭绝

1、古生物从非生物进化而来,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从海洋到陆地,从水生到两栖,到爬行,到鸟类和哺乳动物。2、古生物灭绝:6500万年前,直径20千米小行星撞击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造成了13级地震、满天的硫磺火雨、100米高的海啸、多处火山喷发、下强酸雨、地球四个月见不到阳光等特大灾难,造成了古生物渐渐灭绝。

⑧ 古生物为什么会突然灭绝

在地球的地质史上,曾发生过几次生物的突然灭绝,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对此也争论不休。

居维叶首先提出了灾变说。他根据化石的研究,发现某些突然灭绝的古脊椎动物,从而推论地球上发生了4次突然性的灾变,使大批生物死亡。这种灾变是洪水泛滥造成的。最后一次是圣经旧约中所说的5000~6000年前出现的摩西洪水或称诺亚时代的洪水。他的灾变说与神创论是相辅相成的。他还认为物种是固定形态的。德国古生物学家批评他说:居维叶的这种灾变论必然会得出极端荒廖的结论,并导致走上迷信奇迹的邪途。

达尔文经过长期的科学考察,大胆地向居维叶的灾变说挑战,提出了生物渐变说。他认为生物灭绝并不仅仅是灾变,还有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是由于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造成的。例如:考察中他发现,一个海岛上的龟,由于受到许多野猪和人为的捕杀,濒于灭绝。达尔文主张生物进化的趋势是逐渐进化的,从突变体到物种有一个长期的适应和发展过程。可见他并没有盲目否定突变。经研究确实发现,有些动植物为适应新环境,产生了一些能生存下去的突变体,经过几代繁殖,它们就成了新的物种。

灾变说和渐变说似乎各有其合理成份。但究竟哪种更符合事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⑨ 白垩纪古生物灭绝之谜是什么

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地球上一度十分兴旺的恐龙家族突然绝迹。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各种学说一直争论不休,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一位科学家所提出的假设。他认为,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个直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正好撞在地球上,产生了巨大的尘埃云,挡住了阳光好几个月。从而造成全球温度降低、植物死亡的全球性灾难,继而引起生物的大范围灭绝。而其他人则认为,生物毁灭是遵循进化论的规律而逐渐形成的;或由于很强的火山喷发,火山尘埃造成“温室效应”,既挡住了阳光,又使巨大的热量散发不出去,继而引起植物和动物的大量死亡。

激光仪器用于化学分析,可能有助于揭开地质学的这个奥秘。因为这位科学家是从白垩纪末期所形成的岩石中,含有异常高浓度的铱(Ir)元素这一现象而形成他们的理论的。该元素地球上甚少,但在小行星上却很丰富。丹佛地质调查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激光烧蚀和感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术,以获得最详尽的岩石化学资料。

他们利用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烧蚀地质样品表面的材料。激光凹坑通常直径为100~300微米,深达500微米。凹坑所产生的物质被氩气流收集,并带进感生耦合氩等离子体中,在此发生电离。然后,离子再进入四极质谱仪,并按质量归类和计数,由此给出不同元素的浓度。激光法不仅具有速度快和包含众多元素的优点,而且只需制备微量的样品,几乎不消耗材料,并可精确地按层次取样,这对地质考古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层次相差几个毫米,就可能引起数千年的误差。

丹佛公司用激光系统研究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和费城WGYY电视公司从海地收集的白垩纪末期的岩石。他们从有绝灭标记的边界层和认为是碰撞岩屑的小玻璃球两种样品中测量了51种微量元素的浓度。该系统对铱之类的铂族元素的探测灵敏度为5ppb,因此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样品中的铱含量。

⑩ 什么原因使远古动物灭绝

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气候变化,地球进入冰河世纪,大量植物死亡,草食类恐龙消失,肉食性恐龙大会餐过后开始自己吃自己,最恐龙那几只才最后饥渴而死……

详细说法见下文,如果没有耐心就不用看了……
一.陨石碰撞说:

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___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二.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七.温血动物说: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八.自相残杀说:
因为气候问题,使花草大量灭绝,从而使以食草为生的食草龙渐渐死亡,而肉食者,也因为没有了食物,而灭绝

九.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疑点: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检讨。)

十.哺乳类犯人说:
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

十一.种的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二十五公尺,体重达三十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本人意见: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龙。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但为什么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对于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

十二.生物碱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恐龙所生存的最后时期—亦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为,哺乳类能够藉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五百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种说法之外,还有“传染病”、“来自宇宙的放射线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诺亚方舟”、“太阳系震动说”等较鲜为人知的说法,至于那一个才是最好的说法,全凭各人的想法,并没有一定的对与错,毕竟恐龙灭亡之谜还没有真正解开呀!

阅读全文

与古生物如何灭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